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需要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郭士纳一样变革。”2005年,在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部门不久,柳传志曾经这样说。尽管是商业上的合作伙伴,但联想与IBM之间似乎有太多不同,因此,柳当时的这一判断并没有引起联想的更多注意。如今,在全球PC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宏观经济下滑所引发的PC产业寒气逼人的双重大背景下,作为华人重要品牌代表之一的联想集团又走到了一个拐点上。  相似文献   

2.
《个人电脑》2009,(8):50-51
从品牌历史来看,联想的锋行系列是国内PC市场上历史最悠久的一款游戏电脑,虽然一开始做的并不是特别专业,但是联想毕竟在一直努力地将游戏PC做好,并且也是国内PC厂商中唯一一个坚持下来的。  相似文献   

3.
《电脑时空》2014,(2):64-64
当联想实现了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后,困挠联想的是PC产业利润的快速下滑,全球PC服务的利润率一直在个位数徘徊,加之全球PC的出货量持续下降,盈利压力与日俱增。联想一方面试图从移动终端实现突破,另一方面则试图发力于利润更高的企业级市场。  相似文献   

4.
刘京 《互联网周刊》2008,(16):44-45
对于时下正风行全球的绿色理念,每个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全球PC巨头联想并不是第一家倡导绿色PC的公司,但绝对算是第一家深刻理解并将绿色创新融入自己血液的公司。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周刊》2006,(17):41-41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冠军杯巅峰对决上,小罗穿针引线般的进攻组织使巴萨的攻势始终如水银泄地般流畅。有媒体评论说:这是一场属于小罗的比赛。双冠王的光环加之与全球PC领导企业联想签约成为其集团形象代言人,这个天生为赛而生的男人成为了越来越多中国球迷的谈资。正因此,我们也自然而然地从小罗身上“联想”到了联想扬天这一中小企业市场商用利器的影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zhiyun 《大众硬件》2005,(1):9-10
联想收购IBM PC及笔记本部门一桩重要的并购案,从来没有哪次像这次联想收购IBM PC部门那样,如此迅速而又令人猝不及防。转眼之间,PC市场的大鳄IBM宣布退出;又是一转眼,原本排名全球第9然而却更多像是一个区域品牌的联想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第3大PC厂商,并且更借此成为全球性企业,也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短短3天,正当媒体放松心情准备迎接圣诞与新年之时,联想令我们的神经一下子绷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7.
尽管联想的小Y等电脑早已被认为是不错的游戏平台.但真正以高端游戏能力为卖点的产品.在这家已成为全球PC产业领导者的厂商产品群中,却极少出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并顺应PC娱乐化的需求.联想收购了德国的著名游戏PC厂商Erazer.并很快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在2012年的ChinaJoy展会上就已经初露峥嵘。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8日,一个不同凡响的日子,一个可以使得世界第一富人--比尔·盖茨访华黯然失色的日子,一个可以改变中国乃至整个世界PC格局的日子.联想集团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开盛大发布会,公司董事长柳传志先生郑重向外界宣布正式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从而结束了外界盛传的关于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的种种传闻.一个政府调控的民营企业将成长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世界IT行业老大哥收购,对于一贯保守稳健、小富即安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事情,当然这在全球化经济时代已经没有必要去思考了,但是或许是第一次,或许是还没经历过,或许是时代发展太快了,已经容不得我们去深思了,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跨越的传统认知障碍.事实如此,留给我们思考的是未来的路怎么走?正如联想公司新董事长杨元庆所说,在并购IBM PC和笔记本事业后的新联想将成为世界第三大PC企业.但新联想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9.
联想服务器业务是否会边缘化?2004年末,梁军统领的联想服务器部门的营业额和毛利率又创造了历史新高。按道理,业绩甚佳的联想服务器不该受到这样的质疑。但联想收购了IBM的PC业务,显然会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全球PC业务的整合上。人们对联想服务器业务的怀疑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0.
眼下,联想的国际化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时刻:刚刚在一年之内宣布第二次裁员,全球PC市场的排名也被宏碁超越,杨元庆在久别一线之后,不得不再次出山,亲自挂帅消费PC。但时事虽然艰难,我们看到的却是杨元庆对国际化非常坚定的决心。我不禁想起去年访问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时,参加微软与联想的一个合作签约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里全球经济环境寒流涌动,众多产业遭受冲击。但是恰恰就在这一年,联想作为源自中国的全球化IT企业,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局面。2012年10月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报告称,联想PC销售量首次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报告显示,过去两年时间里联想在全球PC市场上所占份额取得了重大增长,超过所有地区的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2.
网上精粹     
《微电脑世界》2005,(1):10-10
后IBM PC时代 如果您是一个像我这样使用计算机很久的人,一定不会忘记1981年IBM发布第一台PC的 情景。它不仅带来了整个行业的起飞,也带来了我们杂志的创立。 随着IBM把PC业务卖给联想,IBM PC时代终结了。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IBM 失去PC标准的控制权,把领导地位交给其他兼容PC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IBM PC时代就已 经终结了。最重要的时刻在1986年,康柏早于IBM发布了第一台基于386的PC。 IBM在几年前就放弃了消费PC的业务,商用台式机带来的利润也非常薄。但IBM依然是笔 记本电脑的领导者,希望在联想的麾下Think Pad也能如此。  相似文献   

