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镰刀属真菌毒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真菌毒素,其种类繁多,污染率高,性质差异大,毒性也较强。本综述总结了较为常见的28种镰刀属真菌毒素(T-2毒素、HT-2毒素、蛇形毒素、新茄病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_1、B_2、B_3、串珠镰刀菌素、白僵菌素以及恩镰孢菌素等)近40年来体内、体外毒性研究资料,主要涵盖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致癌性、生长生殖毒性、致突变和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及血液毒性。同时对伏马毒素B_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他几种常见毒素间的协同毒性作用进行概述。体内毒性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口服和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而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为鸡、小鼠、大鼠和猪。体外毒性实验研究用细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人类巨核红细胞祖细胞以及动物肾脏上皮细胞等。对此类真菌毒素毒性的总结,可进一步加深对毒素的认识,并为食品、饲料及中药安全性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生殖和发育毒性及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丙烯酰胺(acrylamide,AA)是含淀粉类食品经过120℃以上高温加热后产生的,有研究表明AA对机体有生殖毒性、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基因毒性等,尤其是AA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AA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研究中,任何反映生殖系统损伤的指标均可作为AA生殖毒性的生物标志物;同样,所有能反应发育毒性终点的指标均可作为AA发育毒性的生物标志物。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的确定,其在安全性评价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综合评价AA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AA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AA这两种毒性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通过感染酿造原料带入到啤酒中,从而时啤酒品质和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为此,各国都制定了标准的检测方法和严格的限量标准.本文总结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啤酒酿造原辅料和成品啤酒中存在的镰刀菌毒素的性质、感染情况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啤酒中的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通过感染酿造原料带入到啤酒中,从而对啤酒品质和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为此,各国都制定了标准的检测方法和严格的限量标准。本文总结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啤酒酿造原辅料和成品啤酒中存在的镰刀菌毒素的性质、感染情况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啤酒中的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镰刀菌毒素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的技术保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鉴于镰刀菌毒素危害性大且广泛存在,镰刀菌毒素分析和控制对于人及动物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快速、高效的镰刀菌毒素检测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荧光适体传感器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已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荧光适体传感器在镰刀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其基本特征、原理及其应用。最后,对荧光适体传感器应用于食品中镰刀菌毒素检测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展望。本文可为荧光适体传感器的研究和相关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丙烯酰胺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效应性生物标志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对机体造成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并找出丙烯酰胺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对SD雄鼠灌胃22.5、11.25、5.625mg/(kg·d)的丙烯酰胺溶液,分析对其睾丸和附睾的影响,还对精子畸形率和睾丸内抗氧化酶系统进行评价,通过研究丙烯酰胺在动物模型中产生的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来评价其生殖毒性。采用饮水给予怀孕第6d的孕鼠20.0、10.0、5.0mg/(kg·d)的丙烯酰胺,在怀孕0、7、12、16、20d称量体重并每天监测其饮水消耗量,观察胎鼠身长、尾长和骨骼发育情况;对断乳后的幼鼠采用直接饮水接触丙烯酰胺,在3—6w每周处死部分幼鼠,对其脏器和血液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丙烯酰胺在动物模型中产生的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来评价其发育毒性。结果:丙烯酰胺显著增加了SD大鼠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了SD大鼠睾丸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丙烯酰胺导致幼鼠尾长的发育异常,幼鼠的肝、肾、脾、甲状腺发生组织病变,骨骼畸形率显著增加。结论:精子畸形率、睾丸内抗氧化物酶能够反应丙烯酰胺的生殖毒性,可作为丙烯酰胺生殖毒性的效应生物标志物;幼鼠尾长、骨骼畸形、组织病理学改变可反应丙烯酰胺的发育毒性,可作为丙烯酰胺的发育毒性的效应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及饲料中,对人和动物危害很大。本文总结了DON的毒性,包括急、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以及细胞毒性等。概述了DON的脱毒方法,包括热处理、辐照和吸附等物理方法,臭氧和化学药物处理等化学方法,以及微生物处理及基因工程等生物方法。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不同地域来源禾谷镰刀菌和亚洲镰刀菌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三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来自湖北、安徽、江苏、河北的禾谷镰刀菌产毒基因型均为15ADON型菌株,而来自湖北、安徽、江苏、福建的亚洲镰刀菌产毒基因型均为3ADON型。将不同地域来源菌株以小麦秸秆粉末(WA)、玉米秸秆粉末(MA)和水稻秸秆粉末(RA)为培养基质分别在25 ℃和15 ℃条件下培养,发现各菌株在WA中的生长速率最大,然而在MA和RA中的生长速率均显著下降。与WA相比,禾谷镰刀菌和亚洲镰刀菌在25 ℃分别下降为25.75%和35.06%(MA),25.88%和24.97%(RA),在15 ℃分别下降为23.01%和25.22%(MA),27.16%和23.71%(RA)。在小麦秸秆(WS)、玉米秸秆(MS)和水稻秸秆(RS)产子囊壳生物量进行比较,观察到WS是两种菌株产子囊壳的最适宜寄主,同时发现禾谷镰刀菌对MS适应性高于RS,而亚洲镰刀菌对RS适应性高于MS。该研究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和亚洲镰刀菌对上述三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不同,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源头控制粮食赤霉病发生和降低镰刀菌毒素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禾谷镰刀菌是感染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在引发严重小麦赤霉病害的同时,可分泌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食品后不易被清除,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禾谷镰刀菌产DON的生物合成路径及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也是防控DON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禾谷镰刀菌DON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产毒基因簇TRI的各个基因、编码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以及目前对禾谷镰刀菌中对呕吐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这些基础信息将直接为安全控制主要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用非程序DNA合成(UDS)试验以研究镰刀菌毒素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和黄曲霉毒素(AFB1)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这三种毒素均可造成DNA损伤;DON和NIV及NIV与AFB1对DNA损伤有交互作用,产生增毒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转Bt基因大米(TT51)暴露对Wistar大鼠雄性子代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亲代雌雄大鼠分别连续给予市售大米、亲本大米和TT51大米70 d后,交配并产生子代,孕期和哺乳期各组雌性大鼠继续给予相应受试大米;子代雄性大鼠断乳后各组均给予普通饲料至70日龄,其间每周称量体重并记录食物消耗量和动物生长发育状况.雄性仔鼠至70日龄处死,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清性激素水平、生殖器官重量以及精子参数等指标检测.结果 TT51大米组与市售和亲本大米组比较,雄性子代体重、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精子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转Bt基因大米暴露对雄性大鼠子代生殖系统发育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甜菊糖苷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全面介绍了甜菊糖苷及其代谢物甜菊醇在生化、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除了质量规格资料尚显不足之外,大量动物实验未发现甜菊糖苷的急性、短期及遗传毒性,无致癌、促癌作用,对生长繁殖、胎鼠发育亦无明显影响,而且在南美、日本等地有长期的食用传统,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天然甜味剂。  相似文献   

