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徐汇区与嘉定区招募610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年龄(61. 9±5. 8)岁,其中61~65岁(225人)占总人数36. 9%,男女性别比为1∶1. 7。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吸烟、饮酒、身体活动等进行调查,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总体控制率52. 0%,血糖控制率38. 9%。职工医保或其他医保(OR=1. 934,95%CI 1. 281~2. 920)是HbA1c控制达标的保护因素,病程长(OR=0. 374和0. 195,95%CI 0. 284~0. 861)是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低,提高居民医保患者、病程长患者的Hb A1c控制状况尤为重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方式干预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青少年不良饮食行为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的追踪数据共10 75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选择χ2 检验,不良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青少年经常或总是饮用含糖/碳酸饮料的报告率为21.36%,而经常或总是食用油炸/烧烤食品的报告率为14.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含糖/碳酸饮料消费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情况(富裕:OR = 1.538,95%CI: 1.258~1.882,P<0.001)、父亲经常醉酒(OR = 1.530,95%CI: 1.308~1.789,P<0.001)、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初中或高中:OR = 1.237,95%CI: 1.076~1.422,P<0.01)、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初中或高中:OR = 1.189,95%CI: 1.011~1.397,P<0.05)、与朋友外出运动、看电影(一年或半年一次:OR = 1.146,95%CI: 1.016~1.294,P<0.05; 每月或每周一次:OR = 1.786,95%CI: 1.562~2.043,P<0.001;每周一次以上:OR = 2.327,95%CI: 1.791~3.024,P<0.001);保护因素包括女性(OR = 0.746,95%CI: 0.672~0.829,P<0.001)、与父母吃晚饭(一年或半年一次:OR = 0.601,95%CI: 0.412~0.878,P<0.01;每周一次以上:OR = 0.696,95%CI: 0.495~0.979,P<0.05)、自评整体健康情况(一般:OR = 0.783,95%CI: 0.641~0.956,P<0.05;比较好/很好:OR = 0.652,95%CI: 0.539~0.790,P<0.001)。青少年油炸/烧烤食品消费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 = 1.187,95%CI: 1.054~1.335,P<0.01)、家庭经济情况(富裕:OR = 1.377,95%CI: 1.093~1.735,P<0.01)、父亲经常醉酒(OR = 1.684,95%CI: 1.417~2.001,P<0.001)、与朋友外出运动、看电影(每月或每周一次:OR = 1.706, 95%CI: 1.454~2.001, P<0.001;每周一次以上:OR = 2.783,95%CI: 2.126~3.644,P<0.001);保护因素包括与父母吃晚饭(每周一次以上:OR = 0.673,95%CI: 0.461~0.981,P<0.05)、自评整体健康情况(一般:OR = 0.788,95%CI: 0.634~0.980,P<0.05,比较好/很好:OR = 0.579,95%CI: 0.469~0.714,P<0.001)。结论 青少年不良饮食行为不仅受到个体因素影响,还与一系列家庭或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家庭、学校以及青少年本人应该多方合作,实施综合干预,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并促进其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衰弱状况与社会参与及其交互作用对抑郁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中4 521名≥60岁老年人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并将衰弱状况和社会参与作为2个交互项,调整混杂因素,评价衰弱状况和社会参与交互作用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结果 有抑郁症状者1 414人(31.27%)。抑郁与非抑郁老年人在性别(χ2 = 49.237,P<0.001)、年龄(χ2 = 119.612,P<0.001)、婚姻状况(χ2 = 14.016,P<0.001)、文化程度(χ2 = 50.851,P<0.001)、居住地(χ2 = 32.584,P<0.001)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隔离(OR = 2.457,95%CI:1.384~3.532)和衰弱前期(OR = 1.201,95%CI:1.121~1.289)、衰弱(OR = 1.860,95%CI:1.290~1.976)是老年人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衰弱与社会隔离对老年人抑郁发生存在相乘(P交互<0.001)和相加交互作用(OR = 7.715,95%CI:5.426~12.062),RERI(95%CI)、API(95%CI)、Index S(95%CI)分别为1.137(0.252~1.807)、0.316(0.158~0.476)、3.972(1.639~4.665)。结论 衰弱和社会隔离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云南8个县区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1 181例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糖尿病、脑卒中、冠脉疾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等高血压合并症信息,分析高血压合并症在性别和居住地中的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高血压合并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181例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症282例(23.9%);其中糖尿病占72.6%。