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健康信念模型(HBM),探寻影响居民参加肠镜检查的因素。[方法]2015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某镇选取大肠癌初筛阳性后接受和拒绝肠镜检查(接受组和拒绝组)各200人进行健康信念问卷调查,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在HBM易感性认知、严重性认知、益处认知、障碍认知和行为线索5个维度上的差异,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各维度得分对肠镜检查意愿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95份,接受组199份,拒绝组196份。两组HBM问卷得分分别为(0.66±0.12)分和(0.55±0.14)分,接受组得分高于拒绝组(P0.001)。接受组在HMB 5个维度上的认知程度均高于拒绝组(均P0.05)。在大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易感性知识,以及大肠癌筛查在降低发病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掌握自身健康状况的益处认知方面,接受组认知程度高于拒绝组(均P0.001)。在获得医生建议和家人朋友支持比例上,接受组相对于拒绝组的OR值分别为4.25(95%CI:2.05~8.84)和9.08(95%CI:4.19~19.68);而拒绝组则更加认可大肠癌治愈可能性低及缺乏肠镜检查时间。logistic回归中益处认知得分对模型影响最大,其OR值为44.37(95%CI:8.83~222.96);其次为行为线索和障碍认知得分,OR(95%CI)分别为9.36(3.36~26.05)、7.00(2.45~20.03)。[结论]未接受肠镜检查者对大肠癌易感性认知和肠镜检查益处认知不足,社会支持缺乏;对大肠癌治疗和预后的消极态度及缺乏肠镜检查时间也是阻碍人群进行肠镜检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初步探索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提出针对筛查需方角度的建议,为优化宫颈癌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2个区自愿参加宫颈癌筛查的社区女性487例进行问卷调查。应用x2检验与t检验进行不同筛查行为影响因素的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各因素对筛查行为的影响。结果 41.7%(203例)的调查对象从未参加过宫颈癌筛查,不同年龄(t=2.332,P=0.020)、户籍(x2=41.120,P<0.001)、文化程度(x2=11.169,P=0.004)、居住状况(x2=27.529,P<0.001)及职业(x2=7.905,P=0.019)的女性筛查率有差异。曾参与筛查者对宫颈癌筛查的益处认知得分高于从未筛查者(t=2.358,P=0.019),障碍认知得分低于从未筛查者(t=-7.443,P<0.001),有行为线索的比例也高于从未筛查者(x2=80.181,P<0.001)。障碍认知(OR=1.884,95%CI:1.311~2.709)与行为线索(OR=2.606,95%CI:1.245~5.453)是宫颈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障碍认知与行为线索对社区女性的宫颈癌筛查行为有影响,帮助改善障碍认知与行为线索是促进个体参与筛查的有效措施,并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宣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曾受过同伴教育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的结构性问卷收集MSM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因素、社会支持、自评焦虑与抑郁得分及是否接受过同伴教育。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同伴教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2.5±9.2)岁,社会支持的总得分为(25.75±3.87)。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5.88±2.47);主观支持得分为(14.11±2.45);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为(5.76±1.75)。35.0%的MSM未接受过同伴教育。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18~25岁,26~35岁的MSM更愿意接受同伴教育(OR=0.51,95%CI=0.30~0.84,P=0.009),36~67岁的MSM也较18~25岁组更愿意接受同伴教育(OR=0.38,95%CI=0.22~0.68,P=0.001)。相对本地居住时间2年或以下,2年以上的MSM更不愿意接受同伴教育(OR=2.18,95%CI=1.01~4.69,P=0.046)。相对于分数31~56,得分57~65的MSM更不愿意接受同伴教育(OR=2.44,95%CI=1.22~4.90,P=0.012)。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对MSM未接受同伴教育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χ2=3.53,P=0.060)。结论 应加强MSM人群心理健康状态来改善同伴教育状况,从而使MSM人群更好地远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保定市进城务工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状况,了解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精准干预措施,提高进城务工女性筛查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保定市竞秀区、莲池区384名流动妇女进行调查,分析其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384名调查对象中,80.47%的女性表示参与宫颈癌筛查,19.53%的女性没有参与意愿。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进城打工时间、每天工作时间及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妇女年龄越大(OR=1.408,95%CI:1.018~1.948)、文化程度越高(OR=1.565,95%CI:1.144~2.142)、进城打工时间越长(OR=1.472,95%CI:1.093~1.982)、宫颈癌筛查知识知晓越多(OR=4.378,95%CI:1.939~9.886),筛查意愿越强,每天工作时间越长(OR=0.598,95%CI:0.409~0.874),筛查意愿越低。结论应以年轻女性、低文化程度、户籍为外地、进城打工时间短、每天工作时间长的流动妇女为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济南市老年人社会隔离与睡眠质量及其交互作用与抑郁的关联。方法 采用社会网络简化版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于2019年10至11月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济南市随机抽取915名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存在社会隔离、睡眠障碍和抑郁者分别为227人(24.8%)、180人(19.7%)、155人(16.9%)。