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乳酸纤维赛络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改变粗纱间距、粗纱捻系数及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研究了聚乳酸纤维赛络纺工艺,分析了不同纺纱工艺对纱线断裂强力、条干不匀率及毛羽指数变化的影响,得到了聚乳酸纤维赛络纺的较优纺纱工艺.在同一台细纱机上,采用相同的粗纱捻系数及牵伸工艺,同时纺制了23.9 tex聚乳酸纤维环锭纱和赛络纱.两种纱线的断裂强力均呈正态分布,两者波动性无明显差异,且前者断裂强力显著高于后者;聚乳酸赛络纱的毛羽有明显改善;两种纱线的条干差异不大,环锭纱略好于赛络纱.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能,将其与赛络纺纯涤纶纱和集聚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相同的纺纱工艺参数分别纺制14.6、9.7、7.3 tex 3种规格的赛络纺、集聚纺和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并采用毛细芯吸法对3 种纱线的导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纺纱方法不同而纱线线密度相同时,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最好,纱线表面较光洁,毛羽也最少,条干均匀度最好;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横截面形态更加接近于圆形,纱中纤维紧密捻合,纱线结构紧密。由此可认为,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特殊的纱线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导湿性能,这为提高涤纶织物的导湿性能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集聚纺纱方式对纱线性能的影响,采用以传统环锭纺为基础的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紧密赛络纺、全聚纺及低扭矩纺四种集聚纺纱方式纺制了28.1、18.5、14.7 tex的纯棉纱。通过对纯棉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和条干均匀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四种集聚纺纱方式对纱线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同集聚纺纱方式的成纱结构特点不同,影响了纱线的内在性能。紧密赛络纺的成纱强力最高,全聚纺的成纱有益毛羽最多,低扭矩纱在假捻器的作用下纱线品质得到了提高其纱线条干最好,紧密赛络纺的纱线总毛羽数最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顺利纺制竹纤维18.5 tex针织用赛络纱,确保成纱质量,根据竹纤维性能特点,通过纺纱实践,对纺纱各工序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清梳工序要充分开松和梳理,减少纤维损伤;并粗工序采用轻定量;细纱工序加强操作,减少断头.竹纤维18.5 tex赛络纱成纱条干、强力、毛羽指标较好,但成纱细节较多,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了顺利纺制Taly 29.5 tex纯纺纱,保证成纱质量,针对Taly纤维的性能特点,对纺纱工艺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Taly纤维强力较低,长度整齐度较好,清梳工序要减轻打击、柔和梳理,并条、粗纱、细纱工序采用重加压、大隔距工艺,细纱和络筒工序要减少纱线毛羽的产生.各工序采取相关工艺技术措施后,成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4.8 tex纯纺麻浆纤维赛络纺纱的实践, 探讨了赛络纺麻浆纤维各工序工艺配置及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 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简工序的工艺优化配置, 赛络纺纺出纱线的成纱质量远优于环锭纱的成纱质量, 用其织成的面料抗起球性能高, 抗摩擦性能好, 手感柔软, 服用性能佳.  相似文献   

7.
以棉、聚乳酸、Modal纤维为短纤维和涤纶为长丝,采用赛络纺(Sirofil)纺纱技术纺制了36tex 50/30/20棉/聚乳酸/莫代尔+83.3dtex涤纶四组分赛络纺复合纱,并与相同线密度的环锭纱进行了比较;同时介绍了复合纺纱的细纱装置,原料选择、纺纱流程及各个工序的技术要点。成纱性能表明赛络纺纱的拉伸性能有所提高,毛羽明显减少,条干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乌拉草/棉/维纶赛络纺包芯纱存在毛羽较多和条干较差等问题,加装导纱器引入外包缠纱,设计一种改善其条干和减少毛羽的新型纺纱方法:改进型赛络菲尔纺。对影响纱线性能较大的纱线捻系数与导纱间距进行了实验,并以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为性能评价指标,对改进型赛络菲尔纺制备的乌拉草/棉/维纶复合纱的工艺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捻系数对纱线性能影响顺序依次为400、380、360、340;改进型赛络菲尔纺在单纱间距为10 mm,捻系数为400时,复合纱的综合性能最好,与传统赛络菲尔纺工艺制备的包芯纱对比,毛羽指数下降了73.49%,条干不匀率减小了29.05%。  相似文献   

