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体外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过表达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源性多巴胺能样神经元并鉴定。方法将P3代HUC-MSCs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样神经元,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其NeuN与β-tubulinⅢ的表达。构建BDNF过表达载体、空载体或BDNF siRNA并分别转染至诱导后的多巴胺能样神经元,细胞分为5组:HUC-MSCs组、多巴胺能样神经元组、多巴胺能样神经元+空载体组、多巴胺能样神经元+BDNF载体组和多巴胺能样神经元+BDNF siRNA组。应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中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共表达情况。结果 HUC-MSCs诱导分化后,NeuN较诱导前明显增加(P 0. 01),β-tubulinⅢ表达及Nurr1和TH共表达也较诱导前显著增加(P 0. 001)。转染后,多巴胺能样神经元+BDNF载体组的Nurr1和TH共表达高于HUC-MSCs组和多巴胺能样神经元+BDNFsiRNA组(P0.001),同时高于多巴胺能样神经元组及多巴胺能样神经元+空载体组(P 0. 01)。结论 HUC-MSCs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样神经元,BDNF过表达能促进HUC-MSCs源性多巴胺能样神经元的分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2.
Nur相关因子1(Nurr1)属于孤儿核受体的超家族,人类Nurrl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有8个外显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广泛表达,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生、发育和存活有密切关系。本文对Nurrl的分子结构、分布、生理功能以及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显型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Nurr1基因过表达在6-羟基多巴胺(6-OHDA)选择性诱导多巴胺(DA)能神经元特异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①不同浓度6-OHDA作用不同时间,比较细胞形态;②细胞经6-OHDA作用后,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比例;③不同浓度6-OHDA作用不同时间,经AnnexinV/PI双染后,运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获得毒素诱导凋亡的最适剂量(75μmoL/L)和时间(12h),运用FCM检测两株细胞早期凋亡比例。结果 ①经6-OHDA处理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SK-N-SH/Nurrl细胞形态损伤早于SK-N-SH细胞,且损伤程度明显;②细胞周期结果显示,6-OHDA诱导SK-N-SH细胞G2/M期细胞比例下降,而SK-N-SH/Nurr1细胞S期细胞比例下降;③经Annexin V/PI双染联合FCM检测早期凋亡比例结果显示,SK-N-SH/Nurr1细胞凋亡比铡明显高于SK-N-SH细胞(P〈0.05)。结论外源性Nurr1基因过表达促进了6-OHDA诱导的SK-N-SH/Nurr1细胞凋亡,Nurr1可能与SK-N-SH/Nurr1细胞对6-OHDA损伤敏感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浓度脂多糖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在第3代星形胶质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0、0.1、10.0 mg/L脂多糖作用24 h,收集条件培养液.采用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和人成纤维生长因子促进孕12 d的SD大鼠中脑前体细胞扩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阿糖胞苷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建立高比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纯神经元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Transwell双室培养系统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和纯神经元共培养体系,观察脂多糖、条件培养液和星形胶质细胞对纯神经元体系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及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脂多糖对纯神经元体系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损伤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单用脂多糖比较,条件培养液显著升高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其中0.1 mg/L脂多糖刺激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能力最强,其次为10.0 mg/L组,最后为0 mg/L组.与条件培养液组比较,共培养体系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能力更高,其中0.1 mg/L脂多糖干预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能力最强,随后依次为10.0 mg/L、0 mg/L、20.0 mg/L脂多糖.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酪氨酸羟化酶mRNA的变化类似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论 脂多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损伤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适度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过度激活则削弱了这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帕金森病(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及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经传代扩增后,在分化液中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的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多巴胺能神经元 三七总皂甙组、三七总皂甙组及手术对照组,每组8只,进行移植手术,移植后检测PD大鼠不对称旋转行为的变化及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存活的情况.结果 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移植后20 d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大鼠不对称旋转圈数开始明显下降(P<0.01).移植后10~60 d,多巴胺能神经元 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的不对称旋转圈数明显低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 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结论 三七总皂甙具有提高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率及移植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D 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相关因子 1(Nurrl)和Nogo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 β 淀粉样肽前体蛋白63 73 (APP63 73 )对其改变的影响。 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半乳糖老化小鼠组、APP63 73 组 ,每组各 2 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海马神经元Nurr1和Nogo受体的表达水平。  结果 D 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Nurr1和Nogo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减少 ,两种抗体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分别为 8 6± 3 0和 5 6± 1 2 ,与对照组( 5 2 5± 16 2和 75 8± 30 3)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APP63 73 组上述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接近 ,分别为 5 4 4± 13 7和 71 5± 2 4 6。 结论 D 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存在着Nurr1和Nogo受体表达的下调 ,APP63 73 可使之恢复正常水平 ,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病率为160/10万,主要病变为中脑黒质致密部(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多巴胺(DA)与乙酰胆碱平衡失调。其病理特点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严重的变性、缺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出现parkin、DJ-1、α-synuclein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来源于胚胎和成体大鼠中脑的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能力进行比较研究。方法胚胎和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别培养于含有细胞因子IL-1、IL-11、GDNF、LIF的诱导分化液中,诱导分化6d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其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率。