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乡村概念比较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洁钢 《学术论坛》2001,(2):126-129
本文通过对农村、乡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地域的确定性、产业的发展、社区特征和城市化的前提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提出由"乡村"概念取代"农村"概念,以"乡村社会学"取代"农村社会学",因而对区域社会学重要分支之一的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是一件艺术品--西美尔的"社会学美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美学"是西美尔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既具有社会学内涵,又有美学内涵.西美尔将社会形式作为社会学美学的审美起点.西美尔认为,社会形式具有艺术的视觉性、自主性、抽象性、距离性和愉悦性.冒险、进餐、交际都体现了社会形式的美学特征.西美尔通过揭示日常生活的审美结构,力图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解.西美尔的社会学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开发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种特殊的以高速度著称的经济行为,又是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程,也是一个社会变迁过程,形成一种动态发展的兼有农村和城市面貌的社区文明。从开发区的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向采考察,它的社会学界定必然是城市社区而不是农村社会。在开发区的数量规模已基本稳定的形势下,开发区和它所依托的城市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必将提高开发区的质量,也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体系理论对于居民的幸福和社区文化分别有概念界定,其核心要素是社区居民个体。社区文化具有凝聚、娱乐、约束等功能,能够满足百姓的社会交往、教育发展、自我管理需求。社区文化建设应该在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建设队伍,广开渠道,发展特色等方面积极作为,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5.
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并有一套量化的指标体系。实现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社区的综合功能与整体素质。为此,要有一定的原则和措施作保证  相似文献   

6.
1979年以来,我国社会学工作者先后开展了小城镇研究、城市化研究、城市社区研究、农村改革研究、城乡关系研究等诸项社区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这些社区研究多属专题性质,尚不能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有系统的研究构架。著名社会学家何肇发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社区概论》一书,是近年社区研究的第一部导论性入门教材。它与已有的社区研究成果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具体地研究某一个社区或社区的某一侧面,而是概述社区研究的众多成果,介绍社区的概念、基本类型和原理、研究方法以及社区的基本结构和变迁过程,从而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进行具体社区研究的指南,一般的社会学工作者也能较确切地从中找到社会学研究的入手处。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人类生产、生活形态的综合概念。由于创意产业可以通过价值链与很多其他产业进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在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过程中,展示出了作为一种元素融入经济活动中并为经济活动带来新价值的特殊能力。就一个城市而言,能否具备自我更新能力,能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有关。对于天津自身而言,京津冀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增强天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突破点与增长点,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天津从制造业城市向服务型和消费型城市转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鸿飞  胡丽娜 《理论界》2004,(1):154-155
社会行动是社会学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对韦伯和科尔曼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比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深化社会行动理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韦伯和科尔曼的理论关系探究主要是“科尔曼的理性选择与韦伯的目的合理性行动的渊源”;更多的则是现实研究,从平行的理论角度论述了两者的理论对“社会资本”概念提出的贡献,以及二者的理论在城市社区阶层化、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等具体问题上的应用。本文将以社会行动为理论基点,通过对韦伯和科尔曼的社会学方法论、研究对象、社会行动的内涵与类别等方面的比较,理清二者在社会行动理论上的关系脉络,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社会行动理论。这在理论研究上无疑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岭南地区院校进行了大量社会学的知识实践,嵌入早期社会学社会调查和平民化、大众化取向的浪潮中,形成“到民间去”的研究风格,是学术日常化的建构,与知识社会学“回到社会”的理念契合。本文在知识社会学的建构主义视角下展开分析:岭南地区的社会学构建一方面是社会学本土化的一部分,从课程教学到调查研究,嵌入在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另一方面建立在岭南地区强烈的“现代”城市/社区特点基础上。由此,岭南社会学形成社区和群体两方面的重要研究实践,彰显了岭南地区的民间社会学调查风格。  相似文献   

