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评价生长因子-支架构建方式的组织工程方法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nHAC)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将rhBMP-2与nHAC复合植入动物人工牙周组织缺损,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e-PTFE)膜,以卒白对照组和单纯GTR组作为对照。术后8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分析评价其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rhBMP-2-nHAC-膜复合植入组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GTR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生成,且未见上皮长入。结论:应用生长因子-支架构建方式的牙周组织工程方法能更有效地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和重建,而rhBMP-2和nHAC有望用作牙周组织工程的生长因子和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纳米羟晶/胶原仿生骨材料(nHAC)作为生长因子载体和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用的可行性,观察评价其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人牙周膜细胞(HPDLCs)接种于nHAC三维支架上复合培养,体外扫描电镜观察HPDLCs在nHAC支架上的附着、生长情况,并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nHAC复合植入动物人工牙周组织缺损,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e-PTFE)膜,以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置膜组作为对照。术后8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分析评价其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扫描电镜可见nHAC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PDLCs在nHAC支架上贴附紧密,生长旺盛,伸展充分,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HAC/bFGF/膜复合植入组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置膜组有更多新生的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生成,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HAC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与bFGF复合植入牙周缺损后可显著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提示nHAC有望成为理想的生长因子载体和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评价细胞 -支架构建方式的组织工程方法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探讨自体牙周膜细胞(PDLCs)和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 -纳米羟晶 -胶原仿生骨材料 (nHAC)分别用作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动物自体PDL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nHAC三维支架上,再植入动物人工牙周组织缺损,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 (e-PTFE)膜,以单纯翻瓣组和单纯GTR组作为对照。术后 8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分析评价其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自体PDLCs-nHAC-膜复合植入组较单纯翻瓣组和单纯GTR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生成,且未见上皮长入。结论:应用细胞-支架构建方式的牙周组织工程方法能更有效地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和重建,而自体PDLCs可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nHAC可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贺鹏  段莉 《广东牙病防治》2005,13(3):210-21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膜和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槽骨的再生作用。方法4只杂种犬的前磨牙区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同体对照,分别植入胶原膜和(或)生物活性玻璃,24周后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胶原膜联合生物活性玻璃组的新生牙槽骨钙/磷比值为1.72±0.14,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钙/磷比值1.79±0.04。结论联合应用胶原膜和生物活性玻璃可明显提高牙槽骨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骨形成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BMP)和多孔 β磷酸三钙 (β tricalciumphosphate ,β TCP)复合人工骨联合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 ,GTR)技术中 ,评价其对Ⅱ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用健康成年杂种狗 4只 ,制备下颌后牙区人工骨缺损。实验牙位随机分为 3组 :①骨形成蛋白 /引导组织再生 (BMP/GTR)组 :缺损处植入引导膜材料和复合人工骨 ;②GTR组 :单纯放置引导膜材料 ;③以常规翻瓣术为对照组。术后 12周取材做组织学观察和评价。结果 两实验组均有明显新附着形成 ,其中BMP/GTR组有大量新生牙槽骨、牙骨质、牙周韧带生长。对照组新生组织量很少。结论 β TCP/BMP是一种具有较强骨诱导能力 ,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复合人工骨 ,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分析对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后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后,PDL细胞分化为成牙骨质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并产生相应组织,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后的愈合为再生附着,翻瓣术后的牙周修复不能恢复原有的牙周组织结构;牙槽骨的再生也是在胶原基质上钙盐沉积。胶原对骨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可吸收胶原膜在即刻种植骨缺损区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8只实验用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每个拔牙窝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颈部对应牙槽骨上制备半环状骨缺损,将每只实验犬口内的6处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每组两处,并给予不同处理。