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北京市在"数字北京"建设期间共建成1.8万个3G基站。随着"智慧北京"的提出,更多的基站将被建设起来,而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对北京市4312个WCDMA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大值为7.96μW/cm2,窗口或阳台监测最大值为6.92μW/cm2,室内监测最大值为3.16μW/cm2,均低于8.00μW/cm2的环境管理目标值,而有75.53%的基站监测值在1.00μW/cm2以下。总体上说,北京市WCDMA基站电磁辐射水平较低。最后就基站的电磁辐射防护以及基站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4G基站的建成运行,4G基站的电磁辐射影响将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铜仁市碧江区已运行的10个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理论影响计算和电磁辐射的实际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4G基站天线轴向功率密度值是随着距离天线距离的增加而快速衰减;4G基站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天线主射方向实测结果均未超过0.08 W/m2;4G基站的实际电磁辐射影响小于理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应急通讯车,以GSM900、WCDMA网络天线为例,通过加载不同载频,研究了不同工作模式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强度与话务量的关系,及天线主瓣轴向电磁辐射场的空间分布规律;经理论计算验证后,合理划定了基站天线的垂直安全防护距离。结果表明: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强度与话务量密切相关,GSM900天线空载时,电磁辐射功率密度最大,随着话务量的增加,其电磁辐射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但幅值不超过15.2%;WCDMA天线空载时电磁辐射功率密度最小,随着话务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加1个载频(90%负载)、2个载频(90%+90%负载)时,其电磁辐射强度相对空载时分别增加了380%、833%。此外,依据天线主瓣轴向电磁辐射厚度的试验监测和理论计算结果,建议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的垂直安全防护距离划定为4.5 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对TD-LTE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了简要阐述,在对北京市某公司2012年建设的TD-LTE基站采取后台模拟加载业务量的方式使基站满功率发射的情况下,使用NBM-550型综合场强仪对基站周围电磁环境进行了现场监测,并通过理论计算进行验证,分析了TD-LTE基站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谭萌  彭艺  马戎  秦汉时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3):1447-1454
基于目前5G技术的发展情况,利用holt指数平滑法和动态分析法预测了未来20年5G基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根据预测模型,5G基站建设会在2038年左右达到饱和状态,数量约为1434万个.考虑到5G技术的发展推动其他产业发展可能导致的碳排放量变化,利用投入产出法和灰度时间预测法等方法评估了5G技术引起的各行业间接碳排放量.结果显示,5G基站处于低负载(30%负载)情况下,能在2038年碳排放达峰时年产生142.61Mt的直接碳排放;而如果满负荷运行,则能在2038年碳排放达峰时产生196.26Mt的直接碳排放,基于中国两种不同碳排放达峰情景,综合分析了5G技术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对中国碳排放达峰时间和碳排放峰值的影响,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实际GDP情况情景下5G技术对于社会各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在2030年达到峰值,约为255.96Mt.并且,2030年前5G技术发展对社会总体碳排放增量以间接碳排放为主,2030年后对社会碳排放增量以直接碳排放为主;综合考虑下5G技术的发展会导致中国碳排放达峰时间推后至少2年,相应的碳排放峰值至少提高了383.96Mt.若中国政府要削减5G导致的额外碳排放,完成二氧化碳总量控制,需要降低基站能耗水平,控制基站数量,避免重复建设导致5G基站低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6.
