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大型液压阻尼器试验系统设计了一种电液伺服加载试验台架。台架设计了卧式四导向柱结构及带液压夹紧装置的可移动支座,以满足台架输出加载力大及不同规格试验件安装空间可调的功能需求。运用有限元方法,采用ANSYS软件,校核了台架强度和刚度,并对影响夹紧力的因素及台架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台架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要求,台架固有频率远高于其加载工作频率,不会发生共振;夹紧力大小与夹紧缸和导向柱之间距离成正比,与导向柱和支座配合间隙以及支座厚度成反比。该研究实现了试验台架总体结构设计及夹紧装置的优化,对于大型电液伺服加载试验台架的实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磁流变阻尼器磁路设计与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磁流变阻尼器的电磁学数值模拟,研究了磁路设计与磁流变阻尼器性能的相关性.磁流变阻尼器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并据此提出通过数值模拟指导阻尼器磁路结构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磁流变阻尼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线圈活塞式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应用ANSYS软件对阻尼器磁场有限元仿真,证明励磁线圈电流异向时磁场的利用效率更高,并且建立电流异向时阻尼间隙磁感应强度和电流的函数表达式,结合阻尼力模型和磁流变液的材料特性,得出阻尼力关于电流值和活塞运动速度的理论关系。通过阻尼器台架试验,对理论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值准确的描述了阻尼力变化规律。为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及改进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发动机隔振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悬置阻尼和刚度可调对发动机在宽频范围内实现积极隔振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立发动机3自由度隔振模型基础上,提出用可调阻尼的磁流变阻尼器和可调刚度的磁流变弹性体构成磁流变并联悬置系统,以降低发动机对基座的垂向传递力和抑制横向动反力矩为目标,设计出用仿人智能思想在线修改参数的垂直隔振模糊自适应控制器,并对各磁流变并联悬置的刚度和阻尼进行协调控制.用Matlab对发动机整机隔振进行仿真,搭建出发动机隔振台架试验系统,在宽频激励条件下对不同悬置的隔振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仿真表明基于磁流变并联悬置的发动机隔振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橡胶和液压悬置,磁流变液悬置能在较宽频范围把力和力矩的绝对传递率降低到约30%以内,可提高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台架试验是测试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手段。在进行台架试验时,试验平台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对实验和设备都会产生影响。可调阻尼减振系统受可调阻尼器延滞性的影响在发动机进行瞬态试验时难于达到要求,而固定阻尼减振系统又缺乏纠正偏差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广义反馈控制算法,并结合建立的台架测试振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从时域和频率两个角度分析广义反馈控制对系统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义反馈控制可以减小台架运行时系统的竖向振动,改善系统振动烈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大车平衡梁腹板发生了系统性开裂的现象.通过对平衡梁结构的受力分析以及载荷情况测定发现,岸桥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受到其垂直载荷的作用,还受到较大的水平侧向力的作用.在现场测试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设计了缩尺的带有圆环形盖板式重磅的腹板结构试件及配套的试验台架,用该试验台架对腹板结构试件进行多轴疲劳试验.通过试验考察研究该结构在多轴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将磁流变技术与气动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并联分体式的磁流变阻尼器,并将此阻尼器与气压伺服系统执行元件串联,创建了一种新型的磁流变气动伺服系统。通过阻尼器有阻尼偏差调节和无阻尼的实验,证明了磁流变技术的引入提高了气动伺服系统的快速响应性和速度控制精度,使系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汽车座椅及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需要,研制了汽车座椅及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台.该试验台采用电液伺服系统为加载机构,具有9个加载通道,能实现单轴或多轴同步加载试验.每个通道能进行位置伺服控制和力伺服控制加载试验.该试验台机械台架结构强度高,机械机构功能灵活,能针对不同车型自行调整工装位置,满足各种车型多种试验安装要求.该试验台多功能集成,在本试验台可以进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座椅强度试验、客车座椅强度试验以及靠背静刚度试验等试验项目.采用了变增益等控制方法,有效提高试验系统加载精度,在复杂负载变化工况下仍能保持较好性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提高精密复合数控磨床的超精密加工精度的目的,对其台架伺服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直线电动机数控伺服系统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采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对伺服系统进行系统优化,首次实现了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中可变量及PID控制参数的同时优化,最终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非线性阻尼器的设计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利用搭扣带的分布式粘弹性单元结构特性设计阻尼器的新思路,并设计制作出尼龙搭扣阻尼器,分别通过载荷-位移特性试验和动态特性试验,获得尼龙搭扣阻尼器的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和幅频特性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尼龙搭扣阻尼器载荷-位移曲线呈显出明显的迟滞特性,能有效消耗振动能量而起到减振作用;用半功率带宽法得到阻尼器共振情况下的阻尼比.