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采用斑点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ALI) 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2( MIP- 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m RNA 表达,观察脂多糖(LPS) 刺激猪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 MIP- 2mRNA 表达,及其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 8(IL- 8) 含量变化,探讨肺损伤的机制。结果:ALI 鼠肺组织MIP- 2 、MCP- 1 m RNA 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于致伤后3 h 和6 h 达峰值( P< 0-01) ;血浆及肺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 MPO) 活性亦显著增加,但峰值靠后;肺组织MIP- 2 m RNA 表达与血浆及肺匀浆MPO 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P< 0-05) 。原位杂交显示肺巨噬细胞( M) 是MIP- 2 的主要分泌细胞。LPS 刺激的PIM 分泌TNFα早,IL- 8 则晚而长。结论:肺M通过分泌MIP- 2 、TNFα、IL- 8 等在ALI 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s中TNF—α,IL—1α和IL—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8例急重肝,13例亚急重肝和16例慢重肝患者PBMCsTNF-α,IL-1α和IL-4mRNA的表达水平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PBMCsTNF-α和IL-α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与内毒素血症和病情轻重相关,而慢重肝仅TNF-αmRNA略增高,提示TNF-α和IL-1α在急重肝和亚急重肝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而在慢  相似文献   

3.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了4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同时用酶法测定其血含量,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TNF-α水平与IL-6和IL-8呈正相关,TNF-α和IL-6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TNF—α和IL—8在兔创伤性急性肺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云喜  李琦 《免疫学杂志》1997,13(3):149-151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采用兔胸部撞击致创伤性ALI模型,利用酶联免疫法观察伤后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及IL-8含量的变化,辅以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湿/干比值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伤后兔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严重肺水肿,肺内大量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血浆,BALF中TNF-α和IL-8含  相似文献   

5.
目的和方法:采用间隔24h两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的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肺损伤的机理。结果:ET组血浆、肺组织匀浆及支气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显著增高(P<001),血浆补体C5a活性明显增高(P<001),BALF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肺系数、肺水含量及通透指数升高。IL-8、NO2-/NO3-水平以及血清和BALF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高度相关。结论:IL-8、一氧化氮(NO)参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而IL-8是造成肺损伤的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6.
TNF—α诱导分泌型IL—1和膜型IL—1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应用丙酸杆菌和内毒素引起的肝坏死模型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型白细胞介素1(sIL-1)和膜型白细胞介素1(mIL-1)在肝坏死形成中的相互作用。其结果:①枯否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sIL-1和枯否细胞的mIL-1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NFα首先增高,随之为mIL-1,最后为sIL-1。②TNFα可以诱导sIL-1和mIL-1生成。③未发现IL-1诱导TNFα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素E1对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磷脂酶A2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前列腺素E1(PGE1)保护肝细胞作用机制。本实验应用D-氨基半乳糖及内毒素复制急性肝衰竭(AHF)模型,观察PGE1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肝组织匀浆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GE1治疗组鼠血清TNF含量及肝组织匀浆PLA2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坏死面积也小于对照组(P〈0.01)。提示PGE1保护肝细胞作用与降低TNF合成及抑制PLA2活  相似文献   

