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监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作用。方法 60例择期LC,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诱导,术中维持吸入异氟烷和笑气复合麻醉,实验组诱导和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给药,术中通过调节异氟烷浓度及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使CSI维持在45±5,MAP、HR在基础值±20%的范围内。观察并记录入室静卧10 min(T0)、气腹开始(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10 min(T3)、气腹后15 min(T4)、气腹后20 min(T5)、气腹停止时(T6)各时点MAP、HR,比较T1、T2、T3、T4、T5、T6各时点CSI值。结果 2组CSI在T1~T6时点组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T0~T6MAP和HR均无显著性变化(F=0.92,P=0.485;F=0.41,P=0.870),对照组MAP和HR T0~T6有显著性差异(F=10.19,P=0.000;F=10.44,P=0.000)。实验组T2~T5时点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及术后8~12 h询问所有患者,术中知晓均为0级,无不良感受,对麻醉效果满意。结论与吸入全麻比较,依靠CSI监测能较好地调控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LC术中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双侧切开重睑成形术60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B组)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LSB组)。观察记录两组就医者在入室麻醉前(T0)、静脉麻醉后即刻(T1)、局部浸润麻醉后即刻(T2)、局部浸润麻醉后5min(T3)、局部浸润麻醉后10min(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就医者的麻醉药物用量,镇痛、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SB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S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B组T1~T4时刻HR、MAP及Sp O2监测值与T0相比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B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优于SB组,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S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双侧重睑成形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平稳,麻醉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少,值得在重睑成形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与静脉全麻喉罩置入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将行下腹部手术的11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注全麻喉罩置入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麻醉。观察2组手术开始前(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时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 O2)和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波动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T1、T2时点的MAP、HR、RR指标较T0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采用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医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90例老年患者资料,其中45例行静吸复合全麻者为对照组;另45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腹部神经阻滞者为观察组。记录两组不同时点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程度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时MAP明显高于对照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点时MAP和HR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点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镇痛效果明显且安全,因此具有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将采用无痛麻醉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EMF组和对照PF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全麻中采用依托咪酯乳剂、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对照组全麻中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分别观察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2min(T1)、胃镜检查操作开始时(T2)、操作开始后3min(T3)、操作结束时(T4)、操作结束后15min(T5)6个时点HR、MAP、RR、Sp02的变化,观察患者检查中肌颤及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苏醒和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间.结果:在T1、T2、T3、T4时点,PF组的HR和MAP明显低于EMF组(P<0.05);两组的RR和Sp02在6个时点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PF组中在T1、T2、T3时点共有9例患者出现了Sp02降低在93%以下,采用暂停检查并面罩加压给氧纠正.组内比较,EMF组各时点的HR、MAP、RR以及Sp02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PF组内比较,HR和MAP值在在T1、T2、T3、T4时点明显低于T0和T5时点之值(P<0.05),RR和Sp02各时点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的清醒时间、达到离院标准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术毕40min时头痛头晕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EMF组术中肌颤的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是安全可靠的,患者的呼吸、循环均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重睑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为重睑术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符合条件的重睑术就医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氯胺酮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记录两组就医者围手术期氧合状态、通气状况及脑功能指标变化[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BR)、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后即刻、局麻后20min MAP、HR、BR、SpO_2、PET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瑞芬太尼组静脉麻醉即刻、局麻即刻、局麻后10min MAP、HR、BR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Ramsay镇静评分(2~4分)率为88.89%明显高于氯胺酮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BCS舒适评分为(2.81±0.93)分明显高于氯胺酮组的(2.41±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氯胺酮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重睑术麻醉综合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方案,为手术创造了更优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靶控输注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LC,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测定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诱导,吸入异氟烷和笑气复合麻醉)和实验组(诱导和维持采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给药)患者诱导前(t1)和气腹后20min(t2)血清中皮质醇、IL-6的水平,并观察2组7个时间点(T0~T6)MAP、HR的变化。结果实验组t1时点皮质醇浓度(227.48±50.81)μg/L与对照组(233.21±41.02)μg/L无统计学差异(t=0.481,P=0.633),但实验组t2时点(241.00±69.11)μg/L与对照组(354.70±37.55)μg/L有显著差异(t=7.918,P=0.000)。实验组t1时点IL-6浓度(105.99±30.65)ng/L与对照组(111.20±34.80)ng/L无统计学差异(t=-0.615,P=0.541),但实验组t2时点IL-6浓度(116.06±30.89)ng/L与对照组(172.73±23.54)ng/L有显著差异(t=-7.992,P=0.000)。MAP及HR:实验组T0~T6MAP和HR均无显著变化(F=0.92,P=0.485;F=0.41,P=0.878),但对照组MAP和HRT0~T6有显著差异(F=10.11,P=0.000;F=10.44,P=0.000)。实验组T2~T5时点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凭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麻醉较常规吸入复合全麻能有效地抑制LC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记录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扩宫颈时(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的MAP、HR、SpO2及RR;记录患者手术结束至睁眼、指令下握手时间间隔、丙泊酚用药量及呼吸抑制(SpO2<93%或呼吸暂停>15 s)、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T1时D组MAP、SpO2显著高于C组(P<0.05),HR、RR显著快于C组(P<0.05).T2时D组HR显著快于C组(P<0.05).T4时D组MAP显著低于C组(P<0.05).D组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D组术后宫缩痛显著好于C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较单用丙泊酚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且可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宫缩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布啡应用于双侧重睑成形术中的疗效、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行双侧重睑成形术就医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以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缓慢静脉注射麻醉,对照组以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缓慢静脉注射,呼之不应、安静入睡后两组均采用1%利多卡因1mg/kg行双侧上睑局部浸润麻醉。