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母亲年龄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由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的CH患儿作为病例组,按照1∶1比例匹配同性别、出生日期不超过30 d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CH的风险因素。结果 CH和对照人群共843对;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生育年龄高[以21~<26岁组为参照,26~<31岁组、31~<35岁组、≥35岁组的OR调整(95%CI)分别为2.724(1.868~3.928)、6.845(4.136~11.372)、7.713(4.168~14.274)]、居住在农村[OR调整(95%CI) = 1.577(1.090~2.281)]、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调整(95%CI) = 9.574(3.462~26.750)]、有甲醛接触史[OR调整(95%CI) = 7.322(2.967~18.066)]、有射线接触史[OR调整(95%CI) = 7.663(2.521~23.293)]、有孕期用药史(抗生素、解热镇痛、非甾体)[OR调整(95%CI) = 8.837(4.325~18.203)]、母亲学历低[OR调整(95%CI) = 3.658(2.464~5.431)]、母亲孕期使用孕酮类保胎药[OR调整(95%CI) = 0.159(0.076~0.333)]与CH存在一定关联,均P<0.05。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加,新生儿发生CH的风险也在增加。结论 母亲甲醛接触史、射线接触史、用药史、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居住在农村、学历低、生育年龄高是CH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总共为127 524例,确诊为CH患儿45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5.29/105。冬春季CH发病率高于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347);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51.68/105(18/7 152),早产儿CH发病率高于足月儿20.93/105(25/119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172,95%CI:2.185~8.116,P=0.012)、早产(OR=2.662,95%CI:1.904~7.115,P=0.008)、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95%CI:1.362~4.950,P=0.03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92,95%CI:1.207~4.216,P=0.024)、孕期用药史(OR=2.350,95%CI:1.802~6.713,P=0.016)、孕期射线接触史(OR=2.712,95%CI:1.938~7.346,P=0.028)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4.120,95%CI:2.713~9.150,P<0.001)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黄石市亚健康新生儿出生情况、流行病学分布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出生的7416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父母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记录亚健康出生新生儿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黄石市亚健康出生新生儿总发生率为3.71%(275/7416),城市为2.17%,农村为4.56%,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年龄≥35岁(OR=21.677,95%CI=3.872-95.472)、胎膜早破(OR=8.981,95%CI=4.064-9.421)、孕期服药史(OR=12.081,95%CI=4.264-37.857)、妊高症(OR=36.074,95%CI=10.588-134.697)、孕期疾病史(OR=31.097,95%CI=8.754-113.843)为新生儿亚健康出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家庭经济高收入(OR=0.764,95%CI=0.427-0.916)、孕期保健(OR=0.698,95%CI=0.392-0.877)为影响新生儿亚健康出生的主要保护因素。结论黄石市亚健康出生新生儿发生率较高,农村高于城市,母亲年龄、孕期服药史、孕期疾病史、妊高症、胎膜早破为主要危险因素,应重点加强知识宣教,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4.
李君  张杰  周怡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6):735-73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与围产期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患儿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安徽省妇女儿童保健中心2019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确诊的161例CH患儿为病例组,按照1∶3的配比设置对照组,对照组共483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母亲年龄≥30岁、户籍为农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和秋冬季出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亲年龄≥30岁(OR=1.701, 95%CI:1.081~2.674)、户籍为农村(OR=1.872,95%CI:1.002~3.498)、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R=1.373, 95%CI:1.066~1.768)、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OR=1.795, 95%CI:1.119~2.879)、早产儿(OR=2.389, 95%CI:1.110~5.142)、过期产儿(OR=1.404,95%CI:1.022~1.982)、低出生体重儿(OR=2.895,95%CI:1.201~6.980)和秋冬季出生(OR=1.539,95%CI:1.036~2.286)为新生儿CH的高危因素。结论 母亲年龄≥30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障碍、早产、过期儿、低出生体重、秋冬季出生、农村地区是CH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孕期保健,减少CH高危因素,是预防CH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013—2018年安徽省淮河流域胃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参与率,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2018年,在安徽省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6个地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面向40~69岁常住居民,进行健康因素问卷调查和胃癌风险评估,对评估出胃癌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筛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对象内镜筛查参与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内镜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胃癌高危人群70 927人,其中32 170人接受内镜筛查,总体参与率为45.36%。