单因素结果显示:汉族患合并症的风险高于其他民族(χ2=14.536,P<0.001)、每天平均静态时间≥6 h高于<6 h(χ2=5.323,P=0.021)。服用降压药(χ2=11.386,P=0.003)、体力活动不足(χ2=5.339,P=0.021)、腹型肥胖(χ2=19.682,P<0.001)及血脂异常者(χ2=27.539,P<0.001)患合并症风险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是患合并症的保护因素(OR=0.725, 95%CI:0.539~0.976),年龄≥65岁(OR=2.045, 95%CI:1.014~4.126)、汉族(OR=1.648, 95%CI:1.184~2.294)、血脂异常(OR=1.882, 95%CI:1.415~2.502)、用1种(OR=1.379, 95%CI:1.003~1.897)和≥2种降压药(OR=1.637, 95%CI:1.075~2.494)、腹型肥胖(OR=1.904, 95%CI:1.402~2.586)、平均静态时间≥6 h(OR=1.524, 95%CI:1.075~2.160)是患合并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高血压患者合并症检出率为23.9%,需要继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及相关合并症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和控制情况,为T2DM患者血脂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嘉善县、遂昌县和永康市2016年社区登记管理的10 343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糖尿病社区管理系统、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人口学信息、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资料,分析血脂水平及达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的TC、TG、LDL-C和HDL-C达标率分别为29.84%、58.72%、48.25%和61.27%;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为11.76%,4项均未达标占9.22%。男性患者血脂指标单项达标率及4项全达标率均高于女性(P0.05);年龄越大,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越高(P0.05);BMI越大,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越低(P0.05);中心性肥胖患者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低于正常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556,95%CI:3.070~4.119)、年龄(OR=1.130,95%CI:1.060~1.204)、腰围(OR=0.989,95%CI:0.980~0.998)、BMI (OR=0.768,95%CI:0.688~0.857)、收缩压(OR=0.991,95%CI:0.984~0.999)、Hb A1c (OR=0.914,95%CI:0.876~0.953)、经常吸烟(OR=0.768,95%CI:0.639~0.924)和偶尔饮酒(OR=0.688,95%CI:0.536~0.884)是T2DM患者4项血脂指标全部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浙江省农村社区T2DM患者血脂达标率总体偏低,应针对性别、超重、肥胖、吸烟、饮酒、血糖和血压等影响因素加强T2DM患者的血脂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效的并发症监测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本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发生情况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HbA1c)的相关性,判断HbA1c在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01-01-2018-12-31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43例合并有并发症,95例无并发症;另选取本院同期接收的138名无糖耐量异常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空腹血糖(fast plasma glucose,FPG)和HbA1c水平,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与HbA1c相关性。结果病例组138例患者中43例合并有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12例,视网膜病变17例,神经系统病变7例,心脑血管疾病5例,其他2例;病例组FPG水平为(9.77±2.58)mmol/L,高于对照组的(5.12±1.65)mmol/L,t=17.837,P0.001;病例组HbA1c水平为(9.38±2.24)%,高于对照组的(5.47±1.69)%,t=16.369,P0.001。病例组合并并发症患者FPG水平为(11.32±3.03)mmol/L,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的(9.23±2.91)mmol/L,t=3.858,P0.001;病例组合并并发症患者HbA1c水平为(12.01±2.83)%,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的(7.54±1.76)%,t=9.555,P0.001。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HbA1c水平越高,老年2型糖尿病(OR=60.800,95%CI为23.195~159.374,P0.001)及并发症(OR=14.909,95%CI为3.405~65.272,P0.001)发生率越高。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FPG和HbA1c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合并并发症患者FPG和HbA1c水平高于无并发症患者,HbA1c水平越高,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孙亮  周慧嘉  王勇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0):1351-1354
