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资料、西安雷达资料和NCEP 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24日发生在西安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东移短波槽、副热带高压和低层切变共同作用下产生;强降水与对流云团活动密切相关,造成西安地区短时暴雨的β中尺度对流云团具有初生强度大、发生发展迅速等特点;暴雨区水汽通量辐合高值区的形成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聚积条件;暴雨发生前暴雨区低层暖湿条件增强;暴雨发生前和发生时大气层结维持对流不稳定状态;切变东侧上升气流发展,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为暴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MICAPS数据、卫星云图及双偏振雷达等多源气象观测数据,对2021年8月16日和9月6日浙中两次短时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两次短时暴雨均为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背景下的准正压型强对流天气,其触发系统为流场强迫的地面中尺度辐合中心/辐合线;从10 min雨量随时间表现可见,前者为持续时间约为0.5 h的类双峰型分布,后者则呈单峰型分布;两者都是受维持时间为2~3 h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影响,前者由多个中γ尺度对流云团先后影响造成,前后两个强降水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不同,后者是由单个中γ尺度对流云团引起,强降水时段与云顶黑体亮度温度(TBB)的低值区对应,呈现出低质心降水,降水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副高脊控制下大雨暴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副高”控制下的暴雨天气,是在不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弱天气系统作用下的结果。通过分析,指出暴雨发生的前一天,中低层中尺度位势不稳定区和地面能量锋的形成,是这类暴雨天气最重要的前期特征,也是24h短期预报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长安站风廓线雷达和NECP 1°× 1°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7月24日西安短时暴雨的环流形势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突发性强、过程雨量大、降水时段集中、对流性明显,主要受中低层快速东移南压的冷式切变线和地面低压等系统影响,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为暴雨天气建立了稳定的水汽通道;层结“上干下湿”、“上冷下暖”,高温、高湿、高能的环境非常有利于不稳定能量集聚与释放;造成西安地区短时暴雨的对流云团具有初生强度大、发生发展迅速等特点,当关中地区椭圆形对流云团与陕南南部的中β对流云团逐渐合并,使对流云团发展加强,云顶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大值区主要位于西安地区,TBB中心值降至-70 ℃,TBB中心附近出现666 mm/h最大雨强;秦岭北麓山区反射率因子超过55 dBz的分散孤立对流单体迅速发展合并,易引发暴雨灾害,需加强雷达资料监测研判;强降水发生前,风廓线雷达的低空风速明显增大,形成低空急流,冷暖平流加强层结不稳定,配合超低空急流产生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7.
南昌市夏末一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数值模拟结果,对2012年8月21日南昌市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层偏南暖湿气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地面冷空气的侵入,促使南昌上空中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产生此次强对流过程的直接触发机制。影响南昌市的强雷暴回波有较明显的强回波低质心特征,降水效率较高,加之较长的持续时间,导致此次短时暴雨的重要原因。各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暴雨区强辐合上升运动,中低层大气强不稳定性层结使得上下层大气物质交换强烈,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抽吸作用集中在一个纬度左右非常窄的地区,导致此次暴雨过程局地性强。暴雨区上空螺旋度分布呈"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螺旋度正的大值区对应强降水中心。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26日石家庄市出现一次暴雨冰雹天气,其特点是500 h Pa及以上高空强冷空气导致高空形势在12 h内发生剧变,短波槽快速南下,致使探空观测和数值预报失灵。本文对其他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这种剧烈变化的天气有明显特征:卫星云图上河套北部逗点云系尾长而粗壮,有向南发展趋势,云系后部的暗区表明干冷空气侵入,与低层暖湿空气形成对流云,尾部断裂表明冷空气加速南下。单站要素变化显示,石家庄地面假相当位温比正常值高了8℃,出现异常不稳定能量。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内,能量中心假相当位温最高达到90℃以上,100 km内假相当位温温差超过25℃,最大降雨出现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内。雷达回波呈西南—东北带状排列,前部最大强度为65 d BZ,强回波前形成阵风锋,正负最大速度均超过20 m/s,飑线自西向东移动,它的移向和发展程度决定降雨和冰雹的路径和强度。石家庄市区风向转变和形成地面辐合线分别较降水起始时间提前21 min和30 min。  相似文献   

