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缓解P2P流量对网络造成的带宽影响,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准确识别和测量P2P流量,才可以更好地保障网络的QoS.而传统上按照端口方式来识别P2P流量,随着P2P应用的发展,这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P2P流量管理的需要.介绍了P2P应用及其优缺点,分析了Netfilter和Iptables架构的实现机制和扩展技术,以及P2P协议的特征.阐述了如何利用Netfilter/Iptables框架进行内核扩展来实现P2P流量识别与管理,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并且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总结,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明显在对P2P流量识别和管理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统计特征的P2P流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鑫  刘东林 《计算机工程》2010,36(5):114-115
针对传统的流量检测方法在应对P2P流量时不够准确和高效的问题,分析P2P协议的TCP/IP协议栈,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统计特征的P2P流量检测方法,结合神经网络对P2P流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准确地判断网络数据流是否为P2P类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介绍了目前主流的P2P流量识别方法及其优缺点,通过实际捕包分析了BT协议的交互过程及特点。分析选取流量特征中的平均包长度、流持续时间、上下行流量包数比、目的端口等4个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对网络流量的进行识别。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网络流量中的P2P流量。  相似文献   

4.
杜江  易鹤声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1):4315-4318
为了克服P2P流量识别传统方法与现有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基于签名的P2P流量识别模型。在分析BitTorrent与eMule两种典型P2P协议的基础上,提取了协议签名,并对P2P流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且分别对网络数据包和流进行了统一的描述,然后使用哈希映射表查找与签名匹配相结合的方式判断了流量的归属。最后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下实现了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以有效地识别P2P流量。  相似文献   

5.
鉴于目前国内互联网现状,基于各种P2P协议的网络流量飞速增长并占据了大部分的网络带宽。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对P2P流量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结合P2P网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P2P对网络流量的影响,提出了P2P流量识别的几项关键技术并对其优缺点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P2P流量识别方法已能对基于TCP传输的双向P2P流量进行高准确率的识别,但少有论文研究单向P2P流量的识别方法.针对单向P2P流量的识别难点,提出一种基于C4.5决策树的单向P2P流量识别方法.该方法仅利用10个网络流统计特征,且这些特征可在一个流的前若干个数据包内快速计算完成,并对承载P2P流量的传输层协议具有通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准确率高,识别时间短,可用于高速骨干链路P2P流量的实时识别.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节点状态的P2P流量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P2P流量检测方法多基于流量特征或深度包检测技术,而新型的P2P应用已逐渐发展为采用随机端口、协议特征模糊化以及HTTP隧道技术,这使得采用目前的流量检测方法识别率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状态的P2P流量检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多级检测模块,将节点状态信息存入Hash表中,并映射形成可信列表反馈到检测端,通过活跃因子、增量因子以及连接缓存的定义,可以快速、有效识别端口跳跃及协议加密引发的P2P流量。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行为监控是近年来研究和应用的热门课题.在分布式监控系统的基础上,从P2P网络外部行为特征和内在行为特征两个方面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主要涉及了流量分析、拓扑挖掘、用户认证和信任模型、传播建模等方面的理论,从现象分析解决方案,并指出不足和改进,重点提出了域发现协议的应用和信任模型的原则.此外,还就产业界建设P2P监控的安全平台方面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P2P流量的特征,讨论了当前有关P2P流量识别与测量的研究现状。在分析一个通过应用层匹配来识别P2P流量的模块IPP2P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基于Netfilter的P2P流量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高速的内核字符串匹配来识别P2P数据流,在此基础上运用连接跟踪技术进行高效的流量统计,实现对P2P流量的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10.
P2P流量识别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P2P流量识别问题概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P2P流量识别技术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借助分类模型形式化地定义P2P流量识别问题,依据所采用的识别特征将已有技术分为基于端口号、基于流量特征、基于应用层签名、基于双重特征和基于统计行为特征五类方法,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与优劣对比.探讨了新兴的P2P流媒体流量识别问题,总结了P2P流量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P2P流量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形式不断多元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信息共享和直接交流的需要;但是同时P2P流量特征决定了它给其他网络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高效可靠的P2P流量识别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P2P流量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常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未来P2P流量识别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P2P应用及其优缺点,对Linux内核的Netfilter/Iptables技术和带宽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P2P协议并提出一套完善的识别方法。在路由器上应用该系统,结合Iproute2工具的Traffic Control命令以脚本的形式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实现了网关对内网P2P流量的监控与限制,实现了流量均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P2P技术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数据流量,已经占到了整个Internet流量的70%以上,给网络带来很大的负担。这样巨大的流量严重影响校园网正常业务的运行。对P2P流量和网络行为进行深入地了解、分析,进一步管理P2P流量,并及时调整控制策略以适应P2P流量的特点,已成为网络流量控制的紧迫课题,而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对P2P流量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P2P流量逐渐成为互联网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识别P2P流量对于有效地管理网络和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对P2P应用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P2P和传统C/S网络的不同,并介绍了目前主流的P2P流量检测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然后结合P2P流量的payload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包检测的P2P流量检测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非常高的检测精度和令人满意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P2P技术的发展,很多P2P软件采用了新的技术改善局域网用户的传输质量,导致P2P数据传输中出现了新的特征。针对STUN协议,在多元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会话的P2P流量识别算法。首先介绍了STUN协议建立会话的消息格式,并描述了几种不同类型NAT建立地址映射的过程。算法采用多元组描述会话,建立二叉树结构对收发的数据包依次进行分析,识别P2P会话,最后以哈希表存储会话状态。在Linux环境下,以迅雷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算法可以很好地识别P2P数据流。  相似文献   

16.
随着P2P技术的发展,很多P2P软件采用了新的技术改善局域网用户的传输质量,导致P2P数据传输中出现了新的特征。针对STUN协议,在多元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会话的P2P流量识别算法。首先介绍了STUN协议建立会话的消息格式,并描述了几种不同类型NAT建立地址映射的过程。算法采用多元组描述会话,建立二叉树结构对收发的数据包依次进行分析,识别P2P会话,最后以哈希表存储会话状态。在Linux环境下,以迅雷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算法可以很好地识别P2P数据流。  相似文献   

17.
随着P2P应用的日益流行,P2P流量消耗了网络的大量带宽,已经影响到了互联网传统业务的服务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网络运营者和研究人员在P2P流量的管理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发工作,主要有P2P流量阻塞、缓存和本地化疏导等技术。首先对P2P技术做了简单概述,然后分析了影响P2P流量分布的重要技术因素,之后综述了最新的P2P流量管理技术,最后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P2P应用及其优缺点,对Linux内核的Netfilter/Iptables技术和带宽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P2P协议并提出一套完善的识别方法。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在路由器上应用该系统,结合Iproute2工具的TrafficControl命令以脚本的形式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实现了网关对内网P2P流量的监控与限制,实现了流量均衡。  相似文献   

19.
随着P2P应用的不断增长,高职校园网的主要应用被挤占,影响正常的网上办公与教学.本文在分析传统流量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校园网P2P流量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P2P负载占据大量的Internet带宽,对骨干网络造成很大威胁.为了掌握P2P负载量的生产机制,管理P2P流量,通过分析P2P协议,建立P2P网络排队模型和P2P资源负载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相关因素对资源负载量的影响.发现:节点平均度和搜索协议TTL值,特别是TTL值,对具体资源的负载量影响最大;资源负载量随节点规模、资源初始数量、资源总量而增长,但当这些因素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其数量的变化对资源负载的影响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