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湖南省成年居民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对睡眠质量调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省30个县区9 469名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湖南省成年居民失眠检出率为12.5%。女性(OR = 1.525,95%CI:1.285~1.810)、年龄增大(OR = 2.270,95%CI:1.952~2.638)、患有慢性疾病(OR = 2.926,95%CI:2.642~3.240)、焦虑(OR = 6.851,95%CI:4.424~10.608)、抑郁(OR = 3.493,95%CI:2.125~5.740)、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差(OR = 1.786,95%CI:1.637~1.949)、上床睡觉时间晚(OR = 1.193,95%CI:1.103~1.290)是失眠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湖南省成年居民失眠检出率较高,家庭、社会应密切关注重点人群身心健康,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内蒙古东部牧区中老年蒙古族居民慢性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地区经济和蒙古族人口分布,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最终有效人数3327人;采用自报和生化检测两种方式确诊慢性病;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5.72%;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x2=16.221,P<0.001)、年龄(x2=87.116,P<0.001)、吸烟(x2=6.337,P=0.042)、饮酒(x2=8.375,P=0.004)、农牧业活动(x2=73.011,P<0.001)、睡眠情况(x2=60.751,P<0.001)、随访服务(x2=52.911,P<0.001)、慢性病支出(x2=309.323,P<0.001)和心理因素(x2=6.493,P=0.011)等因素与慢性病共病情况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26,OR=0.841)、年龄(P<0.001,OR=0.600;P<0.001,OR=0.591)、农牧业活动(P<0.001,OR=0.738)、睡眠情况(P<0.001,OR=1.522)、慢性病支出(P<0.001,OR=0.295)、随访服务(P<0.001,OR=1.465)和心理因素(P=0.012,OR=0.599)是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老年蒙古族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较高,健康意识较差,应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从而降低居民患病风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保持合理睡眠时间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对4 226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平均睡眠时长为(9.46±1.98)h,睡眠不足的比例为56.60%。在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抚养者、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等方面睡眠不足的比例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853、48.424、27.763、19.654、20.0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城市>4~4.5岁(OR = 1.313,95%CI:1.064~1.567)、>4.5~5岁(OR = 1.982,95%CI:1.627~2.355)、>5~5.5岁(OR = 2.052,95%CI:1.674~2.435)、>5.5~6岁(OR = 2.374,95%CI:1.812~2.944)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时间<60 min/d(OR = 1.745,95%CI:1.483~2.011)、体力活动时间60~120 min/d(OR = 1.481,95%CI:1.251~1.722)、外祖父母等抚养(OR = 1.222,95%CI:1.061~1.381)、母亲学历初中及以下(OR = 1.364,95%CI:1.147~1.595)、母亲学历高中(OR = 1.171,95%CI:1.024~1.321)者其学龄前儿童的睡眠不足发生率较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河南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问题凸显,年龄、体力活动、视屏时间、抚养者、母亲学历等是导致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干预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了解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对广州市城区26所中学5 550名初一学生睡眠时间等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睡眠不足影响因素.结果 初一学生睡眠不足报告率为77.93%.女生睡眠不足报告率(81.32%)高于男生(74.64%)(x2=35.99,P<0.01);住校生的报告率(86.34%)高于走读生(77.32%)(x2=17.9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h可增加学生睡眠不足的风险(OR=1.45,95%CI=1.23~ 1.70),运动时间≥1h可降低该风险(OR=0.77,95%CI=0.66~0.91).相比视屏时间<2 h且运动时间≥1h的学生,视屏时间≥2 h且运动时间<1h的学生睡眠不足风险增加87%(OR=1.87,95%CI=1.49~ 2.36),但尚未观察到视屏时间与运动时间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交互作用.