在4G基站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基站共站已成为较为普遍的架设方式.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和工作原理,选取典型共站的移动通信基站,按照测量规范进行布点,了解基站周围电场强度的大小、楼顶架设基站的建筑物内部电场强度,以及周围建筑物室内的电场强度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基站选址合理,天线面板角度与高度能尽量避开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方向,共站的基站运营时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可以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源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估算了基站电磁辐射防护距离,并根据基站的发射特征及建设情况,从不同阶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对基站的规划选址、建设及监测评价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为公众了解基站辐射及防护相关技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宁省移动通信基站的调查 ,对全省移动通讯基站的监测和分析从环保角度指出了基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明确其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提出了今后基站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能耗行业,通信行业中通信基站的散热能耗量就一直居高不下,如何降低其能耗是目前各运营商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烟囱效应增强对流散热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烟囱"通风与空调降温相结合的通风冷却系统设计方案,然后通过三维热-流体耦合计算分析了影响此结构散热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基站散热结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大化降低基站运行的温度,从而达到了减少通信基站运行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针对移动通信的竞争非常的激烈,由此对于技术的研发也变得非常重要。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其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但该技术的通信需要建立在数量庞大的移动基站上,由此产生许多的电磁辐射。当前对于移动通信技术从2G到3G再到4G,并且当前5G也已经逐渐开始应用,每一次的升级都会致使基站发射的频率产生较大的变化,并且对强度的提高也是成倍的增长。当前对于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范围如何才能有效的监测,以及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是当前监测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由此在本文中对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环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监测仪器、人员准备、现场布点、监测、数据记录等环节,进行分析每个环节的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然后对电磁辐射的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加以总结,从而为后续的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语音业务、宽带数据业务、规划与优化、管理与维护和新业务开放等方面技术日益成熟,功能日趋完善.本文通过对TD-SCDMA、WCDMA、CDMA2000三种不同的3G移动通信标准原理、终端、组网、业务、优化与规划等方面的比较,提出在消防通信领域运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基站是手机通信中转站,设在居民楼内的移动通信基站方便了信号的转发,但同时基站设备噪声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双层墙和隔振处理,解决了移动通信基站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海洋环境监测覆盖面广、站位分散、数据间断和频繁少量的特点以及海洋环境监测自动化、实时化和连续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基于水上移动通信和水声通信技术的海底观测链方式,并以海床基监测数据实时传输系统为例,对系统组成、技术特点、技术原理和应用分别阐述,旨在推广通信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现有监测技术规范,结合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和监测工作实践的实际,阐述监测工作的要点及监测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利用空气移动监测车仪器对辖区内4家公司空气自动站的仪器进行比对,得出了空气移动监测车仪器与空气自动站仪器的SO2、NO2相对误差分别为:4.4%、-8.7%,仪器之间重复性和一致性均较好,由相关性检验得出,空气移动监测车仪器与4家公司空气自动站仪器比对数据相关性显著,为利用空气移动监测车仪器对空气自动站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Emissions from mobile sources and stationary sources contribute to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China, and its components, which include ultrafine particles (UFP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nd other reactive gases, such as NH3 and NOx, are the most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China has released variou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to address pollution from mobile and stationary sources. Thus,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onl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atmospheric pollution source emiss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progress in mobile and stationary source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describe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some typical instruments in vital areas in recent years. These instruments have been applied to monitor emissions from motor vehicles, ships, airports,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Not only has the level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been improving, but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have also been constantly updated. Meanwhile, the developed instrumen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assistance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otential problem areas in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China, some research hotspots and future trends of atmospheric onl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Furthermore, more advanced atmospheric onl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 will contribute t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apacity.  相似文献   

17.
环境监测信息化是环境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基层环境监测站的一项重要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站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基于当前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能力状况,分析了当前制约基层站信息化能力提升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破解这些制约因素的应对策略。如果解决好这些问题,基层环境监测站就可以不断提升信息化能力,拓展新的信息化应用领域,使信息化能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温高压电站阀门体 座连接焊的“深孔环缝”特点 ,采用埋弧自动焊接方法进行了材料选择和焊接工艺评定实验 ,选择了合适的焊材及工艺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映秀湾水电站河流水质情况,通过研究河流水质浊度及泥沙的海量数据,使用自动在线监测技术,对水质监测系统进行设计.采用自动化与信息化为一体的设计方式,分别对水质自动监测子系统与水质监测分析信息化子系统设计,实现水质浊度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监视、分析及决策功能,通过对数据实时监视、动态报警和发展趋势分析,为汛期水电站水轮机组及用水设施运行提供信息支撑,提升发电站机组发电运行效率,为泥沙含量较多的水电站提供实时在线监测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