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葛裕琛  曹正  孙艳 《经营与管理》2012,(12):100-104
近几年,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的整理和归纳,建立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模型,同时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同引入模型中,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及对企业的认同,得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时,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认同会起到调节和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企业认同感对产品评价及行为意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是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构建了一个消费者企业认同感的形成因素及其结果变量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的知名度、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企业声誉及社会责任运动对消费者的企业认同感有积极影响效应;消费者对其所认同企业的产品有较高的评价和购买意向,更愿意向他人传播有利于企业的信息,对于不利的信息则有较高的回避或抵触意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归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归于理论,探讨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归因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实证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利他归因会正向影响消费者的企业态度和产品感知质量,而利己归因会负向影响企业态度和产品感知质量,并且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归因经由企业态度、产品感知质量的中介,影响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正确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降低利己归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预调查研究,将家电、旅游、食品、鞋服、金融和数码6个行业按照产品差异化程度和产品满足需求类型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样本的消费者问卷调查,探讨中国情境下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所引起的消费者反应及其差异性;运用Amos 7.O和SPSS13.0软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不同行业的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反应的差异性规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态度(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信任和企业评价)几乎不存在行业差异,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以及购买意向与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态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均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等价VS.溢价),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反应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性规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矛盾态度理论,从消费者内在个体特征和外在营销情境两方面,分析了在生态产品消费领域中消费者矛盾态度的形成原因及作用机制。通过以生态产品为对象的情境模拟实验发现:(1)在消费者个体特征方面,生态知识、感知效用分别正向影响矛盾态度和购买意向,而价格敏感性则起到负向影响作用;(2)在情境因素方面,群体认同正向影响矛盾态度和购买意向,而对他人合作的期望则仅仅对购买意向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研究还证实了矛盾态度在前述自变量对购买意向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矛盾态度的认识以及帮助企业有效鉴别生态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基于员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工作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罡  程鹏  张水英 《管理学报》2012,(6):831-836
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三者之间的研究模型,并基于员工视角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员工、消费者和环境3个维度,将组织认同分为认知、评价和情感3个维度,发现企业对员工和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对工作投入均呈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履行环境责任对工作投入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可通过情感性组织认同对工作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非负担,而是提升员工工作投入度和向心力的重要内部行销工具。企业亦有必要加强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宣传,这样既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从文化情感上吸引员工,又可提升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情景下消费者的伦理购买意向研究——基于TPB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大样本问卷调研法,基于TPB视角重点分析消费者的伦理购买决策机制,旨在考察中国情景下影响消费者伦理购买意向的深层次因素。研究结果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伦理购买行为意向,其中主观规范是购买意向最有影响的预测变量,表明中国情景下消费者在进行伦理购买决策时更倾向于遵从社会规范的影响;进一步感知行为控制不仅直接显著作用于伦理购买意向,还通过行为态度对伦理购买意向产生间接的重要影响,表明在中国情景下如何真正提高消费者伦理购物时的感知行为控制程度是企业实施伦理营销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总体而言,本文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计划行为理论对中国情景下消费者的伦理购买意向能够进行有效地解释与预测,说明计划行为理论具有良好的跨文化适应性。最后,本文为中国企业伦理营销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晓真  邓新明 《管理学报》2023,(7):1003-1011
基于制度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以2010~2019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探究同行企业的社会非责任行为对焦点企业的社会非责任及社会责任行为的直接影响和间接效应。研究表明:(1)同行企业社会非责任行为既可以直接增加焦点企业社会非责任行为,也可以通过期望绩效落差间接增加焦点企业的社会非责任行为,即近墨者黑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存在;(2)同行企业社会非责任行为直接减少焦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但在没有达到期望绩效的样本中,它通过期望绩效落差正向影响焦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说明独善其身只存在间接效应;(3)政治关联增强近墨者黑的直接效应,而削弱独善其身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9.
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对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水龙  卢泰宏 《管理学报》2009,6(1):112-117
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方法,实证了公司品牌及产品品牌对购买意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且,公司品牌比产品品牌对购买意向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实验表明,在产品品牌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被试对具有较强公司品牌的购买意向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在中国市场,顾客的购买决策主要依赖"从公司到产品"的思维模式.研究结论弥补了现有品牌理论对购买意向实证研究的缺乏,为企业选择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创建顺序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企业声誉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彧彧  娄卓  刘军  宋继文 《管理学报》2009,6(3):348-353,389
在拓展企业声誉的态度结构基础上,借鉴"态度-行为"模型,从消费者角度研究企业声誉态度的形成影响因素,即企业声誉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作用.对261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的分析表明:情感导向的企业声誉态度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影响最大,企业声誉的行为倾向因素对口碑传播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而认知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对企业特征包括发展、吸引力、质量和责任的感知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声誉的各方面.另外,责任、发展和吸引力感知三者通过情感态度影响消费者口碑行为,质量、发展和吸引力感知三者通过行为倾向态度影响消费者口碑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考虑企业社会责任(CSR)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及销售努力问题,在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二者联合承担CSR三种模式下,分析了CSR行为对闭环供应链销售努力及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在何种CSR分担模式下,成员企业的CSR行为不仅有利于降低产品价格,提高零售商的销售努力水平、产品销量及废旧产品回收效果,还有效的增加了制造商的社会福利、第三方及系统的总利润。当制造商或零售商单独承担CSR时,第三方及闭环供应链整体的利润均相等且大于二者联合承担CSR时。当制造商和零售商联合承担CSR时,二者的社会福利均大于其单独承担CSR时,且主导零售商的社会福利较之制造商更大。  相似文献   

