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南昌市老年人群肺结核患病的危险因素,为老年人群肺结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90例≥60岁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的正常居民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肺结核患者接触史及生活习惯等信息,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肺结核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39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患者120例,占30.77%;涂阴患者270例,占69.23%;男性284例,占72.82%;女性106例,占27.18%;平均年龄(70.34±7.75)岁。病例组和对照组的BMI、人均居住面积、文化程度、年人均收入、接触肺结核患者、饮茶和吸烟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359,95%CI:1.368~4.068)和接触肺结核患者(OR=3.357,95%CI:1.854~6.075)是老年人肺结核患病的危险因素;正常BMI(OR=0.175,95%CI:0.056~0.546)、非文盲(OR=0.110,95%CI:0.036~0.332)、年人均收入高(OR=0.475,95%CI:0.332~0.681)、人均居住面积大(OR=0.946,95%CI:0.920~0.973)和饮茶(OR=0.398,95%CI:0.268~0.592)是老年人肺结核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建议针对肺结核患病危险因素开展老年人群肺结核防治健康教育,重点加强控烟宣传和肺结核患者管理。  相似文献   

2.
联苯胺接触人群尿细胞学监护的一些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上海联苯胺接触人群中医学监护16年(1983~1998年)作初步总结。方法 监护人群为联苯胺职业接触者,采用巴氏分级法作尿脱落细胞检查。巴氏分级为5级,介于相邻两级之间的结果以0.5表达,受监护5次以上者列入统计范围,采用平均级数和出现过2.5次以上者的构成比两个指标,以t检验和卡方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监护中发生8例膀胱癌,诊断前监护中出现过2.5级以上者4例(50%),不同工种和不同吸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海安地区40岁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及其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江苏海安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测定,分析哮喘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2237份,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发病率为5.19%;哮喘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家族史、主被动吸烟、职业暴露、幼年存在肺部疾病史、存在呼吸道过敏史、接触烹饪油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637,95%CI:0.499~0.691)是哮喘患病的保护因素,高龄(OR=1.438,95%CI:1.207~1.972)、主动吸烟(OR=1.795,95%CI:1.423~2.399)、被动吸烟(OR=2.098,95%CI:1.423~2.399)、职业暴露(OR=3.446,95%CI:2.175~6.290)、幼年存在肺部疾病史(OR=2.228,95%CI:1.337~4.491)、存在呼吸道过敏史(OR=2.287,95%CI:1.535~5.219)是影响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海安地区40岁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偏高,高龄、主被动吸烟、职业暴露、幼年存在肺部疾病史、存在呼吸道过敏史与哮喘患病有关。临床需加强高危人群哮喘防治工作,从而降低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吸烟、危险职业与膀胱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吸烟危险职业对我国人群膀胱癌发生作用。方法 应用 110例膀胱癌住院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吸烟者有显著升高的膀胱癌危险度 (OR =2 .13,95 %CI为 1.18— 3.84) ,尤其吸烟年限在 40年以上者 ,其危险度高达 4.10倍。开始吸烟年龄越小危险性越大 ,并随吸烟年限、吸烟量、吸烟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戒烟年限的增加而减小 ,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危险职业暴露者患膀胱癌的危险性增加 (OR =3.5 3) ,开始暴露年龄越早危险性越高 ,并随暴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吸烟与危险职业暴露对膀胱癌的发生有交互作用 ,其相对超额危险度为 4.6 8。结论 吸烟对膀胱癌既是诱癌因素又是促癌因素 ,且吸烟者又暴露于危险职业则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唐山市重点职业人群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布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唐山市布病调查点重点职业人群布病筛查中确诊的布病病例和隐性感染病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同一职业人群中的未患病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共107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27例,年龄以40~69岁为主(占74.77%),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89.72%)。对照组共680例,其中男性463人、女性217人,年龄以40~69岁为主(占66.32%),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87.50%)。