目的 分析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及其影响因素情况。方法 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郑州市某医院内分泌科复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64例,男性452例,女性412例;年龄37~73岁,平均(54.9± 9.3)岁。运动强度以小强度为主,占54.2%,中等强度占33.2%,大强度占12.6%,运动频次以每周<3次为主,占73.5%,每次运动时间以<30 min为主,占56.8%,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539例,达标率为6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933)、BMI≥ 24.0 kg/m2(OR=0.597)、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OR=1.763、2.173)、运动强度越大(OR=2.565)、运动频次≥ 3次/周(OR=3.543)、运动时间≥ 30 min(OR=1.962)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高,病程越长(OR=0.409)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低。结论 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较低,生活方式干预中的运动情况执行率较差。影响该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因素也较多,针对可干预因素进行干预,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市3个农村社区40岁及以上T2DM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及血生化指标的检测、CIMT测量、其他体格检查以及一般人口学资料的问卷调查.以HbA1c为血糖控制指标,分析其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本次分析共纳入720名T2DM患者,平均年龄为(59.06±7.50)岁,中位糖尿病病程6.3年.相关性分析显示CIMT与HbA1c呈正相关(rs =0.182,P<0.001).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 <6.5%)、控制一般组(6.5%≤HbA1c <8.0%)和控制不良组(HbA1c≥8.0%)CIMT增厚率分别为21.98%、28.94%和38.11%(x2=13.78,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史、血压、血脂、糖尿病用药及病程因素后,HbA1c仍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R=1.18,95% CI:1.07~1.31);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不良仍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R =2.17,95% CI:1.34~3.5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CIMT显著相关;HbA1c≥8.0%可能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作用独立于血压、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经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管理后,其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转归及达标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94例,将其分成新诊断组和长病程组,观察患者首次确诊时和经MMC管理1年后相关指标及其达标率,以及综合达标率(血糖、血压和血脂均达标)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经MMC管理1年后,FBG、HbA1c、TC、TG、SBP、CKMB、CKMB/CK和LDH均较入组时显著改善(P<0.05),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率与综合达标率均升高(37.18%vs 45.39%,P=0.002;67.72%vs 75.36%,P=0.001;44.09%vs 51.37%,P=0.004;16.43%vs 40.78%,P<0.001)。其中新诊断组FBG、HbA1c、TG、TC、SBP、CKMB、CKMB/CK和长病程组FBG、HbA1c、TC、SBP、DBP、CKMB/CK明显改善(P值均<0.05);与基线相比,新诊断组血糖和血脂达标率提高(31.60%v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的相关因素,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糖尿病健康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随机抽取福州市6个城区各1家基层医疗机构,对抽中机构在2020年所有参与体检和随访并登记建档的2型糖尿病患者8 653例均纳入分析,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成控糖理想组(4 868例)与控糖非理想组(3 785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体检指标、生化指标等。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χ2检验。以FPG水平为因变量,社会人口学特征、生化指标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控糖非理想组男性比例、中心性肥胖检出率、收缩压≥130 mm Hg和舒张压≥80 mm Hg检出率、吸烟率、超重检出率、服药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 U/L)检出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 U/L)检出率、总胆红素(Tbil≥17.10 μmol/L)检出率、血尿素氮(BUN≥7.5 mmol/L)检出率、甘油三酯(TG≥1.7 mmol/L)检出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男≤1.0,女≤1.3)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控糖理想组(t/χ2 = 4.817, 24.340, 115.841, 53.839, 3.984, 17.425, 158.991, 69.284, 28.750, 6.702, 24.506, 9.442, 69.528, 均P<0.05/P<0.001),病程明显长于控糖理想组(t = 5.381, P<0.001),而控糖非理想组尿酸(UA,男≥420,女≥360)检出率明显低于控糖理想组(χ2= 15.518,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11个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未使用降糖药(OR = 0.468,95%CI: 0.404~0.542)、UA男性≥420 μmol/L或者女性≥360 μmol/L(OR = 0.757,95%CI: 0.688~0.833)与糖尿病患者控糖非理想均呈负相关,中心性肥胖(OR = 1.314,95%CI: 1.159~1.492)、收缩压≥130 mm Hg(OR = 1.415,95%CI: 1.289~1.553)、舒张压≥80 mm Hg(OR = 1.369,95%CI: 1.199~1.528)、病程≥10年(OR = 1.740,95%CI: 1.585~1.909)、ALT≥40 U/L(OR = 1.647,95%CI: 1.397~1.942)、TBil≥17.10 μmol/L(OR = 1.207,95%CI: 1.061~1.373)、BUN≥7.5 mmol/L(OR = 1.441,95%CI: 1.213~1.713)、TG≥1.7 mmol/L(OR = 1.109,95%CI: 1.013~1.214)、HDL - C男性≤1.0 mmol/L或女性≤1.3 mmol/L(OR = 1.473,95%CI: 1.334~1.627)与糖尿病患者控糖非理想均呈正相关。