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精液HBV-DNA载量对子代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选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初次产前检查孕妇(母)血清HBsAg阴性、丈夫(父)血清HBsAg阳性的138个家庭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下收集孕妇血液、其夫血液和精液及分娩时新生儿脐带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DNA。以脐带血HBV-DNA载量≥5 X 102 copies/ml为病例组,脐带血HBV-DNA载量<5×102 copies/ml为对照组。结果 (1)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34.8%(48/138)、HBsAg阳性率为28.3%(39/138),HBeAg阳性率为15.2%(21/138)。(2)父血清HBVoDNA阳性率为76.8%(106/138)、HBeAg阳性率为42.8%(59/138);精液HBV-DNA阳性率为21.0%(29/138)。(3)单因素分析显示,父血清HBV-DNA阳性、父血清HBeAg阳性、精液HBV-DNA阳性、父对乙型肝炎(乙肝)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乙肝一级家族史为HBV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父血清HBV-DNA阳性、父HBeAg阳性、精液HBV-DNA阳性为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5.7(1.1—29.1)、4.2(1.7~10.0)、6.7(2.4~18.9)。(5)父血清HBV-DNA载量与精液HBV-DNA载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6)ROC曲线分析表明,父血清HBV-DNA载量为10< sup>5 copies/ml、精液HBV-DNA载量为10 3 copies/ml其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是预测发生HBV垂直传播的分界点。结论 父血清HBV-DNA阳性、父HBeAg阳性、精液HBV-DNA阳性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父血清HBV-DNA载量>105 copies/ml、精液HBV-DNA载量>103 copies/ml时,增加父婴HBV垂直传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父亲单方为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对子代的影响。方法:对父亲HBsAg阳性,母亲血清HBVM及HBVDNA均为阴性的306个家庭进行父亲血清HBeAg阳性状态、父亲血清HBV-DNA病毒载量、父亲精液HBV-DNA载量及新生儿脐带血HBV-DNA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父亲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5%;新生儿HBV感染率为21.6%(66/306);病例组中父亲为HBeAg阳性者达81.8%、血液HBV DNA阳性者达100%、精液HBV DNA阳性者达54.2%,分别是阴性者中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8.7倍、2.1倍和34.3倍。结论: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孕前保健中务必将准父亲的血清HBeAg、HBVDNA、精液HBV DNA列入男性HBsAg阳性者的检测常规,对阳性者进行必要的系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将对防范乙肝父婴垂直传播起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父母双方均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夫妻双方均为HBsAg阳性的46个孕妇家庭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娩时收集新生儿脐带血,进行血清HBV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以脐带血HBV-DNA载量≥5×102 copies/ml为病例组,此值以下为对照组.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5.7%(21/46),HBsAg阳性率为34.8%(16/46),HBeAg阳性率为23.9%(11/46);母亲血清HBV-DNA阳性率为52.2%(24/46),HBeAg阳性率为39.1%(18/46);父亲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9.6% (32/46),HBeAg阳性率为32.6%(15/46).单因素分析表明,孕妇血清HBsAg阳性HBVM不同模式、HBeAg阳性、HBV-DNA阳性和HBV-DNA载量及其配偶血清HBsAg阳性HBVM不同模式、HBeAg阳性、HBV-DNA阳性和HBV-DNA载量为HBV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8.731、8.414、8.932、9.663、10.823、3.962、13.638、36.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孕妇血清HBV-DNA阳性及其配偶血清HBV-DNA载量是夫妻双方HBV感染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7.6(1.3 ~238.4)和3.5(1.6~7.6);夫妻双方血清HBV-DNA载量均与脐带血HBV-DNA载量呈正相关,其血清HBV-DNA载量均>脐带血HBV-DNA载量.随着父母双方血清HBV-DNA载量的升高,新生儿脐带血HBV-DNA载量也逐渐升高,两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OC曲线分析表明,孕妇血清HBV-DNA载量为103 copies/ml、其配偶血清HBV-DAN载量在104 copies/ml时预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为预测HBV垂直传播发生的分界点,病例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脐带血HBV-DNA阳性新生儿随访至第7个月时,阴转率为15.0%(3/20).结论 母亲血清HBV-DNA阳性、父亲血清HBV-DNA载量是其亲子HBV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血清HBV-DNA载量>103 copies/ml、父亲血清HBV-DAN载量>104 copies/ml时,HBV亲子垂直传播的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与母亲血清HBV-DNA载量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孕妇孕前准备及孕期处理。