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蛋白质是生命功能的最终执行者,是理解生理、病理和药理作用机理的关键。蛋白质组学是分析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组织或细胞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学组技术和策略为复杂的中医证候学说和方药体系研究带来了希望, 为中医药现代化及深刻系统的理解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物质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系统生物学是旨在从整体高度理解生物系统的新的研究领域,代表21世纪生物学的未来。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及其理论的突破,将会对医学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将中医药的研究与系统生物学相结合,将有可能从系统的角度诠释中医药多靶点、平衡调理、标本兼治的治病机理和分子机制,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芯片具有高通量性、敏感性、可重复性、稳定性和自动化的特点,相关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蛋白质芯片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诊断辨证的客观化、针灸机理、药理机制及药效评价等研究,以上研究从微观层面证实了针灸、中药对机体的调节方式是多途径、综合性的,同时为从生理、病理、药理等微观机制的改变阐释中医药理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姚德蛟 《陕西中医》2009,30(6):768-768
中医药在防治化疗呕吐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存在诸多不足,一般方剂起效较慢特异性不强,机理探讨较少,只限于某方某效的水平上,研究停留在呕吐的表现上,很少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其中枢或外周的内在药效机理。为开拓新的治疗思路,寻找中医药对化疗呕吐的治疗方法,提出认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勃起功能障碍即阳痿是指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虽勃起但勃起不坚,或勃起不能维持,以致不能完成性交全过程的一种病症。在治疗阳痿的过程中中医药特别是虫类药显示出显著的优势,本文旨在探讨虫类药阳痿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分析虫类药在其中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中医药治疗阳痿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全身慢性代谢疾病。蛋白质组学从整体蛋白质的水平,更深入地发现和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现在在中医药研究中已有较多应用。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包括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筛选验证,以及相关中药药理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医有关糖尿病的病机理论以及中药作用靶点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深化中医药干预糖尿病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子中医学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及中医药防病治病原理的科学.流式细胞术是分子中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在证候、脏腑、气血、中医药作用机理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组学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趋势,如何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是近年来我国医学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将更多的关注眼光转移到了生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时代到来了。建立在经验医学和整体认识之上的中医药,和蛋白质组学整体认识人体功能有些相似之处,借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来认识和发展中医药学,走中医药现代化之路,或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方  黄泰康 《中医药学刊》2005,23(6):1070-1073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国家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给予了有力的保证,但现状并不乐观。哲学是科学发展的向导。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需要静下来冷静思考。本文着重从中医药学与哲学密切的联系、哲学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思考有助于科学理解和评价中医药现代化的成果与成绩等几个方面对中医药现代化哲学思考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以乏力、发热、干咳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缺乏特效对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的情况下,中医药在阻断新冠肺炎病情进展、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等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文章从现代医学及中医邪正盛衰理论介绍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对于恢复期或出院患者应予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的治疗原则,恢复人体“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阐述了中医药在增强黏膜免疫防线、调节免疫机制、修复组织损伤等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理,针对恢复期或出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优势,以期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哲  赵祥琦  林学怡  徐凤翔 《中草药》2021,52(17):5465-5474
随着2020版《药品管理法》正式增设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MAH)制度、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以及《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中药正式进入全生命周期监管时代。当前,我国尚未能建立起一个符合中药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全生命周期中药监管体系,中药产品疗效不稳定,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安全性和使用有效性难以取得国际市场的重视和认可。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全生命周期的中药监管体系,加强对中药的科学监管来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国中药全生命周期实际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环节指标,构建科学的中药全生命周期监管的评价体系,采用基于模糊群决策的评价方法科学评价各因素,以期规范中药全生命周期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如何行之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成为目前摆在教育学业内人士面前亟待探索的重要任务。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文化不仅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高的精神内核,还具备丰富的生命教育内核,是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活教材。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小学生生命教育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培养下一代,为国家塑造人格健全,内心丰富,具有使命感和责任的建设者,中医药工作者责无旁贷;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小学生生命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文属性是中医护理的最大特色,医起源于护,护理起源于生活。传统中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中医学几乎与人文科学完全一致。中医护理与传统医学一脉相承,在护理过程中贯穿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整体护理观,是中医护理的灵魂和精髓。中医人文护理沉寂原因主要有现代化新型诊疗技术广泛使用、医疗行为市场化和医疗制度改革冲击、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薄弱。中医护理发展到21世纪,早已不单纯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体系,已经扩展为集保健、养生、临终关怀等一系列功能的社会服务体系。中医护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不仅包含了对病人个体的关照,而且还意味对整个社会群体精神健康的保护。因此,创造人文硬件环境,营造人文氛围;激发人文情感,塑造人文精神;俯下身体倾听,完善护患交流;提倡和加强人文关怀,是21世纪中医护理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是对中医护理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服务系统的期望。  相似文献   

14.
尹先达 《光明中医》2008,23(10):1425-1426
因为自然界为一大天地,人身为一小天地,人体形质与气化,脏腑气机之升降出入,气血、水火之平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适应,都必须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保持动态平衡,否则百病生焉。由于人的生命活动、人和自然的关系非常复杂,其间还有许多东西还未被人们所发现和认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在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促进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认真研究、整理中医学之“平衡观”,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贯穿中医学的整个发展史,指导中医的辨证与治疗。肿瘤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与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的方法,中医在治疗肿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医阴阳学说理论着手,阐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治疗手段与治疗观念的改变,医生及患者的关注点已不单纯局限于生存期,更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癌因性疲乏因此愈发得到了医患的共同关注。癌因性疲乏非常符合中医理论中“虚劳”的表现。中医药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疲乏及整体生活状况都有显著疗效。笔者总结近2年中医药治疗癌性疲劳的研究,分别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联合治疗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医学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历经千年不衰,中医学即将跨入21世纪,高科技日新月异,引导中医视野不断开阔和转换,许多问题引人思考。要推动学科加速发展,应认清学科前沿和前沿学科是什么,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自然趋势,中医现代化首先要有中国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科学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就是以中医为主体,充分吸取现代多学科成就,来研究、充实、发展中医学。整个中医现代化,必定以中医临床医学的现代化为先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原动力,以基础理论的机理探讨为核心,从而相互带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基础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多糖成分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多聚物,是由醛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是中药成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的活性生物大分子。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指出中药中的多糖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功效,而补益类中药具有“扶正”和“祛邪”双重功效,既可以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又可以发挥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更加符合中医治疗胃癌的研究方向和治疗原则。本文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CNKI、SinoMed、万方、维普等国内外医学类数据库查阅了近20年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文献中已报道的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的作用进行总结,旨在为胃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同时为后续中药多糖的药理活性的研究及健康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存质量及其量表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存质量评价的概况、生存质量量表的制定方法、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及特点、中医特色生存质量量表形成的可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以中风病为例说明将生存质量评价方法引入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中是可行的、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