观察记录两组就医者在入手术室静脉麻醉前(T0)、静脉麻醉后即刻(T1)、局部浸润麻醉后即刻(T2)、局部浸润麻醉后2min(T3)、局部浸润麻醉后5min(T4)、局部浸润麻醉后10min(T5)、局部浸润麻醉后30min(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就医者的镇痛效果、清醒时间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1~T6时刻HR、MAP、SpO_2监测值与T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6时刻HR、MAP监测值与T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1~T4时刻SpO_2监测值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1~T4时刻SpO_2监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镇痛效果均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分别是(6.8±2.1)min和(6.1±2.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双侧重睑成形术中,镇痛、镇静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平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重睑成形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和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Ⅲ组)。于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5min(T3)、术毕(T4)记录MAP、HR、RR、SpO2,并记录三组麻醉及术中SpO2低于95%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躁动发生率。结果 T3时Ⅱ组MAP明显高于、HR和RR明显快于Ⅰ、Ⅲ组(P<0.05);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Ⅲ组,Ⅰ、Ⅲ组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Ⅲ组麻醉及术中SpO2低于9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1)。结论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30min(T3)、气腹毕(T4)和术毕(T5)的MAP、HR。检测T1、T3及术后2h(T6)血糖、胰岛素及血清皮质醇。结果对照组在T2、T3时MAP较T1时下降、HR减慢(P<0.05),T3、T6时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及血糖均高于T1时且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有效抑制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静脉输注丙泊酚,观察组静脉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_1)、麻醉诱导后(T_2)、过脾区(T_3)及退镜后(T_4)患者的HR、SBP、Sp O2和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各时点的SpO_2和T_1、T_4时点的HR、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T_3时点的HR、SBP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肢动次数、丙泊酚使用总量、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丙泊酚比较,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总用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用于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7例接受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实施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34例进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观察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后10 min(T_1)、拔管时(T_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_0~T_2时2组HR及MAP均先降低后升高,观察组T_1时的HR及MAP高于对照组,T_2时的HR及MAP低于对照组, T_0~T_2时的HR、MAP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苏醒时及术后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LA术,麻醉起效快、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短、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盐酸氢吗啡酮0.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缓慢静脉注射)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复合丙泊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检查即刻(T1)、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T2)及术毕(T3)的SBP、HR及SpO2,并观察两组丙泊酚用量、副作用、术后疼痛VAS评分、苏醒时间、检查操作时间以及离院时间.结果 与T0比较,在T1、T2时点两组HR明显减慢,SBP和SpO2明显降低(P<0.05),其中B组在T1、T2时间点的SBP和HR下降比A组明显(P<0.05);丙泊酚用量A组[(103±14) mg]明显少于B组[(170±22) mg] (P<0.05),术后VAS评分A组[(1.2±0.6)分]低于B组[(3.0±0.6)分](P<0.05),体动反应A组(5例)明显少于B组(18例)(P<0.05).结论 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可安全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并减少丙泊酚用量,麻醉平稳、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苏醒期HR、MA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行扁桃体切除术的96例患儿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行七氟烷麻醉诱导与维持,观察组实施七氟烷麻醉诱导、丙泊酚麻醉维持。比较2组的HR、MAP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HR、MAP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实施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缓解术后苏醒期躁动,安全且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愿接受实施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R组)和丙泊酚(P组)。P组:丙泊酚1.5~2.5 mg/kg静注。R组:依次静注瑞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0~2.0 mg/kg,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叫不应时开始检查。观察2组患者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SPO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镜检中各时点HR、MAP高于镜检前(T0)(P<0.05)。R组T1时HR、MAP低于T0(P<0.05)。T2~T4时R组HR慢于P组,P<0.05。P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长于R组(P<0.05)。丙泊酚的用量P组大于R组(P<0.01)。体动反应P组高于R组。结论与单纯应用丙泊酚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术中体动少,丙泊酚用量小,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的效果。方法将98例在门诊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在胃镜置入前单独使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则应用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比较麻醉开始前(T0)、麻醉开始后插入胃镜前(T1)及插入胃镜检查过程中(T2)2组患者的MAP、HR、Sp O2及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 2组患者T0时点MAP、HR、Sp O2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T1、T2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丙泊酚用量少,苏醒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行无痛胃镜检查,比单纯应用丙泊酚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丙泊酚用量小、检查结束后苏醒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无痛小肠镜诊疗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0例行无痛小肠镜检查的患者,ASAⅠ~Ⅲ级,年龄32~76岁,体重48~73 kg.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组(D组)、丙泊酚麻醉组(P组).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min (T1)、10 min (T2)、15 min (T3)、20 min(T4)、30 min (T5)时的HR、MAP、RR、SpO2;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操作,T1~T5时D组HR慢于T0时和P组(P<0.05);T1、T2时P组MAP高于T0时和D组(P<0.05),两组R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麻醉中可节省丙泊酚的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实施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静脉输注丙泊酚1~2 mg/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至睫毛、角膜反射消失即停注药。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入镜即刻(T2)、入镜5 min(T3)及退镜后(T4)各点的HR、SBP、Sp O2、麻醉恢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时点HR、SBP值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的Sp O2和T1、T4时点HR、SB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压的比例和PPF使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清醒快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在小儿疝气手水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异丙酚+氯胺酮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瑞芬太尼.记录术前、诱导后、切皮、结扎疝囊时的HR、MAP、SPO2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时间、并发症及氯胺酮用量.结果:与术前比较,切皮、结扎疝囊时时照组的HR、MBP明显升高,P<0.05,而实验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二组的SPO2与术前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苏醒时间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氯胺酮用量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疝气麻醉平稳,苏醒快,是较好的小儿疝气麻醉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