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晓晖 《煤矿安全》1998,29(1):12-14
针对6KV两回路经井下变电所集中供电存在的问题,介绍改造后的环形供电方式在井下供电运行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济宁三号煤矿东西布置2个大型采区,单面供电负荷为2 600—3 000 kW。若由中央变电所馈电,则电压质量无法保证。为此,采取了使用隔离电力变压器单独向东西2个大型采区馈电的供电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煤矿井下传统的供电方式是由地面的总降压变电站以双回或多回线路馈送至井下中央变电所,然后再以放射式供电方式馈送至各用电负荷。由于供电负荷极不均匀,供电距离长短不一,造成供电质量不佳。采用隔离电力变压器供电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传统的供电方式是由地面的总降压变电站以双回或多回线路馈送至井下中央变电所,然后中央变电所再以放射式供电方式馈送至各用电负荷。但由于供电负荷极不均匀,供电距离长短不一,造成供电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215中央变电所位于-215m水平下井口附近,四路进线由地面35/6kV变电所供出,担负着枣庄矿-215m水平和西五采区全部供电任务,属井下中央变电所。-215中央变电所现有无锡军工电力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KYGC—Z型高压开关柜29面,KYDZ—1型低压开关柜6面,两台KBSC-315/6/0.69kV干式变压器。高压开关柜分四段母线运行,低压开关柜分二段运行。为适应矿井机房硐室无人值守控制要求,决定对-215变电所开关柜进行远程控制改造。  相似文献   

5.
煤矿井下采区变电所无人值守监控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井下采区变电所供电服务对象为采煤、掘进、运输、通风、排水等重要生产环节,供电负荷种类繁多,区域分布广。负荷工作场所地质条件复杂,而且存在着瓦斯、煤尘、水等有害介质,事故发生率高;故障排查、停送电周期长,影响了采区的安全供电。随着煤矿生产设备向大功率、超大功率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矿井向“高产、高效”发展,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减员增效,对采区变电所供电系统实行集中监控,实行采区变电所无人值守,成为煤矿井下供电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西曲矿,自1993年初起井下采区变电所 经常出现北翼变电所跳闸以后引起南翼变电所总柜误跳闸,以及南北翼线路发生故障使最前一级变电所总柜跳闸(即越过二、三级跳闸)。每年雨季误跳闸更为严重(每月5~6次,甚至一个夜班7~8次),导致南翼或北翼及南、北翼全面停电,严重影响了矿井生产并威胁井下安全。 为此,1993年底矿上也曾召集全矿机电技术人员进行分析,众说纷纭但终因缺乏根据而毫无结果。1993年夏季,采区供电又出现前述故障,我们在查阅大量的技术资料并对高压开关柜进行了多次试验和分析,历…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前言矿井电网运行经验表明:无论是高压电网还是低压电网,都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事故率约占矿井电气事故的60~70%。特别是6kV电网,有时会因单相接地故障引起“两相异地短路”造成6kV电缆放炮,如事故发生在煤矿井下,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为杜绝上述危险,《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矿井供电网中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要求在地面变电所应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在井下中央变电所向移动变电站馈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3,(10):112-113
针对目前煤矿高压电网多级供电方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高可靠简约型井下6 kV供电结构,优化后的电网结构为3级干线式供电,解决了多级纵向干线过流、漏电保护设置困难的技术难题,彻底消除煤矿高压电网长期存在的越级跳闸问题。  相似文献   

9.
1 前言太平洋煤矿位于日本北海道钏路市,建有知人、沼尻两立井及兴津、益浦斜井。年产煤炭近300万t,是日本三大矿井之一。采掘区是以钏路市为中心,半径10km的太平洋海底。地面20kV特高压电缆直接向井下中央变电所供电,用6台20kV/3.3kV变压器降压,3.3kV电压直接向工作面移动变电站、水泵及胶带输送机等设备供电。为保证供电质量,该矿在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提出了一套基于PROFIBUS总线并满足本安特性要求的煤矿供电监控系统,它能够对地面35kV变电站、井下中央变电所及采区变电所供配电设备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后,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有效减少了矿井无计划停电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所属矿井供电系统越级跳闸现象,将地面35 kV主变压器供电方式通过入井电缆引至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6 kV高压供电系统,通过改造目前井下使用的防爆开关内部结构,使集团公司所属各矿高压、低压供电系统漏电保护动作可靠、准确性更高,整个矿井高低压供电系统运行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兰矿井下中央变电所6 kV高压线路出线口和进线口的线路保护整定计算和分析得出,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下级井下中央变电所出口处发生三相短路时的短路电流大于最小运行方式下出口处发生两相短路时的短路电流。当井下中央变电所出口处发生相间短路时,中央变电所进线开关总735,马兰6 kV出线开关635将会同时动作,造成越级跳闸问题的产生。鉴于阶段式电流保护原理的局限性,根据相关规定,在实际整定中牺牲部分选择性,保证一定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林兆水 《煤炭科学技术》1994,22(5):48-50,64
该保护系统主要由传统煤矿井下低压供电设备和专门设计的漏电闭锁和自动重合闸继电器构成,具有可靠性高、漏电保护全面,系统接线简单、维护调试容易,运行中不会误动作等优点,适用于煤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采区变电所低压供电系统,也适用于老设备改造利用。  相似文献   

14.
<正> 井下采矿作业用电由采区变电所引出的380V网络供给,采区变电所装设变压器(通常为两台400kVA容量的变压器)和下列低压配电装置:1、0.4kV三相网络远距离控制盘;2、AΦB型自动开关的分段组合远距离控制盘,母线分段上通常接有四个引出线。自动开关分段组合,按采区变电所分段线路数量设置。目前系列生产的检漏继电器动作无选择性,故一台用电设备的故障或绝缘水平下降,将断开所有采区变电所供电的设备。因为采区变电所经常无人值班,设备的断开将引起采区长时间停电。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需要有选择地断  相似文献   

15.
1 事故现象 煤矿井下变电所10 kV高压供电系统见图1.变电所供电系统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采用BGP92-10G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主要为一采区1302工作面配电站供电,工作中出现D03开关跳闸,经现场检查发现,D01~D08开关上部严重发热,D03开关内部电压互感器烧毁.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井下配电方式该矿有12条3kV独立线路直接向井下供电,分别从幌内变电所引出7条、三笠变电所引出5条。由幌内变电所向井下供电的电缆,其截面为100mm~2;由三笠变电所经立井向井下供电的电缆为2~3条100mm~2或50mm~2并联线路(图1)。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矿6 kV系统地面单项接地造成井下中央变电所多次停电的故障,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故障原因主要是由漏电保护的不稳定性引起,从而采取相应对策消除此类故障.  相似文献   

18.
<正> 综采面的用电负载总功率很大,要求将6kV的高压电能送到工作面附近的移动变电站,以减少供电线路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从采区变电所到移动变电站的供电电缆采用6kV双屏蔽电缆,采区变电所的6kV高压隔爆型开关箱中的保护装置中不但要设置漏电保护,过流保护,欠压保护外,还要设置监视保护。  相似文献   

19.
煤矿6kV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当一相接地时,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3倍,易引发灾害,故均装设选择性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保护接地装置主要有零序电流型、零序功率方向型和谐波电流方向型。接地保护系统结构应采取地面变新、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三级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20.
徐小卫 《煤》2009,18(9):79-80
龙门煤矿井下中央变电所内的高压控制设备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品,其安全技术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矿井发展的需要,急需要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此次改造做到了不影响井下的正常供电,缩短了工期,解决了原有的中央变电所放置不下高压馈电开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