不同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患慢性病数量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社会隔离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风险为非社会隔离的2.259倍(OR=2.259, 95%CI:1.528~3.337),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风险为无睡眠障碍者的2.491倍(OR=2.491,95%CI:1.660~3.737)。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隔离与睡眠障碍对抑郁患病率存在相乘(OR(95%CI)=2.393(1.034~5.539))和相加交互作用(OR=7.120, 95%CI:3.950~12.834)。RERI(95%CI)=4.657(0.681~8.633),AP(95%CI)=0.654(0.419~0.889),S(95%CI)=4.183(1.548~11.307)。结论 社会隔离和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妇女宫颈癌(CC)筛查行为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市艾滋病门诊接收的HIV阳性妇女236名为研究对象,调查妇女一般资料、健康素养、既往CC筛查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HIV阳性妇女CC筛查行为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92.4%。218名HIV阳性妇女中既往3年内参加过CC筛查64名(29.4%),未参加过CC筛查154名(70.6%)。单因素分析可知,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坚持使用安全套、诊断HIV阳性后持续时间、对CC认知程度、医务人员进行了CC筛查宣教、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HeLMS)评分均可能与HIV阳性妇女CC筛查行为有关(P<0.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高(OR=0.721、95%CI 0.574~0.906)、家庭人均月收入高(OR=0.690、95%CI 0.528~0.903)、诊断HIV阳性后持续时间长(OR=0.675、95%CI 0.512~0.89...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农村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及最终参与检查的情况。方法在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取4个省7个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县(区),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58名35~64岁的农村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2%的妇女未听说过宫颈癌,30. 1%不了解宫颈癌可能出现性交后阴道出血,有14. 0%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35. 5%不了解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原因。认为宫颈癌是不可预防的占7. 8%,仅有16.1%的妇女了解首次性行为前注射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调查对象知识获取途径≤3种、4~6种、≥7种的分别为47.2%、32.1%及20. 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职业(OR=1.519, 95%CI:1.083~2. 129)、文化程度(OR=1.407, 95%CI:1.011~1.957)、获取知识的途径(OR=2.056, 95%CI:1.453~2.909)和得到专业人士讲解(OR=1.967, 95%CI:1.136~3.405)。有91.1%的调查对象曾经接受过宫颈癌筛查,8. 9%未进行。主动寻求筛查的妇女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得分高于被动筛查的妇女(P 0.001)。结论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缺乏,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水平与最终筛查行为密切相关,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对农村妇女及社会公众进行更广泛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安徽省某地区农民、失地农民和城市人群罹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探讨失地农民生活方式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联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共收集有效问卷761份,其中农民组119份,失地农民组259份,城市组383份。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各组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风险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三组人群在饮酒、膳食习惯和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农民组和失地农民组人群高血压和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低于城市组。调整混杂因素后,农民组(OR=0.20,95%CI:0.12~0.33)和失地农民组(OR=0.65,95%CI:0.44~0.95)高血压发病风险低于城市组,农民组(OR=0.44,95%CI:0.27~0.74)和失地农民组(OR=0.67,95%CI:0.47~0.96)超重肥胖发病风险低于城市组。农民组(OR=2.48,95%CI:1.45~4.23)和失地农民组(OR=2.00,95%CI:1.33~3.02)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风险高于城市组。结论 失地农民生活方式不同于农民组与城市组,高血压和超重肥胖发病风险高于农民组。应对失地农民人群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中学生结核病出现可疑症状时就诊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分析结核病就诊意向影响因素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对我国六个省共计2 547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健康信念模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就诊意向。  结果  女生、城镇学生、东部地区学生、住宿学生核心知识得分高于同组其他调查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西部地区中学生感知疾病威胁程度大,男生、东部地区中学生感知疾病严重性程度高,非住宿生更容易受到家人、朋友的提醒和就诊陪伴。