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丰富上海垂直绿化藤本植物资源,结合野外调查、物候观测和生物学观察、适应性观测、繁殖及栽培情况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引种的33种野生藤本植物的垂直牵引应用综合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香花鸡血藤、常春油麻藤、钝药野木瓜、鹰爪枫、黑龙骨、尾叶那藤、五月瓜藤、长花忍冬、淡红忍冬、三叶木通、木通、清香藤、鄂羊蹄甲、多叶勾儿茶、...  相似文献   

2.
基于广义形态学性状对木通科的分支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43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对木通科进行了分支系统学分析。经过简约性分析,得到了68个同等简约的分支树。50%多数规则一致树的分支结构与以前建立的族划分系统基本一致。外类群大血藤属与木通科的勃奎拉藤属形成姐妹群,与以前的分支分析结果一致,但在分子系统发育树中,大血藤属却是整个木通科的姐妹群;除此之外,形态分支树的结构与分子树的结构差别不大,但一致性指数、保持性指数和各分支内部支持率均较低。单型的猫儿屎族和串果藤族位于分支树的基部,拉氏藤族与木通族是姐妹群,在木通族内,长萼木通属和木通属是姐妹群,作为一个分支;另一分支是PHS(牛藤果属、八月瓜属和野木瓜属)复合群,牛藤果属位于八月瓜属和野木瓜属各类群的基部。但八月瓜属和野木瓜属的属内系统发育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长沙生长的香花崖豆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野外和湖南农业大学校内两个试验点,研究其形态学特征、物候期、观赏特性等基础生物学特性,为深入研究、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开发野生药用兼观赏植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性状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南、湖北两省野生三叶木通9个茎藤及果实性状的广义方差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三叶木通种源质量及优良品种茎藤、果实性状的选择重点。广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鹤峰产地的野生三叶木通,9个茎藤及果实性状综合评价为最好,其次是湖北省宜昌、湖南省石门、永定、慈利产地的三叶木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叶木通优良品种茎藤及果实性状选择中,果皮厚度、单果重、籽重、果皮重及茎藤纹理为第一主成分要素,为首选性状;果实容重、茎藤容重、茎藤色泽及果皮率为第二主成分要素,为比较重要的选择性状;适当注重较深茎藤色泽性状的选择,有可能尽量减少果实容重下降。所以,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性状的选择,可以考虑3个主选性状:茎藤纹理及单果重为主体的果实性状、茎藤色泽性状和茎藤容重性状。  相似文献   

5.
1植物名称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ex Diels),又名大巴豆、山鸡血藤、山胡豆。2材料类别成熟种子。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种子萌发培养基:MS 6-BA0.5mg·L-1(单位下同) NAA0.5;(2)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2,(2):80-80
<正> 假木通(Stephanotis chunii Tsiang)隶属于萝摩科(Asclepiadaceae)黑曼藤属(Stephanotis Thou.),为我国特有的藤状灌木植物,现仅见于广西的大瑶山、十万大山和广东的鼎湖山。1936年蒋英教授发表假木通新种时,没有看见果的标本,最近从金秀县(大瑶山)采集到假木通的果实标本,现补充记载如下,以供参考。 假木通(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大补药、十全大补、瑶佬药、藤列别、铜列(广西金秀瑶语)  相似文献   

7.
栽培条件下三叶木通茎藤生长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1个不同产地的野生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自然单株进行栽培试验,对其5个茎藤生长性状与5个气候因子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三叶木通茎藤生长的第一要素,月平均气温和月有效积温与小区总茎藤总长度、单株主茎长度和小区茎藤材积相关性最强;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日照是影响三叶木通茎藤生长的第二要素,表现出高湿少光有利于茎藤生长,低湿足光有利于茎藤萌梢。  相似文献   

8.
大血藤的rDNA 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9个样品和单叶血藤1个样品进行nrDNA ITS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血藤和单叶血藤ITS的长度为634~635bp;其中ITS1为233bp,5.8S为163bp,ITS2的长度为238~239bp。以串果藤为外类群构建最大简约树,大血藤和单叶血藤的10个样品构成一个单系类群,并且得到了自展值100%的支持。根据大血藤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单叶血藤在陕西的出现,以及分子数据的分析结果,华中区系可能是大血藤的现代分布中心,而且大血藤分布呈华中区系、华东区系、西南区系地带性的分化。这种地带性分化,更多的跟其地理、气候、环境等协同进化有关。陕西宁陕县的大血藤和单叶血藤这两个样品,ITS长度均为635bp,核苷酸差异值只有0.0032。与其他样品相比,单叶血藤与大血藤(陕西)在ITS2的一个信息位点同时发生了颠换,并且都有碱基插入现象,表现出地理特异性。单叶血藤与大血藤其它9个样品的核苷酸差异值仅在0.32%~2.31%之间,远小于大多数被子植物属下种间的核苷酸差异值1.2%~10.2%。分子数据支持将单叶血藤合并到大血藤中去。  相似文献   

