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现状,为制定和改善病人安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问卷对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1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总体积极反应率为56.71%;不良事件上报率为39.05%。不同科室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整体水平偏低,医院应营造非惩罚性上报文化,创新安全事件管理模式,改善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现状,建立沟通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不同层级护士对不良事件上报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不良事件上报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鹰潭市某综合医院在岗护士140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层级护士不良事件上报认知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士层级、是否上报过不良事件、是否接受过患者安全培训以及培训次数是护士不良事件上报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不良事件上报认知程度较低,尤其是低层级护士,应加强对低层级护士患者安全教育与不良事件上报的培训,并增加培训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认知及态度,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对17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积极应答率为50.00%~94.12%,总分(107.82±11.26)分,均分(3.86±0.40)分。被调查护士中,不良事件发生率75.88%;主动上报率为62.79%。ICU护士认为不良事件上报者应首先为当事人,其次为护士和医生;90.00%的ICU护士同意在医院内部系统中上报不良事件,愿以口头形式及电话上报为主;82.94%的ICU护士认为发生不良事件后的处理应以思想教育为主。结论 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建立高效、畅通、无障碍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在非惩罚制度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有望改变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影响黑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认知的因素,为管理者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0月—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黑龙江省内抽取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989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及Logistic回归明确影响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情况和报告的因素。[结果]有41.97%护理人员在最近1年内自愿上报过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的正确率为63.16%;护士的职称和工作年限是影响其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程度的因素,护士的工作年限及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影响其对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结论]黑龙江省护理人员自愿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率较低,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水平,培养其正确的护理安全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认知及态度的影响因素,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对17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总分为108.29分±11.42分。5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报告认知(4.59分±0.56分)、报告意愿(3.99分±0.71分)、科室文化(3.78分±0.53分)、管理期望(3.60分±0.77分)、惩罚环境(3.51分±0.95分)。不良事件经历与护龄是ICU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及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内科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436名内科护士,应用自行编制的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积极应答率为72.51%,5个维度的积极反应率分别为报告认知80.72%、执行意向79.86%、管理期望70.01%、惩罚环境68.85%、科室文化63.12%;不良事件报告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为护龄、惩罚环境、科室文化、报告认知。[结论]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总体认知与态度较正向,建议医院在系统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促进不良事件的报告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士长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方法应用自设问卷对74名护士长进行关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信息来源、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态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情况及未报告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护士长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专门培训(40.54%);48.65%的护士长能够正确认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上报人;66.22%的护士长认为对于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报告而未报告者应给予相应的处罚;33.78%的护士长认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会影响医院/个人声誉;54.05%的护士长报告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未报告的主要原因为不了解报告程序和不能确认是否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结论护士长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应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上报,可疑就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社区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现状以及影响上报的原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海淀区183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社区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正确判断知识缺乏;仅38.80%的社区护士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匿名上报制度;32.79%的社区护士担心上报后会扣奖金;31.69%的社区护士担心影响评选先进和职称晋升;34.43%的社区护士担心上报后受到批评处分。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不规范,社区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判断知识缺乏,担心上报后影响晋升等,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科学规范匿名无责上报管理制度,确保社区患者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引入护理不良事件集束化管理策略,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保障病人安全。[方法]实施临床护理不良事件集束化管理策略,比较应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后,护士参与不良事件管理积极性提高,主动上报护理安全风险事件例数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士行为规范落实率显著提升。[结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集束化管理策略对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护理风险事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病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为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临床72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关于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的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有限,仅有33%的低年资护士能正确辨识各类不良事件;经历过护理不良事件的占38.9%;发生不良事件后应对不良的占88%;发生后不愿意主动上报的占28%;认为自己能正确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的为56%;61%的低年资护士认为护理不良事件需要公开;而88%的发生过不良事件后的低年资护士出现过负面情绪。