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甲醛有特异性好、其它醛类干扰少的特点,建立了无须蒸馏处理即可直接准确测定啤酒中甲醛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84~120%。  相似文献   

2.
啤酒生产中甲醛残留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啤酒生产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甲醛,用澄清剂代替甲醛,选用低甲醛产量酵母三种方法对啤酒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不同工艺生产出来的啤酒中甲醛的含量。通过比较得出:(1)甲醛添加量控制在麦芽用量的150~300mg/kg;(2)添加无毒麦汁澄清剂(3)选用低甲醛产量酵母。以上三种方法可以达到降低啤酒中甲醛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啤酒生产中甲醛残留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啤酒生产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甲醛、用澄清剂代替甲醛、选用低甲醛产量酵母菌3种方法对啤酒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不同工艺生产出来的啤酒中甲醛的含量。通过比较得出:(1)甲醛添加量控制在麦芽用量的150mg/kg~300mg/kg;(2)添加无毒麦汁澄清剂;(3)选用低甲醛产量酵母菌3种方法可以达到降低啤酒中甲醛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乙酰丙酮法测定啤酒中甲醛含量。方法采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啤酒中甲醛含量。通过3组加标回收试验,测定不同蒸馏体积、不同反应时间、不同磷酸浓度对乙酰丙酮显色法的干扰,确定最合适的检测条件。结果最佳条件为:蒸馏液为200 mL,加入硫酸浓度为20%,反应时间5 min。甲醛含量在0~5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22X-0.001,r~2=1,回收率大于80%。结论该方法用于检测啤酒中甲醛含量简单、快速、准确,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甲醛对啤酒风味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成品啤酒中的甲醛残留量的测定发现,不同品牌啤酒有不同程度残留甲醛,国产啤酒含量相对较高。在实验室中,通过啤酒酿造实验发现,随着糖化时甲醛添加量的增加,麦汁及啤酒中甲醛践留量也逐步增加,对啤酒风味稳定性损害也越大。同时又研究了酿造单宁、复合硅胶、PVPP 替代甲醛使用的可行性,发现三者均可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并可延长啤酒风味保鲜期。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3):232-238
为了探究茚三酮比色法在黄酒和米酒氨基酸态氮测定中的适用性,首先对可能影响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结果的黄酒和米酒特性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然后与甲醛滴定法及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比较,对17个黄酒和米酒样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黄酒和米酒的色泽、总酸和酒精度等特性,对茚三酮比色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茚三酮比色法与甲醛滴定法测定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对于米酒等氨基酸态氮含量较低的样品,茚三酮比色法具有更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对照氨基酸分析仪分析结果,甲醛滴定法更适于表征产品的总体氨基酸含量,而茚三酮比色法则能更准确反映发酵过程中的α-氨基酸含量,且对于氨基酸态氮含量较低的米酒产品测定结果相对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的联二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采用GC-ECD分别测定啤酒中双乙酰和2,3-戊二酮的方法,文中讨论了样品制备及GC的测定条件。采用本法测定双乙酰的变异系数为2.4~5.3%,2,3-戊二酮为2.8~4.5%,添加联二酮标样的回收率良好。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了25种不同啤酒样品中的联二酮含量,结果表明GC法明显优于比色法,GC法更适合作为质量控制分析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衍生气相色谱法对啤酒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检出限为0.014mg/L,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9 80.精密度为8.0%,回收率在92.4%~106.0%之间,此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啤酒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布·勃·卡弗格教授等研究了光电比色法测定糖果中的酒精含量,酒精含量不大时其结果很好。我们研究了用这个方法测定啤酒中酒精度的可能性。此方法的原理是从溶液馏出的乙醇被硝酸介质中的重铬酸钾氧化生成醋酸,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比色法测定啤酒中乙醛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醛是啤酒中的重要风味物质之一,如何方便准确地检测啤酒中的乙醛含量对生产控制很为重要。现在啤酒中乙醛的检测主要采用色谱法,因其设备昂贵、检测成本较高而无法普及。本文介绍的比色法是我们经过大量实验摸索出的一种乙醛检测方法,在此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采用实验室中常用仪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啤酒中SO2含量的方法,并和仪器分析啤酒中SO2含量进行比较,来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酰丙酮衍生,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甲醛的含量。样品无需蒸馏,添加衍生试剂后在50℃保温20min即可供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测定波长为412nm,采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在0~2.28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方法检出限为9μg/L,样品测定的RSD为1.0%~5.7%。本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捷,测定结果可靠等特点。除了优化测定条件的试验外,还对国内外22种品牌啤酒的甲醛含量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吴勤民 《食品科技》2007,32(11):172-175
