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为实现白酒发酵过程中黄水酒精度的快速检测,研究采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FT-NIR)技术对黄水进行光谱采集,并且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建立酒精度预测模型。为减少全光谱的数据冗余降低复杂度,提升建模准确率,将连续投影算法(SPA)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联用,对整个谱区进行特征波段筛选,并用决定系数R2与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评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原始数据集相比,经过异常样品剔除、预处理、特征光谱筛选后预测模型,预测集R2也从最开始的0.702变为0.952,提升35.61%;预测RMSEP从3.812变为1.367,降低64.14%;变量数也从2,203逐步下降到99,降低了95.51%。说明在减少非相关信息与噪声的同时,模型的复杂度也得到极大改善,并且模型的稳定性与准确度得到了有效提升,最终实现黄水酒精度的快速无损检测,以期为白酒发酵领域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为近红外在白酒发酵副产物中的检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一种改进的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筛选光谱区间变量,优化苹果近红外光谱模型。方法试验以半透射方式无损地获取134个苹果的光谱信息,再以标准方法破坏性检测其内部糖度指标,在光谱信息与糖度指标之间构建定量模型。区间连续投影算法(intervals SPA, iSPA)是根据各光谱区间之间的投影关系,选择那些具有共线性小的区间变量来构建偏最小二乘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PLS)。尝试以全区间光谱划分的间隔数量从5到60,步长为5,以优化共线性小的间隔组合。结果当划分为20个间隔时,构建的PLS模型相比于其他划分间隔时的模型,具有较小的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和较少的入选变量,此时对预测集的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521,优于常规连续投影算法线性回归和全区间PLS模型的预测性能。结论区间连续投影算法可用于光谱区间变量的筛选,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可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3.
仇逊超  曹军 《现代食品科技》2016,32(11):303-309
为了探究一种快速、无损与简便的东北松子品质检测方法,近红外光谱技术被应用到东北松子蛋白质无损检测研究中。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带壳松子和去壳松仁的蛋白质定量分析模型,采用求导、多元散射校正、变量标准化校正、矢量归一化预处理方法优化模型,利用反向间隔偏最小二乘法、无信息变量消除法选取特征波段,建立全波段和特征波段下的偏最小二乘蛋白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带壳松子光谱经矢量归一化预处理方法后构建的模型最优,松仁光谱经变量标准化校正预处理方法后构建的模型最优;波段筛选能够优化模型质量,其中反向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的筛选结果最优,其带壳松子和松仁蛋白质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6和0.9383,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670和0.5761。由此可知,经过优化后,模型的预测性能得到了提高,为带壳松子和松仁的蛋白质在线检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玉米伏马菌素含量进行预测,减小因玉米产地间的差异对玉米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影响,以不同产地的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y共生距的方法将试验样本划分为校正集与验证集,采用经典的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不同产地和混合产地的玉米伏马菌素预测模型,并采用验证集样本分别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为了减小建模及预测过程的运算量,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和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对不同产地玉米的近红外光谱的特征波长进行筛选,筛选出22个特征波长变量作为输入,大大降低了建模及预测过程的运算量,同时预测准确度也有所改善,其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54,为快速、无损地实现对玉米伏马菌素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900~1700 nm)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快速定量预测牛肉糜中大豆分离蛋白掺入量。首先按照2%~30%(w/w),掺入间隔1%的浓度梯度,制备不同大豆分离蛋白掺入浓度的牛肉糜样品,然后采集样品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光谱数据,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算法建立预测模型。为了减少模型的高维共线性问题,采用回归系数法(Regression coefficients,RC)和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筛选最优波长,优化全波段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基于RC法筛选的22个最优波长构建的RC-PLSR模型和RC-MLR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基于SPA法筛选的21个最优波长构建的SPA-PLSR模型和SPA-MLR模型。其中,RC-PLSR模型预测效果最接近全波段PLSR模型,rP为0.95,RMSEP为2.73%,RPD为3.32。试验结果表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快速预测牛肉糜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掺入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 PLS)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Least square-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LS-SVR)法建立苹果气调贮藏期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 contents, SSC)含量预测模型。方法 在分析了气调贮藏期苹果细胞结构和SSC变化的基础上,采集了可见-近红外(Visible-near infrared, Vis-NIR)波段和长波近红外(Long wave near infrared, LWIR)波段下不同贮藏时间的苹果漫反射光谱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不同贮藏期苹果光谱信息分布特征,使用Kennard-Stone(K-S)算法以3:1比例对样本集进行划分,使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 MSC)和SG(Savitzky-Golay)平滑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 SPA)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法对光谱进行特征波长提取,并建立SSC预测模型。结果 在LWIR波段下,经MSC预处理和CARS提取特征波长后建立的PLS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模型相关系数为0.900,均方根误差为0.478;经MSC、SG平滑预处理和CARS提取特征波长后建立的LS-SVR模型取得了更好的预测精度,模型相关系数为0.927,均方根误差为0.507。结论 构建的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预测模型可实现对气调贮藏期苹果SSC的准确预测,为高效贮藏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荷斯坦奶牛、秦川牛、西门塔尔牛三个品种牛肉的快速无损鉴别。