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对高炉炉缸和炉底的侵蚀机制、合理的炉缸结构、炉缸和炉底内衬结构及其耐火材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同时建议在高炉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炉缸、炉底的寿命:拥有合理的死铁层深度、炉缸高度和铁口深度的炉缸结构,可为高炉高效长寿和生产的稳定顺行奠定良好基础;根据高炉顺行情况和炉缸、炉底侵蚀状态控制好生铁成分,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碱金属等有害元素在炉内的富集及对炉缸、炉底的侵蚀;在线进行压浆能有效消除炉缸砖衬间的缝隙,提高炉缸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减缓炉缸砖衬的侵蚀;加含钛物料护炉可以使侵蚀严重的炉底、炉缸转危为安,显著提高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2.
二维传热数模在高炉炉缸炉底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维传热数学模型对高炉炉缸炉底进行温度场分布计算,探讨了炉缸炉底的传热规律和抗侵蚀能力。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导热性能不同的耐火材料进行合理组合,可以获得理想等温线分布的炉缸炉底结构。  相似文献   

3.
固液相变传热过程在各个领域有着重广泛的应用,为深入研究固液相变传热过程特性,对格子Boltzmann方法在解决固液相变传热问题的相关模型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基于焓法及伪焓法的固液相变LB模型,接着指出了基于焓法的LB模型可以根据焓值直接追踪相界面但需要迭代计算,而基于伪焓法的LB模型通过预测和修正无须进行迭代...  相似文献   

4.
高蓉 《耐火与石灰》1995,20(11):10-14
炉缸是高炉最关键的部位,其寿命长短主要取决于炉缸耐火材料的蚀损性能,为了获得高炉的高寿命,必须了解蚀损机理以及监测和控制蚀损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盟  董成国  张连航 《耐火材料》2012,46(5):397-398
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1 080 m31#高炉于2010年12月17日点火开炉,开炉10 d后达产。自2011年7月份开始,炉缸侧壁局部温度异常升高,进入8月份,炉缸侧壁炭砖埋设测温点(西铁口-八层环炭处)达到985℃。2011年8月31日休风进行炉体灌浆处理,灌浆后温降不明显。2011年11月1日1#  相似文献   

6.
7.
固-液相变传热强化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茶秀  刘树兰 《广州化工》2011,39(12):32-33,46
相变热控技术是从20世纪60年代航天热控技术演变而来,通过相变将热量储存或释放从而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但是由于部分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低,使系统的储能和释能时间增加,不利于有效控制系统的温度。这种系统只适用于功率不高且功率周期性变化的场所,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对近几年国内外强化相变传热的大量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三种主要的强化传热方法,分别是泡沫金属、金属固体和金属翅片、膨胀石墨。并探讨了强化相变传热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姚翔 《山西化工》2024,(3):121-123
本项目以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管式加热炉为对象,以计算流体动力学为主要工具,通过建立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利用PDF非绝热燃烧模型以及基于离散坐标的辐射传热模型,对加热炉内的流动、传热、传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实现炉膛中的燃烧过程的有效调控、优化模型参数和提高炉膛中的热效率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导热油炉的传热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导热油炉的传热计算方法,包括炉子热平衡、炉膛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计算。并论述了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炉膛辐射受热面、对流段烟气流速和排烟热损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孔介质理论,采用非局域热平衡方法,建立了干熄炉内传热的一维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得到了干熄炉内气体和焦炭的温度分布规律,通过干熄炉内冷却段焦炭和气体的温度分布可以判断熄焦量与冷却风量是否合理匹配。  相似文献   

11.
强化传热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江敏 《广州化工》2003,31(4):122-125
换热器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强化传热技术机理、强化传热元件、新型壳程结构及其在高效换热器上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强化传热技术在石化装置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夹芯墙相变保温层的热储存和热释放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建丽  王争军  武强  杨光 《硅酸盐通报》2009,28(5):1080-1083
综合储热技术与墙体节能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以相变材料作为热驱动源,集材料、构造、建筑为一体的夹芯复合墙体新设想,并在传热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夹层相变材料冬季释热、夏季储热的过程.分析表明该复合系统具有自调温的保温隔热双重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强化传热技术及其在硫酸转化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探讨了传热强化的途径和 评价方法,并介绍了强化传热技术在硫酸转化系统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化系统。  相似文献   

14.
水泥熟料换热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闻岩  李娜  刘彬 《硅酸盐通报》2011,30(6):1381-1385
针对高温水泥熟料具有堆积颗粒多孔质特性,将多孔介质渗流换热理论引入到熟料换热研究中,并考虑到热弥散效应对多孔介质强化换热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高温水泥熟料冷却过程的气-固换热三维物理数学模型,在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前提下,简化为更易求解和适于工业应用的一维非稳态换热模型.同时对其解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并通过模拟仿真验证了所建物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导热胶泥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红良 《上海化工》1999,24(5):15-18
介绍了导热胶泥系列产品的性能,用途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通过几个应用实例,说明了导热胶泥在防止管道堵塞在节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真空冷冻干燥非稳态热质传递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空冷冻干燥非稳态热质传递模型的应用齐锡龄1杜小泽2李惟毅1(1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天津300072)(2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关键词冷冻干燥热质传递升华压力1引言通过理论计算确定真空冷冻干燥速率或干燥时间对指导生产实践很有意义。但是...  相似文献   

17.
《Drying Technology》2013,31(8):1575-1584
Abstract

Onion slices of 3 mm thick were dried in an atmospheric batch tray drye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drying time on parameters such as sample moisture content and drying rate. A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sample and is in a fai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models suggested so far by other workers take only the moisture distributions into account for onion drying.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SMI耐热改性剂在聚合反应前期的放热曲线,指出该反应的特点。在150 L的聚合反应釜内研究了影响SMI聚合反应的关键参数Pv、Np/Nqd及传热系数K,重现了小试试验的传热、传质结果。借助水运实验验证了经验公式计算传热效果的可靠性,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实现了聚合反应的可控性,为进一步放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M. Kalbasi 《Drying Technology》2003,21(8):1575-1584
Onion slices of 3 mm thick were dried in an atmospheric batch tray drye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drying time on parameters such as sample moisture content and drying rate. A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sample and is in a fai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models suggested so far by other workers take only the moisture distributions into account for onion drying.  相似文献   

20.
在自制的固—固套管式换热器中,以催化裂化催化剂为原料,对系统的循环特性、传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床层密度、提升风量、床层温度、催化剂粒径等因素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提升风量增加,表观气速增大,床层密度下降,传热系数下降;提高床层温度,减小催化剂的粒径,传热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