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J型塔板在变换气脱碳扩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氨生产中变换气脱除二氧化碳是加压下的高液气比吸收过程,扩能时往往成为瓶颈。DJ塔板是一种高效率高通量的新型塔板,特别适用于高液负荷和加压分离过程。用于脱碳操作的DJ-2型塔板具有两根矩形降液管,溢流周边比常规塔板长2~5倍,可承受更大的气液负荷。降液管悬挂在气相空间,受液区也开孔鼓泡,液体流动通畅,有抗堵功能。在扩能改造中,采用DJ塔板代换填料塔或一般板式塔,可以解除瓶颈,实现增产30%以上。DJ塔板板间距小,能充分利用塔内空间,提高塔的分离效率,实现节能增效。文中列出了部分脱碳塔改造实例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DJ塔板在脱碳塔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俞晓梅  李瓯 《化肥工业》1999,26(3):29-32
在各种脱碳塔中,采用DJ塔板替换浮阀、筛板和填料,实现了扩能降耗,取得了经济效益。实践表明,DJ塔板能与高液气比的脱碳操作达到理想匹配。  相似文献   

3.
气体净化装置的脱硫塔、脱碳塔的液气比都比较大,又有硫膏堵塞问题。因此扩能的瓶颈是通液能力和抗堵功能。采用新型薄壁厚的散装填料,可以有效地提高通量和比表面积。采用规整填料代换散装填料也可以解除通量瓶颈。而采用DJ塔板可以同时解除通量和抗堵两个瓶颈。DJ塔板具有多根矩形悬挂式降液管.溢流堰比一般塔板长2~5倍。液流通道直通无死角,是一种高液通量且不易堵的的新型塔板。目前已有30余座气体净化装置的塔器,以DJ塔板成功地代换了常规塔板或填料。达到了扩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消除气体净化装置瓶颈的DJ塔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体净化装置的脱硫塔、脱碳塔的液气比都比较大,又有硫膏堵塞问题,因此扩能的瓶颈是通液能力和抗堵功能。采用新型薄壁厚的散装填料,可以有效地提高通量和比表面积。采用规整填料代换散装填料也可以消除通量瓶颈。而采用DJ塔板可以同时消除通量和堵塞2个瓶颈。DJ塔板具有多根矩形悬挂式降液管,溢流堰比一般塔板长2~5倍,液流通道直通无死角,是一种高液通量且不易堵的新型塔板。目前已有30余座气体净化装置的塔器,以DJ塔板成功地代换了常规塔板或填料,达到了扩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四溢流塔板在工业上有很大需求。为了保证四溢流塔板各通道气液比相等,塔板设计的关键是降液管的布置。本文对等通道长度法和等鼓泡面积法进行了总结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设计方法都可以保证各通道气液比相等,但是等通道长度法设计结果可获得更好的塔板操作性能。  相似文献   

6.
开发了一种流场均匀且液相处理能力大的新型多降液管塔板。本文以水和空气为介质,在内径1219mm的有机玻璃塔内,研究了新型多降液管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气液负荷下,相较于弓形降液管塔板,新型多降液管塔板具有湿板压降低、雾沫夹带量小和漏液少等优点。同时新型多降液管塔板继承了多降液管(MD)塔板液相负荷高的特点,在空塔动能因子2.4(m/s)·(kg/m3)0.5的条件下,全塔喷淋密度仍可高达80m3/(m2·h)。对塔板上液相流场的流体流动特性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MD塔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多降液管塔板降液管的结构和排布方式使得塔板上液体流动更加均匀,预期可以获得更高的塔板效率。  相似文献   

7.
脱碳单元是扩能瓶颈,也即为改造重点。对1988年改造后泸天化1000MTPD合成氨装置脱碳吸收塔填料段进行能力复核计算,采用载点和泛点气速分别计算吸收塔的允许气速,并与生产实际进行适用性确认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载点气速计算法在2.8MPa、低液气比条件下与传统泛点计算结果吻合,与实际运行相符,对扩能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何光安 《中氮肥》1993,(4):18-21
本文分析了该厂一次脱碳塔出口气体中CO_2含量高的原因,提出了改造措施,即必须增加一次脱碳溶液的循环量,与塔内气体负荷、CO_2吸收量的变化相适应,采取部分吸收液从塔中部入塔;同时,应增大一次脱碳塔塔板开孔率以提高塔板漏液量;增加塔板溢流堰高度以延长溶液在塔板上的停留时间。改造后提高了塔板效率,并收到了防止拦液、带液的效果。一次脱碳塔出口气中CO_2含量降低到1.4%,工况稳定。  相似文献   

