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环氧乙烷(PEO)/埃洛石纳米管(HNTs)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HNTs含量对PEO/HNTs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及燃烧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条件下,不同含量的表面未经任何处理的HNTs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于PEO基体中;随着HNT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显著增加。氧指数和水平燃烧测试结果均表明随着HNT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阻燃能力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丙烯腈/埃洛石纳米管(PAN/HNTs)混杂纤维增强体,通过改变接收装置、热拉伸处理得到5种不同的PAN/HNTs混杂纤维增强体。采用浸渍法将5种增强体用于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得到PAN/HNTs/TPU复合材料。结果表明,PAN/HNTs混杂纤维增强体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将平板接收制备的PAN/HNTs混杂纤维增强体以及另外两种由1050r/m滚筒接收制备的PAN/HNTs混杂纤维增强体(前者不采用热拉伸,后者采用热拉伸),三者制成PAN/HNTs/TPU复合材料。与通过平板接收制备的复合材料相比,通过由1050r/m滚筒接收制备的两种复合材料性能要优于前者,相较于前者,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增加了19%和43%,弹性模量分别增加了44%和122%,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了19%和24%。当定向接收的PAN/HNTs纤维膜的含量为5.6%时所得到的PAN/HNTs/TP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为最佳;通过热拉伸处理PAN/HNTs纤维膜,当含量为4.5%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最佳。这种力学增强的主要原因是PAN/HNTs纤维与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得到了改...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糖基化在调节各种复杂的生物过程中,如分子识别、免疫应答和蛋白质折叠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糖肽/糖蛋白在复杂生物样品或临床样品中丰度较低,进行糖蛋白组学分析前往往需要进行目标蛋白的分离富集。研究开发具有高效糖蛋白分离富集能力的新型材料对糖蛋白/糖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报道了许多新型糖蛋白分离富集材料,如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有机骨架材料和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因其结构、生物相容性和理化性质等特点,从不同层面推动了糖蛋白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糖肽/糖蛋白分离富集的新型材料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静电纺丝法制备PLLA/g-HNTs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利用HNTs表面的羟基引发L-LA开环聚合,合成了表面接枝聚(L-乳酸)(PLLA)链段的埃洛石纳米管(g-HNTs),通过红外、热失重和透射电镜对改性前后HNTs的组成与形貌进行了观察;然后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LLA纳米纤维膜以及不同组成的PLLA/HNTs和PLLA/g-HNTs复合纳米纤维膜,探讨了纺丝条件对纳米纤维膜形貌的影响,并对复合膜的组成、形貌、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HNTs与L-LA的摩尔投料比为1∶10时,g-HNTs表面PLLA链段的接枝率为14.22%,HNTs纳米管的形态在接枝后变化不大,易于在无水乙醇中分散.电压强度和进样速率对纤维膜的形貌有一定影响,当电压强度为15 kV、进样速率为1 mL/h时,电纺纤维的直径较为均匀.复合纤维膜中g-HNTs在基体PLLA中的分散性以及与基体的界面相容性要优于相应的HNTs,当g-HNTs含量高达40%时,复合纳米纤维膜中的纤维形态仍然保持较好,可以得到连续、粗细较均匀的纤维;随着HNTs和g-HNTs含量增加,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先增大后下降,当HNTs和g-HNTs的含量为5%时,两种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均达到最大值,但PLLA/g-HNTs组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始终大于相应的PLLA/HNTs组.体外3T3细胞培养结果显示,PLLA/g-HNTs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优于相应的PLLA和PLLA/HNTs纳米纤维膜.  相似文献   

5.
埃洛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智  王金叶  高祥  丁彤  秦永宁 《化学进展》2012,(Z1):275-283
埃洛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价廉易得且具有优异的性能,目前对它的研究是国际材料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与碳纳米管相比它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和明显的资源优势。本篇综述回顾了埃洛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进展,扼要介绍了埃洛石纳米管的化学组成及晶体结构。埃洛石纳米管的功能与其结构特点息息相关,文章以它对水、甲醇、乙醇等氢键流体的输运性能、对燃料气体的储存容纳、对药物大分子微胶囊包裹以及作为治理环境吸附剂等为例,浅谈它在物质吸附、储存、输运方面的应用;以它作为重油催化裂化的催化剂和酶及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载体为例,浅谈在催化方面的应用。最后,对高岭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以及埃洛石纳米管应用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磁性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因其具有吸附能力强、表面可修饰、易分离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药物传导和医学成像方面。由于磁性纳米材料分离速度快且吸附性能好,因此在分析化学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简略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的特性、分类及制备方法,综述了磁性纳米材料在分离和富集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磁纳米粒子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超顺磁性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物标记等领域~([1]).但是,磁纳米粒子也存在着易团聚,表面基团少等缺点.通常采用表面包覆的方式来改善其性能.金是一种较理想的包覆材料,具有易制备、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Au壳表面修饰巯基丙酸后,DNA、蛋白、细胞等生物分子就可以与复合粒子直接相连.通过外加磁场就可以实现生物分子的分离、富集、固定等复杂操作~([2]).  相似文献   

