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概括椎纪根螺钱固定方法柱骨折、腰椎滑脱、脊柱畸形和脊柱不稳等疾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中的监测手段作一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RF椎弓根螺钉固定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邹德威  海涌 《中华外科杂志》1992,30(12):722-725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维持椎弓根螺钉系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椎弓根螺钉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 ,但与之有关的常见并发症如螺钉的松动 ,脱出导致固定失败 ,假关节形成等屡有报道。尤其在老年病人中发生率更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 ,这类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如何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 ?鉴于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与①螺钉的几何形态 ;②骨质量 ;③安装的质量有密切关系[1] ,另外尚与螺钉的材料 ,所受外界负荷的大小、周期、次数也有关系。故许多学者希冀于改进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 ,强化骨质 ,改进操作技术及提高技术水平来实现。现作者就近年来加强和维持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研究作一综述。1 改进…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研制及体外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自制椎弓根螺钉导向器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 方法 根据椎弓根的解剖特点 ,研制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用多层螺旋 CT测量 2具胸椎标本 (T1 ~ T1 0 )椎弓根的三维定量解剖数据。依据其中轴的水平位角 (transverse section angle,TSA)和矢状位角 (sagittal section angle,SSA)值 ,调节导向器水平和矢状刻度盘角度。植入螺钉后拔出 ,用显影剂填充钉道。 CT测量显影钉道的 TSA和 SSA值。 结果 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显示 ,椎弓根显影钉道的 TSA、SSA与其中轴的 TSA、SS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椎弓根螺钉导向器操作简便 ,其导向使钉道达到理想角度 ,能减少椎弓根穿破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弓根螺钉固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对提高其固定技术、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和改进固定器械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椎弓根的结构特点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基础。螺钉的大小、形状、疲劳特性和椎体的骨密度是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螺道的准备、螺钉的植入点和植入方向以及辅助的椎板钩、骨水泥的应用、合理的植骨是影响固定强度不可忽视的技术因素。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体外试验不能很好的反映器械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生物力学特性,体内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的发展、种类及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概括,同时介绍了其临床应用的优缺点、适应征,以及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  相似文献   

9.
应防范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0年Roy-Camille及其同事首先报告了椎弓根螺钉系统(RRC系统)应用的临床实践,此开拓性的手术为脊柱内固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VSP、TSRH、Moss Miami和CD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20世纪80年代初,苏州医学院  相似文献   

10.
角度螺钉加推拉力螺钉经椎弓根矫正脊椎滑脱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邹德威  海涌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8):451-454,T081
作者报告了角度椎弓根螺钉结合推拉力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椎脱症28例的结果。本组峡部裂4例,奶行性变22例,创伤后滑脱2例。滑移程度≤25%15例,≤50%11例,≤75%2例,术前均伴有腰痛或腰腿痛。术后28例全部获得解剖复位,复位率达98%以上,与术前较差异非 常著(P<0.01)。术前27例有下腰痛或腰腿痛症状,术后均获明显改善,平均随访19个月,21例安全无痛。X线片示全部维持解剖复位,减压后椎  相似文献   