内镜筛查的参与率存在着显著的时间(χ2 = 651.193,P<0.001)和地区(χ2 = 4 799.975,P<0.001)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1.27,95%CI:1.22~1.32)、年龄偏大(50~59岁:OR = 1.29,95%CI:1.24~1.34;60~69岁:OR = 1.37,95%CI:1.32~1.43)、大专及以上学历(OR = 1.66,95%CI:1.46~1.90)、离异(OR = 1.43,95%CI:1.27~1.62)、丧偶(OR = 1.12,95%CI:1.03~1.23)、家庭年均收入高(>10 000~30 000元:OR = 1.46,95%CI:1.41~1.52;>30 000~50 000元:OR = 1.43,95%CI:1.36~1.50;>50 000元:OR = 1.24,95%CI:1.16~1.31)、饮用未处理水源(浅表水:OR = 1.33,95%CI:1.27~1.38;深井水/泉水:OR = 1.31,95%CI:1.24~1.37)、不吸烟(OR = 1.27,95%CI:1.21~1.33)、不饮酒(OR = 1.17,95%CI:1.11~1.22)、有消化系统疾病史(1种:OR = 1.32,95%CI:1.27~1.37;2种:OR = 1.93,95%CI:1.81~2.06;3种及以上:OR = 2.47,95%CI:2.17~2.81)和有胃癌家族史(OR = 1.27,95%CI:1.17~1.37)的人群接受内镜筛查参与率较高。结论 胃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参与率仍有待提高,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制定有效的基于人群的胃癌筛查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广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及其特点,评估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围产儿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广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围产儿孕妇的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围产儿预后的影响,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预后风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 - 2015年新生儿总数为431.5万,先天性心脏病围产儿发生率为0.17%,总体生存率为63.2%,其中孕妇妊娠年龄(OR = 1.229,95%CI:0.948~1.595; OR = 1.61,95%CI:1.202~2.157)、分娩次数(OR = 0.398,95%CI:0.354~0.446; OR = 0.639,95%CI: 0.403~1.013)、分娩季度(OR = 1.395,95%CI:1.209~1.611; OR = 1.206,95%CI: 1.045~1.392; OR = 1.131,95%CI: 0.981~1.305)、文化水平(OR = 0.42,95%CI:0.377~0.457)、胎数(OR = 0.345,95%CI:0.261~0.456)、妊娠期发烧(OR = 3.264,95%CI:1.648~6.466)、糖尿病(OR = 0.045,95%CI:0.016~0.121)、缺陷儿史(OR = 3.131,95%CI:1.791~5.471)均为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广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围产儿发生率及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总体生存率仍然较低,孕妇年龄、分娩次数、分娩季度、文化水平、胎数、妊娠期发烧、糖尿病、缺陷儿史均为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医疗机构需开展相关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早期干预提高CHD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8 264例住院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 - 2018年12月在海南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8 264例,参考2010年国际妊娠糖尿病研究协会(IADPSG)制定的GDM诊断标准分为GDM组(n = 1 207)和非GDM组(n = 7 057)。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 264例孕妇发生GDM 1 207例,GDM发病率为14.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 = 2.337,95%CI:1.512~5.480)、孕前BMI≥25 kg/m2(OR = 3.193,95%CI:2.485~10.108)、孕次≥3次(OR = 2.104,95%CI:1.382~4.927)、产次≥3次(OR = 1.862,95%CI:1.204~3.218)、流产次数≥2次(OR = 2.902,95%CI:2.114~7.913)、高能量摄食(OR = 5.714,95%CI:4.526~12.685)及饮食不规律(OR = 3.319,95%CI:2.905~10.794)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35岁、孕前BMI≥30岁、孕次≥3次、产次≥3次、流产次数≥2次、高能量摄食及饮食不规律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孕妇加强GDM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前检查以及分娩的孕产妇5 65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所有孕产妇均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组244例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 407例。比较两组孕期合并症、妊娠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_4)以及TPOAb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5 651例孕产妇中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44例,发生率4.32%。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较甲状腺功能减退组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胎膜早破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胎儿畸形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升高是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05,95%CI:1.167~5.532),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31,95%CI:1.466~8.193),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18,95%CI:1.107~3.115),是胎膜早破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01,95%CI:1.359~4.422),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保护因素(OR=0.681,95%CI:0.218~0.887)。FT_4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保护因素(OR=0.671,95%CI:0.335~0.912),是胎膜早破的保护因素(OR=0.539,95%CI:0.167~0.899)。