9.
《毛纺科技》2021,49(9)
为探讨纺纱工艺对不锈钢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纱成纱质量的影响,分析纱线中最佳不锈钢纤维含量,采用环锭纺纱工艺与赛络纺纱工艺条件纺制不同不锈钢纤维含量的不锈钢纤维/粘胶纤维纱线,并利用条干均匀度、纱线毛羽指数与纱线力学指标表征成纱质量。测试表明:2种纺纱工艺制纱的条干均匀度、纱线毛羽指数与纱线力学性能随着混纺纱线中不锈钢纤维含量升高而下降,且在同等不锈钢纤维含量条件下,采用赛络纺纱工艺条件纺制混纺纱的条干均匀度、纱线毛羽指数与纱线力学性能优于环锭纺纱工艺。认为:采用赛络纺纱工艺条件纺制不锈钢纤维含量12%的不锈钢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纱线能够保证纱线的质量与可织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纺纱方式对竹浆纤维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采用竹浆纤维、棉纤维、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进行混纺,混纺比例为15/40/30/15。通过对竹浆纤维混纺纱线的条干均匀度、毛羽、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纺纱方式对成纱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转杯纺、赛络纺、环锭纺、赛络紧密纺、普通紧密纺纺纱方式不同,其不同的成纱结构特点影响了纱线的内在性能。环锭纱适宜生产强力要求较高的产品,紧密纱综合性能较好,赛络纱具有良好的外观特征,转杯纱的条干CV值优于环锭纱,赛络紧密纺的成纱毛羽最低。  相似文献   

11.
探讨传统环锭纺、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喷气涡流纺的成纱机理以及纱线耐磨性能。用这5种方法纺100%新疆长绒棉精梳11.6tex纱。对比测试了纱线的条干、毛羽、强力和耐磨性。结果表明:集聚赛络纱的各项质量指标和耐磨性均优于其他纺纱。虽然喷气涡流纱的强力和条干不如传统环锭纱,但是耐磨性和毛羽比传统环锭纱好。认为:在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这样一些环锭纺纱新技术的纺纱过程中,集聚和并合作用都能提高纱线的耐磨性,集聚程度对纱线的耐磨性影响较大,并合作用相对较小。两种同时采用时,改善耐磨性的效果最好。同原料同号棉纱,其耐磨性与条干、强力、毛羽等性能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条干好、强力高、毛羽少的纱线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两种集聚纺装置纺制牦牛绒集聚纱和赛络集聚纱的成纱性能。分别采用网格圈式和空心罗拉式集聚纺装置纺制牦牛绒20.8tex集聚纱和16.7tex赛络集聚纱,并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纺制20.8tex牦牛绒集聚纱,两者毛羽水平相当,空心罗拉式集聚纺所纺纱强伸性能显著提高,条干均匀度略好;纺制16.7tex牦牛绒赛络集聚纱,空心罗拉式所纺纱强伸性显著提高,毛羽明显减少,条干均匀度显著改善。认为: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纺纱品种和质量要求,合理选择集聚纺装置和赛络纺工艺,能够纺制出性能较好,质量满足要求的牦牛绒纱。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配棉条件下集聚纱与赛络集聚纱的性能差异。采用4种配棉方案分别纺制JC 14.6tex集聚纱和赛络集聚纱,分析比较了条干、毛羽和断裂强度等各项性能。结果表明:纺纱原料和纺纱方法都会对成纱条干、毛羽和断裂强度产生影响;随着配棉中长绒棉比例的增加,集聚纱与赛络集聚纱的性能逐渐提高,当长绒棉含量达到100%时,成纱各项指标均达到较优值;在4种配棉方案下,赛络集聚纱性能均优于集聚纱,说明采用赛络纺能够进一步改善集聚纱质量。认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用户质量要求,综合考虑设备条件、管理工作要求以及原料成本,科学合理地配置纺纱方法和纺纱原料,以达到满足质量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探讨纯涤纶赛络集聚纱的摩擦性能。从纱线表面特征、纱线直径和可压缩性能方面评价了不同初张力条件下T14.6tex、T11.7tex和T9.7tex赛络集聚纱的摩擦性能,并与传统环锭纱、集聚纱和赛络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纱线的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均随所施初张力的增加而降低;纯涤纶赛络集聚纱纵向表观结构整齐度最高,表面毛羽明显减少,条干均匀度也得以改善;赛络集聚纱表面光洁,平顺整齐,且纱线直径和可压缩变形小,摩擦时接触面积小,纱线的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比相同规格的其他三种纺纱方法小。认为:利用赛络集聚纺技术开发纯涤纶纱线可以改善涤纶纱线的摩擦性能,提高其织物的服用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薰衣草)纤维/长绒棉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介绍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纤维、薰衣草纤维和长绒棉纤维的性能,根据纤维性能制定工艺流程及混纺方案。通过分析其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各工序的主要工艺要点,指出:纺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薰衣草)纤维/长绒棉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纱,应根据纤维的不同特点,优化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在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尽量减少纤维损伤,在精梳工序重点控制棉结和落棉率,在粗纱工序保证条干均匀度,在并条工序采用3道并条保证混纺比,在细纱工序注重钢领、钢丝圈选配和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在络筒工序采取“低速度、小张力”工艺原则;该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面料透气性好、吸湿性好,抗菌环保,可根据皮肤表层温度变化进行温度调节。  相似文献   