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不良事件相关培训,规范不良事件的管理体系是提升低年资护士对不良事件正确认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孙婷  谢晖  杨从艳  孙雪芹  唐启寿 《护理研究》2017,(12):4688-4691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及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eason模型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科室主动上报的24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非计划性拔管(25.2%)、用药错误(22.4%)及跌倒/坠床(15.0%);其中跌倒/坠床造成损伤最严重。[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医院除了加强对护士个人能力的培训外,还要加强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不良事件上报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公立医院39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不良事件知信行问卷、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量表等对其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检验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组织层面医院安全文化、培训正向影响上报行为,总效应值分别为0.295和0.206;报告障碍对上报行为产生负向影响,总效应值为-0.114,工作满意度正向调节上报态度对上报行为的影响;个人层面上报认知、态度正向影响上报行为,总效应值分别为0.287、0.565。结论 医院安全文化、培训、工作满意度、上报认知及态度对护士不良事件上报行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医院管理者宏观层面应完善制度建设,打造安全文化,加强社会支持水平,同时关注护士个人上报认知及态度情况,从根源上寻找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对不良事件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我院180名护士进行调查。首先经前期预调查,计算问卷信度、效度和样本量,最后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良事件各定义的自我认知方面,掌握率为73.82%;随机抽取3年以下的护士37名闭卷考核,掌握率只有27.03%。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面,个人方面是影响不良事件上报的首要因素,占16.19%。对不良事件识别正确率为75.46%。结论:重视护理安全教育、建立无惩罚自愿报告系统、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改进护理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及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eason模型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科室主动上报的24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非计划性拔管(25.2%)、用药错误(22.4%)及跌倒/坠床(15.0%);其中跌倒/坠床造成损伤最严重。[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医院除了加强对护士个人能力的培训外,还要加强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北京市三甲医院儿科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因素.方法 从北京市设有儿科病房的三甲医院中随机抽出10所,根据各医院的儿科护士数量进行配额抽样,采用自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程度随着事件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上报的可能性与不良事件认知程度呈正相关;上报与职称相关,而与文化程度、护龄、职务、既往经历等无关;担心同事关系和担心不良后果是对护士上报不良事件影响最大的因素.结论 加强护士对不良事件认知的培训,同时从根源上改变医院的惩罚性文化并配合具体制度的改变是消除上报阻碍因素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报告意向、报告障碍状况及三者的关系,了解护理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减少报告障碍,提升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问卷、报告意向问卷及报告障碍问卷对某肿瘤医院623名护士进行调查,应用线性回归分析、路径分析探索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报告意向、报告障碍得分分别为(3.31±0.38)分、(3.02±0.75)分、(3.57±0.50)分。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报告认知、报告意向对报告障碍有直接影响(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越好的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报告意向越积极,上报的积极性高,报告障碍越低。医院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对护士不良事件的报告认知和报告意向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提升医院护理安全文化氛围,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构建符合JCI标准的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保障病人安全。[方法]依据JCI评审标准,完善不良事件管理的制度和不良事件上报、分析、记录及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管理知识的规范化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改进,形成一套符合JCI评审标准的不良事件管理方法。[结果]医护人员上报不良事件的例数和百分比,从2013年11月的85例(8.48%)上升到2014年7月的110例(10.98%)。实施管理前后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知识理论知识得分为(51.64±2.84)分、(87.46±2.87)分,不良事件督查得分为(43.27±1.97)分、(74.82±1.79)分。[结论]基于JCI标准下构建的不良事件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医护人员上报不良事件,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管理理论知识和督查水平,对维护病人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ICU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方法从医院局域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提取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不良事件,统计发生例数及其原因。结果不同ICU科室因其收治范围不同,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外科ICU以骨科支具引起居多(46.1%),新生儿ICU以持续气道内正压辅助通气鼻塞居多(44.5%),而儿科ICU是以SpO_2监测引起居多(63.6%)。结论通过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现状调查,总结其引起主要因素,为ICU护士预防与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解文君  马新娟  逯秀玲 《护理研究》2014,(13):1634-1635
[目的]了解医院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全员培训,学习掌握不良事件网络系统上报程序,完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建立集中组织式信息处理管理系统,修订上报制度,建立规范化的不良事件术语与分类体系,采用SHEL模型与PDCA模式相结合的信息处理管理模式。[结果]应用后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度和风险防范意识。[结论]医院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确保了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全员培训,学习掌握不良事件网络系统上报程序,完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建立集中组织式信息处理管理系统,修订上报制度,建立规范化的不良事件术语与分类体系,采用SHEL模型与PDCA模式相结合的信息处理管理模式。[结果]应用后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度和风险防范意识。[结论]医院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确保了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