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早期DN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早期DN的治疗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现将文献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孙新宇等[2]指出DN病机关键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肾之体用俱病;病性为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病位在肾,连及肝脾、络脉,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临床上具有虚、郁、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血阴阳 ,五脏亏虚 ,以肾为根本 ,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 ,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 ,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 ,以此病机为依据 ,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相似文献   

4.
南征教授治疗糖尿病特色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五脏亏虚,以肾为根本,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以此病机为依据,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最终可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DN总属中医“脾瘅”、“水肿”、“消肾”、“关格”、“溺毒”等范畴,本文从肾元亏虚,气阴两虚,脏腑虚损、血瘀阻络,脾肾亏虚,毒损肾络,三焦决渎失职等发面论述其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DN占DM患者死亡率的60%^[1],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肾衰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2]。DN属于中医的“消渴”、“水肿”范畴。气阴两虚、精气亏耗、阴阳两虚为本,燥热内生、湿浊内蕴、瘀阻肾络、血滞脉内为标,总属本虚标实证。气虚血运无力,阴虚脉道失于润泽,阳虚脉道失于温煦,均可导致血瘀。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高彦彬教授认为络病是研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键抓手,气阴亏虚为发病之本、始动环节,痰浊、瘀血为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络阻”是贯穿始终的关键病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的发病部位属血络范畴,且临床表现符合络病特点,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治疗,具体当分清虚实,本虚当责肝脾肾之不足、气阴之亏虚,随证补益,标实则责痰、湿、瘀之不同,据证化散,务使“通络”大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毒损肾络与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新宇  许华 《河南中医》2010,30(5):433-434
糖尿病肾痛(D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共同病机。肾络发源于肾与肾经,上贯于目,运行肾精气血,聚于瞳神以内、视衣(视网膜)之间,是目珠发生视觉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肾络下出于肾,上达于目中视衣,将肾与视衣一线贯通,故而上下本为一体,皆为肾络维系。消渴日久不愈,血瘀、痰凝、湿浊等病理产物蕴结成毒,日久毒损肾络,从而引起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机以气阴、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痰凝、血瘀为标。整个病程中,痰瘀贯穿始终。病变是从痰瘀阻络到瘀闭肾络,从气虚、阴虚、阳虚到阴阳衰竭、浊毒潴留的漫长过程。目前大都在控制饮食、运动、降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西医药结合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理化指标,其疗效均优于单纯中药组。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神经病变浊毒损络病机探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伟  李双蕾 《新中医》2006,38(9):4-5
通过对浊毒的病理特性及其与糖尿病(消渴)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浊毒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N)病机的影响。认为浊毒与消渴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浊毒损络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早、中、晚三期论述了DN浊毒损络可能的病机演变过程,提出了DN可能是气阴亏虚、痰湿瘀血蕴结、浊毒损络所致,其基本病理变化可能是“虚、瘀、毒”,浊毒损络则可能是DN迁延和加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高而升高。中医称之为“消渴肾病”“尿浊”“肾劳”“溺毒”等。随着络病理论研究的深入,其被用于临床治疗的范围越来越广。络病学说最重要的观点是“久病入络”,是清代著名医家叶桂提出的。DN常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久病入络”之前提。久病致虚致瘀,同时络脉逐层分级,延伸至肾部为肾络。肾络具有“支横别处、网络分布、纵横交错、细窄纤曲”的生理学特点,故邪易入而难出致瘀血形成。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瘀血的产生与微循环不畅、凝血因子失调、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小板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等因素有关。中医学将其归为络病范围,络虚血瘀为其中医病机,瘀血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络以通为用”的理论,在DN治疗过程中使用补虚通络法配合辛味、藤类、虫类、活血类中药,可起调补肾络的作用,对于延缓患者的病情及提高其生命质量有益处。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hy,DN)现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治疗常可延缓其病情,发挥独特作用,值得深入探究。本篇以为“肾虚络瘀”为DN的核心病机,但常随分期及兼夹证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早期多为气阴两虚、燥热络瘀,治疗当益气养阴、扶助正气、清润化瘀;中期则以脾肾不足、痰湿络瘀为要,治疗当标本兼顾,既温补脾肾,又活血化瘀;后期以肾阴阳俱虚、浊毒瘀络为主,治疗当根据具体病情表现,或补正为先,或排浊解毒化瘀为急,以缓解病患痛苦为目的。本虚虽多以肾阴虚为要,但可兼夹心肾阳虚、肺肾阳虚、甚或阳虚水泛等证;实证以瘀为主,亦可变生气滞、痰浊、湿热之证。治疗时应当辨证为先,结合不同分期的病机特点,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3.
通络解毒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难治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临床特征为糖尿病病程中出现微量或持续蛋白尿,甚至于出现肾功能衰竭。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肾病,其主要病因病机是消渴病日久不愈,毒损肾络。毒是对机体一切不利因素的统称,有内毒、外毒之分,有瘀毒、热毒、湿毒、浊毒、痰毒等不同之侯。毒邪贯穿于DN的始终。血瘀为DN病机转化之枢纽。因此,通络解毒化瘀法在DN的治疗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其产生的直接病因是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气机郁结;素体阴虚,劳欲过度。气阴两虚、燥热内盛是致病的关键,以气阴两虚、精气亏耗终致阴阳两虚为本,燥热内盛、痰瘀阻络、血滞脉内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脏腑阴虚为本,脉络瘀阻为标,二者互为因果;其病变主要在肺、脾、肾三脏,且三脏常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健脾补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成群  徐明  松王元 《中医杂志》2011,52(11):919-921
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肾络瘀阻是DN的关键环节。健脾补肾、化瘀通络法治疗DN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探讨脾肾亏虚、肾络瘀阻与DN的关系,对防治DN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属于“消渴呆病”范畴,其病机本虚标实,以脏腑亏虚为本,痰瘀糖毒阻络为标。玄府、络脉是人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微观结构,具有维系周身气血津液运行的功能,玄府闭塞、络脉阻滞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基于“玄府-络脉”的新视角,分析其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关联性。玄府闭塞,脑络不通,神机失用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治宜以通为用,临证组方借虫类风药开玄通络,共增药效,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冯兴中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之坏证,糖尿病日久阴伤气耗,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变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壅滞体内、郁积不解而成浊毒,毒邪流注肾脏,损伤肾络,其病位主要在肾,与脾、肝密切相关,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湿、痰、瘀、热、毒、气滞为主,核心病机为"气虚生毒";冯兴中教授在临床治疗上针对该核心病机,以"益气固肾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随症进行辨证治疗,加用滋阴、温阳、健脾化湿、祛痰、活血化瘀、清热、疏肝理气等药物,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辨证分期治疗。DN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瘀浊毒为标,热邪贯穿始终;DN不同分期的主要病机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呈渐进性改变。本文从阴阳寒热辨证角度出发,以热邪为核心,提出治疗DN早期宜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中期可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后期则凉血降浊,扶正祛毒。上述治疗方法对DN患者蛋白尿和肾功能损伤有望取得更好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当于中医的"痹症""痛症""痿症"等范畴。该病的发生与五脏病变相关,而痰瘀形成难化,多责之于脾肾二脏,脾肾两虚是本,而痰瘀之象是标,是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本,故健脾补肾是本病的关键,豁痰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手段,标实重视"痰瘀",其脾肾两虚、血瘀、痰浊贯穿本病的始末,临症"见痰休治痰,治病必求本",提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一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