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arbonCapture and Storage,以下简称CCS)技术是指对大型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并用各种方法封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新兴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被认为是保障化石能源使用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可能填补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空窗。根据国际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志 《环境保护》2013,41(11):36-38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是指对大型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并用各种方法封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新兴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我国更强调捕集后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一般将其称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CCUS技术被认为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同时大规模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技术之一。近年来,发达国家已开展大量CCUS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但成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一种可以实现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兴技术。围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系统地梳理了二氧化碳泄漏风险的类别与特点,总结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风险识别方法,定性与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等,以期对我国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是最重要的途经。发电、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发电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电力低碳转型要优先调整发电结构,发展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创新相应低碳电力的机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技术,其环境风险管理是项目开展的重要保障。为规范和指导CCUS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环境保护部制定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定义了地质利用与封存环节的评估范围,但缺乏相关的应用方法。在总结归纳国内外CCUS项目和相关法律法规关于环境风险评估范围的基础上,对决定风险评估空间范围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环境风险评估空间范围的确定原则与方法,即简单函数法、数值模拟法和案例对比法。  相似文献   

6.
较全面地剖析和解读了目前二氧化碳(CO2)捕集技术现状,通过燃烧后、燃烧前、氧燃烧等各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对比,提出各种捕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同时介绍了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对燃烧前、氧燃烧、燃烧后等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比较,并讨论了不同捕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最后对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温室效应加剧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短期内应对温室效应问题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CCS技术主要包括CO2捕集、运输和封存,首先简要说明CC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国外、国内CO2强化采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简讯     
《环境工程》2012,(3):75+104
<正>中国将稳步推进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19日在北京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在未来五年,将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积极发展低碳能源以及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等措施,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当天,中国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在北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加大在该领域技术研发、政策研究、项目示范等合作,并将努力实现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技术广泛应用于温室气体CO_2规模减排,目前国内外已开展大量CCUS技术示范项目,其现有地质封存选址标准存在不统一和量化度不高等问题,这对于大规模推广CCUS项目产生不利影响。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是适宜开展CO_2地质封存及驱替煤层气(CO_2-ECBM)技术的主要区域,本文主旨为山西省开展CO_2地质封存选址及建立CO_2地质封存标准及政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long time scale of the climate change problem and the inherent nature of the carbon cycle bring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es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orts. Even if major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are achieved for non-carbon-emitt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energy-intensity improvements, wind, solar, biomass, and nuclear over the course of the 21st century, most examinations of potential future greenhouse emissions conclude that addi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ill be required to stabilize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e evelopment of an expanded suite of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arbon capture and disposal, hydrogen systems and biotechnology hold the potential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cost of stabilizing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technologies in the context of a glob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of energy, agriculture, land-use, economics, and carbon cycl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
电厂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全球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发展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变得十分必要.通过分析燃烧前捕捉、燃烧后捕捉和富氧燃烧捕捉三种二氧化碳捕捉方式流程及其特点,指出三种不同的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途径.通过具体对比现有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针对现有的几种具体的二氧化碳捕捉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积极应用各种物理、化...  相似文献   