结论 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象普遍,女生和住校男生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及运动时间对学生睡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苏州工业园区居民睡眠状况与高血压的关系,为制定高血压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4个街道35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睡眠状况调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与睡眠状况的关系。结果 该地区居民男女睡眠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54, P=0.464),女性睡眠障碍率高于男性(〖XC小五号.EPS;P〗=100.86, P<0.001),男性与女性之间睡眠障碍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116.44, P<0.001);女性睡眠时间不足能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1.41(95%CI:1.04~1.92)倍,男性睡眠过多则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1.89(95%CI:1.18~3.02)倍;女性睡眠障碍可增加1.47倍(95%CI:1.23~1.75)的高血压风险。结论 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中,需关注患者的睡眠状况,必要时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和提高居民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卡方检验进行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单因素分析,两水平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家庭层面能解释的变异占18.5%,家庭环境卫生状况好(OR = 0.741,95%CI:0.587~0.934)和一般(OR = 0.771,95%CI:0.619~0.961)的居民、农转非(OR = 0.682,95%CI:0.553~0.841)、农民工(OR = 0.692,95%CI:0.523~0.912)、农村居民(OR = 0.633,95%CI:0.480~0.835)更不容易患慢性病,家庭经济水平中等(OR = 1.307,95%CI:1.100~1.554)和高(OR = 1.657,95%CI:1.327~2.070)的居民更容易患慢性病;40岁及以上(OR = 1.793,95%CI:1.161~2.768; OR = 4.789,95%CI:3.177~7.218; OR = 9.995,95%CI:6.534~15.291; OR = 19.440,95%CI:12.530~30.161)、不在婚(OR = 1.408,95%CI:1.146~1.731)、无业或退休(OR = 1.761,95%CI:1.413~2.193)、戒烟(OR = 1.656,95%CI:1.154~2.377)、超重(OR = 1.392,95%CI:1.182~1.640)和肥胖(OR = 2.574,95%CI:1.938~3.418)的居民更容易患慢性病,睡眠时间6 h及以上(OR = 0.567,95%CI:0.443~0.725; OR = 0.447,95%CI:0.319~0.626)的居民更不容易患慢性病。结论 注重个体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的同时,加强家庭健康教育的把关,从个体和家庭两个层面促进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363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3637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平均得分为(5.33±3.08)分,29.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质量不良问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参照:男性,女性OR=1.393,95%CI: 1.177~1.647)、年龄(参照:60~69岁;70~79岁OR=1.292,95%CI: 1.091~1.529;≥80岁OR=1.470,95%CI: 1.165~1.855)、文化程度(参照:文盲/半文盲;初中OR=0.750,95%CI: 0.586~0.961;高中/中专OR=0.663,95%CI: 0.508~0.866;大学/大专及以上OR=0.664,95%CI: 0.492~0.895)、婚姻状况(参照:已婚,丧偶OR=1.315,95%CI: 1.072~1.613)、饮酒状况(参照:从不饮酒;已戒酒OR=1.731,95%CI: 1.307~2.292;饮酒OR=1.670,95%CI: 1.329~2.098)、慢病数量(参照:0种;1种慢病OR=1.626,95%CI: 1.346~1.963;2种及以上OR=3.158,95%CI: 2.546~3.916)、抑郁(参照:不抑郁,抑郁OR=2.204,95%CI: 1.867~2.603)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显著相关,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干预策略以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妊娠期孕期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妇女孕期睡眠障碍的预防,促进母婴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的单胎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收集孕期睡眠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 结果 被调查1889例孕妇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6.1%,其中孕早、中、晚期检出率分别为14.4%、11.9%和20.2%。多因素分析发现,被动吸烟(OR=3.61,95%CI:1.84~7.09)、年龄<35岁(OR=1.65,95%CI:1.08~2.53)、居住在城市(OR=1.38,95%CI:1.06~1.80)、早产儿分娩史(OR=3.18,95%CI:1.41~7.17)、自然流产史(OR=2.01,95%CI:1.26~3.20)、人工流产史(OR=1.50,95%CI:1.08~2.0)、孕早期(OR=1.08,95%CI:0.74~1.56)、孕晚期(OR=1.94,95%CI:1.40~2.70)、自我认为健康状况不佳(OR=6.30,95%CI:2.25~17.63)、接触放射线(OR=2.29,95%CI:1.38~3.79)与孕期睡眠障碍有关(均P<0.05)。