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及其新生儿各258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母亲血清、新生儿血清HBV-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浓度;采用SPSS1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产妇血清HBV-DNA<500copies/ml 124例,新生儿血清HBsAg均阴性;产妇血清HBV-DNA浓度为(500~1.0)×106 copies/ml 45例,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2例;产妇血清HBV-DNA>1.0×106 copies/ml 89例,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22例;乙型肝炎大三阳产妇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21.8%,乙型肝炎小三阳产妇的新生儿HBV感染率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BeAg阳性且HBV-DNA载量>106 copies/ml的HBV母亲携带,其婴儿是母婴传播的高危易感人群,建议对该类妇女在孕前及孕期进行干预措施,降低血清HBV-DNA载量,以减少母婴传播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血清HBV-DNA载量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表达状况对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影响,为HBV感染产妇母乳喂养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内住院分娩的HBV感染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在分娩前空腹状态抽取静脉血、在分娩后24 h内采集乳汁,检测血清HBV标志物、血清及乳汁HBV-DNA载量,分析结果。结果 HBeAg阳性患者93例、阴性者107例。147例产妇血清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3.50%,104例产妇乳汁阳性,阳性率为52.00%。产妇血清HBeAg阳性时血清及乳汁HBV-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产妇(P<0.05);产妇血清HBeAg阳性时血清及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9.25%(83/93)、69.89%(65/93)均高于HBeAg阴性产妇(P<0.001);产妇血清HBV-DNA载量<500 copies/ml、500~10~5 copies/ml、≥10~5 copies/ml时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0.00%、62.61%、1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妇血清HBV-DNA载量<500 copies/ml、500~10~5 copies/ml、≥10~5 copies/ml时乳汁HBV-DNA载量分别为(312.43±34.56)copies/ml、(5 456.88±672.11)copies/ml、(8 231.34±712.11)copies/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4例产妇分娩新生儿进行了母乳喂养,在6个月后检测显示6例婴幼儿HBV阳性,阳性率为8.11%。血清HBV阳性的母乳喂养婴幼儿母亲产时血清及母乳HBV载量均高于HBV阴性的母乳喂养婴幼儿母亲的水平(P<0.001);HBV阳性的母乳喂养婴幼儿母亲均表现为产时血清及母乳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00.00%,HBV阴性的母乳喂养婴幼儿母亲产时血清及母乳HBV-DNA阳性率均为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BV感染产妇血清HBV-DNA载量和HBeAg表达状况对产妇乳汁中HBV-DNA水平存在影响,血清HBV-DNA载量≥10~5 copies/m时乳汁中HBV-DNA水平较高,不适宜母乳喂养,血清HBV-DNA载量500~10~5 copies/ml时需要检测乳汁HBV-DNA水平,若检出则不适宜母乳喂养,HBeAg阳性与阴性时均应行血清及乳汁HBV-DNA检测,根据血清及乳汁HBV-DNA水平决定是否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携带对婴儿HBV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88例该院妇产科出生婴儿脐血及其父亲血标本,经筛查已确认母亲无HBV感染,父亲为HBV感染携带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父亲HBV血清学标志物,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父亲和婴儿血清中HBV DNA含量。分析父亲HBV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模式和HBV DNA含量对婴儿HBV感染的影响。结果:88例父亲为HBV感染携带者的婴儿共检出24例阳性,父婴传播率为27.3%。父亲不同血清学感染模式影响了婴儿HBV感染率,其中"大三阳"模式组的父婴传播率显著高于"小三阳"模式组(2χ=6.468,P<0.05)和其他模式组(2χ=5.869,P(0.05)。同时,父亲血清HBV病毒载量也影响了婴儿HBV感染率,当父亲外周血中病毒载量≥1×106 copies/ml时,HBV父婴传播率显著高于其他低病毒载量组(2χ=6.680、5.397、6.423、4.474,P值均(0.05)。结论:父亲血清学"大三阳"感染模式是HBV父婴传播的高危影响因素;父亲高病毒载量增加了HBV父婴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HBV复制状态与新生儿HBV感染的关系. [方法]以117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的11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孕妇分娩前、0月新生儿、1月新生儿血清的主要乙肝标志物. [结果]出生时,母亲HBeAg阳性组新生儿HBV感染率(15.3%)高于母亲HBeAg阴性组(0%),母亲HBV-DNA≥104(copies/ml)组新生儿HBV感染率(18.0%)高于HBV-DNA<104(copies/ml)组(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随访时,母亲HBeAg阳性组新生儿HBV感染率(9.7%)高于母亲HBeAg阴性组(4.3%),母亲HBV-DNA≥104(copies/ml)组新生儿HBV感染率(10%)高于HBV-DNA<104(copies/ml)组(7.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亲HBeAg阳性、HBV-DNA≥104(copies/ml)是新生儿出生时发生HBV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OR=1.180、OR=5.707).  相似文献   

8.