8.
TNF-α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及丹参防治机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及丹参防治肝损伤机制。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发大鼠急性肝损伤,检测血浆内毒素、TNF-α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并与丹参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TAA诱发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内毒素及TNF-α含量升高,二者呈正相关;血浆ALT亦升高,与TNF-α亦呈正相关。丹参治疗组大鼠血浆TNF-α及ALT水平均低于肝损伤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胸液中一氧化氮及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结核性胸液及癌性胸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结核性胸液中NO-2/NO-3(间接反映体内NO合成状况)浓度及IL-8、TNFα、EGF含量均较正常人血清显著增高,且结核性胸液中IL-8、TNFα及EGF含量均较癌性胸液明显增高。结果提示胸膜腔局部释放产生的大量NO、IL-8及TNFα参与了胸膜组织免疫损伤及胸液渗出过程,EGF则可能与损伤修复有关。IL-8、TNFα、EGF检测对良性或恶性胸液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8和TNF-α在RV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PV肠炎患儿急性期大便IL-8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二者迅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中重症组大例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且大便IL-8水平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IL-8和TNF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8例急重肝、13例亚急重肝和16例慢重肝患者PBMCsTNF-α、IL-1α和IL-4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PBMCs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与内毒素血症和病情轻重相关,而慢重肝仅TNF-αmRNA略增高,提示TNF-α和IL-1α在急重肝和亚急重肝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而在慢重肝的作用可能不是主要的。虽然三型重型肝炎患者IL-4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IL-4mRNA/TNF-αmRNA和IL-4mRNA/IL-1αmRNA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表明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调节网络严重失调,IL-4水平相对低下可能是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TNF-α和IL-1α异常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人细小病毒B19(HPVB19) 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的免疫学改变,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A 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 和6 (IL 8、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及干扰素α(IFN α) 水平。结果: AA 患儿上述各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 或P< 0-05) 。其中HPVB19 阳性AA 组IL 8 水平亦高于HPVB19 阴性组, 而IL 6、TNF α及IFN α两组间无差异。对HPVB19 AA组作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L 8 与TNF α和IFN α呈正相关, TNF α与IL 6 呈正相关(r 分别为0-565 、0-603 及0-860, P< 0-01) 。提示: HPVB19 所致AA 患儿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 多种细胞因子, 特别是IL 8 可能在其免疫病理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时母血和臆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31例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A组)外周血和脐务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并以35例早产孕妇作对照(B组)。结果:A组母血中TNFα、IL-8均显著高于B组(P〈0.05,脐血中IL-6显著高于B组(P〈0.02),母血中IL-6,脐血中TNFα和  相似文献   

14.
肿瘤坏死因子及磷脂酶A2在实验性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D-GalN+ET复制急性肝衰竭(AHF)动物模型,检测肝衰竭鼠血清中肿瘤坏死的子(TNF)含量及肝组织匀浆中磷脂酶A2(PLA2)活性,探讨二者在AHF的作用,结果发现,AHF组鼠血清中TNF含量及肝组织匀浆中PLA2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提示TNF可能激活PLA2后者与TNF所致的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相关性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肝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这些细胞因子及其网络的相互作用对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起调控作用,在肝纤维化形成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和方法:采用间隔24h两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的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肺损伤的机理,结果:ET组血浆,肺组织匀浆及支气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亚硝酸/硝酸根离子显著增高(P〈0.01),血浆补体C5a活性明显增高(P〈0.01),BALF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肺系数,肺水含量及通透指数升高,IL-8,NO2^-/NO3^-水平以及血清和BALF中酸性磷酸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乙型肝炎性肝硬化(HC)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慢肝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一氧化氮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用CCL4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于第4、8、12wk分别采血,取腹腔巨噬细胞和肝组织,测定血中NO、TNFα、sIL-2R和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中清中NO、TNFα,同时作肝脏组织病理的检验。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血清NO、TNFα-sIL-2R的含量递增,约在第8wk达到高峰,NO的增高较上述其他指标更明显,呈正相关(r=0.8805)。肝纤维化与腹腔巨噬细胞产一的NO、TNFα的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严重创伤患者血浆TNF,IL—8,IL—8和内毒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选择17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ISS计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即ISS 16-25(I组)和ISS〉25组(Ⅱ组),动态观察伤后两周内血浆TNF,IL-8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创伤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可相继明显升高,其中血浆TNF水平升高较早,血浆IL-6,IL-8较晚,Ⅱ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I组,且三种血浆细胞因子均值分别与ISS计分呈显著正相关。血浆内毒素水  相似文献   

20.
皮质醇导致脓毒症大鼠TNF-α释放增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醇对脓毒症大鼠TNF-α、IL-6释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SD大鼠58只,分为5组,A、C组于盲肠结扎穿孔CLP后每12h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30mg/kg),B、D组于CLP后同时点注等量生理盐水,E组为对照组。A、B组于48h,C、D组于24h处死,测定血及腹水中TNF-α、IL-6含量和血中皮质醇水平。结果:A组死亡3例,余各组无死亡。A组血浆皮质醇和TNF含量均显著高于B、C、D、E组(P<005)。A、B、C、D组腹腔液中TNF-α含量显著高于E组(P<005)。所有大鼠腹腔液中TNF-α、IL-6含量均显著高于血浆(P<005)。结论:脓毒症时,应用皮质醇可使血浆TNF-α含量升高,且随作用时间延长TNF-α升高愈显著,并伴有动物死亡率增加。但对血浆及腹腔液中IL-6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