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孕期睡眠质量不应忽视,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接触放射线等因素与睡眠不佳有关。应加强对睡眠问题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提高睡眠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成年人睡眠模式的特征,并探讨睡眠模式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5 666名广州市职工的生活方式调查和体检资料。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对人群睡眠的潜在模式及分布特征进行探索性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模式与DM的关系。  结果  LCA识别出5种睡眠模式,分别为“睡眠时间过短伴失眠”(类别1,5.6%)、“睡眠不足伴日间功能轻度减退”(类别2,20.4%)、“睡眠状况良好”(类别3,47.7%)、“睡眠不足伴日间功能障碍”(类别4,4.7%)、“睡眠不足伴夜间睡眠质量差”(类别5,21.6%)。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类别3相比,类别1(OR=2.28,95%CI:1.51~3.43,P<0.001)、类别4(OR=2.48,95%CI:1.54~4.00,P<0.001)和类别5(OR=1.31,95%CI:1.01~1.71,P=0.045)人群罹患DM的风险升高。  结论  成年人群的睡眠因素之间存在关联,并表现为不同的睡眠模式;不良睡眠模式可增加DM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山西省高中生睡眠时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5月从山西省117个县(区)各随机抽取一所高中,从高中一、二年级中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学生,每个班随机抽取男生女生各17名,共7 956名,采用自编电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山西省高中生每日睡眠时间中位数为7.9 h,睡眠不足率为54.0%。性别(OR = 1.138,95%CI:1.032~1.255)、是否近视(OR = 0.798,95%CI:0.711~0.895)、母亲学历(大专或本科:OR = 1.740,95%CI:1.429~2.119)、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1 999元:OR = 0.690,95%CI:0.594~0.802;2 000~3 999元:OR = 0.818,95%CI:0.707~0.947;≥6 000元:OR = 0.681,95%CI:0.544~0.853)、是否参加体育社团(OR = 1.356,95%CI:1.169~1.572)、是否住校(OR = 1.993,95%CI:1.799~2.208)、每周中等强度运动次数(≥5次/周:OR = 1.142,95%CI:1.031~1.264)、中等强度运动时间(31~60 min/次:OR = 0.856,95%CI:0.758~0.966)、每日写作业时间(2~3 h/d:OR = 1.592,95%CI:1.098~2.308;>3 h/d:OR = 1.924,95%CI:1.364~2.716)会影响高中生睡眠时间(P<0.05)。经Hosmer -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 = 9.100,P>0.05。结论 山西省高中生睡眠不足率相对较高。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和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武进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收集武进区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管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基本信息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11 644例数据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纳入分析,男性5 016例,女性6 628例,HbA1c达标(<7%)人数4 586人(39.39%)。不同年龄组(χ2 = 35.254,P<0.001)、不同吸烟状态组(χ2 = 16.789,P<0.001)、不同饮酒频率组(χ2 = 6.155,P = 0.046)、不同医保类型组(χ2 = 25.213,P<0.001)、不同糖尿病病程组(χ2 = 71.716,P<0.001)、不同体质指数组(χ2 = 11.518,P = 0.009)和不同季节(χ2 = 25.213,P<0.001)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较高年龄组(以<60岁组为参照,60~69岁组OR = 0.793,95%CI:0.710~0.884;70~79岁组OR = 0.642,95%CI:0.573~0.720;≥80岁组OR = 0.542,95%CI:0.466~0.630)、较高文化程度(以文盲为参照,初中组OR = 0.692,95%CI:0.517~0.927;高中及以上组OR = 0.619,95%CI:0.454~0.846)、城镇职工医保(OR = 0.844,95%CI:0.767~0.929)、秋季(OR = 0.829,95%CI:0.737~0.932)和冬季(OR = 0.861,95%CI:0.776~0.955)是HbA1c控制不达标的保护因素,吸烟(OR = 1.227,95%CI:1.091~1.381)和戒烟(OR = 1.434,95%CI:1.096~1.874)、超重(OR = 1.130,95%CI:1.040~1.228)和肥胖(OR = 1.144,95%CI:1.023~1.280)、较长糖尿病病程(以<2年组为参照,2~5.9年组OR = 1.126,95%CI:1.015~1.248;6~7.9年组OR = 1.587,95%CI:1.432~1.758;≥8年组OR = 1.737,95%CI:1.540~1.958)是HbA1c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 武进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低,尤其是低年龄、超重和肥胖、吸烟或戒烟、糖尿病病程长、文化程度低和城镇居民医保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会资本与征地农转非城市新移民睡眠时长及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改善征地农转非城市新移民的睡眠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研究对象为15岁及以上征地农转非城市新移民。