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煤矿安全》2017,(9):241-244
针对煤矿水害影响因素的多指标性和复杂性,建立了具有层次结构的水害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评价各指标组合赋权,线性组合二者的权重并进行折衷处理,充分体现出指标重要程度的主观评价和客观反映。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建立了基于折衷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评价的结果进行煤矿水害危险性数据的深度挖掘,以此为据提出水害的防治建议。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定量的反映出煤矿生产系统水害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贵州水城地区煤矿水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水城地区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和防治水情况进行调研,对煤矿水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贵州水城某矿实际,合理地、客观地选择了25个评价指标,系统地建立了煤矿水害危险性评价模型;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单因素评价指标的隶属权重,并进行了权重大小排序,找出了煤矿水害危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各单因素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煤矿水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果为"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贵州水城地区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和防治水情况进行调研,对煤矿水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贵州水城某矿实际,合理地、客观地选择了25个评价指标,系统地建立了煤矿水害危险性评价模型;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单因素评价指标的隶属权重,并进行了权重大小排序,找出了煤矿水害危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各单因素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煤矿水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果为"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地方煤矿水害危险性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地方煤矿水害事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水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根据西南岩溶地区煤层顶板水害的特点,从水源特征、开采扰动、隔水层性能及地质构造4个方面出发,分析选取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同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探讨了一种西南岩溶地区煤层顶板水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某典型煤矿顶板水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可为今后煤层顶板水害预测评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采空区煤炭自燃影响因素和自燃防治因素,建立采空区煤炭自燃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一级指标为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开拓开采因素、通风因素和自燃防治因素。通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函数,建立了采空区煤炭自燃危险性评价模型。并采用该评价方法对顾桥煤矿1122(3)工作面自燃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该评价方法为制定有效的采空区自燃防灭火措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危险性模糊评价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的各个指标进行了权重系数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和试验材料的欠缺,煤矿内因火灾危险性评价中影响因子存在随机性、模糊性、灰性、未知性等不确定性,无法确定合理权重,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针对此问题,将DS理论引入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利用D-S理论的冲突证据合成方法,消除融合数据之间的冲突性来确定指标权重,解决了传统权重分配过程中过于绝对化的问题,从而为准确评价煤矿内因火灾危险等级提供合理依据。运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兴安煤矿火灾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为"较安全",符合工程实际。实例分析表明:D-S理论在内因火灾危险性评价中能更好地考虑指标的不确定性,基于D-S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精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煤矿瓦斯爆炸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而熵权法是根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机理和特征,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综合起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起基于熵权和模糊综合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对某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余帅雷  张永恒 《现代矿业》2011,27(8):38-40,135
煤矿瓦斯爆炸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而熵权法是根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机理和特征,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综合起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起基于熵权和模糊综合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对某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