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 J  Jiang L  Qin J 《色谱》2011,29(9):890-895
应用微流控液滴技术合成功能材料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领域。本文以夹流结构微流控芯片产生的微液滴作为软模板,以液滴模板界面处发生的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钛球壳,并经后续脱核处理,制备二氧化钛中空微球。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成像、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微球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微流控芯片液滴合成条件,可以得到壁厚约2 μm的二氧化钛中空微球。这种以微流控液滴为模板的合成方法简单灵活,若与其他材料改性方法相结合,有望实现对更多元、更复杂功能微球材料的制备,并进一步拓宽其在光电和催化剂材料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微流控液滴技术:微液滴生成与操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九生  蒋稼欢 《分析化学》2012,40(8):1293-1300
微液滴技术因具有高通量两相分割分离能力,吸引众多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微流控液滴技术领域的一些基本技术思路,涉及微液滴的流控生成方法,包括水动力法、电动法、气动法、光控法等,以及液滴生成后的操控技术,如液滴定向位移、融合、裂分、混合、分选、捕获等,同时对这些方法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微流控芯片中形成的微液滴粒径均一、可控,与传统的连续流体系相比,具有能实现试剂的快速混合、通量更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微流控芯片中由微通道控制的微液滴的形成、分裂、合并、混合、分选和捕获等微液滴操纵技术,以及微液滴技术在纳米粒子、聚合物微粒的合成、纳米粒子自组装、蛋白质结晶研究和DNA、细胞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Xiao Z  Zhang B 《色谱》2011,29(10):949-956
液滴微流控系统是微流控芯片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由于其诸多独特的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报道。本文对液滴的制备和相关的操控技术,包括液滴的分裂、融合、混合、分选、存储和编码等进行了介绍,对液滴技术近年来在化学与生物化学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液滴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刘一寰  胡欣  朱宁  郭凯 《化学进展》2018,30(8):1133-1142
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吸收分离、光电材料和磁性设备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以及材料制备等领域表现出传统釜式反应器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纳米粒子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以单乳液为模板合成球形和非球形聚合物粒子、无机物粒子、贵金属纳米粒子和半导体纳米粒子,以多重乳状液为模板制备壳核粒子、Janus粒子和微囊。  相似文献   

6.
7.
微流控液滴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液滴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速度快、通量高,大小均匀、体系封闭,内部稳定等特性,在药物控释、病毒检测、颗粒材料合成、催化剂等领域中均有重要应用.微流控技术的发展为微液滴生成中实现尺寸规格、结构形貌和功能特性等的可控设计和精确操控提供了全新平台.本文概述了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基本原理、液滴生成方式及其基本操控,比较分析了微液滴的传统制备法与微流控合成法的异同,介绍了近年来微流控液滴技术在功能材料合成、生物医学和食品加工等领域中的研究新进展,探讨并展望了微流控液滴技术的潜在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微流控芯片中微液滴的操控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凯  胡坪  梁琼麟  罗国安 《分析化学》2008,36(4):556-562
微流控芯片中微液滴的操控方法主要有多相流法、电润湿法、热毛细管法、介电电泳法和气动法;应用范围包括乳化、混合、包埋、萃取、微反应器以及生物鉴定等。论文展望了微液滴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单分散液滴为模板,通过紫外光引发自由基聚合的方法,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出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四氧化三铁磁性聚合物微球,制备装置简易、操作简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粒度分布、表面官能团、组成成分、有效磁含量及表面电势进行了表征分析.微球的粒径约为200μm,单分散性良好,且表面电势为-24 mV时能够迅速对水体中的阳离子染料孔雀石绿进行有效吸附分离.探究了pH、孔雀石绿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发现在孔雀石绿溶液体积为50 mL(50 mg·L-1),投加量为50 mg, pH为7,温度为30℃时吸附效率高达94.38%,重复利用9次的吸附效率仍可达到80%以上,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微流控芯片液滴生成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控芯片液滴技术是一种操控微小体积液体的新技术,既可实现高通量微观样本的生成及控制,也可进行独立液滴的操作.分散的微液滴单元可作为理想的微反应器,在生物医药中的药物筛选、材料筛选和高附加值微颗粒材料合成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液滴微流控芯片是利用流体剪切力的改变,使互不相溶的两相流体在其界面处生成稳定、有序的液滴,...  相似文献   