13.
电厂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是二氧化碳减排措施研究热点,也是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任务之一,可分为物理吸附/吸收、化学吸收、物理-化学吸收、膜技术及生物技术等。其中物理吸附/吸收、化学吸收为电厂二氧化碳捕集主流技术。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高效率吸收剂及捕集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布置尾部烟气脱碳处理设施是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农业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低碳农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行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农业的目标是减缓温室气体,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高效农业。在推动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措施方面,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采用其他相应的技术措施相结合。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温室气体总量排放的同时,增加耕地、草地和林地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从而实现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夏楚瑜  马冬  蔡博峰  陈彬  刘惠  杨璐  吕晨 《环境工程》2021,39(10):50-56,63
道路交通作为交通部门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承担重任。碳减排技术成本的研究有利于平衡道路交通机动化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实现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基于乘用车、商用客车、轻型商用货车和重型商用货车等车型,结合发动机技术、变速器技术、辅助系统技术和整车技术和新能源车应用等16种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成本,建立了2020-2035年我国道路交通碳排放的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评估了通过推广车辆节能技术和新能源车等措施来实现减排目标的累积成本。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相同的车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在重型商用货车的单位减排成本远小于其他车型,新能源车在乘用车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减排潜力,但是与其他车型相比并不具有成本优势。2)燃料电池新能源车的单位减排成本远高于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未来需降低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以及氢气的制备、储存和运输成本。3)2020-2035年的减排总成本曲线显示总减排成本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表明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合理推广,该部门减排阻力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气候变暖的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由于生物炭特有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将其施入土壤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减排增汇措施.因此进行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对于减缓温室效应和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发现生物炭添加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生物炭原料类型、热解温度、添加量、土壤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因老化时间、老化方式和培养方法的不同,老化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效应可能增强或减弱甚至消失.同时,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生物炭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了今后应加强CO2、 N2O和CH4排放影响的同步研究、减排与固碳效应的同步研究、不同老化方式生物炭和不同培养方法的联合研究和利用13C和15N示踪技术从过程层次上揭示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7.
If hydrogen (H2) is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oil use, it needs to displace conventional transport fuels and be produced in ways that do not generate significan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is paper analyses alternative ways H2 can be produced, transported and used to achieve these goals. Several H2 scenarios are developed and compared to each other. In addition, other technology options to achieve these goals are analyzed. A full fuel cycle analysis is used to compare the energy use and carbon (C) emissions of different fuel and vehicle strategies. Fuel and vehicle costs are presented as well as cost-effectiveness estimates. Lowest hydrogen fuel costs are achieved using fossil fuels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The fuel supply cost for a H2 fuel cell car would be close to those for an advanced gasoline car, once a large-scale supply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Biomass, wind, nuclear and solar sources are estimated to be considerably more expensive. However fuel cells cost much more than combustion engines. When vehicle costs are considered, climate policy incentives are probably insufficient to achieve a switch to H2. The carbon dioxide (CO2) mitigation cost would amount to several hundred US$ per ton of CO2. Energy security goals and the eventual need to stabilize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could be sufficient. Nonetheless,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such as C capture and storage will be needed. Significant H2 use will also require substantial market intervention during a transition period when there are too few vehicles to motivate widely available H2 refueling.
Dolf GielenEmail:
  相似文献   

18.
CO2收集封存战略及其对我国远期减缓CO2排放的潜在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文颖  吴宗鑫  王伟中 《环境科学》2007,28(6):1178-1182
碳收集封存(CCS)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可供选择的CO2减排方案,以稳定大气中CO2浓度、减缓气候变化.本文介绍了CCS的3大环节:碳的捕获、运输与储存,对不同捕获技术及其技术经济参数进行分析评价,介绍了不同碳地质储存的机理、潜力与成本, 以及CCS的应用对全球减缓碳排放的作用.更新中国MARKAL模型,加入各种可能的CCS技术,特别是考虑CCS的煤间接液化以及多联产技术,以同时考虑石油安全与CO2减排.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应用中国MARKAL模型研究了CCS对我国远期(到2050年)减缓CO2排放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CCS技术的应用不仅可能减少我国的碳排放,降低边际碳减排成本(碳减排率50%时,下降率达45%),减轻高减排率时对核电的高度依赖,还可能使我国更长时间地清洁利用煤炭资源(在C70情景下,2050年煤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可从10%增到30%).我国应重视对CCS技术的研发以及示范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资源紧缺与气候变化已成为制约人类繁荣发展的巨大挑战。如何对污水资源进行再生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污水治理低碳转型的潜在路径。以再生水、能源、微生物蛋白和鸟粪石等污水资源化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不同污水资源化技术与工艺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现状。分析指出,污水再生与增值利用具有可观的减碳效益,但应结合利用场景在系统水平开展量化评估。此外,数据来源、系统边界和功能单位等是碳排放评估的关键影响因素。未来,揭示污水再生与增值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碳减排效益,提出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零(负)碳技术路径,发展污水治理协同资源化的低碳模式,也应是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  相似文献   

20.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可供选择的CO2减排手段。据预测,其减排贡献将从2020年占总减排量的3%上升至2030年的10%,并在2050年将达到20%左右,成为CO2减排份额最大的单项技术。本文介绍了CCS的主要技术环节(捕集、运输、封存)、封存地类型和目前国际上开展的主要CCS示范项目及发展趋势。同时特别探讨了海底封存CO2的可行性、封存潜力以及我国在海底封存CO2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