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评价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泌I型干扰素(IFN-α、IFN-β)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C)对HSV-2 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 以HSV-2感染HaCaT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后24 h、48 h、72 h IFN-α1、α2、β1 mRNA的表达.结果: HaCaT细胞静息状态存在IFN-α1、α2、β1三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但HSV-2感染HaCaT细胞后IFN-α1、α2、β1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在72 h内随时间的递增而逐渐升高.结论: 在HSV-2感染KC的初期,KC分泌的I型干扰素参与HSV-2感染的免疫防御反应,对清除HSV-2及防止其扩散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表达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1~10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cell,KC)对HSV-2病毒感染初期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株VERO细胞进行HSV-2病毒扩增,再用HSV-2病毒感染HaCaT细胞,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后24h,48h和72h时TLR1~10mRNA的表达量。结果静息状态下TLR1~10mRNA在HaCaT细胞中均有表达,经HSV-2病毒感染后HaCaT细胞转录TLR2~4和9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LR1和7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LR5~6,8和10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KC表达TLR1~10,其中TLR2~4和9在HSV-2感染初期对识别及清除病毒并防止其感染扩散有积极的作用,而TLR5~6,8和10在HSV-2病毒感染KC初期可能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aCaT细胞在HSV-II刺激前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KGF)和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α, TGF-α)的分泌变化及意义.方法:以VERO细胞进行HSV-II扩增;采用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HSV-II感染HaCaT细胞前及感染后24 h、48 h、72 h KGF和TGF-α的分泌量.结果:HaCaT细胞可自分泌KGF和TGF-α;感染HSV-II后,KGF明显升高,而TGF-α的分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CaT细胞可以自发分泌KGF和TGF-α;KGF可能参与HSV-II感染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KC)后皮肤的修复过程;而TGF-α在此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 Ca T)分泌白细胞介素(IL)-19、IL-20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C)对HSV-2病毒感染初期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用HSV-2病毒感染Ha Ca T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后24,48,72 h的IL-19、IL-20 m RNA的表达量。结果经HSV-2病毒感染后Ha Ca T细胞分泌IL-19、IL-20 m RNA的表达量在72 h内逐渐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C具有类淋巴细胞样功能,能分泌IL-19、IL-20。在HSV-2感染KC初期,IL-19、IL-20表达上升,参与HSV-2感染的早期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砷剂对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为对象,一定浓度砷剂处理细胞后,用免疫印迹方法研究HaCaT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的表达情况及砷剂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未受到砷剂处理的对照组细胞稳定表达CDK2、CDK4和Cyclin—E,当1nmol/L三氧化二砷处理24h后,HaCaT细胞表达CDK4、Cyclin—E水平升高,但CDK2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一定浓度砷剂可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可能与其升高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K4、Cyclin—E蛋白表达,导致S期细胞比例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檗碱衍生物HB一13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叫)的影响,探讨HB-13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确定HB-13作用于HaCaT细胞的安全浓度;细胞经P物质刺激后,加入不同浓度的HB-13分别孵育12、24、48h,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IFN-γmRNA表达情况。结果HB-13浓度为2.5、5、10μg/ml对HaCaT细胞毒性作用不显著,并可促进P物质诱导的IFN-γ的分泌。结论促进表皮细胞分泌IFN-γ可能是HB-13在皮肤局部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活性代谢产物A77l 1726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及IL-8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为对象,以不同浓度A77 l726处理正常及TNF-α刺激后细胞,用生物活性法及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TNF-α、IL-6及IL-8的分泌变化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HaCaT细胞可自发分泌TNF-α、IL-6和IL-8;药物作用后分泌水平下降;TNF-α诱导下,HaCaT细胞IL-6及IL-8表达量均增加,加入来氟米特后则表达量均受到抑制。结论:来氟米特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分泌TNF-α、IL-6及IL-8。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紫草素对糠秕马拉色菌作用下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c-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及mRNA的作用,探讨紫草素通过抑制低浓度糠秕马拉色菌上调皮肤角质细胞的增殖与HIF-1α信号在银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及糠秕马拉色菌,适合浓度糠秕马拉色菌诱导HaCaT细胞增殖,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分别检测HIF-1α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低浓度糠秕马拉色菌浓度依赖性促进HaCaT细胞增殖(P<0.01);紫草素抑制低浓度糠秕马拉色菌对HaCa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P<0.01);紫草素抑制低浓度糠秕马拉色菌对HaCaT细胞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P<0.01)。结论:低浓度糠秕马拉色菌通过HIF-1α信号通路上调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能力;紫草素拮抗低浓度糠秕马拉色菌上调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可能与抑制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的基础表达,及芳维A酸氨丁三醇(FY-10)和阿维A酸(acitretin)对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为对象,不同浓度的FY-10或acitretin处理不同时间后,用RT-PCR测定各处理组RARα、RARβ、RARγ mRNA水平。结果:HaCaT细胞中RARγ表达最高,RARβ表达量最低;不同浓度的FY-10及acitretin对HaCaT细胞RARα、RARβ、RARγ转录水平无影响,亦不存在时间依赖性。结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均表达RARα、RARβ、RARγ,且此三种受体的转录水平不受芳维A酸氨丁三醇及阿维A酸影响。  相似文献   

