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的新农村进程中,乡村民居受城市化的影响,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形式文化丢失遗弃。文章通过分析庭院的由来,对现有泰山乡村民居庭院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庭院功能,庭院形制、庭院围合,解读泰山乡村民居庭院的空间景观特性与文化内涵,以期为泰山的民居庭院空间的保护与改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庞大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民居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创造才能.而合院式布局形式则是中国传统民居样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雷翔 《建筑》2008,(5):69-70
在庞大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民居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创造才能。而合院式布局形式则是中国传统民居样式的典型代表。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间,我们都可以看到合院式住宅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张越  徐颖 《建筑设计管理》2011,28(9):43-45,48
通过对传统民居中庭院空间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庭院空间产生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文化诸多方面的因素;民居庭院形态的几个特征;传统庭院空间的围合要素及围合构成,从而来阐述建筑空间形态与传统生活方式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滇西合院式民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性建筑群,汉族文化在云南的传播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合院式民居在云南的发展,也是滇西传统建造技术逐渐进步,在吸取汉族优秀文化乃至建筑技术的同时,日益走向成熟。但是,目前对该类型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点研究不多。该文以斗阁村传统乡土民居为例,在建筑实地测绘基础上,从古村概况、村落格局、建造技术、斗阁村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类型与测绘实例等方面对滇西合院式民居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从合院式民居在斗阁村的展现形式中剖析出滇西合院式民居建筑发展的规律以及建造特点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传统合院式民居是中国民居形式的主体,最能体现中国民居文化,南方天井院落是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式民居。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形制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中国传统空间观很大程度上是以“无形”喻示“有型”,社会及人文特性对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型制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分析其中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便是:1人口迁移带来的文化传播交流和其对于空间形制的影响;2理学思想和宗法制度共同对于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形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四合院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前的西周,是我国传统建筑群体布局的基本形式,被应用于宫殿、寺庙、民居等各个建筑类型。其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者,当属四合院民居建筑。四合院民居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合在一起,故名四合院。这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不仅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彰显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便是在当代也仍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照壁大量的出现在传统建筑中,在西南地区的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也不例外,但其中融入了白族浓厚的地域民族特征,形成用照壁与厢房围合的合院形式,被称之为"三坊一照壁"的白族特色民居,因此可见,照壁在白族民居中既对外又对内的特殊位置,其装饰艺术也更为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从形式美、色彩美和雅致美三个方面浅谈到它装饰艺术的美感。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中国西南地区特色民居碉楼建筑特色空间建筑文化特色进行梳理,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挖掘夯土庄园碉楼围合空间的文化特色,剖析自然与社会背景下合力而成的中国传统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10.
梅州为著名的侨乡,梅州民居形式多样,方、圆土楼、围龙屋、五凤楼等民居形式早已为海内外研究者所熟知,这些民居多为中国传统形式,而由华侨兴建的中外文化交融为特色的民居则鲜为人知。本文介绍的联芳楼就是典型例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丰富多彩、形式纷呈的民居建筑是我国文化历史中的灿烂瑰宝,是中华文明进程中智慧和审美的结晶.中国民居建筑的构造形式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性、地理特征等诸多因素相关,是多元素共同作用下的文化综合体,更是诸多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体.这成为我们能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汲取并创造绘画艺术语言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12.
"一颗印"式民居是在特定的气候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极具地域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蕴含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昆明民居的重要组成。该文以自然与人文引入,从民居发展与演变,对"一颗印"式民居的建筑形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家庭关系地位方面对"一颗印"式民居的传统家庭文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天井     
青瓦覆盖的天井是中国传统民居中围合空间的典型建筑形式。一方小小的天井联系着建筑的内外空间,使人能够不出院门便能获得与大自然的相通,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的诠释和演绎。然而在今日隆隆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势衰,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内涵。四合院在老北京是一种四处可见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中国北方四合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独有青睐,从古代的宫殿,庙宇到平民的住宅都广泛使用四合院。所谓四合,"四"指东南西北四面,"合"指四面房屋连接围合,形成"口"字状。通常四合院的整体形态呈方形,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这种布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张捷 《云南建筑》2005,(6):8-11
合院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大类别。也称为官室式或庭院式住宅,是中原汉民族传统的居住形式。其以庭院为中心;在庭院四边布置房屋,正房基本都坐北朝南,厢房配列东西;倒座居南朝北。形成一个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向心方整的平面型制。这种居住模式的普遍采用,与中因封建社会儒家学说的礼制秩序思想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在自身特定的地域环境和众多的民族文化条件下,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居住形式,如井干式的'术.楞房、杆栏式的竹楼以及土掌房等,合院式民居是中原文化传播并影响到云南各地而出现的居住形式。就云南合院式民居的分布来看。主要在云南腹部地区的城镇和汉族地区。如滇中昆明及附近通海一带的“一颗印”民居、滇南片汉族聚居的建水、石屏地区的“三间六耳下花厅”、“四马推车”合院式民居;其次分布在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白、纳西、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大理白族地区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式台院民居、丽江,纳西民居等,这些民居都秉承了中原合院民居的特质。但由于各地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地的合院式民居在平面组合、空间形态和立面造型上有很大的不同。呈现出多样的形式。本文下面所述的腾冲和顺合院式民居便是滇西汉族聚居地区的一枝独秀。这里采用比较法,通过把已普遍被大家认知、熟悉的云南“一颗印”民居、大理民居、建水民居与腾冲和顺民居相比较.归纳总结出和顺民居的特点。把腾冲和顺民居完整清晰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居既是适应地区气候的产物,也是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和地方文化影响的结果。本文对迪庆传统民居中"土墙板屋""土库房""木楞房""合院式民居""千脚落地房"的建造智慧和经验进行分析,总结迪庆传统民居的主要特点和智慧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整个文化发展的脉络,对中国的传统民居设计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通过对传统民居设计的形""质"和"数"三个方面阐释了"天人合一"对传统民居设计的影响。目的就是能使人们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文化思想更好的应用到现代建筑中。  相似文献   

18.
冷泉古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村内现存建筑遗产丰富,其中传统民居院落40余座。古村的传统民居以合院式为主,且大部分的正房为窑洞,厢房和倒座房为向内单坡的瓦房建筑,每个院落单元具有很强的围合感,体现了村落的防御性。村中传统民居格局规整、形式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文旨在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绘、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对古村的民居特色、院落形制和民居建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和窗占着房屋屋身部分很大的面积,是整座建筑装饰的重点。传统民居的装饰与装修,是民居空间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建水民居中门窗把居住者的观念、心态凝固在各种以结构构件为依托的形象符号之中。与门窗功能相对应的形象主题,是文人文化的地方选择与地方民间工艺匠师的工艺技巧的结合。该文通过对建水民居中的门窗类型和形式以及门窗工艺和题材进行调查研究,试着了解建水民居主人祟尚"儒雅"、"修身"、"齐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精神情趣。通过了解建水民居中门窗的美,探寻其中文化的美,空间的美,最终了解建水民居的美。  相似文献   

20.
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传统合院式民居地方特色显著,历史渊源深远,空间形态生动,有很强的模式特征,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体系的优秀范例。该文以福州传统民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合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位于三坊七巷与朱紫坊历史街区内的四座典型民居实例的调研与解读,从基本单元及其扩展、空间组织手法以及空间布局方式等方面对福州合院式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探讨可供当代建筑设计借鉴的空间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