结论 本调查筛选出11个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应加强对患者这些因素的监测,并精准干预,以降低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泸州地区体检在职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制定相关疾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对2020年6-12月泸州地区三家三甲医院18~60岁4878名健康体检在职人群,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收集资料,剔除不合格及关键变量缺失问卷,最终有4274名调查对象纳入研究分析中,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为48.13%,其中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检出率分别为41.93%、18.88%、5.85%、1.39%,女性血脂异常及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检出率低于男性(χ2=541.00,P<0.001;χ2=55.30,P<0.001;χ2=534.32,P<0.001;χ2=34.61,P<0.001;χ2=23.13,P<0.001),而年龄增高使血脂异常及各成分异常检出率增加(χ2=153.93,P<0.001;χ2=113.31,P<0.001;χ2=168.69,P<0.001;χ2=28.55,P<0.001),吸烟主要导致血脂异常、高TG血症(OR=1.41,95%CI:1.19~1.66;OR=1.70,95%CI:1.44~2.00),膳食情况一般或较差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1.28,95%CI:1.10~1.48;OR=2.36,95%CI:1.50~3.70),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1.66,95%CI:1.42~1.94;OR=4.06,95%CI:2.42~6.88;OR=5.56,95%CI:3.19~9.69),吸烟、膳食情况较差、糖尿病、中心性肥胖是HDL-C降低的危险因素(OR=1.95,95%CI:1.08~3.50;OR=4.05,95%CI:1.17~9.24;OR=2.57,95%CI:1.39~4.77)。结论 泸州地区体检在职人群血脂异常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TG血症和高TC血症是该地区体检在职人群血脂异常的主要形式,应该从加强运动、控制体重、良好的膳食情况等方面加强血脂异常的防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山东省≥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抽取3 600名≥4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肺功能检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估算慢阻肺的患病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项目全部完成且质控合格的共3 317人,慢阻肺患病471人,经复杂加权后山东省≥40岁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13.391%,男性患病率为20.200%,女性为6.632%,男性高于女性(χ2 = 95.359,P<0.001),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6.549%、10.837%、19.991%、23.632%,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χ2 = -12.0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 = 2.416,95%CI = 1.639~3.561)、年龄(OR = 3.749,95%CI = 1.883~7.467)、有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OR = 1.444,95%CI = 1.127~1.849)、儿童时期严重肺部感染史(OR = 3.183,95%CI = 1.414~7.168)、吸烟(OR = 2.207,95%CI = 1.805~2.698)、做饭时不通风(OR = 1.361,95%CI = 1.021~1.814)等是慢阻肺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40岁居民慢阻肺患病率较高,应从各项危险因素入手,特别是男性、高龄、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吸烟、儿童时期严重肺部感染史、室内空气污染等方面,加强对慢阻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血压偏高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参加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河南省7~18岁学生共39 675人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9—10月收集其血压、身体发育相关指标,描述并比较男女、城乡各年龄组血压偏高检出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压偏高总检出率男生为20.8%,大于女生的12.4%(χ2=504.706,P<0.001),城市学生为16.2%,略小于乡村学生的17.0%(χ2=5.294,P=0.022);超重肥胖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5.4%,大于体重正常或消瘦学生的13.7%(χ2=734.088,P<0.001),所有学段均为超重肥胖学生检出率大于体重正常或消瘦学生;血压与腰围、体重、BMI均呈现正相关,收缩压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6、0.555、0.461,舒张压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0.390、0.326,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7~9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14.
