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先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包覆的CdS(HPEI-CdS)量子点;再将HPEI-CdS量子点与丙烯酸、丙烯酰胺、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水凝胶聚合物前驱液混合均匀,采用毛细力渗透法填充到聚苯乙烯光子晶体模板中,通过热引发聚合得到HPEI-CdS量子点/凝胶光子晶体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光纤光谱仪、固体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PEI-CdS量子点/凝胶光子晶体复合材料具有光子晶体的三维面心立方结构和光子带隙特征,通过控制光子带隙的大小和量子点的填充量可以调节光子晶体结构中HPEI-CdS量子点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首先合成顺丁烯二酸酐改性的β-环糊精,垂直沉积制备聚苯乙烯光子晶体模板。然后将改性环糊精与丙烯酸、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诺氟沙星等混合的前驱液填入光子晶体模板中,引发交联聚合,得到蛋白石结构的凝胶光子晶体。再在二甲苯中超声除去聚苯乙烯光子晶体模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的V(醋酸):V(甲醇)=1:9溶液除去分子印迹模板诺氟沙星,蒸馏水清洗后得到反蛋白石结构的分子印迹凝胶光子晶体。通过对比印迹凝胶光子晶体与非印迹凝胶光子晶体在同样条件下对诺氟沙星的响应性,发现印迹凝胶光子晶体能选择性地迅速响应溶液中的诺氟沙星,当诺氟沙星浓度从10-9 mol/L递增到10-4 mol/L时,其光子晶体的衍射峰位置从633 nm逐渐红移到722 nm,而非印迹凝胶光子晶体响应性很差。  相似文献   

3.
首先合成了带正电荷的十二烷基二甲基乙烯基卞基氯化铵,通过静电作用将其与用巯基丙酸修饰的带负电荷的CdTe纳米量子点结合,得到包覆有CdTe量子点的可聚合性的单体,将其与苯乙烯本体共聚后得到可见光下可发绿光的聚苯乙烯(PS)/CdTe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结构,并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测试其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到可见光区域(380~480 nm)激发下,该复合材料均可发出绿光,当包覆有CdTe纳米量子点的可聚合性的单体的含量为1.2 %(质量分数,下同)时,材料的荧光量子效率可达到9.6 %。  相似文献   

4.
将腐植酸固载在凝胶光子晶体中,利用腐植酸与Cd2+的配位作用,结合凝胶光子晶体的智能响应特性,构建了一种新颖的Cd2+传感方法.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毛细力渗透法将含有腐植酸的前驱体溶液填充到聚苯乙烯光子晶体模板中,热引发聚合,制备了具有优良溶胀性与响应性的固载腐植酸凝胶光子晶体;考察了pH值、平衡时间、离子强度等对固载腐植酸凝胶光子晶体响应Cd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载腐植酸凝胶光子晶体浸泡在Cd2+溶液中时,固定在其中的腐植酸借助配位作用识别溶液中的Cd2+,光子带隙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发生红移;当Cd2+浓度在1×10-12~1×10-5mol·L-1范围内时,光子带隙与Cd2+浓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尤其是当Cd2+浓度从1×10-10mol·L-1增加到1×10-5mol·L-1时,可以肉眼观察到固载腐植酸凝胶光子晶体的结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实现了水溶液中Cd2+浓度的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巯基乙胺作为稳定剂分别利用了水相加热回流法、水热法两种方法制备出CdTe水溶性荧光量子点。这种荧光量子点可溶于水,且根据其特性可调控发射波长,发光性能较好。同时本文亦研究了在合成CdTe荧光量子点的过程中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环境等对于CdTe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以此甄选出最优化的量子点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6.
响应性水凝胶光子晶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迪迪  刘根起  李莎  刘勇 《粘接》2013,(12):75-79
光子晶体是由2种以上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材料按照一定的周期顺序排列成的具有有序结构的材料。响应性水凝胶光子晶体是指在一定外界条件刺激下会发生体积上的变化,进而引起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改变的凝胶。响应性光子晶体可分为化学响应性、物理响应性和溶剂响应性及最近应用越来越广的分子印迹响应性光子晶体。近年来响应性光子晶体凝胶在传感器、临床检测、生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响应性光子晶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水热法合成水溶性CdTe及核壳结构CdTe/CdS量子点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细胞色素c对CdTe量子点及CdTe/CdS核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效应和CdTe量子点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效应,并阐述了猝灭机理。结果显示,细胞色素c对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效应具有一定的粒径依赖性,粒径越小,猝灭效应越强;细胞色素c对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猝灭效应比对CdTe量子点的更强,揭示了受激电子的表面传递机理。CdTe量子点通过松散牛血清白蛋白的螺旋结构而猝灭其荧光。  相似文献   

