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掌握烟台市市售散装酱腌菜中防腐剂含量情况.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法检测300份市售散装酱腌菜中7种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含量.结果 苯甲酸检出率为99.7%(299/300),合格率仅为37.3% (112/300),含量平均值为1.55 g/kg,最大检出值5.31 g/kg,是GB 2760-2011规定最大使用量的5.3倍.9种酱腌菜中,什锦菜苯甲酸平均值最高(2.34 g/kg),合格率最低(13.9%).山梨酸的检出率为68.7% (206/300),平均值0.10 g/kg,最大检出值2.35 g/kg,是GB 2760-2011规定最大使用量的2.3倍.脱氢乙酸检出率为25.0% (75/300),脱氢乙酸含量平均值为0.032 g/kg,合格率100%.结论 酱腌菜中苯甲酸含量的合格率最低,超标严重,建议应作为今后重点监督、监测的对象;加强散装酱腌菜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目前辣条食品中常用的3种防腐剂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市售30批辣条产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和脱氢乙酸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30批样品中16批检出防腐剂, 检出率高达53.3%。样品中的山梨酸检出范围为0.0096~0.9100 g/kg, 脱氢乙酸的检出范围0.0064~ 0.4400 g/kg, 苯甲酸检出范围为0.0061~0.0077 g/kg。若按照方便食品类标准执行, 因方便食品中规定3种防腐剂均为不得使用, 产品不合格率高达46.7%。结论 目前市面上辣条的新标准尚未实行到位, 给消费者在市场上挑选合格产品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市售散装酱腌菜的卫生状况和防腐剂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居民区周边大型超市、小型食品专卖店和农贸市场销售的散装酱腌菜样品共计120批次,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卫生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防腐剂指标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结果120批次酱腌菜中有11批次超标,超标率为9.2%,监测项目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大肠菌群的超标率分别为4.2%、0%、0%、4.2%。结论农贸市场采集的酱腌菜样品安全性明显低于大型超市和食品专卖店,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农贸市场散装酱腌菜的监督管理,以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市售非发酵性豆制品的质量状况,对宁波市鄞州区内11家农贸市场、7家超市和4家副食店的60份样品进行了防腐剂和微生物指标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样品总体合格率为50.0%,单项合格率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为50.0%和66.7%,苯甲酸与脱氢乙酸均为98.3%,山梨酸为100%,预包装产品合格率高于散装产品。  相似文献   

5.
调查酱腌菜中常用添加剂的使用状况。在餐饮单位和流通单位分别随机抽取酱腌菜110份与101份,根据GB 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12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GB 5009.9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500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为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甜蜜素、糖精钠、二氧化硫。按2760-2014判定样品是否合格。结果显示:酱腌菜不合格率为13.74%。苯甲酸、脱氢乙酸、甜蜜素、二氧化硫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27%、0.95%、1.42%、8.53%。酱腌菜中添加剂的使用较为普遍、超标率较高,建议食品部门加强对餐饮单位和生产单位中酱腌菜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以保证食品食用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种月饼样品中的3种常见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和脱氢乙酸的含量。样品经提取、脱蛋白、膜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防腐剂的测定线性相关性均在0.99以上,检测线性范围为10μg/mL~200μg/mL。该方法应用于5种月饼中苯甲酸、山梨酸和脱氢乙酸的测定结果表明,5种样品均检出山梨酸,3种样品检出有脱氢乙酸,均未检出苯甲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辣条样品中的山梨酸和苯甲酸2种防腐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省内4个地级市市售的20份辣条产品中的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份样品中10份样品检出防腐剂,检出率达50.0%,有9份样品中检出山梨酸,检出值为0.020~0.093 g/kg,1份样品中检出苯甲酸...  相似文献   

8.
《广西轻工业》2015,(12):7-9
为了探查市售水煮花生中未知有害添加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市售熟花生中安塞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脱氢乙酸含量。结果表明:浓度在0.05ug-0.8ug范围内,安塞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与脱氢乙酸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分别为y=3×10~6-7952.8,r=0.9999;y=3×10~6-7746.2,r=0.9999;y=5×10~6-16325,r=1;y=6×10~6-71051,r=0.9999;y=2×10~6-9682.3,r=0.9999;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27ug、0.0026ug、0.0033ug、0.012ug、0.0048u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99.4%、97.2%、98.5%、98.8%。结果发现,22批水煮花生样中,安塞蜜和苯甲酸未检出;2批样检出糖精钠,且在合理使用范围;1批样检出山梨酸(0.037g/kg);1批样同时检出山梨酸和脱氢乙酸,4批样检测出脱氢乙酸(0.11-0.26 g/kg)。  相似文献   