调查对象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就诊意向延迟率为2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809,95%CI:0.668~0.980)、城乡(OR=0.692,95%CI:0.572~0.838)、是否是独生子女(OR=0.819,95%CI:0.676~0.992)、感知疾病的严重性(OR=0.955,95%CI:0.922~0.989)和提示因素(OR=0.514,95%CI:0.429~0.617)是结核病就诊意向的影响因素。  结论  通过健康信念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解释影响中学生结核病就诊意向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针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学龄期哮喘儿童伴急性应激障碍患者154例和单纯学龄期哮喘儿童270例,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CA)和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患儿进行评测。结果 424例学龄期哮喘儿童SASRQ得分为41.25±14.69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142,95%CI:0.077~0.261)、年龄12~14岁(OR=0.010,95%CI:0.001~0.086)、病情轻(OR=0.139,95%CI:0.049~0.399)、疾病控制良好(OR=0.025,95%CI:0.085~0.851)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小学文化程度(OR=14.866,95%CI:2.837~77.898)、发作诱因感染(OR=4.656,95%CI:1.163~18.638)、社会支持低水平(OR=4.656,95%CI:1.164~15.539)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龄期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障碍,年龄小、病情重、文化程度低、低社会支持水平、疾病控制不佳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013—2018年安徽省淮河流域胃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参与率,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2018年,在安徽省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6个地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面向40~69岁常住居民,进行健康因素问卷调查和胃癌风险评估,对评估出胃癌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筛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对象内镜筛查参与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内镜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胃癌高危人群70 927人,其中32 170人接受内镜筛查,总体参与率为45.36%。内镜筛查的参与率存在着显著的时间(χ2 = 651.193,P<0.001)和地区(χ2 = 4 799.975,P<0.001)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1.27,95%CI:1.22~1.32)、年龄偏大(50~59岁:OR = 1.29,95%CI:1.24~1.34;60~69岁:OR = 1.37,95%CI:1.32~1.43)、大专及以上学历(OR = 1.66,95%CI:1.46~1.90)、离异(OR = 1.43,95%CI:1.27~1.62)、丧偶(OR = 1.12,95%CI:1.03~1.23)、家庭年均收入高(>10 000~30 000元:OR = 1.46,95%CI:1.41~1.52;>30 000~50 000元:OR = 1.43,95%CI:1.36~1.50;>50 000元:OR = 1.24,95%CI:1.16~1.31)、饮用未处理水源(浅表水:OR = 1.33,95%CI:1.27~1.38;深井水/泉水:OR = 1.31,95%CI:1.24~1.37)、不吸烟(OR = 1.27,95%CI:1.21~1.33)、不饮酒(OR = 1.17,95%CI:1.11~1.22)、有消化系统疾病史(1种:OR = 1.32,95%CI:1.27~1.37;2种:OR = 1.93,95%CI:1.81~2.06;3种及以上:OR = 2.47,95%CI:2.17~2.81)和有胃癌家族史(OR = 1.27,95%CI:1.17~1.37)的人群接受内镜筛查参与率较高。结论 胃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参与率仍有待提高,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制定有效的基于人群的胃癌筛查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社会融合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受健康教育和慢性病健康管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36.54% 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以及分别有76.48%和42.49%接受过健康教育和慢性病健康管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化流动(OR=1.25;95%CI:1.04~1.49)、跨省流动(OR=1.12;95%CI:1.01~1.25)、流入城市(OR=1.34;95%CI:1.23~1.47)、有社会保障(OR=1.98;95%CI:1.82~2.15)、办理了居住证(OR=1.33;95%CI:1.22~1.46)、有落户意愿(OR=1.13;95%CI:1.02~1.24)以及心理融合(OR=1.07;95%CI:1.05~1.09)与社会参与(OR=1.17;95%CI:1.14~1.21)程度越高,是建档的正向影响因素。而流动城市数在2~3个内相对于1个以内是建档的负向影响因素(OR=0.87;95%CI:0.79~0.95)。有社会保障(OR=1.23;95%CI:1.12~1.35)、居住证(OR=1.45;95%CI:1.32~1.60)及社会参与(OR=1.31;95%CI:1.26~1.37)和心理融合(OR=1.03;95%CI:1.01~1.04)越高,是接受健康教育的正向影响因素,而流动城市数在4个及以上相对于1个以内是接受健康教育的负向影响因素(OR=0.82;95%CI:0.69~0.98)。此外,有居住证(OR=1.54;95%CI:1.07~2.20)和落户意愿(OR=1.66;95%CI:1.11~2.48)对接受慢性病健康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结论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总体较低。