13.
14.
In the period between December 5, 1991 and September 17, 1998, 760 maize, 367 wheat, 119 soybean, 222 barley, 85 bran, 32 triticale, 60 oat, 14 rye and 22 sunflower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presence and concentration of seven fusariotoxins (T-2 toxin, zearalenone, deoxynivalenol, nivalenol, diacetoxyscirpenol, HT-2 toxin, fusarenone-X) and OTA. The 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data with those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revealed that although the incidence rate and/ or concentration of Fusarium mycotoxins and OTA in Hungarian-grown cereals is occasionally considerable, the position of the country is not worse than the average of countri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oybean tends to be good substrate for trichothecene-producing fungi and the rate of contamination is regarded as substantial. The commodities were assorted into one of three quality categories. The proportion of objectionable samples was only 3.0, 2.2, 2.3 and 1.7% in maize, wheat, barley and soybean samples, respectively. However, this low rate of objection might still be a source of great economic loss. The proportion of objectionable samples was much higher in the case of bran, oat and triticale (7.1, 6.7, and 6.3%,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ndicate a need for regular screening for mycotoxins of importance and individual appraisal of each commodity from the point of their use in animal feeds.  相似文献   

15.
禾谷镰刀菌在侵染谷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以及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世界上粮食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毒素经固液萃取技术提取后,需要通过净化处理才能进行检测与分析。目前有多种净化技术用于毒素的净化,如免疫亲和柱、多功能净化柱等固相萃取柱等,以及广泛使用且简便经济的QuEChERS前处理技术。本文还介绍了禾谷镰刀菌毒素中DON、ZEA的检测方法、产毒条件、毒性以及生物脱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开发与应用更安全、高效、经济的生物脱毒技术进行毒素的防御与去除,以提供安全、优质的粮食与食品。  相似文献   

16.
禾谷镰刀菌在侵染谷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 NIV)]以及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是世界上粮食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毒素经固液萃取技术提取后, 需要通过净化处理才能进行检测与分析。目前有多种净化技术用于毒素的净化, 如免疫亲和柱、多功能净化柱等固相萃取柱等, 以及广泛使用且简便经济的QuEChERS前处理技术。本文还介绍了禾谷镰刀菌毒素中DON、ZEA的检测方法、产毒条件、毒性以及生物脱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旨在开发与应用更安全、高效、经济的生物脱毒技术进行毒素的防御与去除, 以提供安全、优质的粮食与食品。  相似文献   

17.
18.
鲮鱼罐头中霉菌的耐热性及产生毒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应胜 《食品科学》2001,22(10):74-75
主要根据霉菌的特性,针对南方地区的食品厂,在鲮鱼罐头生产季节期间,温度和湿都非常适宜霉菌的生长,鲮鱼半成品容易产生肉眼观察不到的霉菌,通过实罐试验,寻找在鲮鱼半成品中生长的霉菌,以及其产生毒素,探讨其耐热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豚鱼的去毒方法与去毒后风味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对我省餐饮业常见的私下加工的几种河豚鱼品种的毒性进行了检测,并用两种碱性去毒剂和一种非碱性去毒剂对河豚鱼的毒素进行了去毒方法的比较和筛选试验,同时还对去毒后鱼体风味的调整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