首先,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对样本集进行划分;应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和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提取特征波长;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PLS-DA)、K最近邻(KNN)模型及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进行全波段及特征波段鉴别分析。结果表明,一阶导数(FD)法为最优预处理方法,利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法(SPXY)法划分后的样本模型预测性能最好;利用CARS、SPA和UVE分别选出24、17和19个特征波长;基于CARS法提取的特征波长所建的RBF-SVM模型的校正集与预测集正确率分别为100%、98.82%。由此可见,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获得较好的牛肉品种鉴别效果。该研究可为牛肉品种的快速无损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高光谱对黄瓜新鲜度的快速、准确检测,以硬度和失水率作为品质指标,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同一批次不同贮藏日期的黄瓜进行检测。采用Savitzky-Golar法、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3种方法对黄瓜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确定Savitzky-Golar预处理方法;运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偏最小二乘、连续投影算法对高光谱特征波长进行选择,针对硬度指标分别选取了25,13,20个特征波长,针对失水率指标,分别选取了20,16,20个特征波长;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黄瓜硬度和失水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连续投影算法所筛选出的特征波长光谱信息所建立的BP模型判别效果最佳,其对硬度判别的训练集准确率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95.24%,91.67%;对失水率判别的训练集准确率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97.78%,95.00%。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预测冷鲜滩羊肉脂肪含量,优选最佳预测模型。测定90个滩羊背最长肌的脂肪含量并采集其光谱图像,对原始光谱进行不同种预处理后,构建了全波段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主成分回归(PCR)的光谱预测模型。为减少模型运算次数,在预处理效果最优的全波段模型上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应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ARS)、变量组合集群分析(VCPA)和波长空间迭代收缩(IVISSA)方法提取特征波长,构建脂肪含量的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归一化(Normlize)预处理后光谱构建的PLSR全波段模型效果最好,校正集模型相关系数(Rc)达到0.921;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光谱构建的PCR全波段模型效果最好,其校正集模型相关系数(Rc)达到0.850;在4种提取特征波长过程中,IVISSA算法所提取特征波长的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最低,为0.0072;Normlize-IVISSA-PLSR模型较其他3种算法所构建的PLSR模型效果最优,其校正集相关系数(Rc)和预测集相关系数(Rp)值分别为0.931和0.754,表明利用高光谱技术对盐池滩羊肉脂肪含量进行预测是可行的。研究成果为冷鲜滩羊肉品质在线光谱快速无损检测系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基酒总酯进行无损检测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基酒样品在4000~10000 cm~(-1)波段内的光谱数据,首先对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导数预处理,然后采用Si-PLS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优选特征波长,最后运用PLS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基酒总酯模型。该模型校正集的决定系数R_C~2为0.95,校正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C为0.17;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_P~2为0.93、预测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9。与全波段光谱模型相比,该模型预测能力更强,稳定性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剔除近红外光谱存在大量冗余信息以及提高苹果糖度预测模型的精度,建立快速无损检测苹果糖度的方法。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特征波长筛选和樽海鞘算法改进极限学习机的苹果糖度预测模型。针对苹果光谱数据具有维度高而复杂的特点,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分别对比全波段和偏最小二乘法、连续投影法和小波包变换等筛选特征波长的结果,确定苹果光谱特征波长筛选方法;针对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性能受其初始权值和隐含层偏置选择的影响,运用樽海鞘群算法进行ELM模型的初始权值和隐含层偏置优化,提出一种基于樽海鞘算法改进极限学习机的苹果糖度预测模型。结果: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改进ELM(GA-ELM)、粒子群算法改进ELM(PSO-ELM)和ELM相比,基于SSA-ELM的苹果糖度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结论:通过智能算法优化ELM模型的参数可以有效提高ELM模型的苹果糖度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neural network, BPNN)模型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模型在预测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 SSC)方面的性能评估。方法 使用高光谱成像仪和全自动折光仪采集芒果的近红外高光谱及SSC数据建立两种预测模型, 通过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 MSC)进行光谱预处理, 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区间变量迭代空间收缩算法(interval variable iterative space shrinkage algorithms, IVISSA)和变量组合群体分析算法(variable combination population analysis, VCPA)提取特征波长变量, 通过比较不同特征波长提取方法进一步优化对比预测模型。结果 与PLSR模型相比, BPNN模型在预测SSC方面更为有效。而在IVISSA特征波长变量提取后优化的BPNN模型预测能力最佳, 预测集判定系数 、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RMSEP)、残差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on deviation, RPD)分别为0.8641、0.3924和2.7127。结论 该模型可快速、准确地检测芒果的SSC, 并证明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成像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有望预测芒果的SSC, 为开发在线芒果SSC无损检测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羊肉掺假可视化无损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准确检测羊肉掺假。方法:利用可见—近红外(400~1 000 nm)和短波近红外(900~1 700 nm)高光谱成像仪对羊肉中掺假不同比例的鸭肉进行数据采集,比较两个波段范围内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效果,最终在可见—近红外波段选择归一化预处理方法,在短波近红外波段选择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预处理方法。分别对两个波段的光谱数据进行最优的预处理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区间随机蛙跳算法(iRF)和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对特征波长进行选取。