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城油田泌125区经过蒸汽吞吐后,生产效果较差,油汽比降到了经济极限。但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吞吐后采出程度较低,大部分油层未被蒸汽驱替,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对该区块V油组进行了热水驱试验。成功后在全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此类油藏在蒸汽吞吐后期利用热水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驱油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潜力及有效开发方式,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密闭取心岩心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在原始油水饱和度状态下的驱替实验,对不同驱替介质、不同介质温度及不同驱替方式下的剩余油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驱替介质类型、介质温度及驱替方式是影响转驱效果的主要因素,相同温度下蒸汽驱的驱油效率要好干热水驱,250℃蒸汽驱比同温度热水驱可提高采收率5%以上,驱替介质温度与采收率提高幅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研究区块蒸汽吞吐后直接转蒸汽驱可提高采收率30%左右.  相似文献   

3.
李献民 《特种油气藏》1996,3(4):13-16,24
单家寺油田是一个埋藏较深的具有活跃边,底水的稠油油田。蒸汽吞吐曾获得很好的开采效果,但由于边,底水的侵入,最终蒸汽吞吐采收率较低。为了探索利用蒸汽驱方式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径,在该油田开辟了蒸汽驱先导试验区。在分析蒸汽驱和热水驱驱渍机理的基础上,结合该油田现场及实验室实际资料和蒸汽驱跟踪数值模拟结果,对单家地油田蒸汽驱驱油条件和驱油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砂泥薄互层稠油边际油藏经济开发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边际油藏的开发可行性必须将开发方式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来评价。江苏油田的韦5断块属中低渗、砂泥薄互层的普通稠油油藏,可归于边际油田。对该油藏的室内微观驱油机理研究、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注入水温度对其驱油效率和开发效果影响不大,冷、热水驱替及CO2吞吐的启动压力均较高而驱油效率不高,较经济的开发方式为降压开采一段时间后转入注水或蒸汽吞吐或蒸汽吞吐转水驱。结合矿场开发先导性试验结果,韦5断块稠油油藏应采用注改性水方式开发,以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效果;对条件合适的生产井进行短缝压裂,提高单井产能;选择部分条件具备的井蒸汽吞吐,以提高采油速率,从而提高开发效果和总体经济效益。图1表3参7  相似文献   

5.
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区超稠油蒸汽吞吐中、后期暴露出来的开采矛盾,利用注入到地层内的高温气体驱油体系在地层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反应生成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达到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的作用.研究表明,开发研制出的高温气体驱油剂具有较好的发泡和降粘作用,且对油层不产生任何污染.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改善超稠油高轮次井蒸汽吞吐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在稠油开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新疆油田九_6区齐古组浅层稠油油藏已进入蒸汽开采中后期,油藏开采经历了蒸汽吞吐、加密调整、蒸汽驱过程,采出程度为37%。现阶段单一蒸汽驱效果明显下降,地层亏空严重,蒸汽热利用效率低,吸汽不均,波及程度差异大,油水流度比大,采收率低。热水复合CO_2驱油充分利用热水热效应和发挥CO_2溶解降黏等作用,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因此,针对九_6区稠油开展不同混合方式热水/CO_2驱油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纯热水驱、热水与CO_2混注、热水与CO_2段塞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纯热水驱累积驱油效率为49.19%,热水/CO_2混注累积驱油效率最大为71.25%,段塞驱累积驱油效率高达85.96%。同时,分析了驱出原油及岩心残余油组分变化。  相似文献   

7.
高升油田高3块隔夹层特征及对稠油热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了高3块隔夹层类型、岩性和分布、微观孔隙结构、热物性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隔夹层对稠油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水驱的影响.并提出改变原注汽排液并只射开油层下部1/2调整为全部射开。为改善高3块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术驱的开发效果,为增加油层动用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齐40块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可行性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用人造岩心和人造均质平面模型,在实际油层条件下研究了辽河油田齐40稠油油藏实施水驱及聚合物驱的室内驱油效率及驱替特征。在驱油实验中用核磁共振成象技术研究了稠油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后实施聚合物驱是可行的;聚合物驱主要通过扩大波及范围和增加坟差来提高驱油效率,聚合物驱后仍有大量的残余油滞留在孔隙介质中。  相似文献   

9.
肯基亚克油田盐上边水稠油油藏开发方式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盐上边水稠油油藏经过多年衰竭式开采,边水突进,导致油井含水率高,产量低,采出程度低,亟待转换开发方式。为此,开展了热水驱、聚合物驱、饱和蒸汽驱、过热蒸汽驱的室内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盐上油藏中侏罗统油层采用300℃(过热度为50℃)过热蒸汽开发效果最好,驱油效率最高可达到91.7%,对其开发指标进行数值模拟,预测采出程度最高可达47.96%。过热蒸汽吞吐现场先导试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单轮次吞吐平均单井增油量为1700t,平均含水率下降了13.6%。可见,过热蒸汽驱是适合该油藏储层特征和当前油藏状态的最佳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南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发的实际,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类型稠油的转热水驱条件,最佳转驱时机,注入参数优化设计,不同注入方式转热水驱效果,明确了适合转热水驱的油藏类型,建立了薄层稠油注蒸汽开采后转热水驱的筛选标准,可为类似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