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以岩芯资料为基础,以地震和测井层序地层分析,在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极大提高了松辽盆地泉四段地层层序划分的精度,明确了泉四段地层在西部斜坡超覆尖灭,在扶新隆起带地层明显减薄,中央坳陷区地层厚度稳定的特点;同时对泉四段低渗透型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等方面开展研究,明确泉四段储层纵向上以Ⅰ砂组储层条件最优越,向下储层条件逐渐变差;平面以扶新隆起带储层条件最好,新北地区储层物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李洋  王凤刚 《中州煤炭》2021,(12):96-103
博兴洼陷南斜坡带油藏类型主要受构造、构造—岩性、地层控制,为多含油气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区。目前沙河街组地层受剥蚀影响,地层接触关系复杂、沉积特征研究有待进一步细化、多期砂体纵横叠置,勘探程度较低。以沙河街组地层为研究对象,从地层、沉积相、地球物理分析等研究分析出发,开展沉积规律及储层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内地层厚度由北向南减小,沙一段在南部遭受严重剥蚀;沙河街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鲁西隆起,其中沙三上段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体沉积厚度大,为主要的有利相带。结合储层预测分析,确定3个有利目标区,其中2个有利区目标层位为沉积及岩性控制的沙三上段,1个有利区为受构造控制的沙二段地层,为下一步勘探目标的部署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同含煤盆地山西组砂岩骨架颗粒、砂体古流向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的分析,认为大同含煤盆地山西组沉积地层的物源区为其北侧的阴山隆起构造带,陆源剥蚀区的母岩组合主要为沉积岩型的石英砂岩和碳酸盐岩,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为华北地块北缘陆内隆升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通过成藏要素及其特征、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油气成藏机理等多项研究,总结了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油气成藏的3个主要要素,即成藏期古构造、烃源岩和储层。齐家地区长期受西北高、东南低古构造格局控制,物源主要为北部物源影响,青二三段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南部,且深部优于浅部;高台子油层储层北部相对较厚,而物性特征则浅部优于深部。油气成藏主要受3个要素成藏期空间配置:受先致密后成藏、压实及胶结等成岩作用影响,以及油源供给程度等多因素的影响,油气主要分布于储层物性较好、多油源汇聚古凹陷周边斜坡带;同时,运移输导量越大、砂地比越低、盖层越发育,越有利于形成纯油区;另外,活动断裂可作为油气垂向输导运移的通道,开启断裂附近油柱高度高,油水界面上移,导致上部储层油水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5.
龙虎泡地区扶余油层储层物性以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1×10-3μm2为主,且孔隙结构较差,属于致密油储层。通过对研究区烃原岩、储层、构造、断裂等成藏条件分析认为,青一段优质源岩是龙虎泡地区扶余油层致密油成藏的物质基础,河道砂体是其有利的储集空间,断层是致密油运移的通道,构造高部位是致密油富集的场所,储层物性控制其分布范围;构造、断裂、砂体展布与油气运聚在时间、空间上的有机配合形成了大面积岩性油藏背景下的断层—岩性油藏。综合致密油成藏条件,以物性为界限,将研究区划分为Ⅰ、Ⅱ类致密油勘探有利区,Ⅰ类区是龙虎泡地区扶余油层目前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泰康地区位于西部斜坡区泰康隆起带的东部,研究区油层主要分布在萨尔图油层。通过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构造、沉积、储层等成藏分析认为,该区油气来自齐家—古龙凹陷,高台子油层顶部的区域不整合面与储层中的砂体是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聚集受北东向鼻状构造带控制,砂体与构造带有机配置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合岩性油藏,其中具有微幅度构造发育的地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涠西南凹陷东南斜坡带流二段滩坝砂体发育,分布范围广,岩性横向变化较大,常规波阻抗反演方法无法满足有效储层预测的精度,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综合储层预测技术对涠西南凹陷东南斜坡带流二段滩坝砂体系A构造有效储层进行预测,先以宽带约束反演落实A构造流二段II油组边界,再以PNN伽马反演预测技术分辨该油组内部高伽马泥岩,最后获取A构造有效储层的分布范围。钻探结果表明,研究区内A构造有效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相吻合,证明综合储层预测技术在涠西南凹陷东南斜坡带流二段滩坝砂体系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含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下油气成藏及分布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通过对中部断陷带进行平衡剖面模拟,结合盆地的充填特征、叠加性质,明确了中部断陷带构造演化过程及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含油气区带形成过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海塔盆地由残留盆地和被动裂谷盆地两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叠加而成的。