13.
《微电脑世界》2006,(4):33-33
全球领先的PC企业联想集团今天宣布,首批联想(Lenovo)品牌的PC产品在海外隆重上市。新品是专为海外中小企业市场设计的中小企业电脑,是联想大中国区在中小企业策略及杨天产品线取得巨大成功基础上的发展和延续。这款凝结了联想全球研发人员的智慧和创新成果的产品在纽约、伦敦、巴黎、悉尼、新加坡等十个城市先期发布,随后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和销售。这是联想第一次大规模在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4.
《微型计算机》2011,(30):130-136
2011年,全球PC市场上有一家中国公司逆势成长.年度集团综合销售额增长高达30%,并以高于市场平均10倍的增长率的傲人业绩时隔几年后再次重返《财富》世界500强行列。这家公司便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从北京中关村起步并发展壮大的联想电脑。它的创始人.被视为联想教父的柳传志先生.也在不久前豪迈地宣布”很慎重地、认真地说,联想国际化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一定还记得PC巨头联想的一句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其实,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失去联想可能“并不会怎样”,但对处于中国PC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巨头来说,联想扮演的角色却是举足轻重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失去联想,1ntel将会怎样”。其实,这与其说是一个设想,倒不如说是一个正逐渐清晰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微型计算机》2009,(9):176-176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PC市场,我们不会错过该市场。我们不仅不会放弃美国市场。还要进一步提升在这里的市场份额。” 联想CEO杨元庆表示美国市场仍然在其计划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7.
2002年,PC市场似乎少了一些绚烂与华丽。在这个市场上很多曾经满怀豪情冲杀进来的企业都已经偃旗息鼓,黯然退场了。PC老大联想今年的主题是数码产品,方正科技董事长魏新也宣称:方正科技要从一个单一的电脑产品公司向综合的IT公司转变。在许多曾经辉煌的PC厂商调转船头的时候,2001年跻身PC市场三甲的业绩却似乎为同方注入了一针强心剂,2002年,清华同方逆流而上,不断地加大PC产业开拓力度:年初,清华同方电脑事业部升级成为计算机系统本部;与此同时同方电脑的产品线拓展为包括服务器、商用电脑、家用电脑、笔记本、电脑外设等五大体系。我们不禁要问:同方对于PC产业如此坚定的信心仅仅是源于2001年三甲的排名亦或是其它?让我们从此次的对话中把握一下同方咬定PC市  相似文献   

18.
根据市调机构顾能(Gartner Dataquest)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2012年第二季度宏碁移动PC出货量远超过联想、惠普、戴尔等其他厂商,跃居全球第一!顾能公司的数据显示,宏碁第二季度全球移动PC出货量比第一季度增加1.2%,并较去年同期成长6.5%,其全球市占率则上升至15.4%。从宏碁全球各大地区成绩对比来看,泛欧地区和亚太地区表现尤其给力。  相似文献   

19.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已然尘埃落定,然而,这起并购案在业内所引发的震荡才刚刚开始。作为国内最大的PC厂商,联想开始了自身角色的转换,并踏上了国际化的征程。看着昔日老大的绝尘而去,人们自然将目光投向了仍然艰苦奋战的国内厂商们。PC行业的这次剧变注定国内的PC厂商将要以一个极不寻常的方式告别惊心动魄的2004,迎来扑朔迷离的2005。  相似文献   

20.
联想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尘埃落定。这桩收购使联想跃居全球PC市场占有率第三的位置。不过对比戴尔和联想在全球PC市场各自所占的份额,联想要想赶上老大戴尔绝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在日趋同质化的商用PC领域。可是在这场马拉松式的较量中,联想胜出并非没有可能,因为这是一场实力加耐力的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