9.
悬挂式降液管塔板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由于这类塔板的降液管悬挂于塔板下的气相空间,气体可能会从降液管底部液流孔漏入降液管,故要求悬挂式降液管能自液封。以往徐崇嗣提出的自封线以降液管几乎不漏气作为自封点。作者提出以降液管每秒漏气一次作为新的自封点标准,该标准使漏气分率小于0.1%。测定自封线的实验在300mm×200mm的有机玻璃塔中进行,物系为空气-水。实验还采用多路电导测试仪,测量了原自封线和本实验自封线在液流孔处漏气所占的时间分率。实验结果表明,新自封线适用于中等和大液气比工况,它优于原自封线,能更客观地反映悬挂式降液管的自封性能,扩大了塔板的稳定操作区。  相似文献   

10.
新型高效大通量DJ系列塔板的研究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高效大通量DJ系列塔板采用矩形悬挂式降液管,液体通量可比一般塔板提高30%--50%。通过在受液区增设导流装置、防冲击漏液装置以及在塔板下方复合填料等,改善板上液流分布,减少冲击漏液量,减少雾沫夹带量,从而大大提高塔板效率,增大操作弹性。DJ塔板的效率与浮阀塔板相当,在改造中可以以一对一代换普通浮闽塔板实现扩能25%以上。DJ塔板已在石化、炼油、化肥等领域成功应用,改造塔90多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碳酸钾催化碳酸丙烯酯与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连续操作方式,对碳酸钾催化碳酸丙烯酯(PC)和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DEC)反应进行了研究。碳酸钾对该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当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1.4%、乙醇与PC摩尔比为6、反应时间为5h、乙醇滴加速度为1.3mL·min-1时,PC转化率达95.2%,DEC选择性为84.9%。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推测了碳酸钾催化剂上PC与乙醇酯交换合成DEC的反应机理:K2CO3与乙醇反应生成CH3CH2OK和KHCO3,CH3CH2O-作为亲核试剂进攻PC羰基碳原子生成中间产物羟丙基乙基碳酸酯(HPEC),其他CH3CH2O-进一步进攻HPEC的羰基碳原子得到产物DEC,同时伴随着副产物1,2-丙二醇(PG)的生成以及KHCO3重新转化为K2CO3。  相似文献   

12.
用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丙醇(n-PrOH)酯交换反应合成了碳酸二丙酯(DPC),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物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钾(K2CO3)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常压,反应温度95℃,n(n-PrOH)∶n(DMC)=3∶1,w(K2CO3)=1%,反应时间5 h,DMC转化率95.9%,DPC产率73.7%。优化条件下的重复实验表明,该反应易于控制,重复性好。测定了常压下DPC和DMC的气液相平衡数据,结果表明,在常压下DPC和DMC二元物系不形成共沸物。  相似文献   

13.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及其共沸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芳喜 《安徽化工》2003,29(2):17-20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及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分离方法,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甲醇气相氧化碳基化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具有发展潜力,对于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物的分离建议使用物料自身压力加压精馏法。  相似文献   

14.
以普通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填充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POE),研究了填充体系的力学性能随填料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普通碳酸钙的加入使POE的性能降低,而纳米碳酸钙的加入则起到增韧的作用,且加入3份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DMC-CH3OH二元共沸物的分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敏  李忠  谢克昌 《化工进展》2005,24(11):1234-1238
综述了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汽液平衡和分离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各种分离方法中,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能耗低、效率高,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方法;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安全等优势,是分离提纯DMC-CH3OH共沸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柳娜  薛冰 《化学世界》2011,52(3):172-174,154
以Al2O3/SiO2为催化剂考察了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在液相条件下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的过程.研究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通过NH3-TPD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SiO2为载体,Al2O3负载量为12%的催化剂对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常温养护条件下,无机早强剂碳酸锂(Li2 CO3)、纳米材料纳米碳酸钙(NC)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流动性能和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XRD对其早期水化产物形貌及水泥水化反应程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单掺时,Li2CO3最佳掺量为0.100%(质量分数),与未掺试件相比,1 d抗压强度提升44%,1 d抗折强度提高28%;NC最佳掺量为3%(质量分数),1 d抗压强度提高45%,1 d抗折强度提高24%.0.100%(质量分数)的Li2 CO3与3%(质量分数)的NC复掺时,1 d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为72.1 MPa和13.9 MPa,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68%和38%,28 d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为132.2 MPa、24.5 MPa,且强度无损失.在常温条件下可制备出高早强UHPC.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碳酸二甲酯的用途、工业生产方法及其国内外生产现状,并对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介绍几种碳酸钙产品: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纳米碳酸钙,并且从理化性质、制备方法、颗粒形状以及应用等方面对重质碳酸钙与轻质碳酸钙进行了比较,并对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三者的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碳酸二甲酯的特性、生产方法,对其开发、应用及市场进行了探讨。指出碳酸二甲酯是替代光气和硫酸二甲酯的新型无毒的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