A组:骨缺损中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并用可吸收胶原膜覆盖;B组:骨缺损中单纯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组:骨缺损中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3个月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制作含单个种植体的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形态学观察及测定。结果:3组标本骨缺损区均可见新骨生成,A组种植体颈部骨缺损区无软组织长入,新生骨量多,骨质成熟,成骨效果最好;B组次之,部分标本骨缺损区有软组织长入,新生骨量及骨质均不如A组。C组最差。结论:可吸收胶原膜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降解,可阻止软组织向骨缺损区长入,对骨组织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分析对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后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后,PDL 细胞分化为成牙骨质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并产生相应组织,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后的愈合为再生附着,翻瓣术后的牙周修复不能恢复原有的牙周组织结构;牙槽骨的再生也是在胶原基质上钙盐沉积。胶原对骨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孔β-TCP/BMP复合人工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和多孔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人工骨联合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技术中,评价其对Ⅱ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用健康成年杂种狗4只,制备下颌后牙区人工骨缺损.实验牙位随机分为3组:①骨形成蛋白/引导组织再生(BMP/GTR)组:缺损处植入引导膜材料和复合人工骨;②GTR组:单纯放置引导膜材料;③以常规翻瓣术为对照组.术后12周取材做组织学观察和评价.结果 两实验组均有明显新附着形成,其中BMP/GTR组有大量新生牙槽骨、牙骨质、牙周韧带生长.对照组新生组织量很少.结论 β-TCP/BMP是一种具有较强骨诱导能力,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复合人工骨,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束为  倪杰  徐艳  陈武 《口腔医学》2010,30(12):744-746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Bio-oss骨代材料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46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39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2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患牙周牙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PPD、AL、SBI、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线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AH增加;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AH无明显改善。而且实验组骨密度增强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牙周翻瓣术后植入Bio-oss骨代材料,联合应用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治疗重度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GBR)对Beagle犬尖牙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效应。方法将8只Beagle犬中每只犬的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组:实验1组(LIPUS处理+GBR+自体骨移植组),实验2组(LIPUS处理+自体骨移植组),实验3组(GBR+自体骨移植组),空白对照组。在犬尖牙颊侧区根中1/3处制备牙周骨缺损模型,根据分组,自体骨移植后,实验1组和2组采用LIPUS处理20 min·d-1,超声强度为30 mW·cm-2,实验1、3组植入Bio-Gide胶原膜。在LIPUS处理6、8周后处死Beagle犬,对各组尖牙牙周骨缺损区进行Micro-CT检测和分析。结果临床观察各组牙周骨缺损面积均不同程度缩小。Micro-CT检测分析表明,各组6周与8周时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体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之间的骨组织测量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1组新生骨量最多。结论LIPUS具有促进牙周骨缺损修复的潜能,LIPUS与GBR结合可能更有利于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碳化硅/胶原复合膜对大鼠颅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将碳化硅与胶原膜复合,在大鼠颅骨制备直径5mm的骨缺损,分别给予双侧覆盖复合膜、外侧覆盖复合膜,外侧覆盖胶原膜作为空白对照。于术后4周,取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覆盖复合膜的缺损区新生骨面积明显高于覆盖胶原膜的缺损对照组(P〈0.01)。结论:胶原膜与碳化硅的复合物不但具有机械性的阻挡作用,而且具有骨诱导性,可加速骨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吸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的影响。方法 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确诊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中选择吸烟与非吸烟患者各30例,分别作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采用Florida探针检查其全口牙齿近中、远中、唇(颊)侧及舌(腭)侧4个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水平(AL)。采用锥形束CT(CBCT)对入选对象进行扫描,并应用其自带的NNT软件测量切牙区、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齿近中、远中、唇(颊)侧及舌(腭)侧4个位点的牙槽骨缺损程度。结果 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PD和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吸烟组的平均牙槽骨缺损程度较非吸烟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相比,相同牙位的各个位点牙槽骨缺损都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中各牙位牙槽骨缺损程度最轻的部位位于尖牙区,缺损程度最重的部位位于磨牙区(P < 0.05)。吸烟组中相同牙位的不同位点之间牙槽骨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缺损程度最重的位于上颌磨牙区腭侧;除下颌磨牙区远中位点和下颌切牙区颊舌侧位点外,上颌各牙位牙槽骨缺损程度较下颌相应牙位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吸烟组中不同牙位相同位点的牙槽骨缺损程度自磨牙区向尖牙区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下颌切牙区各位点牙槽骨缺损程度明显高于上颌切牙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吸烟者较非吸烟者牙槽骨缺损重。吸烟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的影响存在牙位和位点特异性表现,最严重的部位位于上颌磨牙区腭侧。