9.
副高边缘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常规的探空资料、卫星云图和U-CAR/PSU的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对2004年8月5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中β尺度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数值模拟及动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边缘加强西伸,高、低空西南风增大导致山东半岛纬向型切变线发展、辐合加强造成本次暴雨,暴雨发生在有利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的条件下,水汽的主要来源为长江中游和黄海。暴雨中心附近垂直动力结构特征为:450hPa以下为强融的上升运动,低层正涡度、辐合,高层负涡度、辐散,这种结构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贤清  蔡晶  叶树春 《广东气象》2011,33(2):26-28,34
利用NCEP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5月23~25日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两脊一槽"形势下的暖区暴雨,北部湾低涡是本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该次大暴雨降水强弱与急流、水汽通量、散度等有较好对应关系,高层辐散减弱、低层螺旋度减少对暴雨的结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该次大暴雨...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28日广州大暴雨的物理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茵茵  张维  温晶  黄忠 《广东气象》2011,33(4):7-11
2009年3月28日傍晚,珠江三角洲北部佛山、广州至惠州一线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用常规观测资料、珠江三角洲中尺度观测网资料的自动站和雷达资料以及NCEP 1 × 1的再分析资料,对造成这次严重城市积涝的突发性暴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此次的强降水过程发生在高空短波槽前、低空切变线南侧的西南、偏南气流辐合区和锋...  相似文献   

13.
叶树春  周武  蔡晶 《广东气象》2011,33(6):8-1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1°×1°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等,对2009年4 月 24 ~25日广东出现的一次区域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层辐散、高空槽过境与低层低涡东移耦合,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在广东中心部地区交汇,形成明显的气旋性辐合,促进了强降水的发展;弱冷空气入侵触发了此次降水过程,而低空西南急流...  相似文献   

14.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对2006年7月2日河南中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在强降水发生前已形成;在高低空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互耦配置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了此次特大暴雨.强降水期湿Q矢量散度负值中心达到最强,与暴雨区对应.  相似文献   

15.
从化一次短时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多普勒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应用于广州从化市2007年6月9日的短时强降水分析,同时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特征及变化。分析表明,此次短时暴雨产生于低涡、切变线和不断东传的高空槽以及低空急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抽吸作用的有利环流背景下,由多个单体合并成群的块状回波在移动过程中逐渐连成带状回波造成的。“辐合区”内出现回波使多个单体合并成群的块状强回波范围明显扩大,强度增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0513号台风泰利异常强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何立富  梁生俊  毛卫星  陈涛 《气象》2006,32(4):84-90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0513号台风泰利进入江西减弱成低气压引发的异常强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移进赣西北后,台风泰利减弱的低气压北部有明显的冷空气侵入,导致行星边界层能量锋区加强;华西地区大陆高压阻挡了台风低压西移,其北侧弱环境流场的配置为台风低压长时间停滞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低层稳定的水汽输送、中纬度冷锋前部的东北气流与来自低纬海洋上的东南气流在台风低压附近形成明显辐合有利于强暴雨过程的发展;异常强暴雨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东麓和庐山九岭山脉迎风坡上,地形的抬升对暴雨增幅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汕头市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黄仪虹 《广东气象》2008,30(1):53-55
利用天气图、探空资料以及卫星、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4月17日傍晚汕头地区的一次短时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是一次锋面低槽暖区强降水过程,高空槽前强盛西南气流提供了丰沛的水汽,低空西南急流及切变是强降水的触发条件;地面中尺度切变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大暴雨的发生,而边界层的不稳定结构是当晚强降水的触发原因。多普勒雷达强度图上的“弓”形回波、速度图上的逆风区都是这次强降水的表现;而雷达风廓线图上,完整风廓线的出现、维持、破坏是强降水出现和结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台风“凡亚比”造成马贵镇致洪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莹  程正泉 《广东气象》2011,33(6):1-3,2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雷达产品等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对10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登陆后造成茂名马贵镇特大暴雨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贵镇的地形作用配合低空急流的产生、地面中尺度气旋的维持以及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强烈上升运动均对马贵镇特大暴雨的产生十分有利.另外发现,...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两次特大暴雨成因的诊断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每日4次再分析等资料,对发生在粤西地区的两次特大暴雨进行综合对比诊断分析,试图为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这两次特大暴雨均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在充分的水汽、较强的上升运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等条件下产生的。暴雨落区和水汽通量散度负大值区、850hPaθse的高值区、θse等值线密集区、螺旋度大值区、垂直速度最大区中心的走向、落区基本一致,暴雨的强度和各物理量值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次非典型秋季冷空气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加密气象站观测资料、1°×1°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诊断分析2010年10月14~ 15 日广东南部的非典型冷空气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较为明显;(2)垂直上升运动先于强降水出现前即有明显反映,而低层水汽辐合与降雨量级的同时性较为一致;(3)前期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