实验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阻尼系数较大,体现尼龙搭扣阻尼器良好的阻尼特性及减振性能.根据阻尼器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建立这种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对阻尼器迟滞恢复力模型的非线性参数进行识别,取得很好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建立的力学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快速且有效地对板簧橡胶衬套进行疲劳耐久验证,以在试验场测得的轮心六分力为输入,以后悬架多体模型为载体,采用虚拟迭代技术,提取了衬套的动态载荷。依据损伤等效原则,采用变载荷序列方法制定了衬套的台架疲劳试验规范,保证了台架试验与试验场道路的关联性,且缩短了台架试验时间,实现了5. 03倍的加速,衬套最终通过了台架疲劳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粘滞阻尼器阻尼力响应模型是分析其抗震性能的基础与依据,孔缩力是阻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双出杆孔隙式粘滞阻尼器,基于试验数据,利用二分法,提出了一种孔缩力公式,用于修正阻尼力理论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阻尼力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好,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较高的精度;孔缩力公式和修正后的阻尼力模型的运用能够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为阻尼器精确设计和快速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磁流变液减震器的设计开发和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磁流变液减震器工作原理,即磁流变液减震器通过线圈电流改变磁场调节磁流液在阻尼通道中的流动实现对减振器阻尼力的控制,并根据此原理试制出了减震器.其次根据减震器试验标准,对设计的减震器进行台架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了标定,然后采集力信号及位移信号,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MTS试验机的磁流变阻尼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计算模型。利MTS810试验机对MRD-60型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的控制电流、激振频率、振幅条件下,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与活塞杆位移、速度的特性关系,分析了外界激振力与阻尼力的响应试验,验证了力学特性的相关理论问题。采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研究了性能试验曲线中的一些特殊理论和技术问题,为磁流变阻尼器的研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杂振动控制中需要摩擦阻尼器输出不同阻尼力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反馈控制摩擦阻尼器.该类阻尼器可以利用被控结构振动位移信号进行阻尼力调整,从而实现振动半主动控制.通过阻尼器工作能力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对影响新型阻尼器性能的参数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活塞体等关键部件进行结构分析,验证该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最后建立起了反馈控制摩擦阻尼器的数学模型,并得出其力-位移滞回曲线.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新型阻尼器与活塞式阻尼器进行了理论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并对两种阻尼器进行了试验,理论和试验都表明,新型阻尼器比活塞式阻尼器更具有吸收比例阀控系统中的液压冲击和压力脉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温油泵用新型机械密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研制的高温油泵用新型机械密封的结构设计、力变形和热变形计算结果,以及在试验室进行的台架试验结果和炼油厂现场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船舶机械低频减振的特点,探讨了船用隔离器低频减振效果.利用磁流变阻尼器具有响应速度快、阻尼可控、功耗小、阻尼力大、动态范围广及适应面大等特点,通过将钢丝绳弹簧与磁流变阻尼器并联组合构成的新型船用隔离器.对船用隔离器的低频振动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振动试验的激振力频率为1~15 Hz,力幅为24 kN.试验结果表明,该船用隔离器有较好的减振效果,低频段的减振效果优于传统减振元件,磁流变阻尼器的使用能够明显削弱振动的共振峰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建立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索非线性弹簧力和非线性摩擦力等非线性因素对伺服系统运动特征的影响规律。通过理论研究,指出非线性弹簧力和非线性摩擦力的耦合作用特征可以用Duffing-Van Der Pol方程描述。通过数值试验分析,发现系统外加激振力、阻尼系数和弹簧力非线性项系数的大小影响系统的运动状态,当三者参数变化时系统可能做极限环型振荡、倍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20.
李奕宝 《汽车零部件》2013,(8):58-60,77
针对某轿车后悬架减振器出现的异响问题,进行阻尼器高频振动试验,对位移-阻尼力图形分析确定异响由复原阀系造成,通过对复原阀系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改善位移-阻尼力图形,最后将改善后的复原阀系装配于新的减振器进行噪声台架测试验证和整车道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减振器异响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