11.
液滴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滴微流控是微流控芯片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诸多独特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本文将概述液滴微流控的特点和基本原理,同时对近年来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展望了液滴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液滴微流控在生物分析研究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开展液滴微流控技术及其生物分析应用相关的研究工作,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本文重点对微流控中液滴的操控技术,以及液滴微流控生物分析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聚乙烯醇水凝胶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氯甲烷/丙酮为凝固液, 用高压静电技术制备了高强度、物理交联的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微球. 研究了凝固液组成、PVA溶液浓度、温度和湿度、电场强度、进样速度及微球冷冻次数等对PVA微球的形貌、粒径和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常压水蒸气控制PVA溶液温度与湿度的高压静电技术, 可克服高浓度PVA溶液在强电场下出现微丝现象, 形成的水凝胶微球具有强度高、粒径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磁性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表面具有羟基且有一定磁响应性的聚乙烯醇微球,本文采用反相乳化的方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在Fe3O4磁流体存在下,通过戊二醛交联聚乙烯醇(PVA)。对微球的形貌,表面羟基含量,微球密度,微球Fe含量以及微球的磁响应性进行了研究。制得了粒径分布为25μm~150μm,表面羟值为11mmol/g~20mmol/g的磁性聚乙烯醇微球。  相似文献   

15.
微流控芯片以其体积小、散热性好和灵活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并且经交叉、融合了激光技术、流体力学、生物化学和分析检测等众多领域的知识和成果后,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化学、生物和医药分析等领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流控芯片微滴技术作为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操控微小体积液体的新技术,以分散的微滴单元作为微反应器,它大大强化了微流控芯片的高灵敏度、低消耗、高通量和自动化等优点,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并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叙述了微流控微滴领域的最新进展,对新的微滴生成技术及操控技术进行介绍,最后阐述了微滴技术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玻璃毛细管搭建单级微流控装置制备单分散水包油(O/W)乳液,以乳液为模板,紫外光照射乳液引发自由基聚合,成功制备了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 (MMA/DMAEMA)]多孔微球。微球粒径偏差系数(CV)值小于5%,单分散性良好。研究P (MMA/DMAEMA)多孔微球对Cr(Ⅵ)的吸附性能、再生吸附性能、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 H对微球吸附Cr(Ⅵ)有较大影响,当pH=3时,微球对Cr(Ⅵ)的吸附率达到52. 9%,循环4次后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微球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微球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玻璃毛细管搭建单级微流控装置制备单分散水包油(O/W)乳液,以乳液为模板,紫外光照射乳液引发自由基聚合,成功制备了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MMA/DMAEMA)多孔微球。微球粒径偏差系数(CV)值小于5%,单分散性良好。研究了MMA/DMAEMA多孔微球对Cr(Ⅵ)的吸附性能、再生吸附性能、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对微球吸附Cr(Ⅵ)的量有较大影响,当pH=3时,微球对Cr(Ⅵ)吸附率达到52.9%;循环4次后微球吸附率基本不降低,循环性能好;微球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微球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微流体脉冲驱动控制技术搭建了电化学微流控芯片的制备系统.首先将纳米银墨水和甘油溶液分别微喷射到玻璃基底表面形成微电极图形和微流道液体阳模图形;然后分别进行烧结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模塑工艺制得微电极和微流道;最后将微电极和微流道键合形成电化学微流控芯片.研究了系统参量对液滴产生的影响以及液滴直径和重叠率对液滴成线的影响,制得的微电极最小线宽为45 μm、厚度为2.2 μm、电阻率为5.2 μΩ·cm,制得的微流道最小线宽为35 μm,流道表面光滑.采用制得的电化学微流控芯片进行了葡萄糖浓度的电化学流动检测.结果表明,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与响应电流具有较高的线性关系,可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葡萄糖溶液进行定量检测.基于微流体脉冲驱动控制技术的电化学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具有微喷射精度高、重复性好,制备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可用于生化分析、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芯片制备.  相似文献   

20.
以简单、快速的微流控酶促反应方法实现了尿素浓度的可视化检测。 在微流控双水相液滴流动中,利用脲酶水解尿素生成碳酸铵使液滴内的中性红指示剂变色,并对液滴颜色强度进行分析来确定待测样品中尿素的浓度,检测范围可达到0~50 mg/mL。 双水相体系克服了传统油水分析检测平台生物相容性低的缺陷。 液滴流以较少的试剂消耗、极大的比表面积、微米级的扩散距离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导致了较快的分析检测速度,将检测时间缩短为20 s左右。 为应用化学领域的尿素快速分析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