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羊接触(OR=18.493,95%CI=9.235~37.032)、无使用防护衣或手套(OR=4.319,95%CI=2.412~7.734)、无使用消毒液(OR=3.024,95%CI=1.861~4.913)、饲养环境未定期消毒(OR=4.341,95%CI=2.586~7.288)、接触流产物或为羊接生(OR=2.437,95%CI=1.564~3.799)、接触牲畜时有外伤(OR=2.053,95%CI=1.262~3.340)、吃过病死牲畜(OR=10.911,95%CI=3.500~34.015)、食用未煮熟的畜肉(OR=7.714,95%CI=2.908~20.466)、饮用生奶(OR=6.673,95%CI=2.111~21.091)是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动物密切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OR=0.402,95%CI=0.243~0.664)是布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无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是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牲畜检疫和市场监管,开展重点人群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做好个人防护是布病防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巴氏分级法在联苯胺接触人群尿脱落细胞检查中的应用。 方法 用巴氏分级法和吖啶橙染色法对50例联苯胺接触工人尿脱落细胞涂片进行染色,比较两者阳性结果。 结果 在一年的周期内,两种方法检出例数相等;但在3个月监护周期内,巴氏分级法可再次测得新增阳性病例。 结论 通过巴氏分级法,能达到对职业性膀胱癌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收集2001年9月~2004年2月在北京、上海和成都指定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非吸烟女性新发肺癌住院病例157例,按照性别、年龄(±2岁)、不吸烟等配对因素选取医院对照和人群对照。利用统一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病例和对照有关危险因素的暴露史等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28个暴露因素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被动吸烟指数≥50人年(OR=1·77,95%CI为1·07~2·92)、经常吃动物内脏(OR=1·85,95%CI为1·06~3·22)、职业接触粉尘(OR=2·47,95%CI为1·21~5·03)和工作场所通风不良(OR=4·02,95%CI为1·74~9·29)为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常吃蔬菜(OR=0·26,95%CI为0·12~0·59)、经常服用维生素(OR=0·53,95%CI为0·30~0·93)、结婚后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OR=0·50,95%CI为0·28~0·91)和初次生育年龄在24~30岁之间(OR=0·53,95%CI为0·32~0·90)为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趋势性检验发现,被动吸烟与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之间存在一定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被动吸烟、职业接触粉尘、经常吃动物内脏和工作场所通风不良会增加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危险性。常吃蔬菜和经常服用维生素等因素可以降低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天津市所属染料行业的7家企业联苯胺接触人群的3年监护结果,以便及早预防联苯胺作业人员膀胱癌发生。 方法 以停止接触联苯胺35年后作业人员尿脱落细胞学3年监护结果作为主要分析指标。 结果 2011-2013年发现新发阳性病例4例。 结论 在停止接触联苯胺35年之后,仍有职业性膀胱癌的发生。建议对离岗后接触联苯胺人员的健康行终生监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孕、产期高危环境暴露与孤独症的关系,为前期预防与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RevMan5.3软件,对国内2006~2016年儿童孤独症高危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发表偏倚并对各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文献15篇,累计病例1 551例,对照1 753例。孕产期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及其95%CI分别为:孕期疾病史OR=5.19,95%CI:3.61~7.46;孕期情绪OR=3.36,95%CI:2.25~5.05;孕周异常OR=4.19,95%CI:2.95~5.96;出生缺氧或窒息OR=4.37,95%CI:2.71~7.05;孕期有毒化学物接触OR=2.92,95%CI:1.92~4.43;高龄产妇OR=2.03,95%CI:1.59~2.58;主、被动吸烟OR=2.20,95%CI:1.60~3.03;遗传史OR=5.41,95%CI:3.08~9.50。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儿童孤独症的患病可能与孕期疾病史、孕期情绪、孕周异常、出生缺氧或窒息、孕期有毒化学物接触、高龄产妇、主、被动吸烟和遗传史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台州市居民膀胱癌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加强膀胱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2017年在台州医院确诊的500例膀胱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在该院诊疗的非肿瘤、非泌尿系统疾病患者504例为对照组,采用结构式问卷回顾性调查两组患者入院前1年的人口学信息、职业暴露(工作中是否暴露于芳香胺、多环芳香烃、烟草、烟草烟雾和重金属等环境)、健康行为和饮食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膀胱癌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有职业暴露史分别占31.60%和24.60%;超重/肥胖分别占37.60%和31.74%;吸烟分别占55.80%和46.23%;高蔬菜摄入频率分别占43.80%和52.58%;高水果摄入频率分别占55.40%和62.70%;体力活动活跃分别占24.60%和31.