CBCT的应用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牙槽骨缺损的形式,会对牙周病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或覆盖生物膜在即刻种植术中对骨再生效果的影响。方法:8只成年实验用犬,拔除双侧第2、3、4下颌前磨牙,同期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颈部的环状骨缺损,每侧植入3颗种植体,将种植体随机分为3组:A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和富血小板血浆的混合物;B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并覆盖可吸收胶原膜;C组作为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先后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定,比较组间差异。结果:A组新生骨质较优,骨量多,B组骨缺损区无软组织长入,两者间骨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骨再生效果较差,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标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处理方法对种植体周的骨再生均有积极作用,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骨组织生长方面优势明显,生物膜在阻挡软组织长入方面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6.
自体牙周膜细胞移植对狗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对应用自体牙周细胞移植结合e PTFE膜引导的牙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进行评价。方法 将 6只成年狗的 36颗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18颗牙。在人工制造的牙周缺损中 ,进行体外培养的自体牙周细胞移植结合GTR法为实验组 ,单纯应用GTR法为对照组。 6周后切片行牙周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新生牙槽骨、牙周膜组织及牙骨质的修复再生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 ;实验组牙槽骨再生高度平均为 (4 0 0± 0 13)mm ,对照组为 (3 0 9± 0 2 8)mm。结论应用自体牙周膜细胞移植结合e PTFE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可促进狗牙周组织的再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作为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屏障膜在治疗Ⅱ度根分叉缺损时的牙周组织再生情况。方法:在犬的两侧下颌第三、四前磨牙制造Ⅱ度根分叉缺损模型,将ADM作为GTR屏障膜覆盖在根分叉缺损区表面,于术后8周观察和测量根分叉处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并与空白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术后8周,ADM组和空白对照组的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平均分别为1.90 mm和2.8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M组的新骨面积、新骨高度、新生牙骨质高度分别为8.23 mm2、4.52 mm、4.72 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75 mm2、0.91 mm、0.94 mm,而上皮和结缔组织面积则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02、0.54 mm2和0.10、5.56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M作为GTR屏障膜治疗下颌Ⅱ度根分叉缺损,能比空白对照组获得更多的临床附着和再生牙周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植骨材料和超声骨刀联合治疗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骨下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第一磨牙根分又病变骨下袋病例102例,随机分为4组:A组实施翻瓣术,应用超声骨刀,B、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植入羟基磷灰石骨粉和Bio—Oss骨粉,D组实施翻瓣术,植入Bio—Oss骨粉,在基线及术后1、6、12月检测牙周临床指标和根分又区骨密度。结果:四组病例术后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俨〈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在骨密度增加方面较A、B、D组明显,而B、D组又较A组增加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联合Bio—OS8骨粉植入治疗根分叉病变能获得更多的牙周再生和牙槽骨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胶原膜的应用及固定对人工骨粉成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可吸收性胶原膜的应用及固定与否对Bio-Oss人工骨粉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4只实验用犬,在双侧下颌骨颊侧骨面随机形成3处约1 cm×1 cm的实验区,同体同侧的3个缺损区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为单纯应用Bio-Oss人工骨粉组;B组为骨粉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并以钛钉固定组;C组为应用骨粉与胶原膜,但膜不予固定组。术后12周行大体、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对新生骨面积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均有新骨形成。B组新生骨较成熟,骨小梁结构排列有序,可见哈佛氏骨系统。A组可见软骨化骨组织及无规则骨小梁。C组有大量成骨细胞以及骨陷窝,新骨较A组成熟。结论:使用Bio-Oss骨粉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并对膜加以固定的方法,其成骨效果要优于单纯应用Bio-Oss骨粉或骨粉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但膜不作固定处理的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不同牙周再生技术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牙周缺损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找采用牙周再生技术预防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牙周缺损的英文文献,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篇相关文献,共13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包括生物制剂充填拔牙窝、仅可吸收生物膜覆盖拔牙创、仅骨移植材料充填拔牙窝、骨移植材料充填拔牙窝联合可吸收生物膜覆盖拔牙创4种牙周再生技术。Meta分析结果显示,4种牙周再生技术均能显著减少邻牙远中探诊深度(P < 0.05);除仅可吸收生物膜覆盖拔牙创外,其他3种技术均能显著促进邻牙远中临床附着水平的增长(P < 0.05);但仅有可吸收生物膜覆盖拔牙创能够显著促进邻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增长(P < 0.05)。结论 文章分析的4种牙周再生技术均可不同程度的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的牙周缺损,但均不能同时促进邻牙远中牙周附着水平增加、探诊深度减少和牙槽骨高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