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旨在探讨厄贝沙坦片(科苏)降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采用随机、开放方法,于每日6~9点服用科苏75~300mg,或依那普利片5~20mg(依苏)每日两次,受试者取坐位测量右侧上肢血压,取平均值,记录所有报告和发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科苏组4周总有效率为74.68%(59/79)。显效53.16%(42/79),有效21.52%(17/79),无效25.32%(20/79)依那普利组4周总有效率为73.68%(56/76),显效46.05%(35/76),有效27.63%(21/76),无效26.31%(20/76),有效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科苏(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与依那普利相似,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血生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停用各种降压药,经2周的安慰剂治疗进行药物洗脱期后给予伊贝沙坦15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后,若血压仍高于正常则加量至300rag每日2次口服,共观察4周,检测治疗前后肾素、AngⅡ及血生化情况。结果伊贝沙坦治疗后患者体内肾素、Ang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心率、尿酸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伊贝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对血糖、血脂、尿酸、心率影响小,副作用少,且可使AngⅡ水平升高,是很好的一线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旨在探讨伊贝沙坦降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4 6例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方法 ,于每日 6~ 9点服用伊贝沙坦 75~ 3 0 0mg ,或西拉普利 2 5~ 10mg ,每日 1次。受试者取坐位 ,测量左右上肢血压 ,取其平均值 ,记录所有报告和发现不良反应。结果 :伊贝沙坦组 4周总有效率为 74 93 % ( 4 8 64 ) ,显效 5 1 5 6% ( 3 3 64 ) ,有效 2 3 43 %( 15 64 ) ,无效 2 5 0 7% ( 16 64 ) ;西拉普利组 4周总有效率为 70 49% ( 4 1 61) ,显效 47 5 4% ( 19 61) ,有效 2 2 95 % ( 12 61) ,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与西拉普利疗效相似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并左心室肥厚(LV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伴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26例,0.15~0.3g,1次/d,口服;氨氯地平组(对照组)26例,5~10mg,1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服药半年。观察用药前后偶测血压、动态血压(ABP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等项目。结果两组用药后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2/26)和80.7%(21/26);降压幅度(偶测血压)分别为(26.5±3.7)/(16.1±3.3)mmHg和(26.4±4.6)/(15.8±3.8)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是82%和80%、76%和72%;两组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比用药前有显著下降,两组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并逆转LVH,与氨氯地平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伊贝沙坦治疗52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第3周收缩压/舒张压下降31.5±9/15.75±4.5mm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科素亚的化学名是氯沙坦钾,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拮抗剂,我们应用科素亚治疗20例高血压病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崔融  王鸣 《临床医学》2003,23(2):25-25
氯沙坦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 ,能在受体水平阻断AngⅡ的心血管效应和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小球起作用而保护心脏、肾脏 ,因作用方式不影响缓激肽或P物质 ,故副作用少[1 ] 。本文使用氯沙坦和苄明普利对照 ,以探讨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保护  相似文献   

9.
孙琳  韩士杰 《临床荟萃》2004,19(13):753-754
伊贝沙坦(Irbesartan)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我们观察其治疗老年高血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厄贝沙坦是一长效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Ⅱ型受体阴断剂。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等治疗心衰,便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运动耐力改善。本院内科应用该药治疗患者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胜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8):916-917
目的 :观察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伊贝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的变化 ,以了解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 40例 ,给予伊贝沙坦 15 0mg ,每天 1次 ,治疗前后每 12h测血压、脉搏、呼吸 1次 ,每周测定肺活量 1次。对照组 3 9例 ,给予波依定 5mg ,每天 1次 ,卡托甫利 2 5mg ,每天 2~ 3次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应用伊贝沙坦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呼吸减慢 ,肺活量得到改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均有明显降压疗效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伊贝沙坦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降压效果满意 ,还可以减慢呼吸次数 ,肺活量得到改善。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2.
厄贝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非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病常常伴有高血压,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本院分别使用用厄贝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慢性肾病,发现两者降压效果相当,均能较大程度降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不增加血钾水平,同时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比较单用伊贝沙坦和联合一种小剂量降压药物,如氢氯噻嗪,或尼群地平等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本文对2001年2月至200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10例,年龄26—78岁。按WHO/ISH高血压分级,一级19例,二级49例,三级42例,随机分为A组(单用伊贝沙坦)和B组(联合用药)两组。临床治疗观察4—12个月以上,观察降压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4周后A组SBP平均下降28.8mmHg,DBP平均下降22.8mmHg,总有效率81%,B组SBP平均下降29.6mmHg,DBP平均下降23.6mmHg,总有效率96.1%。结论 伊贝沙坦单用和联用治疗各级高血压均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轻微。对轻中度高血压单用即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作为一种较安全可靠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厄贝沙坦是新型抗高血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的作用于AngⅡ受体的AT1亚型[1-3], 而依那普利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2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临床效果如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旨在探讨2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厄贝沙坦是新型抗高血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的作用于AngⅡ受体的AT1亚型,而依那普利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2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临床效果如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旨在探讨2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服药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方法9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组,分别观测服药后4、8、12周的血压及用药前后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服药12周后,厄贝沙坦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从(150.2±12.1)/(98.2±7.2)mm Hg下降为(127.0±11.2)/(80.3±13.4)mm H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组SBP/DBP从(151.0±10.3)/(99.1±8.2)mm Hg下降为(124.1±10.2)/(78.1±12.2)mm Hg。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1.73%与91.09%(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有效,但后者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高于前者,随访12周两组的临床耐受性均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经常规休息、限盐、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联合消心痛10mg3次/d,倍他乐克12.5—50mg 2次/d治疗,通过比较观察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显效22例,有效34例,无效和死亡共8例,总有效率87.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CHF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n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β受体阻断剂已被众多的研究证实成为治疗CHF的常用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ade,ARB)对CHF患者同样可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次研究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基础上加用ACEI和ARB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大一  赵秀丽 《现代康复》1999,3(10):1204-1206,12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荆是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也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作用机制为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血压下降。本文对此类药物中研究较多的氯沙坦和缬沙坦从作用机制、特点、临床试验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阿利沙坦酯80 mg 组20例、阿利沙坦酯160 mg 组20例、厄贝沙坦150 mg 组20例,入选患者治疗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水平较基线均明显下降,阿利沙坦酯80 mg 组、阿利沙坦酯160 mg 组、厄贝沙坦150 mg 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13.8/7.9 mm Hg、14.5/7.3 mm Hg 及15.3/8.8 mm Hg,各血压组内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血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利沙坦酯应用于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