文中又进一步将被动裂谷盆地期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初始裂陷期、强裂陷期、断坳转换期和坳陷时期。复杂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了中部断陷带3种类型含油气聚集带的发育:反转构造带、中央背斜或中央隆起带和掀斜隆起带。反转构造带控制着上部含油气系统的形成,形成时期为断坳转换阶段。中央隆起带和中央背斜带控制着中部含油气系统,形成时期为强裂陷期。掀斜隆起带控制下部含油气系统的发育,形成时期为初始裂陷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构造特征和煤储层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柿庄北地区的煤层气勘探潜力。研究认为,柿庄北地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区带,即东部缓坡带、中部隆褶带和西部斜坡带。柿庄北地区主要发育3~#煤层和15~#煤层,煤层厚度大、含气量高、临界解吸压力较高是该区有利的煤层气富集因素,而煤层埋深较大、断裂发育、储层物性较差又制约着煤层气的富集。但综合来看,柿庄北地区是一个具有较大煤层气勘探潜力的地区,按照煤层气勘探和开发规范,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煤层气勘探区,其中东部缓坡带构造平缓、埋深较浅、含气量高,是最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吕恒宇  胡望水 《中州煤炭》2018,(12):108-112
为分析太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岩心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太二段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太二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及岩屑质石英砂岩,颗粒分选性较好,但磨圆度较差;储层物性表现为特低孔—超低孔、特低渗—超低渗的特征,孔、渗相关性较好;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次生粒内溶孔为辅,发育Ⅰ、Ⅱ、Ⅲ、Ⅳ四类孔隙结构类型;沉积作用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之一,其中障壁砂坝物性最好,其次为砂坪和潮汐三角洲砂体;太二段经历了4种成岩作用类型,溶解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好,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为破坏性成岩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11.
陈官庄地区沙四下红层沉积及成藏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官庄地区沙四下亚段的勘探及认识程度非常低,尤其对红层沉积体系、储层分布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明确.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沉积体系和成藏主控因素的深入研究认为,陈官庄地区沙四下亚段红层为物源来自广饶凸起的冲积扇沉积,储层物性较好.红层主要形成2种油气运移模式,油气成藏受控于构造背景、断层、储层分布及断层封堵4方面的综合因素,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本区构造、构造一岩性2种油气藏.通过研究分析,指出了研究区不同类型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滨南油田沙二段薄层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孔渗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图象分析等储层实验室测定技术,对滨南油田沙二段储层进行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储层潜在敏感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从而得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分布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体,因其砂质纯净,分选好,具良好的储油物性,且与有利于生油的前三角洲亚相紧密相邻,为有利含油相带。  相似文献   

13.
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藏与邻区气藏相似,具有低平宽缓的构造背景和广覆式砂泥岩垂向间互分布的特征,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其成藏条件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对研究区烃源条件、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封存条件,探讨致密气藏成藏特征。认为太原组主力煤层(8+9煤)和山西组主力煤层(4+5煤)是主力烃源岩,受紫金山构造岩浆作用影响,局部区域热演化程度进入干气阶段,为区内致密气藏提供充足的气源。岩相古地理和成岩相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和分布,本溪组向上到石千峰组,古地理环境由海变陆,频繁震荡的水体形成了多期次、多层位的储集体,潮汐砂坝、水下分流河道等粒度粗的砂体为优势致密储层,由北向南优势储层逐渐减少;砂岩储层总体孔渗性差,后期溶蚀作用对深部储层改造作用明显。煤岩、砂岩垂向组合决定了致密砂岩气藏的运聚模式,区内发育"源储接触"的原地匹配型气藏和受储层和运移通道双重控制的异地匹配型2类致密砂岩气藏,受断层和陷落柱影响而形成的微裂缝是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4.