杨连建  张协 《现代预防医学》2022,(20):3673-3677
目的 分析2008—2021年沙坪坝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08—2021年重庆沙坪坝区手足口病重复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重复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8—2021年沙坪坝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率为6.50%,两次感染间隔29~4 310 d,中位数为471 d(15.7月),重复感染次数为2~5次,以2次感染为主2 183例(95.20%),重复发病呈双峰分布(4—7月和10—12月),高峰期发病占81.86%,重复感染率男生高于女生(χ2 = 48.016,P<0.001),散居儿童高于其它人群(χ2 = 268.220,P<0.001),城区高于农村(χ2 = 52.834,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男童(OR = 1.374,95%CI:1.258~1.502)、1岁及以下儿童(OR = 2.408,95%CI:2.018~2.881)、2岁及以下儿童(OR = 1.973,95%CI:1.665~2.337)、散居儿童(OR = 5.696,95%CI:3.228~11.199)、幼托儿童(OR = 5.628,95%CI:3.248~10.926)、城区居住(OR = 1.608,95%CI:1.428~1.816)以及高发年份感染(OR = 1.307,95%CI:1.198~1.427)是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沙坪坝区2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高发人群,城区是重复感染的高发地区,偶数年是重复感染的高发年份,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广州市6~13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ADHD患儿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6~13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家长填写的ADHD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表由主要喂养人完成,内容主要包括母亲吸烟情况、产时情况、母亲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环境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组儿童在"母亲吸烟、教养方式不良、非双亲抚养、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偏食/挑食、父母关系不良、非母乳喂养、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12.304,均P<0.05).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养方式不良(OR=1.251,95%CI=1.026~1.439)、情绪不稳定(OR=1.562,95%CI=1.238~1.971)、学习困难(OR=2.029,95%CI=1.193~3.451)、偏食/挑食(OR=3.522,95%CI=1.220~10.168)、父母关系不良(OR=2.029,95%CI=1.093~3.767)、非母乳喂养(OR=1.942,95%CI=1.023~15.189)、胎儿宫内发育迟缓(OR=2.301,95%CI=1.093~4.844)均是儿童发生ADHD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学龄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对ADHD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龚杰  柳园  曾小庆  周莉  陈林  岳荣铮  胡雯   《现代预防医学》2020,(6):1138-1141
目的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人体成分、营养因素以及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 - 2019年5月在四川某三甲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的140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体成分和血液检查指标,并以尿素氮清除率(the urea clearance index,Kt/V)作为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指标。根据Kt/V的结果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与透析不充分组(Kt/V<1.2),将可能影响透析充分性的人体成分因素与营养指标纳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因素。结果 透析充分组的男性构成比(χ2 = 7.265,P = 0.007)、白蛋白(t = 4.235,P<0.001)、相位角(t = 3.974,P<0.001)均高于透析不充分组,细胞内水分(t = - 3.476,P = 0.001)、细胞外水分(t = - 4.753,P<0.001)、细胞总水分(t = - 4.186,P<0.001)、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Z = - 4.307,P<0.001)、去脂体重(t = - 4.076,P<0.001)、身体质量指数(t = - 3.861,P<0.001)、身体细胞量(t = - 3.367,P = 0.001)、骨矿物质含量(t = - 4.035,P<0.001)、肌肉减少构成比(χ2 = 7.875,P = 0.005)均低于透析不充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OR = 0.886,95%CI:(0.803~0.977),P = 0.016)、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OR = 2.386,95%CI:1.932~2.948,P = 0.001)、身体质量指数(OR = 1.197,95%CI:(1.031~1.389),P = 0.019)、身体细胞量(OR = 1.154,95%CI:1.054~1.264,P = 0.002)为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白蛋白、身体质量指数、身体细胞量、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定期监测人体成分与营养状况,提高营养状况,有助于达到透析充分性,保障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消除麻疹措施的有效性,为逐步减少麻疹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强化免疫接种率、查漏补种接种率、麻疹监测与麻疹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变化等特点。 结果 卫辉市1966年开始接种麻疹疫苗、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2002年开始麻疹监测,各阶段麻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49.33/10万、12.12/10万、8.74/10万,其中2002年、2012—2013年、2017—2020年麻疹发病均为0。2002—2020年卫辉市共确诊麻疹219例,8月龄以下及20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增多,其中8月龄以下76例,占34.70%,20岁以上42例,占19.18%。2012年对1~15岁儿童开展麻疹抗体水平检测,共检测1952人,麻疹抗体阳性率96.93%。结论 通过实施消除麻疹措施,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麻疹发病年龄已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