10.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s)的异常导致角蛋白的表达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表皮屏障功能失调。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皮损中,KC大量表达胸腺淋巴基质生成素、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一些白细胞介素如IL-1α、IL-1β和IL-18等介导皮肤的炎症反应。在AD中KC还可表达模式识别受体,通过先天免疫系统,产生和维持炎症反应。另外,AD皮损中KC损伤导致抗菌肽的表达缺乏可能有助于增加AD患者皮肤对感染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易感性。本文对角质形成细胞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aCaT细胞在人类疱疹病毒-2(HSV-2)刺激前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以VERO细胞进行HSV-2扩增,采用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HSV-2感染HaCaT细胞前及感染后24h、48h、72h时GCSF和GMCSF的表达量。结果HaCaT细胞可自分泌GCSF和GMCSF;HSV-2感染后24h,HaCaT细胞表达GCSF及GMCSF的水平增高,72h时又明显上升,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aCaT细胞可以自发表达GCSF和GMCSF;HSV-2刺激对HaCaT细胞表达GCSF和GMCSF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照射对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不同剂量UVB(30、60、90 mJ/cm2)照射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用MTT方法测定UVB照射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用RT-PCR方法测定HaCaT细胞中MMP-1mRNA和TIMP-1mRNA的表达。结果:UVB照射后,HaCaT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抑制,MMP-1 mRNA表达增强,TIMP-1 mRNA表达下降,90 mJ/cm2照光组与未照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VB照射可诱导HaCaT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促使MMP-1mRNA表达增加,TIMP-1 mRNA表达减少,二者比例失调,这可能与光老化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比较5 J/cm2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HaCaT细胞形态、数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产生的影响。方法 5 J/cm2 UVA分别照射人成纤维细胞和HaCaT细胞后24 h,48 h和72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数目变化,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种细胞iNOS 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人成纤维细胞在照射后3个时间点细胞均出现皱缩,24 h细胞数目即明显低于照射前(P < 0.05),iNOS mRNA和蛋白在照射后24 h有高峰表达;HaCaT细胞在3个时间点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细胞数目在照射后48 h才明显低于照射前(P < 0.05),且iNOS mRNA和蛋白在照射后48 h有高峰表达。结论 5 J/cm2 UVA照射后人成纤维细胞比HaCaT细胞更易受到损伤,iNOS高峰表达出现更早,且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他克莫司与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LL37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NF—α诱导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处于炎性状态,在不同浓度的他克莫司与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作用下,采用RT—PCR法检测LL37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1)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中LL37及NF—κB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他克莫司、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LL37及NF—κB的表达(P〈0.05);二者联合应用的作用效果均较单独用药组更强(P〈0.05)。结论:他克莫司和罗格列酮联合应用能增强其对TNF-α诱导的LL37及NF—κB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针对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transglutaminase 1,TGM1)的shRNA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进行HaCaT细胞内转染,筛选出最显著抑制TGM1的shRNA干扰载体。方法:构建三个针对TGM1基因的RNA干扰质粒:pLVX-543shRNAi、pLVX-1265shRNAi和pLVX-1649shRNAi。通过双酶切、PCR鉴定及基因片段测序分析验证构建效果。脂质体介导质粒转染HaCaT细胞。实时定量RT-PCR检测TGM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M1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构建的三个干扰载体经PCR分析及插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三对碱基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序列完全一致。转染三个重组干扰表达载体72小时后,RT-PCR检测TGM1基因沉默的效率,pLVX-543shRNAi、pLVX-1265shRNAi和pLVX-1649shRNAi分别为62.4%、73.5%和91.3%;Western blot检测TGM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pLVX-1649shRNAi干扰载体降低最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TGM1 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并且筛选出最有效抑制TGM1表达的干扰载体pLVX-1649shRNA,为进一步研究TGM1基因在鱼鳞病发病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苦参碱对HaCaT细胞Bcl-2/Bax和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选择第二代细胞对数生长期HaCaT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苦参碱2mg/mL、10 mg/mL和50 mg/mL 3组及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的0.9%盐水),孵育48 h后,MTT法测定各浓度下细胞增殖,RT-PCR检测Bcl-2/Bax和Fas/FasL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苦参碱浓度为2 mg/mL时,HaCaT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Bcl-2、Bax、Fas、FasL表达也无明显变化(P0.05)。当苦参碱浓度为10 mg/mL时HaCaT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Bcl-2表达明显下降,Bax表达上升(P0.001);Fas、FasL表达上升(P0.05)。当苦参碱浓度为50 mg/mL时,MTT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明显抑制(P0.001);同时Bcl-2、Bax、Fas和FasL的变化与10 mg/mL时相似(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调控上皮细胞致炎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小檗碱衍生物HB-13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檗碱衍生物HB-13及其前体小檗碱体外抗HSV-1和HSV-2的活性.方法 利用Vero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以阿昔洛韦(ACV)为对照药,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检测HB-13和小檗碱的细胞毒性、HSV-1和HSV-2液的病毒滴度及药物抑制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结果 HB-13、小檗碱和阿昔洛韦的半数中毒质量浓度(TC50)分别为31.99,380和>800 μg/mL;对HSV-1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328,>100和0.443 μg/mL,治疗指数分别为24.09,<3.80和>1805.87;对HSV-2的IC50分别为1.344,>100和0.679μg/mL;治疗指数分别为23.80,<3.80和>1178.20.结论 HB-13具有明显的抗HSV作用,而小檗碱无实用抗HSV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