11.
11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方法 对156例胸腰段窄小椎弓根的脊柱疾病患者行后路螺钉置入,窄小椎弓根双侧中一侧采用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侧采用传统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采用Abul-Kasimhierarchy分级系统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优良性...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临床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做仞步分析。方法2004年2~12月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30例患(年龄18~60岁,平均45.3岁)共行13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手术顺利,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螺钉大小选择合适,固定位置及方向准确.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室人员所受X线辐射量明显减少。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安全的手术,且手术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的CT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术后行CT断层扫描,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记录螺钉穿透骨壁的位置、数目和距离。结果:37例患者共置入405枚胸椎椎弓根螺钉,124枚螺钉(30.61%)穿透骨壁,其中76枚(18.77%)穿透椎弓根外侧壁,32枚(7.90%)穿透椎弓根内侧壁,16枚(3.95%)穿透椎体前壁。66枚(16.30%)穿透距离<2mm,37枚(9.14%)穿透距离在2mm~4mm之间,21枚(5.9%)穿透距离>4mm。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骨壁穿透率较高,应严格按照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仔细操作,避免出现因螺钉置入不当造成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1992年起应用角度螺钉加拉力螺钉(RF)经椎弓根矫正腰椎滑脱25例,取得良好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8~65岁,平均48岁。病程10~20年。临床症状:术前腰痛25例,坐骨神经痛16例,间歇性跛行20例。其中L4滑脱14...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患者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中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4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采用了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方法.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0-71岁,平均57岁.骨质疏松按Jikei分级,初级8例,Ⅰ级11例,Ⅱ级8例,Ⅲ级7例.骨折14例,骨病20例.对初级和Ⅰ级患者.采用较粗和较长螺钉,同时结合采用螺钉与连接棒强直性连接,且有两根横向连接装置,左右、上下椎弓根螺钉分别在水平面和矢状面以较大成角置入螺钉等方法提高螺钉固定相对稳定性,共19例;对Ⅱ级和Ⅲ级患者,采用钉道使用骨水泥提高螺钉固定绝对稳定性,共15例.[结果] 本组无神经血管损伤或加重,随访9~26个月,平均14个月,无螺钉断裂,仅2例螺钉松动,骨折组复位矫正丢失平均5%,融合组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中,根据骨质疏松程度采用不同的提高螺钉固定稳定性方法,可以克服螺钉松动和复位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脊柱中上胸椎的创伤、肿瘤、退行性疾病、畸形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手术是该类重症患者唯一的治疗途径。自2002年4月~2003年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上胸椎疾病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和总结椎弓根螺钉(PS)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经验及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S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T10骨折2例,T11骨折3例,T12骨折5例,L1骨折5例,L2骨折3例,L3骨折2例,L4骨折1例。分离显露损伤椎体及上下各一个椎体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19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压缩性骨折中2例残留10%~30%的压缩未能恢复,20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椎弓根是脊柱中最坚强的部位,椎弓根螺钉经椎弓根至椎体固定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胸腰椎正常弧度可以分步骤一次完成,重建的脊椎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为目前胸腰椎骨折治疗中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夏刚  万军  江汉 《实用骨科杂志》2004,10(2):138-140
经椎弓根植入螺钉这一内固定技术自1969年被介绍以来,已在临床上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脊柱坚强的三柱固定效果使其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但随着它的广泛使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螺钉松动、脱出导致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并不少见。多数学者已认识到提高螺钉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牢固性是获得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固定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钉道周围骨质的平均CT值,为椎弓根皮质骨螺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21~70岁男女性腰椎高分辨率CT扫描影像资料,每10岁一个年龄组,单组随机抽取30例共300例数据。将各组数据导入Mimics 18.0中进行骨组织三维重建,在L4和L5椎体上模拟椎弓根皮质骨螺钉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分割出各模拟螺钉与骨质相交的感兴趣区域并测量其平均CT值。结果:同年龄段同性别同种置钉方式L4、L5椎体感兴趣区域平均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皮质骨螺钉置钉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钉钉道周围感兴趣区域的平均CT值21~30岁组男性分别为547.4±48.2Hu和311.1±20.3Hu,女性为517.3±56.0Hu和279.1±41.7Hu;31~40岁组男性分别为519.6±48.9Hu和258.7±26.5Hu,女性为521.5±58.8Hu和287.8±33.2Hu;41~50岁组男性分别为490.9±69.8Hu和249.7±37.5Hu,女性为500.7±81.0和262.0Hu±72.1Hu;51~60岁组男性分别为436.5±65.7Hu和217.4±20.8Hu,女性为438.8±45.8Hu和222.1±22.6Hu;61~70岁组男性分别为396.1±40.0Hu和204.0±36.4Hu,女性为364.5±73.6Hu和153.5±27.1Hu;两种置钉方式各年龄组同性别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骨螺钉为传统螺钉的1.7~2.3倍。同种置钉方式不同性别间平均CT值比较,传统螺钉置钉在21~30岁、31~40岁和61~70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骨螺钉置钉在21~30岁和61~70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固定钉道周围骨质CT值明显高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固定具有更高骨-螺钉界面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