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测量社会资本,包括微观(个体、家庭)、中观(社区)和宏观3个层次。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会资本对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16名征地农转非城市新移民进行分析,调查居民平均睡眠时长(6.83±1.66)h,30.1%的居民睡眠质量差。控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患病情况等因素后,低家庭社会资本与睡眠时长<6h相关(OR=1.624,95%CI:1.054~2.503),低个体社会资本与睡眠质量差相关(OR=1.781,95%CI:1.253~2.530)。结论 微观社会资本与征地农转非城市新移民睡眠时长及睡眠质量相关。可以通过维持或扩展自身的社交网络、社区积极支持新移民社区参与和家庭建设以提高新移民微观社会资本,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情况,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城市及农村社区≥18岁的5 022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 成都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7.7%。城市高于农村(32.3% vs24.0%,P<0.001);男性高于女性(37.7% vs20.0%,P<0.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64.2%、44.5%、17.7%。城市居民知晓率(68.1% vs57.7%,P<0.001)、治疗率(50.5% vs 33.3%,P<0.001)、控制率(21.9% vs 9.7%,P<0.001)均高于农村居民。男性的知晓率(62.3% vs 66.6%,P<0.001)、治疗率(38.2% vs 50.5%,P<0.001)、控制率(14.1%vs 21.0%,P<0.001)均低于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 = 1.358)、年龄增高(30~39岁:OR = 3.288;40~49岁:OR = 4.641;50~59岁:OR = 8.558;60~69岁:OR = 9.650;70~79岁:OR = 13.330 ;≥80岁:OR = 15.474)、超重(OR = 1.535)、肥胖(OR = 2.459)、高血压家族史(OR = 3.935) 、中心性肥胖(OR = 1.235)、糖尿病(OR = 2.186) 、血脂异常(OR = 1.283)、饮酒(OR = 1.592)。农村居民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 = 1.549)、年龄增高(30~39岁:OR = 4.161;40~49岁:OR = 8.365;50~59岁:OR = 19.122;60~69岁:OR = 25.146;70~79岁:OR = 34.495;≥80岁:OR = 57.136)、超重(OR = 1.980)、肥胖(OR = 3.281)、高血压家族史(OR = 2.837)、年均收入>20 000元(OR = 2.081)。结论 成都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应针对城乡居民差异,采取不同的高血压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都市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发生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成都市锦江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共7个睡眠维度。采用老年抑郁问卷自评版(the self-reported version of geriatric depression inventory,GDI-SR)评估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不同睡眠维度问题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7名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0%,总体睡眠障碍率为39.5%。社区老年人主观睡眠质量(OR=2.738,95%CI:1.394~5.378)、睡眠紊乱(OR=2.351,95%CI:1.060~5.211)、日间功能障碍(OR=5.063,95%CI:2.911~8.805)、使用催眠药物(OR=2.521,95%CI:1.164~5.461)与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5.
尹玉  李娜玲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69-3773
目的 了解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国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共纳入 169 989名流动人口进行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用于分析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中,农村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率为65.6%;城镇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率为69.6%;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中等教育(OR = 1.236, P = 0.003, 95%CI:1.065~1.361)、年人均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在100 000元以上(OR = 0.833, P = 0.007, 95%CI:0.730~0.951)、患有高血压(OR = 0.702, P = 0.002, 95%CI:0.562~0.878)或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OR = 0.072, P = 0.043, 95%CI:0.530~0.989)、本地建立健康档案(OR = 4.238, P<0.001, 95%CI:3.509~5.119)、和完全认同自己为本地人(OR = 1.412,P = 0.046,95%CI:1.006~1.981)的农村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已婚(OR = 0.692,P = 