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职业暴露史(OR=1.861,95%CI:1.229~2.836)、超重/肥胖(OR=1.374,95%CI:1.021~1.863)、现在吸烟(OR=1.664,95%CI:1.101~2.503)和曾经吸烟(OR=1.454,95%CI:1.016~2.066)是膀胱癌患病的危险因素;高蔬菜摄入频率(OR=0.731,95%CI:0.566~0.947)、高水果摄入频率(OR=0.659,95%CI:0.463~0.927)和体力活动活跃(OR=0.566,95%CI:0.403~0.798)是膀胱癌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职业暴露、超重/肥胖、现在吸烟、曾经吸烟是膀胱癌患病的危险因素;高蔬菜摄入频率、高水果摄入频率和体力活动活跃是膀胱癌患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高血压、农村、危险因素等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1998-2013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7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年龄(OR=1.07,95%CI:1.06~1.08)、BMI(OR=1.36,95%CI=1.27~1.45)、高血压家族史(OR=1.79,95%CI=1.34~2.39)、吸烟(OR=1.20,95%CI=1.07~1.34)、饮酒(OR=1.20,95%CI=1.14~1.27)、嗜盐(OR=1.28,95%CI=1.17~1.41)、高脂肪摄入(OR=1.17,95%CI=1.05~1.31)、文化程度高(OR=0.78,95%CI=0.71~0.87)、经济收入高(OR=0.90,95%CI=0.86~0.94)、锻炼(OR=0.81,95%CI=0.69~0.94)、腰臀比(OR=1.51,95%CI=1.2~1.89)、性别(OR=1.28,95%CI=1.15-1.42)。结论高血压家族史、腰臀比、BMI、嗜盐、性别、吸烟、饮酒、高脂肪摄入、年龄为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锻炼、经济收入高则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联苯胺接触人群中核有丝分裂器蛋白22(NMP22)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联苯胺接触人群尿液中的NMP22,以巴氏分级法对尿脱落细胞进行分级。[结果]联苯胺接触人群中巴氏分级Ⅰ级组NMP22的测定值显著低于6U/ml的诊断标准(P〈0.05);巴氏分级〉Ⅰ级组NMP22的测定值显著高于6U/ml(P〈0.01)。巴氏分级〉Ⅰ级组NMP22的测定值虽高于巴氏分级Ⅰ级组,但两组间NMP22测定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09)。[结论]尿液中NMP22可作为联苯胺接触人群常规医学监护的生物指标,但尿中NMP22的测定尚不能替代尿脱落细胞巴氏染色检查法作为职业性膀胱癌高危人群医学监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灌注疗效和相关并发症的潜在因素,以及职业暴露膀胱肿瘤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结合术后膀胱灌注的122例NMIBC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问卷随访,收集患者职业、不良嗜好、饮食习惯、基础疾病、膀胱灌注后短期和长期并发症的类型和程度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MIBC复发及灌注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NMIBC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为23.7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NMIB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12,95%CI=1.142~10.193,P=0.028),使用卡介苗作为灌注药物是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0,95%CI=1.424~8.899,P=0.007),联苯胺职业暴露(OR=5.008,95%CI=1.066~23.539,P=0.041)和吸烟(OR=6.193,95%CI=1.195~32.110,P=0.030)是与长期并发症相关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联苯胺职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津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5 270名6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被调查的5 270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9.1%,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70.7%和68.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腹型肥胖、超重、肥胖、腰高比高、IFG、2型糖尿病、脑卒中、心电图异常、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过高、吸烟和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172,95%CI=1.036~1.325)、腹型肥胖(OR=1.355,95%CI=1.171~1.568)、IFG(OR=1.422,95%CI=1.202~1.683)、2型糖尿病(OR=1.766,95%CI=1.529~2.039)、脑卒中(OR=4.774,95%CI=3.329~6.847)、心电图异常(OR=1.339,95%CI=1.177~1.523)、血清高甘油三酯(OR=1.382,95%CI=1.208~1.581)和吸烟(OR=1.351,95%CI=1.178~1.551)与老年人高血压高危险性存在正相关。结论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体重,以降低高血压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南市出租车司机颈肩痛(NSP)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济南市出租车司机719人为研究对象,分析NSP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出租车司机NSP患病率为35.05%(252/7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班(OR=2.157,95%CI=1.405~3.313)、吸烟(OR=1.824,95%CI=1.227~2.712)、工龄≥5年(OR=1.666,95%CI=1.031~2.691)、兼职(OR=1.599,95%CI=1.122~2.279)是NSP患病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OR=0.454,95%CI=0.302~0.683)、睡眠时间≥8 h/d(OR=0.446,95%CI=0.274~0.725)是NSP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出租车司机NSP的患病率较高,夜班、吸烟、长工龄、兼职易引发NS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徐州地区女性乳腺癌高危风险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徐州地区乳腺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2016年徐州市区28个社区39 386人进行乳腺癌高危风险问卷调查及风险评估,评估为乳腺癌高危风险者将免费接受乳腺超声/X线检查,阳性者做病理诊断。