12.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已有数十年,但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结论,更缺乏对影响两者关系的权变因素和中间变量的探讨。为了深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内在联系,研究以2013-2015年501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竞争力视角出发,选择营销这一与企业价值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首次将营销竞争力作为中介变量展开分析,同时检验了企业提高顾客意识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作用机理的概念模型,并使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向相关,而营销竞争力在两者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顾客意识正向调节了CSR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但这种效应仅在广告强度代理顾客意识时体现。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现顾客忠诚度与营销竞争力的提升,经济与社会共享价值的创造。  相似文献   

13.
Recent studi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instrumental and political approache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firm-level processes generating these types of CSR engagements. Using Basu and Palazzo’s (2008) proposition to model CSR as a process of sensemaking, we suggest that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use different processes in developing capabilities around instrumental and political CSR. Our qualitative multiple case–study analysis is based on data from 42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27 senior managers from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Nestlé, and Hewlett Packard. Our findings from the three cases indicate that instrumental and political CSR are characterised by different sensemaking processes. We also find evidence for overlapping of processes between instrumental and political CSR.  相似文献   

14.
地理距离在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意味着信息不对称和制度压力异质性。基于信号理论,以201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探讨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地理距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以及制度环境与高铁线路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地理距离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较好的制度环境与途经较多的高铁线路,均可缓解地理距离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验与企业实践——制定适合国情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从公司治理这一国际性前沿课题的核心入手,论述了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仅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更要培育科学运作的公司治理机制。面对各国、地区、组织制定公司治理原则的热潮,在分析世界各国、组织的公司治理原则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企业进入公司治理改革新阶段的时候,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规定,还需要制定与公司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指导性、非强制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的观点。文章最后分析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介绍了由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研究课题组”研究完成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的内容、特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CSR对企业声誉及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试图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六个方面,将企业声誉划分为认知声誉和情感声誉两个方面,构建一个企业社会责任(CSR)对企业声誉和顾客忠诚影响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以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各方面对顾客忠诚的影响程度,以及企业声誉作为中介变量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顾客忠诚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法律责任和慈善责任;企业声誉划分为认知声誉和情感声誉是合理的;企业声誉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顾客忠诚的中介变量;企业社会责任通过企业声誉影响顾客满意,从而影响顾客忠诚。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whe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at have gained a good reput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CSR activities also engage in significant corporate support for the arts (CSA). Using a sample composed of the 42 largest listed Europea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ata from 2004 to 2013 (i.e., 420 firm-year observations) and manually collected CSA disclosure information,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ntities rewarded for their CSR initiatives are also those that engage in significant CSA. We also find that CSA disclosure reported in the social report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a predictor for the attainment of a CSR award, whereas that reported in annual reports is no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nnual and social reports have a different informative relevance, at least in relation to CSR initiatives in the form of CSA, for the stakeholder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us, our results provide useful insights for companies’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showing, for example, that social reports are the best channel to communicate about CSA.  相似文献   

18.
公司创业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创业力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决策理论、生产要素启动、信息处理和网络理论、创业动态概念等是指导创业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此外,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也开始成为公司创业力研究的焦点。本文阐述了公司创业力的概念、类型、公司创业者与私人创业者的异同,以及发展公司创业力的环境;同时,论述了有关公司创业力的理论发展沿革。最后,提出研究公司创业力对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制造商企业社会责任(CSR)行为意识及零售商CSR投入的情形下,研究第三方回收闭环供应链的运作及协调问题。分析了制造商的CSR行为意识与零售商的CSR投入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二者对闭环供应链成员及整体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商的CSR行为意识与零售商的CSR投入均有利于降低新产品批发价格、扩大新产品市场需求、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且二者具有相互激励的作用。虽然制造商的CSR行为意识会导致自身纯利润减少,但却能实现更大的社会福利、改善闭环供应链其他成员及整体的绩效。“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不仅可以实现闭环供应链系统协调,还能促使制造商增强CSR行为意识、零售商提高CSR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professional, technical and relational backgrou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of outside directors on promoting firm CSR disclosure. Following the Hillman et al. (2000) taxonomy of board members, we classify outside directors as business experts, support specialists and community influential, and examine whether business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or political ties in the boardroom affect CSR disclosure.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not all outside directors are equally effective in improving CSR disclosure and that only certain kinds of outside directors, those classified as support specialists, help promote it. On the other hand, our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directors with previous experience as politicians affect CSR disclosure negatively, probably due to their interests in safeguarding their reputation within the company, in avoiding public scrutiny and in protecting their political connections. In addition, our set of analysis with interaction effects reveals that powerful CEOs have the incentive to promote CSR-related strategies and to convince business experts and support specialist directors to enhance profitable sustainability strategies and transparency in CSR disclosure. Nevertheless, the powerful CEO effect is not enough to compensate the negative role of political directors on CSR report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supports the theories in favor of analyzing the multiple configuration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by adopting a holistic approach, and the need to combine these configuration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ir impact on CSR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