李宣玥 《中州煤炭》2024,(3):144-154
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对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的构造背景、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储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不同区带油气分布特征,总结了油气富集的分布规律以及差异成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早期通源断裂与砂体耦合及晚期保存条件,并根据储盖组合及油气分布规律划分为平湖组、花港组、龙井组3个成藏组合,其中花港组是主要的成藏层系,花港组具备发育岩性体的沉积环境,具有岩性、地层圈闭形成条件;烃源岩持续生烃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深层—超深层砂岩储集性能依然保持较好,在3 900~3 700 m低渗储层广泛发育,有利沉积相带叠合次生溶蚀控制优质储层分布,油气充注与圈闭的形成时间配置关系好。研究结果对于西湖凹陷的持续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是典型的上生下储的源外致密油分布层位。通过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分析认清,上覆青山口组泥岩作为成熟烃源岩广泛分布,丰度高、厚度大,为扶余油层致密油成藏提供了成藏物质基础;松辽盆地北部整体具有向斜构造特征,密集发育的向上仅断穿T2断裂为致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广泛发育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扶余油层提供了平面大面积发育的致密储层,但储层的物性差、连通性弱,非均质性强,根据微观特征可以分为Ⅰ类和Ⅱ类储层,Ⅰ类储层物性条件较好,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大于10%和0.25mD,孔喉半径大于150nm,是最容易形成油气富集的致密储层类型;Ⅱ类储层孔隙度在10%~8%,渗透率在0.1~0.25mD,孔喉半径大于75nm。构造诱导、相带控砂、河道控储、断砂成藏四者共同作用决定致密油富集区带及甜点发育位置。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环县地区长8油层组进行了详细的物源、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储层评价及今构造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长8油层组的油气圈闭类型及油气富集规律,认为油气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水下分流河道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油气富集程度具体受砂厚、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控制,根据砂厚、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参考已有的试油数据,将长8油层组的有利区块分为3类,进而对长8油层组优选出3个一类有利区块、2个二类有利区块和2个三类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7.
根据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气成藏背景及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储层类型、盖层分布、烃源灶—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长期发育的斜坡带和古隆起控制油气的富集区;断裂的性质和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藏的形成;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分布范围,储层物性控制油气富集丰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富集的层位;复式输导体系控制油气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岩性油气藏勘探及潜山内幕深层为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即元坝—通南巴地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多口井测试获得中—高产工业气流,表明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但由于多物源影响,储层特征差异大,储层控制因素不明确。因此利用岩芯、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须四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元坝西部储层岩性主要为钙屑砂砾岩和钙屑砂岩,通南巴地区储层岩性主要为石英砂砾岩和岩屑砂岩,元坝东部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储层物性具有低孔、低渗特征,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发育主要受物源、沉积微相、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控制。元坝西部高含量钙屑和元坝东部长石组分在后期溶蚀作用及裂缝改造下易形成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勘探研究表明,西湖凹陷A构造花港组H3a砂层组具备发育规模油气藏的潜力。但由于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河道展布特征刻画难度大,严重阻碍了本区勘探开发进程。基于源—汇体系,利用分频CMY融合技术,对西湖凹陷A构造H3a砂组层砂体发育特征开展研究。在A构造花港组H3a砂层组识别出两期河道,其中早期河道广泛发育,晚期河道发育相对局限,仅见于研究区东部;A构造H3a砂层组整体表现出“准平原化”的特点,三角洲开始大规模由北向南快速推进,三角洲平原范围可推进至B-2井区以南,呈现大平原小前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源—汇系统约束下,利用分频CMY融合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砂体叠置区河道识别能力,更精确地刻画出河道期次及展布形态,对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齐家北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泰康隆起带-龙虎泡大安阶地-齐家凹陷北段,高台子油层最为该区的主力产油层,是常规油进一步挖潜增储的有利勘探领域。通过对研究区构造精细解释,沉积研究及砂体预测,油藏精细解剖,油水分布研究,进而对齐家北地区高台子油层常规油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油气来自高台子油层原油主要来自青一、二段烃源岩,油藏类型向斜区多为岩性油藏且主要发育在中南部,东西两侧斜坡多以断层—岩性、微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有效源岩控制高台子油层油气主要分布范围;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下步的有利勘探目标是凹陷区的岩性油藏带寻找局部富油的岩性圈闭;在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带内寻找受断层遮挡的岩性圈闭以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