16.
Richcel纤维赛络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介绍了Richcel纤维的性能特点、纺纱工艺原则以及Richcel 14.6 tex赛络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工艺配置及技术措施.实践表明,采用赛络纺纺制Richcel纱,有利于改善成纱条干,减少成纱毛羽.  相似文献   

17.
探讨T 2.81tex S捻纱的纺制工艺。针对原料特性,前纺工序减少纤维损伤,优选各类针布并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优化工艺配置减少堵缠现象,解决牵伸性粗节纱疵和缠罗拉问题;细纱工序分别采取措施提高纱线最低强力和减小纺纱张力,以降低千锭时断头率,最终成功纺制出T 2.81tex S捻纱。认为:所纺制纱线存在条干和细节偏高、毛羽较长等问题;可从增加半成品的多品种适应性、细纱胶辊处理工艺优化、降低纺纱张力和改用集聚纺纱设备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纺纱工艺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针织物在穿着过程中纬斜严重的问题,以大麻/棉(30/70)纱线为原料,分别采用集聚赛络假捻纺和集聚赛络纺生产15 tex细纱,并对成纱的捻度、湿扭结数、毛羽、强度等性能进行了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线密度、捻度均相同时,集聚赛络假捻纺可顺利纺纱,但集聚赛络纺因强度低使断头率偏高;集聚赛络假捻纱的捻度、湿扭结数、断裂强度、3 mm以上的有害毛羽数、条干均匀性均显著优于集聚赛络纱,线密度相同时,集聚赛络假捻纱的设计捻度可降低16%,且成纱湿扭结数降低约33%,3 mm以上的有害毛羽数降低约90%,条干CV值降低约4.3%,而二者在粗节、细节、棉结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因此,由集聚赛络假捻纱为原料制成的针织物纬斜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纱线毛羽,介绍赛络集聚纺纱技术的优势和斜位纺纱技术机理,基于纺纱三角区形态变化,以纯棉400 tex粗纱纺16 tex纱的工艺参数及试验步骤为例,在棉纺环锭细纱机上采用右斜、垂直、左斜3种纺纱方式进行试纺;测试对比3种纺纱方式的成纱条干、毛羽及断裂强度,分析斜位纺纱的技术要点及其对赛络纺棉纱质量的影响,并反思试纺结果。表明:右斜纺纱的纱线条干均匀度最好、毛羽最少;垂直纺纱的断裂强力最大,右斜和左斜纺纱均影响成纱强力;试纺条件所限,斜位纺纱时吸棉笛管孔位置、纺纱截面尺寸及试纺温湿度变化会导致成纱性能不稳定,生产中应关注笛管、导纱钩及钢丝圈的选配;未来的斜位纺纱发展方向应能实现以纱号及品种决定错位量的精确调节。  相似文献   

20.
《丝绸》2021,(4)
花式纱线因其特殊的外观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丰富花式纱线品种,文章基于赛络纺纱方法,采用表面刻有凹槽的后罗拉上胶辊纺制新型赛络花式纱线,并阐述新型赛络花式纱的纺纱机理。在保证纺纱工艺参数及原料相同的情况下,通过TH 598 J环锭细纱机上进行试验,分别纺制赛络新型花式纱和普通赛络纱,观察纱线的纵向结构,并对其线密度、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纱线的纵向外观呈现花色变化;与普通赛络纱相比,新型赛络花式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均匀度和毛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