结果 在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共19人,乳腺癌检出率为0.48‰(19/39 38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吸烟(OR=3.80,95%CI:1.26~11.50)、经常饮酒(OR=3.70,95%CI:1.14~12.04)、有良性乳腺疾病史(OR=11.79,95%CI:3.34~41.70)是乳腺癌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月经周期规律(OR=0.24,95%CI:0.09~0.64),有哺乳史(OR=0.23,95%CI:0.07~0.82)是乳腺癌检出的保护因素。结论 经常吸烟、 经常饮酒和有良性乳腺疾病史是影响徐州地区女性高危人群乳腺癌检出率的危险因素,在筛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此类特征的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对照研究""危险因素"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aplastic anemia""case-control study""risk factor"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查找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17年9月。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结果共检索到1 094篇文献,最终纳入22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涉及16项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油漆接触(OR=3.82,95%CI:1.68~8.66)、氯霉素使用(OR=3.21,95%CI:1.98~5.20)、苯接触(OR=2.94,95%CI:2.11~4.11)、胶水接触(OR=2.56,95%CI:1.28~5.12)、肝炎病史(OR=2.54,95%CI:1.94~3.34)、染发剂接触(OR=2.37,95%CI:1.08~5.22)、农药接触(OR=1.98,95%CI:1.60~2.45)、β-内酰胺(OR=1.77,95%CI:1.03~3.06)、磺胺类(OR=1.64,95%CI:1.03~2.61)和燃料/石油接触(OR=1.53,95%CI:1.25~1.87)等10个因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危险因素;高经济收入(OR=0.52,95%CI:0.43~0.63)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药物使用、既往史、社会经济地位和职业或环境接触化学毒物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引起成人白血病的可疑危险因素,为预防白血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就诊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9例确诊白血病患者(病例组)及138例非血液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所有的病例和对照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调查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吸烟饮酒史、家庭周围居住环境、居室装修史、有害物质接触史、疾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等,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过程遵循先单因素后多因素的原则,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P<0.2)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2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血病的危险因素有:肥胖(OR=0.811,95%CI:0.646~1.017)、经常吸烟(OR=3.344,95%CI:1.395~8.016)、住所周围有三废污染(OR=2.545,95%CI:1.156~5.607)、农药接触史(OR=2.262,95%CI:1.093~4.680)、苯接触史(OR=2.380,95%CI:1.949~5.970)、其他有机溶剂接触史(OR=2.944,95%CI:0.952~9.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危险因素,为MCI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6月在社区筛查并确诊的MCI病例215例和同期经性别、年龄及职业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的社区人群215例。采用统一自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常见躯体疾病和社交活动等。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相关变量OR值及95%CI。结果较高的文化程度(OR=0.455,95%CI:0.341~0.607)是老年人MCI的保护因素,而淡漠的邻居关系(OR=1.477,95%CI:1.037~2.105)、淡漠的亲子关系(OR=2.078,95%CI:1.236~3.495)、脑卒中(OR=2.347,95%CI:1.302~4.230)以及脑部外伤史(OR=4.063,95%CI:1.266~13.039)是老年人MCI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文化程度、脑卒中、脑部外伤史、及邻居关系和亲子关系淡漠的老年人群可能是MCI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福建省育龄妇女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福建省2007-2011年发生的全部育龄妇女麻疹病例477例和1 431例健康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经济学、麻疹疫苗免疫史、人口性质、医院暴露史和病人接触史等信息。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0.34,95%CI=0.27~0.43),病例组中医院暴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2.28,95%CI=1.17~4.43),病例组中有接触史的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4.43,95%CI=2.94~6.67);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人群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0.28~0.44)。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医院暴露人群、有接触史人群、家庭人均收入低的人群是福建省育龄妇女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