9.
夏泉  孔杰 《植物研究》1990,10(3):113-126
本文在扫描电镜(SEM)和光镜(LM)水平上对产於我国的5属22种1变种木通科植物以及大血藤科植物的叶进行了形态学、解剖学研究。文章提出了叶片下表皮上的乳突体及脉间区特征等在木通科、大血藤科分类学知系统演化研究中具有参考价值的新性状,并对气孔器的基本类型和分布特点作了系统研究,这一工作进一步补充和修正了C.R.Metcalfe(1957)的有关理论。文章中,作者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叶形态结构的综合观察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运算结果表明,在叶的形态解剖特征方面木通科的猫儿屎属(Decaisnea)和串果藤属(Sinofran chetia)较为特殊;鹰爪枫属(Holboellia),野木瓜属(Stauntonia),木通属(Akedia)三者的关系较密切,构成了木通科分类和进化的主干;在叶的形态、解剖特征方面,木通科和大血藤科存在差异。此外,文章还在R—分析的基础上对叶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认为,木通科、大血藤科植物的某些叶特征较稳定,且具有类群特异性,在确定亲缘关系和进化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国产豆科(Leguminosae)鸡血藤属(Callerya Endl.)和崖豆藤属(Millettia Wight et Arn.)的属间和属下分类,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鸡血藤属11种5变种和崖豆藤属6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鸡血藤属和崖豆藤属植物的花粉都是3孔沟或3沟的单粒,辐射对称,赤道面观主要为类球形或近扁球形,极面观主要为圆形或圆状三角形。鸡血藤属植物的花粉大小为中等,而崖豆藤属的为小型。两属植物花粉的沟膜呈现或多或少的隆起或凹陷,附有细微的或粗糙的颗粒,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6种类型。花粉形态不支持Schot合并所有灰毛鸡血藤复合体中除了亮叶鸡血藤[C.nitida(Benth.)R.Geesink]与喙果鸡血藤[C.cochinchinensis(F.P.Metcalf)Z.WeiPedley]为灰毛鸡血藤[C.cinerea(Benth.)Schot]的观点,花粉大小支持将鸡血藤属从广义崖豆藤属中分离。  相似文献   

11.
大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血藤 ( Sargentodoxa cuneata)隶属大血藤科大血藤属 ,大血藤科为我国所特有[1] 。大血藤为落叶木质藤本 ,长达 1 0 m,生于林中、灌丛或山沟 ,海拔为 40 0~ 1 90 0 m,根和藤可入药 ,有强筋骨、活血散瘀、止痛、通经之效 ,并可治疗阑尾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又可用作杀虫剂 [2 ]。有关大血藤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国内外较少 :Rmoker等分离了大血藤的三萜类皂素如儿茶素等 ,并发现在体内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3 ] ;Han等证实了大血藤还含有较多的木质素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防癌作用[4]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 ,…  相似文献   

12.
大血藤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形态解剖学、系统分类学、化学成分等五个方面,对近年来大血藤属(Sargentodoxa)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并列举了一些重要结果,同时对目前该属植物研究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简单的评论。大血藤属与木通科的亲缘关系;大血藤属植物的花性,尤其是其外形上的两性花中的雄蕊的退化程度、可育性及单叶血藤是否成立都是仍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应加强对该属植物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木通属AkebiaDecne是木通科植物。我国产 4种和 4变种 ,湘西主要有木通Akebiaquinata(Thunb .)Decne、三叶木通A .trifoliata(Thunb .)Koidz.及白木通A .trifoliata(Thunb .)Koidz.var.aus tralis(Diels)Rehd。1 .湘西地区木通属植物生态地理学研究 根据采样调查 ,白木通是三叶木通的变种 ,在湘西地区分布最普遍 ,它多生长在暗棕土壤上 ,土壤较肥活、疏松、湿润 ,疏林下或灌木丛中 ,土壤腐殖质层厚 5~ 2 0cm ,pH6~ 6 .5。三叶木…  相似文献   