10.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城市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社区管理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项工作的重点、难点。如何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强化社区在党的领导下的依法自治功能,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每一个社区实践工作者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长沙市开福区作为湖南省社区建设实验区之一,自全面推开社区建设以来,就一直把攻克这个“瓶颈”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区几套领导班子齐抓共管,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开福区社区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城市标志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元素和城市旅游意象要素,具有更强的空间、形象、文化、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对旅游者城市旅游意象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城市意象理论出发,延伸出城市旅游意象基本内涵.从城市旅游意象角度对旅游城市标志物的意象功能、形成和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作为本课题组提出的创新性概念,具有不同于一般意义城市增长极的丰富内涵,即这种丰富内涵使其在城市发展中具有更为突出的重要意义.正是基于其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也就使得由此深入探讨有利于加快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培育与发展的产业政策,具有现实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杜塞尔多夫召开的第二十六届德国社会学联合会上,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著名的社会学家Н.伊伏斯教授提出,目前德国社会学在其发展中的两种主要趋向是德国古典社会学和经验社会研究,并由此逐步形成了五个学派: 一、以柯尼希(R·KOENIG)教授为首的科隆学派。这个学派主办的刊物《科隆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对德国经验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科隆学派抓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怎样重建在战争中遭受破坏的城乡和社区。柯尼希的重要著作《社区》论述了城市社会学和乡村社会学的理论,为当时重建德国提供了理论基础,城市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 ,我国城市社会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是社区建设的蓬勃发展。“社区”己成为城市社会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了。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 ,到“社区就业”、“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概念频繁地出现在政府文件、学术文章和大众传媒当中 ,并逐步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中。短短几年中 ,社区受到重视的程度迅速提高 ,它正在成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一名社会学研究者 ,笔者为社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感到欣慰。但是 ,社区建设虽然己…  相似文献   

15.
从"社区"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胡鸿保  姜振华 《学术论坛》2002,1(5):123-126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把“社区 /共同体”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后的 1 0 0多年过去了 ,社区研究与时俱进 ,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出发 ,对社区作出不同的界定 ,因此 ,“何为社区”值得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思考。本文试图从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和学术发展的角度对百余年社区概念的演化脉络进行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6.
社区发展是当今一项世界性的运动,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着重考察了社区发展的背景与缘由、内涵与特征、目标与原则、模式与趋势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现代化是当代城市发展的普遍追求,既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态目标,具有深刻的内涵,也是一个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展开的过程,在物质和人文两大层次上具有显著的外在特征。城市现代化是其内涵和外延在现实社会中的高度统一,它既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的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区就业概念界定与现代就业政策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对于转型过程中的当代中国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热点问题,“社区就业”概念与政策是中国就业政策框架与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伟大创造,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理论与政策意义。作者归纳了社区就业概念的四种界定取向及其内涵外延,提出由自由市场就业、准市场就业和政府保护就业三部分组成的新型现代就业政策框架,并分析其理论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服务范畴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界定“城市社区”服务范畴是研究城市社区服务的出发点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就一般而言,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共同体。构成社区这一共同体的要素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有一个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地域界限。第二、有一个以一定社会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群体。第三、有一个维护该地区的公共利益的管理机构。第四、有一套维持该地区和社会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服务设施。第五、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参与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这五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区位体系就是我们所指的社区。①尽管在理论上可以把社区作这样的界定,但由于社区的存在和发展受到自  相似文献   

20.
潘允康,男,1946年11月生,湖北省广济县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师专,曾在天津塘沽、东郊等区任教和从事教研工作。1980年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试合格录取后被分配到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社会学研究工作。1987年任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天津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等职,并被选为天津市第11和第12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撰写和编著有《家庭社会学》、《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专著主编)、《家庭导论》(译著)、《现代家庭生活方式》(专著)、《中国城市家庭大变动》(专著主编)、《社会学家对社会的警告》(丛书主编)、《经济改革的社会观》(专著合写)、《社会改革与心理障碍》(专著合写)、《城市社区研究》(专著主编),并撰写有《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试论中国城市现代家庭模式》等论文百余篇。1994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三次在美国社会学年会上发表学术演讲,在美国、日本的多所大学及台湾省的某研究院发表学术演讲。所著《中国家族之变迁》被翻译成日文,并在日本东京岩波书店出版,日本的《读卖新闻》曾为该书发表专门书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