结果:在短波近红外(900~1 700 nm)波段采用SNV-SPA-PLS模型的羊肉掺假预测效果最好,预测集决定系数为0.968 4,预测标准偏差为0.058 2,预测集相对分析误差为5.625 4,并得到较好的图像反演结果。结论:利用不同波段的高光谱成像技术可实现对羊肉掺假的快速无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根据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番茄总糖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比较原始光谱和平均光谱以及10 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对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番茄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光谱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校正模型明显优于原始光谱所建模型,常数偏移消除最适合番茄总糖近红外光谱的预处理,其在11998.9~7497.9cm-1 和4601.3~4256.5cm-1优化光谱区内,所建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917,校正标准差(RMSEC)为0.263%,预测标准差(RMSEP)为0.236%。平均光谱和优化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可有效提高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番茄总糖含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甘薯水分和还原糖协同向量NIR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潘从飞  陈嘉  王勇德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17,38(22):205-210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新鲜甘薯水分和还原糖含量的预测模型,实现快速检测与分析,为甘薯品质分析和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便捷。选用不同品系甘薯样品146份,109份作为校正样品,37份作为验证样品。运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协同区间偏最小二乘最优波长选择法以及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甘薯水分和还原糖模型。结果显示,所建甘薯水分(还原糖)最优模型的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比率分别为0.974(0.885),1.154(0.270)和6.334(3.148)。表明2种模型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近红外光谱模型的预测值与其相应的化学值有较好的相关性,适用于大批量甘薯选育时水分和还原糖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数据降维的方法,建立了哈密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模型,对原始光谱进行特征区间选择,共选取了6个子区间,432个光谱变量;将6个联合子区间的光谱数据分别结合特征选择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遗传算法、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提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PCA-1DCNN的近红外光谱粮食作物主要成分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技术难以选择合适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且模型预测精度低的问题,以3个谷物数据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集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光谱筛选算法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性能做了对比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模型性能均为最优。其中在对玉米数据集的水分、油脂、蛋白质、淀粉的定量建模中,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99.09%、98.15%、98.89%、99.60%;在对grain数据集的定量建模中,四种成分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100%、100%、100%、99.99%;在对小麦数据集的定量建模中,小麦蛋白质模型的决定系数为99.80%。为了验证主成分分析光谱筛选算法对粮食作物主要成分定量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在3个光谱数据集上去除了主成分分析算法进行消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算法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回归建模方法为粮食作物成分含量的检测提供一种快速无损精确的判定方式,研究结果对于粮食作物成分的含量检测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使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芒果轻微损伤的无损识别。方法 在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内采集完好芒果和损伤芒果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相应的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 ROI)获得样本高光谱数据。经过多种预处理方法比较,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使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adaptivereweighted sampling, 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 SPA)分别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提取特征波长,并分别建立了多元线型回归(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LR)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leastsquaresregression,PLSR)模型。结果 选择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 MSC)作为光谱预处理方法。针对芒果轻微损伤识别,CARS-MLR模型识别效果最好,其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881,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821,校正集均方根误差(calibration set root mean squa...  相似文献   

19.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不同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面粉4种组分的快速定量模型。国标法测定68种面粉样品的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含量,并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图。选取58个校正集和10个验证集样品,通过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样品后,对比17种光谱预处理方式所建立的基于全光谱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定量模型效果,在最佳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ackward interval PLS,BiPLS)筛选特征光谱,进一步得到最佳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Rcv均大于0.9650,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328;验证集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6,预测均方根误差均低于0.383。因此,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应用于面粉的多指标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