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以枢纽换乘为功能载体,由多种其他城市功能组合而成的建筑,其公共空间是各种换乘人流的集散点,人流复杂,空间亟需要通过整合来实现优越的换乘秩序,从而实现高品质出行。文中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实例,从功能、交通及空间形态三个方面来对其主要的公共空间进行整合设计探讨,从而使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有序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直门交通枢纽自建成以来,其空间利用日趋完善,但至今其商业与地铁之间的连接空间仍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空间浪费等现象。整合度高的连接空间不仅可以提高枢纽站的空间利用率、还能提高综合体的城市功能效益。基于实际调研,文章采用空间句法轴线,视域和人流分析方法,结合深度值、平均深度值形态分析变量,对连接空间进行量化研究,进而分析空间利用率及人流量分布情况,并应用以上相关结论来指导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城市化必须消除城市病的弊端,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城市转型升级道路。以此为目标,广州在积极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以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设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和思考香港相关建设经验,以琵洲站综合体建设为试点,进行了"交通枢纽、顶尖功能、景观地标"三位一体的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规划实践,期望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粗放、功能培育滞后、钟摆式交通明显等难以为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白热化发展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化需求,轨道交通综合体越来越成为联系建筑本身与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并因其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和对城市立体化开发的推动作用,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出现,作为当今地铁大兴建设、社会多元需求和土地集约利用多方运作的结果,与城市空间结构尤其是城市商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该文以上海为例,以城市商圈结构对轨道交通综合体布局的促进引导为切入点,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实地调研进行数据整理,将ARCGIS数字分析与商圈结构进行重叠比对,结合现实人流量及综合体运营现状总结出其中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城市中心区土地的高度集约化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由于汇集了多种类型的交通需求而成为交通问题复杂、空间环境难以改善的城市区域。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和中央商务区作为大城市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其空间特征确定了立体化交通方式整合的类型与方法。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多样性、有序性、和谐性的分析,提出了公共交通整合与步行系统整合是实现公共空间立体化的两个重要内容。公共空间立体化交通方式的整合,不仅能够实现人与机动车的分流,改善人流密集型公共空间的交通秩序,还可以保证城市公共空间的各项功能稳定、集约、高效运转,提升城市公众生活的品质,增强城市空间的链接,创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发展背景、内部功能组织及其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进行阐述,并以新加坡港湾区综合体为研究实例,论述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组织其内部功能并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以期对国内目前大规模的城市综合体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的城市综合体建设伴随着城市空间集聚和扩散,积极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向集约化、多中心模式转变。城市综合体复合了办公、居住、商业商务等多种功能,成为推动城市空间格局调整的有效动力。在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中,要做好城市整体空间影响的论证工作,突出其凝聚核心的效应,应从功能用地与交通整合的角度进行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有效组织片区功能用地布局的协调发展,并着力引导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进行探究,依据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施的构建现状,制定出可实施性比较强的建筑设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主要简单介绍了建设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必要性,通过对现阶段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来探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要点,以明确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构建的重要性,加强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工作,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作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从而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香港和上海两地典型案例的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增效策略:即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立体节点,采用开放网络型结构,在公共空间容纳各类城市公共活动。选取沪港两地的国金中心、又一城和K11三组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并采集使用者空间分布及行为数据,通过空间绩效比较研究,对3项增效策略逐一验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路枢纽网络结构重构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枢网络结构理论分析了在IT产业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路主枢纽网络结构体系重构问题。将城市对外公路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考虑 ,提出了一种公路主枢纽网络结构模式 ,该模式能提高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的能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拥挤的局面、提高公路主枢纽市场化运营效率并提高其信息化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现代城市留给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莫过于城市的意象。城市意象表现出的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重要标志。最早对城市意象原理做系统阐述的凯文·林奇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新疆商业综合体中人气最旺的国际大巴扎与美美购物中心进行分析,发现它们最主要的共同点是公共空间为其整体增效作用明显.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并采集顾客空间分布及行为数据,进行两个层面的研究,即宏观层面在城市立体节点的角度及微观层面在容纳各类城市公共活动的角度,分析各自优缺点,并提出增效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扈龑喆  陈泽胤 《住宅科技》2020,(11):9-15+34
结合行为学,分析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活力的表征与实质,通过对上海国金中心与上海环贸广场公共空间属性及其使用人群行为活动的调研,运用离散选择模型的定量研究方法,验证综合体活力表征之一的使用者行为及其时空分布与公共空间可达性因素的基本关系,得到公共空间活力与物理可达性、视觉可达性、楼层因素、计数点与扶梯的拓扑关系等具有关联性的定量结论。研究为改善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可达性打下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为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的设计优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时代建筑》2009,(5):1-1
轨道交通在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复兴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轨道站的城市催化作用表现在其建设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土地升值和建设密度的增长。于是被广泛认可的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区域开发模式,已逐步显示出其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力,也催生出围绕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土地立体开发,轨道交通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集聚了多元的商业、服务、公共空间和居住等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城际轨道交通发展成熟,城市轨道交通也开始在城市交通中占据一定地位,而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结合首当其冲,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是两则结合的重点。轨道交通空间的综合体设计可以将外来客流通过轨道交通综合体快速地融入到城市内部的交通中,从而减小客流到达城市时的疏散和换乘压力。文章对有关城际、城市轨道理论进行剖析,并通过实例对轨道交通综合体进行论证,为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的认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用地不足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催生了轨道交通综合体的产生。这种多功能性和复杂性的复合建筑形式,对城市空间、文化、环境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其公共空间正是与城市对话重要节点。文章以"共生城市"视角对日本大阪站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追求人与城市、自然、文化的"共生",并在此观点下提出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和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泓 《现代城市研究》2009,24(11):48-52
商业空间日益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总结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特点,对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详尽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短缺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催生了轨道交通综合体的产生。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至关重要。文章根据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差异,将衔接场域公共空间划分为界面型空间、线型空间、节点型空间三类,并以青岛万象城为例,通过对以上三种空间类型的研究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出相应的界面型空间——特色空间意境营造、线型空间——可达性系统构建、节点型空间——人性化空间营造三种空间营造策略,试图为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升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轨道交通综合体自身发展,同时提升城市的形象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赖炘  沈一 《山西建筑》2015,(6):10-11
以成都华润万象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的查阅、实例的研究及调研结果的整理总结,分析得出万象城公共空间的模式,并从调研结果中归纳出公共空间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的作用以及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为今后设计中遇到的困难提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