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10.
成人烧伤营养支持指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底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在其门户网站发布各专科肠外营养应用指南的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06年4月该学会公布各专科肠内营养应用指南之后,在肠外肠内营养领域的又一里程碑.该套指南均由欧洲各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以及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后推出的,既拥有权威性又保留了随时根据证据变化而更新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本文选摘由Bmga,Ljungqvist,Soeters等几位外科专家推出的"外科肠外营养应用指南"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2.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重症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6年4月,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在Clinical Nutrition杂志公布了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指南(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Intensivecare.Clin Nutr,2006,25:210-223);2009年8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的应用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 182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应用现状。结果 1 182例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4.45%,男性营养风险发生率23.89%,女性25.14%。住院患者营养支持应用率为35.03%,肠内营养应用率为4.65%,肠外营养应用率为28.09%,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应用率为2.28%。结论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术后营养支持对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46例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215例)和肠内营养组(215例)及对照组(216例),术后营养支持7d,采用等热卡[125.5kJ(30kcal)·kg-1·d-1]和等氮(0.25g·kg-1·d-1);对照组术后常规补液直至恢复正常饮食。观察比较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入选的3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总死亡率为1.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外营养组33.5%(72例),肠内营养组28.4%(61例),对照组44.9%(97例);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P=0.001;与肠内营养组比较,P=0.000。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0.2%,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15.3%,P=0.002;而两组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vs.23.7%,P=0.06)。住院时间:肠外营养组(11.2±5.0)d,肠内营养组(9.8±3.4)d,对照组(14.5±7.1)d;肠内营养组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P=0.002;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P=0.003;与肠内营养组比较,P=0.001。结论术后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预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联合营养支持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联合营养支持对克罗恩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165例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按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肠内营养支持组、全肠外营养支持组、联合营养支持组,每组各55例,各组入院后除营养支持外其余治疗措施无明显差异,比较联合营养支持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 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相比,联合营养支持组围手术期热卡供应较充足,短期内营养状况的改善较明显,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联合营养支持组疾病缓解率为80.0%,高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的76.4%和74.5%;联合营养支持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9%,明显低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的25.4%和18.2%;联合营养支持组住院时间相对缩短,住院费用较少.结论 对于围手术期克罗恩病患者,联合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6.
指南的由来:2007年4月受WHO西太区委托,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牵头,启动27种疾病指南编写工作。我们承担IgA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分课题工作。IgA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由我牵头组织编写,在收集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指南,结合专家经验和国内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该指南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在  相似文献   

17.
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9例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1周,观察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基础营养状况、肝功能、胃肠功能、术后白蛋白用量、死亡率、并发症率和营养支持的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日均热卡及氮摄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耐受性较好。术后第8天时,肠内营养组的白蛋白、体重、上臂围未恢复至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只有前白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9±12)h较肠外营养组(38± 14)h短,营养支持的日均费用(235±46)元较肠外营养组(344±65)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切除患者而言,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例腹部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1~8天分别接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发现:肠内营养组体重丢失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日均氮平衡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与肠外营养组相比无明显差别;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以上结果表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疗效优良、费用低廉,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螺旋型鼻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对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TPN组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EN组留置螺旋型鼻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两组能量供应相同.观察营养指标、临床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EN组7例于置管后24 h内到达空肠上段,2例于48 h内到达预定位置,余6例利用胃镜辅助置管成功.营养管留置时间为(26.7±4.3)d;EN组营养指标较TPN组明显改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结论 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SAP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成年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部分中、重度烧伤患者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状况. 方法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年龄大于或等于16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住院患者,按其在院治疗时间分为1994年1月-2001年12月、2002年1月-2007年10月2个阶段,且按烧伤总面积进一步分组:20%~30%TBSA为第1组;31%~50%TBSA为第2组;51%~70%TBSA为第3组;大于70%TBSA为第4组.比较两阶段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率,分析第2阶段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并发症等. 结果 两阶段患者一般情况基本接近.第1阶段入选病例271例,营养支持治疗率为74.17%,肠外与肠内营养比例为1.5:1.0;第2阶段人选273例,营养支持治疗率为85.35%,明显高于第1阶段(P<0.01),肠外与肠内营养比例为1.0:1.5.伤后第4、7、14天,第2阶段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组问明显不同(P<0.05).第2阶段肠外营养配方主要以"全合一"形式经中心静脉输注,112例次中心静脉置管中,导管培养阳性62例次;肠内营养制剂经口摄人108例、经喂养管泵入165例,出现明湿胃肠道症状27例、2例并发吸人性肺炎. 结论 该单位烧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应用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