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童话《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一文中,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塑造了一个貌似凄美爱情、实则富有道德寓意的故事。打鱼人三送"灵魂"预示着道德的迷失与放逐,而"灵魂"的三次艰难回归则表明了道德救赎与回归之路的艰辛曲折。打鱼人、神父、商人和女巫对灵魂的不同解读源自作家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层次的体验和思考——灵魂的放逐与回归亦即道德的放逐与回归。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王尔德首先倡导的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2.
丁西林的独幕喜剧《酒后》长期遭到种种误读和批评。从剧本矛盾性的人物塑造上重新解读《酒后》,充分肯定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剧本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有灵魂观,但中国文化并没有统一的、清晰的、经科学论证的灵魂观,传统思想中的灵魂观也是较为混乱而不成体系的.以唐代离魂小说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先民的灵魂不灭性、灵魂独立性和灵魂轮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问题都不能确定,古人的看法大多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我们而言,只要把握今生就好.  相似文献   

4.
《菊与刀》是美国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1946年出版的著作。菊本是日本皇家的家徽;刀则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菊与刀》似乎并未简单地从字面含义出发,而是以它来寓示日本人其性格的矛盾性和文化的双重性。此书用心、用细节来描述论证耻感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核心结构;等级制度是日本社会公认的正当的社会结构;并从恩与报恩的社会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对日本文化进行多方位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表面看来,整个故事充满绝望、暴力与死亡,其实,福克纳更想表达的是人类经受了种种悲剧、打击和磨难后顽强地生存下来的精神———人的灵魂不但没被摧垮而且还会不朽。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第四部分中迪尔西及其形象的探讨和解读对富有怜悯、牺牲和耐劳之心的黑人女仆迪尔西进行了阐述,认为迪尔西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小说《卡门》通过女主人公"卡门"这个典型形象,抨击、揭露了资产阶级文明的虚伪,从而表现了作者梅里美的道德意向:只有维护人的个性与尊严,充分表现自我意识,才是真正地"合乎道德";作者通过卡门与唐何塞的对比,阐发了卡门形象的独特意义,通过对卡门贞操观的观照揭示了作者的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7.
从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妇女》塑造的男女两性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在作品中想要通过伯基与厄秀拉创造出一种平衡、超然的和谐婚姻关系,并试图在和谐的婚姻关系之后找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印度之行》是一部研究福斯特的殖民主义叙事的重要文本。笔者试图从《印度之行》“他者”话语的解读入手,表明“他者”话语是福斯特带有殖民主义意识的主观产物,其借“他者”话语的建构,希望实现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确立,从而发掘“他者”话语背后的宗主国与印度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9.
《南昌水专学报》2018,(2):59-63
《柳林风声》中的蛤蟆形象是儿童人格的真实写照,为儿童读者提供了认识自己的镜像。他从任性胡闹走向理性成熟的过程,隐喻个体从受自然天性驱动的顽童转变为受社会规范和理性约束的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柳林风声》这类儿童文学经典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地一代代读者的欣赏与认同,是因为作品既充满童心童趣,又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对自然天性及其后果的表现以揭示儿童接受教化的必要性、对真善美的表现以彰显人性的美好,构成儿童文学经典的不朽内涵。儿童文学经典的魅力与价值在于使读者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触动和道德的教化。  相似文献   

10.
有益风化的戏曲教化观一直备受明清曲家的重视,许多曲家常常借戏曲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而晚明曲家张凤翼则在戏曲的教化观上有着自己的思考,表现出独特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1.
丢勒是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文章通过丢勒的艺术经历及其《老人头像》,分析了丢勒的艺术风格及其对人生的思索,进而阐述了丢勒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轨迹成形法加工非球面光学零件新原理的理论依据、机床的基本结构和成形原理以及相对于数控加工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是继<政治学>以来西方最重要的一部政治性作品,对近代西方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研究方法上,<论法的精神>有着极大的创新,开拓了后人学术研究的视野.从传统自然法论者的研究方法与<论法的精神>的比较阐述中,认为<论法的精神>采用了实证和价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寻求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建立联系并且将二者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本的互文性研究视角分析了《圣经》、《白鲸》、《老人与海》中有关人、鱼之战的互文主题,阐明三部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特征及其象征意义,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与变迁在三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曹禺前期的创作过程和代表性剧作<雷雨>中人物的生存境遇.认为曹禺本人及其剧作表现出了追求现代性的特质.对这一问题的探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曹禺及其剧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的角度透析《老人与海》中所折射出的教育观;该教育观包含三个方面:生态层面的教育、美学方面的教育和哲学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Windows 2000/XP下硬盘分区状态、分区信息表及分区引导扇区格式的全面剖析,给出在硬盘有剩余空间与不损坏原扩展分区的信息的状态下,用手工的技术去实现扩展分区的扩大技术.  相似文献   

18.
白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中成就较高的女作家.她的早期创作以反映伪满时期东北人民的痛苦生活和英勇抗争为主要题材,以野性的抗争和奔放的激情展现了东北文化强有力的生命意识和壮怀激烈的英雄主义情怀,体现着浓烈的东北文学创作的特质和意蕴.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如何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事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近年来我国国民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力求探索关于科学精神缺失与培养研究的共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及其人文精神在现时代社会中的作用在目前是其他哲学理论难以超越的,尤其是在面对现代性危机与困境时更是凸显出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