9.
HPLC法同时测定红枣及其制品中3种防腐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查红枣中未知有害添加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红枣及其制品中山梨酸、苯甲酸和脱氢乙酸含量。结果表明:浓度在12.5μg/m L~100μg/m L范围内,苯甲酸、山梨酸与脱氢乙酸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分别为y=3×106x-53 924,r=0.999 9;y=6×106x-114 017,r=0.999 9;y=3×106x-84 592,r=0.999 9;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36、0.38、0.56 mg/k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100.6%、100.2%。结果发现,43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红枣及其制品中,脱氢乙酸未检出;1批红枣制品检出山梨酸(0.072 8 g/kg);23批红枣检出苯甲酸(0.009 5 g/kg~0.118 0g/kg),并经质谱定性确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食品中防腐剂使用情况。方法从8类场所随机抽取14类食品样品,按照相应标准检测7种食品防腐剂,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2386批次食品样品,防腐剂不合格样品9批次,不合格率为0.38%;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5.07%、21.17%,山梨酸及其钾盐不合格率最高,为0.21%。山梨酸及其钾盐、苯甲酸及其钠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3种防腐剂在预包装食品中的检出率高于散装食品,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和丙酸及其钠盐、钙盐在散装食品中检出率高于预包装食品。蔬菜制品复合使用防腐剂样品占其抽检样品量的58.82%,其次是焙烤食品,占比为32.37%。结论广西企业生产的部分食品中防腐剂使用基本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少量食品存在超范围超限量添加防腐剂问题,部分食品复合使用两种以上防腐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了解2015年吉林省特色食品朝鲜族辣白菜的质量状况,为今后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地方标准、跟踪评价企业标准提供数据资料。方法:分别在延边州地区、吉林市地区、长春市地区、通化市地区和白城市地区等超市、农贸市场采集100份辣白菜样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含量,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食用标准》(GB 2760-2014),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吉林省地方特色食品朝鲜族辣白菜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亚硝酸盐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检出率分别为34%、19% 、5%和82%,其中各有1份样品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有2份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所有样品中均检出硝酸盐,检出含量范围为114mg/kg—3010mg/kg。结论:定型包装的辣白菜要重点监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同时由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和检测率都比较高,建议应避开腌渍初期食用辣白菜。  相似文献   

12.
2000-2005年广东省食品化学污染物网络监测与危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掌握广东省主要食品中化学污染的现状。方法自2000年起每年分上下半年在全省各监测网点抽检各类食品,开展农药残留、金属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霉菌毒素等80多项化学污染物监测工作。结果连续6年的监测共获得43976个检验数据。对照相关标准,广东省主要食物中铅、镉含量合格率分别为91·6%和89·6%,其中皮蛋、蔬菜中铅含量以及虾蛄、干食用菌、猪肾脏和大米中镉含量的合格率较低。蔬菜、水果中有机磷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10·0%和8·6%,与10年前相比有明显下降。氯氰菊酯在各类蔬菜中的检出率为21·7%~31·8%,表明近年拟除虫菊酯农药的使用较普遍。部分加工食品中甜味剂、防腐剂超标情况严重,其中陈皮、话梅等蜜饯中甜蜜素超标率为44·4%,酱菜中糖精钠、甜蜜素、山梨酸、苯甲酸的超标率均较高。熟肉制品中违规添加柠檬黄、日落黄和胭脂红较普遍。散装酱油中的氯丙醇检出量很高。结论县镇农贸市场销售的加工食品化学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四川泡菜历史悠久,产品丰富,美味可口,食者众多。然而,目前国内有关标准还未对四川泡菜的分类归属及定义给出清晰规定。该文在综述现有酱腌菜的定义及分类上,建议在现行的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食品分类体系中,分别在蔬菜分类中增加泡菜类蔬菜,在肉及肉制品分类中增加动物肉类泡渍制品。建议四川泡菜的定义为在四川范围及与其有相似气候条件的地理范围内,有生产泡菜传统的区域里生产的泡菜。  相似文献   

14.
2003年~2004年中国食品添加剂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了掌握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实际情况,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危险性评估, 2003年~2004年在全国13个省市采集食品样品进行了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亮蓝10种添加剂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酱油、醋、酱菜、陈皮/话梅、果冻、果脯、熟肉类中使用情况的监测,获得数据12436个.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食品添加剂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和超过适用范围使用的现象比较严重,甜味剂中的甜蜜素和糖精钠过量添加,特别是陈皮/话梅类,甜蜜素含量的全国平均值为11.56 g/kg,超标率43.84%,最大值49 g/kg,超过国家标准6倍;安赛蜜含量较低,超标率也较低;防腐剂中的苯甲酸过量添加严重,在酱菜类食品中,全国平均值为0.911 g/kg,超标率44.59%,最大值13.30 g/kg;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情况较好,但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果冻等食品中存在违规添加色素问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存在问题较多,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5.
同时检测食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等6种防腐剂,对色谱条件及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实现了前处理条件及色谱条件的一致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梯度洗脱和波长切换,实现了6种防腐剂的有效分离。方法回收率高,精密度和检出限均可满足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需要。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