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导致不良妊娠结局,TSH水平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台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240例妊娠期IDA孕妇作为贫血组,随机选取480例未发生IDA的孕妇作为非贫血组,对所有孕妇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单因素比较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妊娠期IDA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母婴妊娠结局的差异性。结果妊娠期IDA孕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2.270)、农村地区(OR=3.161)、无规律产检(OR=4.371)、孕期素食为主(OR=3.442)及经常饮茶/咖啡(OR=4.768)等,而孕期营养指导(OR=0.485)、孕期补铁(OR=0.611)为保护因素。贫血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羊水异常、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高于非贫血组(均P0.05)。结论影响妊娠期IDA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且IDA对母婴妊娠结局影响较大,应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减少IDA的发生率,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简称“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新疆乌鲁木齐市产后抑郁症(PPD)和焦虑症(PPA)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进行产后健康检查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社会人口学和产科信息。采用九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广泛焦虑量表(GAD-7)筛查PPD和PPA,并采用法国PEGASUS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产妇的跟骨进行骨密度测量。对PPD和PPA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共2 490名产妇参与调查,2020年乌鲁木齐市产妇PPD和PPA发病率分别为13.4%、10.8%。经单因素分析6个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提示,年龄≥35岁(OR=1.707,95%CI:1.142~2.551)、无业(OR=1.478,95%CI:1.003~2.205)、经产妇(OR=1.340,95%CI:1.037~1.733)、骨量减少(OR=1.434,95%CI:1.076~1.910)是PPD的危险因素,而母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胎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住院治疗的471例ICP孕妇纳入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 分析ICP孕妇的胎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ICP孕妇的孕周(χ2=38.834,P=0.000)、发病时间(χ2=21.470,P=0.000)、多胎妊娠(χ2=19.529,P=0.000)、合并高血压(χ2=10.963,P=0.001)、合并糖尿病(χ2=7.098,P=0.008)、合并乙肝(χ2=5.879,P=0.015)、ICP既往史(χ2=7.193,P=0.007)、生化指标(TBA:χ2=23.410,P=0.000;ALT、AST:χ2=6.114,P=0.013;TBIL:χ2=8.204,P=0.004;DBIL:χ2=5.361,P=0.021)水平与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具有相关性;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病时间(OR=2.92,95%CI=1.37~6.22)、多胎妊娠(OR=2.29,95%CI=1.42~3.71)、合并高血压(OR=2.41,95%CI=1.09~5.33)、合并糖尿病(OR=1.95,95%CI=1.07~3.56)、TBA水平(OR=2.05,95%CI=1.05~4.01)是ICP孕妇的胎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其中发病孕周是ICP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孕妇发病时间、多胎妊娠、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TBA水平是ICP孕妇的胎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对ICP孕妇的胎儿加强监护及采取治疗,结合孕周、病情变化评估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和合适的分娩方式,可改善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孕妇的住院资料,分娩足月活产儿5639例、早产儿540例,分为足月产组(≥37周孕龄)和早产组(<37周孕龄),比较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发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16年)(OR=0.61,95%CI:0.48~0.78)、家庭平均月收入(>3000元)(OR=0.62,95%CI:0.50~0.78)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而母亲妊娠合并症,比如妊娠期糖尿病(GDM)(OR=3.97,95%CI:1.70~9.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OR=4.43,95%CI:3.35~5.87)、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OR=4.88,95%CI:3.25~7.32)是早产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②按早产的病因分类,本研究中340例为自发性早产儿,余200例为医源性早产.经分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足月产相比,经产妇(OR=2.66,95%CI:1.87~3.76)、GDM(OR=4.52,95%CI:1.42~14.38),尤其是HDP孕妇(OR=14.19,95%CI:10.10~19.93)更易发生医源性早产,而ICP孕妇更多出现自发性流产(OR=12.875,95%CI:12.75~13.00).结论 应及早识别早产潜在的高危因素,加强围生期管理,以减少早产的发生,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在妊娠过程中的临床不良结局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此类患者进行相关筛查、诊断及干预,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确诊为GDM的199例孕妇,其中102例PCOS患者纳入PCOS组,97例非PCOS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早产、羊水过多及羊水过少、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体重、巨大胎儿、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血糖),并将两组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早产、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剖宫产、新生儿体重、巨大胎儿、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黄疸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OS组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P0.05)。