欧阳为相  曹伟  洪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93-299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 G→A点突变对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本院妇产科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的孕妇血标本,同时收集这些孕妇的60例新生儿脐带血。应用PCR固相杂交法检测孕妇血清中HBV DNA前C区1896 G→A突变,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孕妇血清和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载量。分析HBV前C区1896 G→A点突变及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对母婴垂直传播率的影响。结果:60例孕妇血标本共检测到38例HBV前C区1896 G→A点突变(63.3%);突变组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44.7%(17/38),未突变组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40.9%(9/22),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831,P>0.05)。孕妇血中HBV DNA高载量组(≥1×105 copies/ml)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72.0%(18/25),低载量组(<1×105 copies/ml)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22.9%(8/35),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4.3426,P<0.01)。结论:HBV前C区1896 G→A点突变未对母婴HBV垂直传播率造成影响,孕妇血清中HBV DNA载量升高增加了母婴HBV垂直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正规产检的HBsAg阳性孕妇,定量检测其血清HBV-DNA和新生儿脐带血HBV-DNA含量.结果 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HBV-DNA含量具有相关性(r=0.401,P<0.001),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较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带血HBV-DNA阳性孕妇中,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HBV-DNA滴度对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6,P=0.642).结论 母体血清HBV-DNA高滴度和HBeAg阳性是导致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且HBV垂直传播与分娩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对母乳喂养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008-2010年在某院住院的152例HBV感染产妇,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清及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水平,并以1.0×103 U/ml为判断临界值,分析血清和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152例HBV感染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载量大于1.0×103 U/ml者分别占50.66% (77/152)和36.18%(55/152).血清和乳汁HBV DNA载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是否阳性相关,HBeAg阳性时血清和乳汁中HBV-DNA载量大于1.0×103 U/ml者分别占95.38%( 62/65)和76.92%( 50/65),HBeAg阴性时分别为17.24%(15/87)和5.75%(5/87).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载量存在相关性,当血清HBV-DNA载量为3~4 lg U/ml时,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仅为20.00% (5/25),在血清HBV-DNA载量大于5 lg U/ml时,乳汁中HBV-DNA检出率达96.15%( 50/52).结论 HBV感染产妇乳汁中HBV-DNA载量随着血清中HBV-DNA载量升高而升高,当乳汁中存在HBV-DNA病毒大于1.0×103 U/ml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孕妇血清与胎儿脐血HBV-DNA定量检测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母婴之间 HBV- DNA含量的关系 ,应用 Amplisensor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 79例 HBV感染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 HBV- DNA含量。结果 :2 6例 HBe Ag (+)和 5 3例 HBe Ag (- )孕妇其静脉血、脐血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 85 .0 %和 6 2 .3%、 35 .8% ,其含量 (对数值 )分别为 7.780± 0 .82 3、 5 .12 2± 0 .883和 5 .46 0±1.375、 3.96 1± 0 .912 (P均 <0 .0 0 5 ) ,其中 42例脐血 HBV- DNA阳性者其母血也呈阳性 ;孕妇血清与胎儿脐血 HBV-DNA的含量呈线形相关 (r=0 .2 70 ,P<0 .0 5 )。提示 :孕妇血清 HBV- DNA含量的高低反映 HBV垂直感染的强弱。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102例HBeAg和HBsAg阳性孕产妇纳入研究,60例妊娠28周前检测出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产妇为研究组,42例临产前入院HBeAg和HBsAg检测阳性的孕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从妊娠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200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对照组未进行HBIG注射。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研究组60例新生儿中,有5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8.3%;7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1.7%,7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6.6×10^2 copies/m1)明显低于母亲(7.4×10^2 copies/ml),P〈0.05。对照组42例新生儿中,有30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71.4%;3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8.6%,33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7.0×10^2copies/m1)与母亲相似(7.2×10^2copies/m1)。研究组新生儿病毒平均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从孕28周开始给予HBIG注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一种有效方法,临床上应对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的孕产妇给予HBIG注射以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肖晗  吴旗  艾洪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83-5685