8.
硼亲和材料作为一种选择性分离富集顺式二羟基生物分子的功能性材料,近十几年里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常规硼亲和材料的基础上,一些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材料逐渐出现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硼亲和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该类材料在硼亲和分离富集、疾病诊断、适配体筛选、药物传递和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硼亲和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石油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国内大多数二次采油已接近尾声,三次采油已是大势所趋,而化学驱是一种常用的三次开采的方法。本文研究了采用包覆改性埃洛石纳米管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HNTs/SiO2复合颗粒。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表征产品的结构,证实HNTs和SiO2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发生了化学键合的作用。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样品的接触角测定,发现当浓度为0.05wt%时HNTs/SiO2发生了润湿反转,由亲油状态变为亲水状态;并通过沉降时间观察、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产物中包覆硅层会影响HNTs/SiO2分散性。浓度为0.05wt%时,改性埃洛石纳米流体可提高原油采收率最大,高达28.18%。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仿细胞膜结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铭  杨珊  张世平  宫永宽 《化学进展》2008,20(10):1628-1634
细胞膜因其固有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体内植入材料及器件表面生物相容化改性的范例。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用细胞外层膜的亲水官能团-磷酰胆碱基团修饰材料表面,可显著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用含磷酰胆碱基团小分子及聚合物进行仿细胞膜结构改性的各种方法及其代表性工作;讨论了不同方法得到的仿细胞膜结构表面的性能;总结了几种有影响的生物相容性机理;对仿细胞膜结构表面改性研究及应用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埃洛石纳米管(HNTs)为模板和聚乙烯醇(PVA)为碳源,采用水热纳米浇筑法成功制备出碳纳米棒。方法涉及3步,即在HNTs中浇筑PVA,碳化和模板移除。采用一系列表征手段如XRD、FT-IR、SEM、TEM、Raman、XPS、SAED和N2吸附-脱附等表征碳纳米棒的形成和结构。具有一维棒状结构的碳纳米棒具有高的比表面积(408 m~2·g~(-1))和典型的介孔特征。  相似文献   

12.
胡莹露  卢闻君  郭明  王珏 《无机化学学报》2019,35(10):1755-1766
用表面印迹聚合法制备了埃洛石纳米管(HNTs)基超支化镉离子印迹传感材料HNTs@IIP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RD、SEM、核磁及热重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及交流阻抗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等考察了HNTs@IIPs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对镉离子的特异性传感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HNTs@IIPs,且在cCd~(2+)≤0.125μmol·L~(-1)时,感应峰电流与镉离子浓度有良好的定量关系,检出限为0.026μmol·L~(-1),印迹因子α为5.97,选择因子β为4.97,表明HNTs@IIPs对Cd~(2+)具有专一性和强选择性。对阻抗谱分析结果拟合得到了传感器的电学等效电路模型,并分析阐明了传感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在智能高分子材料中,生物分子响应性高分子能够在糖类、多肽和酶等生物分子的刺激下发生宏观性质(如:体积、表面浸润性和硬度等)的大幅转变。生物分子响应性聚合物材料包括水凝胶、共聚物膜等类型,一般通过与生物分子间的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等弱相互作用实现响应过程,在组织工程、功能材料、生物传感、药物可控释放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吸引了大量科研人员的关注。与传统外源性刺激(温度、pH、光等)相比,生物分子作为刺激源的智能高分子材料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能满足生物医用材料在人体内的应用,可以作为开发新一代精准药物的靶向释放平台。本文分别对糖类、蛋白、酶和DNA四类生物分子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设计、响应机制及相关应用进行概述,并对生物分子响应性高分子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生物多糖进行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修饰的研究状况,其中重点介绍了葡聚糖、肝素及类肝素类物质、壳聚糖等多糖在高分子材料表面修饰的研究近况.多糖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生物大分子,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命体中,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某些生物多糖还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因此用生物多糖进行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修饰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经过生物多糖表面修饰的高分子材料可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某些优良的医学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技术是综合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聚合物具有吸附选择性好、色谱效率高、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在色谱分离、固相萃取、传感器、药物控释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磁性聚合物微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离、药物控释、疾病诊断等领域。在磁性粒子表面进行分子印迹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核壳微球,兼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和高选择吸附性两大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综述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核壳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化学分析、生物分离和药物控释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领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两性离子聚合物具有阴阳离子基团,能够高度水化,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聚合物因其独特的两性离子链结构,具有抗蛋白质污染、抗细菌黏附及抗凝血等抗生物污染性能,这种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其抗生物污染的水化理论,对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类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及表面构建方法等作了概述和分析,对其在人造器官材料、组织工程、生物分离、生物监测、温度敏感材料等方面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并分析了目前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子印迹技术,其解决了传统印迹方法得到的印迹聚合物模板结合位点少、洗脱困难、色谱性能和机械性能差等问题。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SMIPs)以其稳定性好、特异性高及实用性强的特点,近年来在生物分子分离分析中的应用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SMIPs的制备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在生物大分子、生物小分子及微生物分子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分子印迹技术在生化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张毅  胡玉玲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2008,27(2):215-221,226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选择性、稳定及实用的特点,在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尤其引起人们关注.该文分别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氨基酸、生物碱、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具有价格低廉、无毒、易于加工等优点,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聚丙烯自身有较强的疏水性,与血液相接触时,血浆蛋白会在材料表面大量吸附,诱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从而造成凝血和溶血的发生。在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血液相容性是限制材料能否长期应用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表面改性法提高聚丙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现状、表面改性方法和常用的大分子单体,并分析了当前聚丙烯表面改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聚丙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由于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中空结构,可包结其它化合物分子,而且空腔边缘的羧基也可增加与其它分子间的静电、氢键、偶极等相互作用。通过对CM-β-CD进行修饰,可使其成为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材料,因而在医药、分离分析、生物科学、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了CM-β-CD特性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近年来设计开发的CM-β-CD功能材料,主要包括CM-β-CD聚合物、纳米磁性复合材料以及接枝生物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吸附剂对有机分子、生物分子、金属离子的分离和吸附性能等相关方面的应用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文献内容,对CM-β-CD功能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