需要格外关注独自流动、省内流动、流动稳定性较差的人群,促进地区和城乡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均衡化发展;通过提高社会融合程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当地居民骨密度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黔东南侗族居民5792名进行问卷调查、身高、体重测量,并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密度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5322人,黔东南侗族人群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33.84%、2.76%,男性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职业的居民骨质情况检出率不同(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OR=1.746,95%CI=1.635~1.864)、男性(OR=2.213,95%CI=1.829~2.679)、初中(OR=1.395,95%CI=1.069~1.798)和高中文化(OR=1.292,95%CI=1.066~1.565)检出骨量减少的风险高,离退休(OR=0.681,95%CI=0.508~0.911)、体力劳动人员(OR=0.702,95%CI=0.595~0.828)、超重者(OR=0.782,95%CI=0.681~0.898)、戒烟者(OR=0.695,95%CI=0.494~0.977)检出骨量减少风险低;高龄(OR=1.903,95%CI=1.567~2.311)、男性(OR=8.744,95%CI=5.290~14.451)、体重过低(OR=3.046,95%CI=1.622~5.718)、体重肥胖(OR=3.285,95%CI=1.975~5.464)检出骨质疏松风险高,初中文化(OR=0.511,95%CI=0.287~0.910)骨质疏松检出风险低。结论 贵州省黔东南侗族人群的骨量减少检出率较高,年龄、BMI、性别、文化程度可能是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市地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城市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6—2019年北京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结直肠癌项目参与人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73 240名北京市40~69岁健康居民纳入风险评估,评估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12 135人,问卷初筛高危率16.57%;完成内镜筛查3 061例,参与率25.22%。内镜筛查依从性存在年份和城区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84, 95%CI:0.74~0.95)、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中专(OR=0.78, 95%CI:0.71~0.86)、大学/大专及以上(OR=0.88, 95%CI:0.79~0.97)、每周体育锻炼≥3次(OR=0.89, 95%CI:0.82~0.97)的人群接受内镜筛查依从性较差;而家庭做饭油烟较多(OR=1.76, 95%CI:1.46~2.13)、常饮酒(OR=1.22, 95%CI:1.11~1.34)、有精神创伤或压抑史(OR=1.37, 95%CI:1.25~1.50)、有结直肠疾病史(OR=16.65, 95%CI:15.25~18.18)、有癌症家族史(OR=2.30, 95%CI:2.10~2.52)的人群依从性相对较好(P0.05)。结论北京市城市地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依从性仍待提高,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进行精准健康管理,提升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内镜检查的总体依从性,提高内镜检查人群覆盖率,实现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最终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妇女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4—12月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的健康女性,采用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对焦虑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放问卷542份,有效539份,调查对象焦虑平均分为(48.53±9.83)分,与国内常模相比,P0.01,焦虑评分≥50分258例(47.9%);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孕次、不同产次、不可靠避孕方法知晓程度、怀孕后担心家人知道、担心传染性病的人工流产者之间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担心传染性病(OR=3.857,95%CI:1.381~10.773),职业中以学生(OR=2.55,95%CI:1.055~6.164)、无业(OR=2.186,95%CI:1.276~3.743)、服务员(OR=2.03,95%CI:1.067~3.866)的焦虑发生危险度较高;不可靠避孕方法相关知识得分越少焦虑发生率越高(0分,OR=2.112,95%CI:1.288~3.464);产次≤1次(OR=1.986,95%CI:1.187~3.321)焦虑发生率较高。结论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妇女是焦虑的高发人群,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应重视门诊人工流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妇女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7—8月,使用统一编制的问卷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妇科常见病免费筛查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84人,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7.49%(685/884)。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χ~2=17.57,P=0.001)、文化程度(χ~2=31.91,P0.01)、民族(χ~2=17.08,P0.01)、婚姻状况(χ~2=35.17,P0.01)和平均月收入(χ~2=34.11,P0.01)的妇女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4.39,P=0.017,95%CI:1.21~7.33),平均月收入1 000元(OR=3.94,P=0.024,95%CI:1.17~5.92)是社区妇女不知晓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OR=0.24,P=0.037,95%CI:0.01~1.76)是社区妇女知晓宫颈癌相关知识的促进因素。结论社区妇女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对收入低、文化程度低的妇女需要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为积极应对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样,使用电子化结构式调查问卷入户现场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病人健康状况问卷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采用输入法和向前wald法。