结论PCOS增加GDM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新生儿低血糖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各阶段增重、孕期总增重与子痫前期-子痫(PE-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抽样),招募西南三省5 396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测量获得其身高、孕前体质量、每次产前检查的体质量等指标,并计算孕期各阶段增重和孕期总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标准定义其孕期增重是否适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孕期增重指标与PE-E的关系。结果 与孕前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孕前BMI较低者PE-E发生的可能性较低(OR=0.19,95%CI:0.03~0.62),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发病风险增加(超重OR=3.69,95%CI:2.21~6.01;肥胖OR=6.12,95%CI:1.68~17.30)。孕中期增重速率过大(OR=2.24,95%CI:1.25~4.35)、妊娠期总增重过高者(OR=1.70,95%CI:1.02~2.85)发生PE-E的风险增加。结论 孕前BMI、孕期增重和PE-E的发生密切相关,育龄妇女孕前应尽量达到正常体质量标准,孕期保持适宜的体质量增加,以减少PE-E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05年1-9月在某医院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100例孕产妇为病例组,以该院产前保健和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孕周相同的20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对其一般情况、妊娠情况和相关健康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为26~30岁(OR=2.69,95%CI为1.29~5.56)和高于30岁(OR=4.58,95%CI为1.92~10.92)、经济收入超过3 000元(OR=7.17,95%CI为2.49~20.64)、容易激动(OR=1.88,95%CI为1.00~3.51)、食肉多(OR=4.91,95%CI为1.94~12.43)、参加体育锻炼每周1~3次(OR=0.35,95%CI为0.16~0.76)和4次以上(OR=0.32,95%CI为0.10~0.98)等因素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密切。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经济收入高、容易激动和食大量肉,而适度体育锻炼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母亲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 - 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纳入1 868对母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与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母亲孕前BMI和GW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β = 0.010, 95%CI: 0.005-0.016, P<0.001);与GWG不足组对比,GWG过多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β = 0.100, 95%CI: 0.053-0.148, P<0.001)。巨大儿的出生率随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OR = 1.086, 95%CI: 1.028-1.147, P = 0.003)。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OR = 1.054, 95%CI: 1.021-1.087, P = 0.001)。结论 合理控制孕前BMI,避免孕期体重过度增长,有利于新生儿体重的控制,降低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母亲妊娠期疾病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在广州市11个区抽取808所中小学,调查96 756名10~20岁青少年的父母他评抑郁症状以及母亲妊娠期疾病情况。  结果  父母他评青少年存在轻微、中度、重度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5.5%,3.5%和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胆汁淤积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病毒性肝炎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158.91,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R=1.41,95%CI=1.18~1.68)、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OR=1.61,95%CI=1.15~2.26)、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OR=1.40,95%CI=1.03~1.91)、妊娠期贫血(OR=1.46,95%CI=1.35~1.59)、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OR=1.67,95%CI=1.38~2.02)与青少年父母他评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妊娠期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以及病毒性肝炎可能对青少年抑郁情绪及严重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丽水市2016-2019年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妇幼保健院2016-2019年分娩的934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临床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6-2019年妇幼保健院共分娩活产19 535例胎儿,其中低出生体重儿934例,发生率为4.78%;2016-2019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 0.019,P=0.89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 早产(OR=46.283,95%CI:38.408~56.773)、双胎(OR=7.023,95%CI:5.347~9.223)、女婴(OR=1.549,95%CI:1.304~1.841)、妊娠高血压(OR=4.945,95%CI:3.262~7.498)、胎膜早破(OR=1.305,95%CI:1.053~1.618)、胎儿窘迫(OR=2.103,95%CI:1.515~2.919)、胎盘早剥(OR=1.651,95%CI:1.152~2.366)、农村户籍(OR=1.274,95%CI:1.014~1.601)是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丽水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注重加强农村户籍、妊娠合并高血压和双胎孕妇的围生期管理,避免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的发生,从而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