8.
黎胜 《安徽化工》2018,(3):17-22
报道了一种室温下制备CdTe量子点-聚合物纳米荧光聚合物的方法。首先,使用巯基乙酸(TGA)作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CdTe量子点,通过十六三甲基溴化铵(CTAB)将其转移进有机相中。使用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作为脱水剂将量子点挂接到侧链含有羟基的聚丙烯酸酯(CPA)上。该荧光聚合物CdTe-CPA在室温下合成,能够促进碲化镉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荧光性能和稳定性。我们还通过相同的方法,将1-芘丁酸(PBA)连接到聚丙烯酸酯侧链上合成了另一种荧光聚合物P-CPA。对产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透射电镜(TEM)及荧光光谱进行表征。此外还研究了P-CPA和CdTe-CPA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从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得到的数据表明,在二氯甲烷溶液中,从P-CPA到CdTe-CPA间发生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9.
伊魁宇  王猛 《广州化工》2012,40(10):78-79,85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Te量子点,并将合成的CdTe量子点进行表征、纯化。通过用0.05 mol.L-1PBS缓冲溶液调节不同的pH来考察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和pH的关系。研究发现,水溶性的CdTe量子点是pH敏感的,随着pH值的降低,量子点荧光强度的下降规律与溶液pH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是一个令人满意的pH敏感的探针,有潜在的化学和生物传感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晶CdTe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具有吸收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而对称,发光颜色可调,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高等特点,已经广泛用于生物标记,生物传感及生物检测领域。尤其在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的生物传感领域,量子点有望取代有机荧光发色基团作为能量供体。在文章实验中,以巯基丙酸(MPA)作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Te量子点,并考察了回流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对CdTe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分光光度计(F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在pH为9.1,反应温度为30℃,回流5 h,可以实现CdTe的优化合成。在紫外灯(254 nm)照射下,回流时间从1 h到7 h所得到的CdTe量子点,颜色由绿色变到黄色,对应的荧光光谱图的吸收峰位从515 nm(回流1 h)红移到573 nm(回流7 h),证实了CdTe量子点的尺寸随着回流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由TEM结果,所合成的CdTe量子点分散性好,且粒径大约在5 nm左右。该本实验制备的CdTe量子点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将在生物标记,生物传感,生物成像等领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TeO2为碲源,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一步合成水溶性CdTe/ZnTe核壳结构的半导体量子点。考察了Cd/Zn反应物配比及MPA用量对CdTe/ZnTe量子点性能的影响,并用紫外、荧光光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光谱和EDX电子能谱对CdTe/ZnTe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需要另加NaBH4的条件下,同样能合成水溶性的CdTe/ZnTe量子点,且该核壳结构的CdTe/ZnTe量子点比单一的CdTe量子点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12.
荧光水凝胶材料由于其含有多种功能基团和性能优异的荧光物质(如染料,无机半导体量子点等)从而在光电器件,传感器,显示器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荧光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上的研究进展。详述了荧光水凝胶材料的四种制备方法:自组装方法,化学合成法,包封方法,以及原位聚合方法。最后,对荧光水凝胶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TeO2为碲源,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一步合成水溶性CdTe/ZnTe核壳结构的半导体量子点.考察了Cd/Zn反应物配比及MPA用量对CdTe/ZnTe量子点性能的影响,并用紫外、荧光光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光谱和EDX电子能谱对CdTe/ZnTe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需要另加NaBH4的条件下,同样能合成水溶性的CdTe/ZnTe量子点,且该核壳结构的CdTe/ZnTe量子点比单一的CdTe量子点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14.
以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制备了CdTe量子点,基于As3+离子对量子点荧光的淬灭作用,建立了定量测定As3+离子的方法。CdTe量子点对As3+离子呈现出高选择性,其它常见金属离子的存在对铜的测定几乎不产生干扰。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价态砷等因素对CdTe量子点的影响,量子点的相对荧光强度与As3+离子的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2·2μM,检出限为20 nM。本方法简单、快速,与文献报道的其它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As3+离子分析方法相比,此法对As3+离子呈现出更高的选择性。将此法用于实际废水中As3+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石墨为原料,通过热还原法制备了还原性氧化石墨烯(rGO),然后采用水热法将CdTe量子点与r GO以非共价键的方式复合在一起,制备出了纳米CdTe/rGO水溶液。通过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60℃下水热30 min制备的CdTe/rGO荧光性能最好。CdTe量子点均匀地负载在rGO表面;CdTe量子点的团聚体尺寸由复合前的220 nm减小到60~120 nm;并在527 nm处产生荧光猝灭,说明rGO与CdTe量子点之间存在着光诱导电子转移,从而为制备性能可靠的光伏器件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以巯基水相法将硫基乙酸(TGA)合成一系列不N粒径的Q态CdTe纳米晶,再与聚乙烯吡咯烷(PVP)杂化制备出具有红、黄、绿3种颜色的CdTe/PVP纳米杂化材料.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PL)等表征方法考察Q态CdTe纳米晶的尺寸、晶形及其光学性能并系统考察CdTe/PVP纳米杂化材料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pH从9.85变化到5.22,荧光强度有一定的增大.所制备的CdTe/PVP纳米杂化材料具有优越的荧光性能及荧光稳定性,其聚合物中的CdTe纳米晶仍然保持很好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以石墨为原料,通过热还原法制备了还原性氧化石墨烯(rGO),然后采用水热法将CdTe量子点与rGO以非共价键的方式复合在一起,制备出了纳米CdTe/rGO水溶液。通过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160℃下水热30min制备的CdTe/rGO荧光性能最好。CdTe量子点均匀地负载在rGO表面;CdTe量子点的团聚体尺寸由复合前的220nm减小到60nm~120nm;并在527nm处产生荧光猝灭,说明rGO与CdTe量子点之间存在着光诱导电子转移,从而为制备性能可靠的光伏器件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
以水热法在水相中直接合成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Se量子点,并将合成的CdSe量子点进行表征、纯化。在波长365nm紫外光的激发下,CdSe量子点发射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荧光发射峰约位于528nm,将得到的CdSe量子点纳米发光材料应用于非渗透性客体上潜指纹的荧光标记成像研究,发现CdSe量子点溶液显现的手印纹线流畅,显现细节特征明显,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指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鉴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水相中制备了不同壳层厚度的核壳型半导体CdTe/CdS量子点,通过荧光光谱(PL)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粉末衍射 (XRD)光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温度、硫化钠浓度和NaOH的量对CdTe/CdS量子点的壳层厚度和荧光强度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赖璐  吴小梅  梅平 《广州化工》2013,(11):69-71
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研究和医学临床等领域。本文采用水相合成法,制备了不同表面修饰CdTe量子点,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所合成的量子点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pH值对量子点制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