14.
木通科、大血藤科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泉  孔杰 《植物研究》1991,11(4):93-98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木通科Decaisnea,Sinofr-anchetia,Holboellia,Stauntonia属以及大血藤科Sargentodoxa属共18种植物花粉壁的超微结构。所观察的木通科和大血藤科植物具较发达的覆盖层和柱状层;外壁内层以及内壁均在萌发沟处明显增厚;基层通常不甚发达。与扫描特征相对应的覆盖层结构特征,显示出类群的特异性。在Stauntonia属,覆盖层富于形态变化,反映出该属在木通科中较进化的地位;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花粉壁结构隶属木通型花粉结构,表明大血藤科与木通科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叶绿体 trn L-F 序列单独分析以及 trn L-F 和 rbc L 序列联合分析重建了木通科的分子系统发育.本研究的系统发育拓扑结构与覃海宁和塔赫他间的族划分系统非常一致.猫儿屎族和串果藤族在系统发育树上位于本科的基部.由分布于南美的勃奎拉藤属和拉氏藤属组成的拉氏藤族得到了 trn L-F 序列分析(100%)和联合序列分析(99%)的很好支持.木通族在两个分析里都得到了100%的靴带支持率.新建立的长萼木通属在 trn L-F 树上嵌套在木通属内;然而,在联合分析的树上,它与木通属形成姐妹群并得到很高的支持率.在系统发育上关系密切的3个属: 牛藤果属、八月瓜属和野木瓜属之间的关系仍未解决.牛藤果与八月瓜在两个分析里都形成姐妹群,但支持率低.小花鹰爪枫嵌套在野木瓜属内,并与西南野木瓜形成姐妹群.木通族内这3个属可能都不是单系,它们的属间界限和属的界定需要更多的分子和形态数据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叶绿体trnL_F序列单独分析以及trnL_F和rbcL序列联合分析重建了木通科的分子系统发育。本研究的系统发育拓扑结构与覃海宁和塔赫他间的族划分系统非常一致。猫儿屎族和串果藤族在系统发育树上位于本科的基部。由分布于南美的勃奎拉藤属和拉氏藤属组成的拉氏藤族得到了trnL_F序列分析 (10 0 % )和联合序列分析 (99% )的很好支持。木通族在两个分析里都得到了 10 0 %的靴带支持率。新建立的长萼木通属在trnL_F树上嵌套在木通属内 ;然而 ,在联合分析的树上 ,它与木通属形成姐妹群并得到很高的支持率。在系统发育上关系密切的 3个属 :牛藤果属、八月瓜属和野木瓜属之间的关系仍未解决。牛藤果与八月瓜在两个分析里都形成姐妹群 ,但支持率低。小花鹰爪枫嵌套在野木瓜属内 ,并与西南野木瓜形成姐妹群。木通族内这 3个属可能都不是单系 ,它们的属间界限和属的界定需要更多的分子和形态数据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工栽培条件下三叶木通座果及果实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栽培三叶木通为试材,研究了其座果及果实生长的特性。结果表明:人工栽培条件下,三叶木通座果(雌花)率可以提高到13.5%,是野生三叶木通的2 100%;以先年第1、2次攀援茎第3 ̄30节位结果为主;3月底开花,花期30d左右。花后第20 ̄50d(4月中旬至5月上旬)花序、雌花及幼果(子房)大量脱落,出现明显的脱落高峰。三叶木通果实纵向生长呈双S曲线布,生长期150d左右,可划分成5个时期:受精结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豆科崖豆藤属植物中的异黄酮类化学成分及此类成分药理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从崖豆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异黄酮类化合物159个,包括异黄酮及其苷类、鱼藤酮类、异黄烷类、紫檀烷类、二氢异黄酮类,它们具有抗肿瘤、抗炎、抗雌激素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用节间长、节数和支持木大小作为攀援能力的指标,单株攀援的支持木种类、数量及水平扩展面积作为单株攀援效率的指标,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5类12种大中型木质藤本的攀援能力及生态适应性和其中2种藤本单株攀援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攀援类型的节间长和节数存在显著差异,对支持木大小要求不同,反映出攀援能力在类型间的差异;没有一类藤本兼具所有优势,攀援能力是节间长、节数和支持木大小不同组合的结果;卷须类的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和暗色菝葜(Smilax lanceifolia var.opaca)节间最长、节数居中、要求较小支持木;枝卷类的香港黄檀(Dalbergia millettii)节数和支持木大小与卷须类接近,但节间较短;不定根类的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薜荔(Ficus pumila)和络石(Trachlospermum jasminoides)以及吸盘类的异叶爬山虎(Parthnocissus heterophylla)节间最短、但节数最多,要求较大支持木;茎缠绕类的白花野木瓜(Stauntonia leucantha)、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忍冬(Lonicera japonica)和薯莨(Dioscorea cirrhosa)节间长居中,节数最少,要求中等但幅度较宽的支持木.2)同类型不同藤本的节间长、节数和支持木大小的差异反映出由非亲缘关系植物演化形成的藤本具有自身特性的一面;同种藤本个体间差异反映出植物的可塑性特点,是个体对群落内异质生境响应的结果.3)广东蛇葡萄单株平均攀援支持木(乔木)种类、株数和水平扩展面积大于香港黄檀,反映出前者单株攀援效率大于后者;两种藤本的单株攀援效率不与年龄呈正相关,反映出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单株攀援效率可用来指示它们在群落中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20.
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成科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5):1035-1038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木通科植物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从猫儿屎种子油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4.67%(其中饱和脂肪酸占12.63%,不饱和脂肪酸占82.04%),主要成分为9-十六烯酸(47.22%)、9-油酸(27.13%)、棕榈酸(10.75%)、亚油酸(7.47%)和硬脂酸(1.61%)。从三叶木通种子油中鉴定出10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9.75%(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3.39%,不饱和脂肪酸占76.36%),主要成分为11-油酸(47.63%)、亚油酸(27.05%)、棕榈酸(20.14%)、16-甲基-十七烷酸(3.03%)和8-油酸(1.07%)。结果表明,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油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在食用、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