研究对HPLC法和酶催化光度法测定啤酒中甲醛含量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对乙酰丙酮法、AHMT法、HPLC法和酶催化光度法测定啤酒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从实验重复率、甲醛回收率及检测限考察,酶法为最佳测定方法,HPLC法也能够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但与酶法相比,其对实验设备的要求较高,不经济且不方便。AHMT法由于采用直接火加热导致甲醛提取率降低,从而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乙酰丙酮法由于检测限偏高,较难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微量甲醛含量显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啤酒中微量甲醛含量的显色务件,考察最大吸收波长、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冷却时间等,确定了最佳试验方案,建立了回归方程y=0.0279x+0.0011,其相关系数R=0.9993.研究乙酰丙酮溶液、甲醛标准溶液、甲醛标准使用液放置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丙酮溶液、甲醛标准溶液5 d内基本稳定,而甲醛标准使用液必须现用现配.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乙酰丙酮衍生,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甲醛的含量。样品无需蒸馏.添加衍生试剂后在50℃保温20min即可供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测定波长为412mm,采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在0—2.28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方法检出限为95μg/L.样品测定的RSD为1.0%-5.7%。本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捷,测定结果可靠等特点。除了优化测定条件的试验外,还对国内外22种品牌啤酒的甲醛含量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崔中祥 《啤酒科技》2006,(10):40-40
我们对啤酒酿造过程的甲醛含量变化做了跟踪检测,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1甲醛检测方法 目前啤酒中微量甲醛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标准号为NY/T273-2002;另一个是发酵酒卫生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即国标法。另外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但目前此方法还未列入国家标准中。我们分析采用的是国标法,其原理是甲醛在过量乙酸铵的存在下与乙酰丙酮和氨离子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酰基.1.4.二氢吡啶化合物,在波长415nm处有最大吸收,颜色的深浅与甲醛含量成正比,相应可得出试样中甲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树脂类皮革化学品中游离甲醛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行芳  屈亚军 《皮革化工》2004,21(1):20-23,44
本文论述了限制皮革化学品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意义以及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皮革化学品中游离甲醛含量的优越性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影响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原因,并总结出提高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方法。分别采用比色法以及甲醛值法对酱油样品中的氨基酸态氮进行检测,并就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比色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得结果为0.560 g/d L,甲醛值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结果为0.695 g/d L。比色法、甲醛值法在检测酱油样品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时,检测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导致对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检测数据出现偏差的原因包括空白试验以及对试验仪器的处理等,可通过对p H计进行校正,精确甲醛加入量,剔除甲醛聚合反应影响,以及准确读取结果等措施,提高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台湾网7月29日消息,针对大陆啤酒是否使用或添加致癌物质甲醛的疑虑,台“财政部国库署署长”刘灯城昨晚表示,经自行抽样检验证实,大陆啤酒甲醛含量极低,无害人体健康。台“财政部”对由业者送来以及“财政部”自行抽样的12种大陆啤酒,加上从市面上抽样的其它进口啤酒及台湾生产的啤酒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限制皮革化学品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意义以及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皮革化学品中游离甲醛含量的优越性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