目的:检测乙肝感染孕妇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及所产新生儿脐血清HBV-DNA,探讨孕妇乙肝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寻找有效阻断乙肝宫内感染的措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2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用Realtime-PCR法检测新生儿脐血清HBV-DNA。结果:"大三阳"和"小三阳"孕妇分别占64.90%和21.19%,"大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88%,明显高于"小三阳"组的1.02%。孕妇血清HBeAg阳性组的新生儿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27%,远高于阴性组的1.28%。结论:孕妇乙肝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密切相关,孕妇血清HBeAg可作为宫内感染发生的预测指标;HBeAg阳性妇女待HBeAg转阴后再妊娠,可大大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在宫内感染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Q-PCR检测14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16.2)高于HBsAg的阳性率(9.85),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0(16/39),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6.80(7/103),P<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用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感染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检测1 28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阳性情况。[结果]1 280例血清中HBV DNA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有425例HBsAg呈阳性,宫内感染率为33.20%。按母亲HBV DNA含量滴度的高低分为5×103~4,5×105~6,5×107~8拷贝/mL三组,分别为436例、398例、446例,其胎儿宫内感染分别为8例、82例、335例,感染率为1.83%、20.60%、75.10%,经统计学处理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含量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HBV含量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新生儿外周血HBsAg、HBeAg;FQ-PCR对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66例新生儿中有28例发生HBV宫内感染(16.87%);在HBV宫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孕妇HBVDNA暴露、各级病毒载量与HBV宫内感染趋势χ2检验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它的敏感度为81.80%,特异度为72.10%,阳性预测值为37.10%,阴性预测值为95.19%。结论孕妇外周血HBVDNA阳性不仅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妇血中乙肝病毒含量的增高,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孕妇血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孕妇血清中HBVDNA水平对于预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妇乙肝感染状态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115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孕妇分为A组(乙肝HBsAg,HBeAg,HBcAb阳性组)、B组(乙肝HBsAg,HBeAb,HBcAb阳性组)、C组(HBsAg,HBcAb阳性组)、D组(HBsAg,HBeAg阳性组).对上述部分孕妇进行乙肝两对半及PCR-HBV-DNA值的检测,对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 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孕妇与乙肝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孕妇比较,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乙肝孕妇体内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时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高于体内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P=0.001).结论 乙肝大三阳孕妇或体内HBV-DNA载量高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阻断,产后及时采取联合免疫措施,减少乙肝患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孕妇HBV感染模式与宫内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感染模式及其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部分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PCR法检测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HBV-DNA。结果孕妇HBV感染率为8.63%(264/3060),HBsAg阳性率为8.19%(251/3060),孕妇HBV感染模式有12种,以“小三阳”模式较多见,占孕妇感染总数的35.98%(95/264)。“大三阳”、“小三阳”孕妇HBV-DNA检出率分别为97.73%(43/44)和26.31%(25/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BeAg(+)、血清HBV-DNA(+)及PBMC中HBV-DNA(+)孕妇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6.15%(6/13)、66.67%(8/12)、70.00%(7/10)。结论孕妇中存在一定数量和程度的HBV感染;感染模式以“小三阳”多见,“大三阳”孕妇体内HBV复制水平较高,易发生宫内感染。HBV宫内感染与孕妇HBeAg(+)及HBV-DNA(+)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