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显示部分分化细胞呈TH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率分别为(17.8±4.2)%、(5.6±2.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来源于不同发育阶段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其分化特性不同,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较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更易于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9.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机体清除自由基的重要抗氧化保护系统之一.健康人脑内GSF{含量丰富,细胞内GSFH含量中度减少时不会导致细胞死亡,但是会增加细胞对毒性物质的易感性[1].现已证实,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中GSH减少约50%,而且GSH的减少具有疾病和部位选择性,是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早期生化指标[2,3].我们于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在体外原代培养的胎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加入一定比例的P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脑脊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情况,另外加入不同浓度的GSH,观察其对PD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神经营养因子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功能紊乱症,也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其发病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引起。神经营养因子有营养神经元,刺激轴突再生、再髓鞘化,调节小胶质细胞的功能。黑质纹状体神经营养因子减少,可能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出现PD的临床症状。神经营养因子与PD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D)是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丢失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生与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同型半胱氨酸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40只大鼠被分成 4组 ,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 6 羟多巴胺建立大鼠PD模型 ,2h后同侧脑立体定向注射同型半胱氨酸或生理盐水 ,采用行为学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 ,生化方法 ,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 ,黑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形态改变 ,以及自由基和抗自由基酶的变化。结果 局部注射同型半胱氨酸能明显增加 6 羟基多巴胺所制成的帕金森模型动物的旋转圈数、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以及细胞突起及纤维数逐渐减少 ,并且引起自由基反应增强 ,抗自由基酶减少 ,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Hcy加重PD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其发生机制与黑质纹状体系统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自由基增多损害多巴胺能神经元等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尿酸、8-羟基脱氧鸟苷、谷胱甘肽、铁和白介素-6等血生物学指标在帕金森病患者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是发生了坏死还是调亡,一直存有争议。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了凋亡,从而使其数量进行性减少,最后导致帕金森病,而神经元蛋白α-共核素可调节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由于对锥体外系生化病理学的重大发现,使锥体外系统疾病的治疗得到很大进展。目前一般认为锥体外系神经功能正常的维持有赖于纹状体系统内(1)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以及(2)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组胺能神经元两对神经元之间的两极动态平衡。多巴胺能及5-羟色胺能神经元属于抑制性,胆碱能及组胺能神经元属于兴奋性。如两极平衡失调,就可发生锥体外系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锥体外系疾病现代治疗的基础就在于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种可分泌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工程细胞,研究其在帕金森病基因治疗中的可能作用。克隆携带Kozak序列的人GDNFcDNA,并转染至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将此工程细胞与大鼠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免疫组化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现工程细胞可防止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死亡,有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抵抗MPP^ 的毒性损伤。表明可分泌人GDNF的工程细胞在帕金森病基因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脑室内注射脂多糖的方法 建立脑内炎症大鼠模型,观察造模早期胶质细胞的变化及脑内炎症反应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探讨炎症反应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定位后右侧脑室内一次性注射脂多糖20 μl (5 mg/ml)或生理盐水20 μl, 在注射1、6、24h后,灌杀动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及全脑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 ①OX-4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脂多糖注射1 h后可见海马、纹状体部位小胶质细胞激活,而黑质部位未见有明显的小胶质细胞激活;脂多糖注射6、24 h后,海马、纹状体、黑质部位均有小胶质细胞激活.②GFA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脂多糖注射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明显激活.③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在脂多糖注射后各时间点亦无明显变化.结论 脂多糖侧脑室内注射可成功建立全脑内炎症大鼠模型,此模型中,小胶质细胞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激活,而脑内炎症反应在短期内不会引起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王建  何志巍 《山东医药》2012,52(31):17-19
目的 探讨细胞核孤儿受体Nurr1的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分布与鼻咽癌恶性演进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炎性组织中Nurr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鼻咽癌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细胞体外运动实验系统观察siRNA干扰Nurr1表达对鼻咽癌CNE-2Z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Nurr1在肿瘤组织的高表达和在细胞胞质错位分布与鼻咽癌的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侵袭试验及迁移试验中干扰组的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均<0.05).结论 Nurr1高表达和胞质分布与鼻咽癌的恶性演进显著相关,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和新的治疗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9.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该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隐匿起病,缓慢发展。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丢失死亡、残留神经元胞质出现嗜酸性包涵体(Lewy bodies)为主要病理特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黑质-纹状体通路将多巴胺输送到纹状体,纹状体中多巴胺与乙酰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所起的作用 ,旨在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PD模型 ,并给予NOS抑制剂L 硝基 精氨酸 (L NNA) ,通过测试大鼠旋转行为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 (TH)阳性神经元和纹状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结果  (1)L NNA明显减少大鼠旋转行为 ;(2 )L NNA使黑质损毁侧TH阳性神经元〔(5 9 9±9 0 )个〕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 4 0± 6 8)个〕 ,差异有显著性 ;(3)双侧纹状体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NO可能介导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毒性作用 ,nNOS阳性神经元可能对其具有抵抗作用 ,NOS抑制剂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