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1382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1.00%,焦虑症状检出率为6.95%,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同时检出率为5.7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对和子女的关系满意度(比较满意 vs. 一般满意: OR=0.193,95%CI:0.077~0.482; 非常满意 vs. 一般满意:OR=0.091, 95%CI:0.032~0.264)、患有心脏病(OR=3.715,95%CI:1.557~8.863)、患有糖尿病(OR=3.095,95%CI:1.237~7.744)和看电视(OR=0.336,95%CI:0.146~0.772)等因素影响抑郁症状检出率,焦虑症状检出率受到对和子女关系满意度(比较满意 vs. 一般满意: OR=0.719,95%CI:0.218~2.372; 非常满意 vs. 一般满意:OR=0.023, 95%CI:0.023~0.693)和看电视(OR=0.269,95%CI:0.079~0.910)等因素影响。结论 合肥市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人们重视,拥有较高的对和子女关系的满意度以及看电视是老年人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的保护性因素,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问题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宫颈癌监测试点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并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为改进人群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6年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惠州市博罗县两地35~64岁农村妇女的个案信息,有效个案60 204例。筛查方法为运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进行初筛,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金标准。结果 2014-2016年共有筛查60 204名35~64岁妇女,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细胞学阳性率8.5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OR=2.09,95%CI:1.13~3.89)、初中(OR=1.97,95%CI:1.10~3.53)、孕次(OR=1.087,95%CI:1.01~1.17)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往接受过宫颈癌检查(OR=0.72,95%CI:0.59~0.89)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广东省宫颈癌监测试点地区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较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群筛查可结合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筛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虹妍      刘亚欣      顾典  陈小丹  沈阳      赵勇      袁军      赖维云  曾缓<  / 《现代预防医学》2020,(7):1262-1266
目的 了解重庆市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贫困地区针对性地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16个监测点的15~69岁慢性病人群,采用2017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7年重庆市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共3388人。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6.03%;在三方面中,健康技能素养最低(5.99%);在六类问题中,慢性病防治素养最低(7.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总体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1.64,95%CI:1.144~2.338)和职业(OR=0.46,95%CI:0.304~0.706);健康技能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民族(OR=2.96,95%CI:1.635~5.339)、文化程度(OR=0.65,95%CI:0.304~0.706)、职业(OR=0.60,95%CI:0.386~0.919)和地区(OR=2.11,95%CI:1.287~3.451);慢性病防控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人均年收入(OR=1.41,95%CI:1.019~1.947)和地区(OR=2.65,95%CI:1.605~4.360)。结论 重庆市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特别是健康技能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农民、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年平均收入较低和地区不同的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是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分析孕妇口腔卫生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于2022年7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驻点, 对到院做产前检查的316名孕妇应用孕妇口腔卫生保健行为的健康信念问卷及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健康信念、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对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结果纳入孕妇316名中, 110(34.8%)名孕妇日常口腔保健行为不佳, 120(38.1%)名的孕妇在孕前或孕期未行口腔检查。孕妇整体口腔保健的健康信念不高, 得分为6.63+3.23、中位得分为7(5)。感知口腔疾病的易感性(OR=1.51, 95%CI:1.026~2.213)、日常生活的自我效能(OR=2.64, 95%CI:1.384~5.040)、口腔检查的自我效能(OR=1.74, 95%CI:1.184~2.570)是孕妇日常口腔卫生保健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健康动力(OR=2.47, 95%CI:1.474~4.126)及口腔检查的自我效能(OR=4.17, 95%CI:2.626~6.619)是孕妇孕前及孕期口腔检查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孕妇口腔保健的健康信念特别是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