0.000,95%CI:0.671~0.804)、老年人(OR = 0.500, P = 0.020, 95%CI:0.278~0.898)、年人均GRP在100 000元(OR = 0.911,P = 0.034,95%CI:0.837~0.992)以上、患有高血压(OR = 0.820, P = 0.021, 95%CI:0.693~0.970)、自评健康(OR = 1.363, P = 0.018, 95%CI:1.041~1.533)、本地建立健康档案(OR = 3.892, P<0.001, 95%CI:3.424~4.425)的城镇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结论 城乡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水平不均,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将城乡流动人口作为健康教育服务的重点关注对象,加大对于该群体健康教育服务的投入 ,针对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南京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流行病学特征,探讨MS的影响因素,为MS及其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南京市各区按经济水平分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2个区,每个区抽取6个社区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75户,抽中户家庭成员全部作为被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15岁普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计5029人。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等组织共同发表的临时联合声明诊断标准,南京市≥15岁人群MS粗患病率为30.98%,标化患病率为21.87%,男性(24.31%)高于女性(19.18%)(χ^(2)=19.420,P<0.001),城市(23.11%)高于农村(19.56%)(χ^(2)=8.115,P=0.004);MS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活在城市(OR=1.344,95%CI:1.126~1.604)、年龄增加(OR_(65岁组)=10.658,95%CI:5.357~21.204)、吸烟(OR=1.222,95%CI:1.008~1.480)、长闲暇静坐时间(OR=1.225,95%CI:1.044~1.437)、BMI增加(OR_(肥胖)=18.491,95%CI:14.887~22.969)及高血压家族史(OR=1.164,95%CI:1.010~1.342),而高文化程度(OR_(大专及以上)=0.693,95%CI:0.515~0.932)为保护性因素。膳食模式分析共纳入食物频率调查对象1746人,因子分析提取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糕点饮料模式、传统植物模式和西方肉类膳食模式;西方肉类膳食模式下,Q4人群相比于Q1人群MS患病风险增加(OR=1.595,95%CI:1.095~2.323,P_(趋势)=0.018)。结论南京市≥15岁居民MS患病率较高,应通过控制体重,改变吸烟、长闲暇静坐时间、不合理膳食结构等方式予以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18~79岁成年人睡眠时间与糖尿病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间和糖尿病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睡眠时间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5.6%,平均睡眠时间为(7.24±1.15)h。经过多因素调整后,与睡眠时间7~9 h相比,睡眠时间≤7 h者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56%(OR=1.56,95%CI:1.31~1.86),而睡眠时间≥9 h者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并未明显增加(OR=1.13,95%CI:0.78~1.60)。限制性立方样条法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糖尿病患病的关联强度呈“U”型分布(非线性检验χ2=31.259,P<0.001),睡眠时间约为7h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最低。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成年人睡眠时间过短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豫东农村社区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合理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8―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商丘市睢县888名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88名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平均得分为(5.62±2.99)分,297名(33.45%)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存在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参照:男性,女性OR=4.271,95%CI:2.529~7.211)、BMI指数(参照:<18.5分,18.5~24 OR=1.873,95%CI:0.505~6.951;24.1~28 OR=3.22,95%CI:0.878~11.814;>28 OR=2.793,95%CI:0.736~10.604)、抽烟情况(参照:从不抽烟,已戒烟OR=5.408,95%CI:2.874~10.176;抽烟OR=9.44,95%CI:5.301~16.812)、焦虑(参照:无焦虑,可能焦虑OR=1.535,95%CI:1.060~2.223;焦虑OR=5.86,95%CI:3.496~9.822;明显焦虑OR=10.823,95%CI:4.464~26.241)、抑郁(参照:无抑郁,可能抑郁OR=2.209,95%CI:1.402~3.480;抑郁OR=2.936,95%CI:0.320~26.899)是影响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睡眠障碍,且其睡眠质量与性别、体重、抽烟、焦虑和抑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