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性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性生活质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对性生活质量关注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MMPI检测分析影响性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判断治疗效果。结果86.8%的患者性生活质量不满意,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性生活。结论抑郁性神经症可导致性生活质量下降,性生活质量下降有可加重病情,关注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影响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因素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性神经症心理康复的心理和相关因素,提高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明确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的患,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的相关量表和自制影响心理康复因素表,进行心理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心理疏导、家庭治疗、社会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影响抑郁性神经症治疗效果的心理因素有性格特征、心理应对方式、合并病等,其他因素有家庭、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治疗方法和时间等。有针对性心理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的复发次数和发病程度明显减轻。经治疗后MMPI相关量表的分值明显降低。结论: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效果不佳,与诸多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灸对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评价针灸对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2例患分别以针灸与百忧解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均有显差异(P<0.01);两组疗效、减分率比较没有显差异(P>0.05),但针灸无副作用,依从性好。结论:针灸是一种有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认知疗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永红  秦爱玲 《现代康复》2001,5(5):101-101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抑郁性神经症患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均服用阿米替林等药物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病人进行认知疗法治疗,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DM)、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84.6%,显高于对照组85.3%,治疗后两组各量表得分均显低于治疗前得分,研究组各量表减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认知疗法,可显提高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既往患有抑郁性神经症的患心理负担沉重,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消极绝望,心理护理是其康复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院乳腺病中心收治2例既往患有严重的抑郁性神经症的患,入院时情绪均不稳定,拒绝治疗,经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均顺利接受治疗,现将其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综合医院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临床症状辨别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症状特征,减少误诊误治率。方法 对符合CCMD-2-R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进行HAMD抑郁量表检测,找出临床症状特征。抑郁性神经症临床特征以为抑郁情绪为首要症状,伴有多系统躯体症状及工作和兴趣降低、能力减退等。结论 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抑郁性神经患多以躯体疾患而来,临床上首先要抓住患的抑郁情绪及多系统射体症状、功能和能力减退,临床相关检查大我为阴性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纯中药制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组采用自拟纯中药制剂解郁安神丸治疗抑郁性神经症8560例;对照组采用丙咪嗪治疗5449例,两组入选患者病程持续2周,两组疗程均为6周,以抑郁量表为评价工具。结果:两组均为5 d后起效,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总有效率97%,两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纯中药制剂解郁安神丸是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新型药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宝玲 《护理学报》2003,10(2):61-62
笔对3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住院期间采取“一对一”、小组式语言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注重与疾病有关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重视家属的参与。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掌握有关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笔认为加强抑郁性神经症患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疾病复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伴性功能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抑郁症伴性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螺环酮合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Olson婚姻质量问卷评定婚姻质量,性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定性生活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Olson婚姻质量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观察组性生活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48,P<0.01)。结论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伴性功能障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和婚姻质量,显著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机体炎性反应与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机体炎症的早期反应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商品名黛力新,丹麦H.Lundbeck公司)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是否有影响?目的:探讨血清CRP含量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影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半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资料收集地点为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确诊为抑郁性神经症的患者89例,男34例,女55例,年龄19—65岁,平均45.2岁,病程6月~1年。对照组50例为同期正常健康志愿者。干预:患者在确诊后,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每天早晨、中午各1片。应用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芬兰)以散射比浊法测定治疗前空腹血清CRP水平;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2月进行评定。主要观察指标:血清CRP水平;HAMD评分。结果:抑郁性神经症组CRP异常率为36%(32/89),其平均血清CRP水平[(10.32&;#177;6.38)mg/L]高于对照组[(6.24&;#177;1.74)mg/L](t=5.121,P=0.000),其中CRP正常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gt;0.05),而CRP增高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18.275,P=0.000)。对照组HAMD评分均在17分以下。黛力新治疗前,CRP正常组与CRP增高组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周,CRP正常组HAMD评分的降低明显高于CRP增高组(t=3.075,P=0.024),治疗后2月,两组患者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抑郁性神经症发生有关,它可影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早期疗效,使患者的恢复延迟。  相似文献   

11.
血府逐瘀汤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分层随机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血府逐瘀汤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08/2006—01在河北省人民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68例,均符合CCMD-2-R中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采用分层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合用氯丙咪嗪治疗,对照组单用氯丙眯嗪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疗效以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T)评定:T≥75%为痊愈,50%≤T〈75%为显效,25%≤T〈50%为有效,T〈25%为无效。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高于对照组(u=2.297,P〈0.05)。治疗第2、4、8周末,实验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2.09,3.90.5.58,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用氯丙咪嗪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氯丙咪嗪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症状特征,减少误诊误治率。方法对符合CCMD-2-R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HAMD抑郁量表检测,找出临床症状特征。结果抑郁性神经症临床特征为以抑郁情绪为首要症状,伴有多系统躯体症状及工作和兴趣降低、能力减退等。结论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多以躯体疾患而来,临床上首先要抓住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多系统躯体症状、功能和能力减退,临床相关检查大多为阴性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余新良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35-4135,4140
对58例由综合医院转入信阳市精神病医院神经科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给予氢溴西酞普兰及心理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和4周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2周末、4周末与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总有效率为90%。适量的抗抑郁剂及心理治疗对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康复有益。  相似文献   

14.
背景:反应性抑郁症和抑郁性神经症为心因性情绪障碍,临床上均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维迟钝等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诉,患者这种主观体验是否属实,对这类疾病认知功能损害客观的实验室的依据较少。目的:了解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心理咨询中心。对象:选择1997-09/1998-03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职工为正常对照组40人,男21人,女19人;年龄20~50岁。同期从本院心理咨询门诊选择与正常对照组年龄相匹配的患者80例,其中反应性抑郁症(简称反应症组)40例,男29例,女11例;抑郁性神经症(简称神经症组)40例,男24例,女16例。随机追踪10例P300异常改变患者为随访组,其中反应性抑郁症4例,抑郁性神经症6例。方法:所有入组的首诊患者及正常被试者在本院脑电生理研究室均采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典方式进行测试,同时由经过心理测评培训过的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用Zung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80例患者首诊和治疗4周、8周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及Zung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正常对照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②10例P300异常改变者治疗前、治疗后P300结果及Zung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参加实验的反应性抑郁症患者4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各波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两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各波波幅较正常对照组低,N1,P2,N2三波波幅呈总体下降趋势,接近显著水平:而反应症组P3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39&;#177;4.40),(15.11&;#177;4.16)μV,P〈0.001]。神经症组各波波幅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③10例患者治疗前后随着情绪的改善P3潜伏期及波幅相比,P3潜伏期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14.10&;#177;44、08),(295.4&;#177;20.74)ms,t=1.21,P〉0.05],而P3波幅治疗后明显增大并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前:(6.38&;#177;2.50)μV,治疗后:(14.22&;#177;2.51)μV,t=-7.012,P〈0.001]。结论: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以作为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尹育隆 《现代康复》1997,1(5):330-330
对近年来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抑郁性神经症患.挑选资料完整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抑郁性神经症的近、远期疗效和预防作用。方法:将42例抑郁性神经症病人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独药物治疗)。进行为期12周治疗,并对其12个月疗效的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应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前、12周、12个月的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联合疗法,无论是短期(12周积极治疗)或长期(1年随访结束)的疗效者优于单独药物治疗。结论: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有效好的近、远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均服用阿米替林等药物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病人进行认知疗法治疗,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DM)、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84.6%,显著高于对照组85.3%,治疗后两组各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得分,研究组各量表减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认知疗法,可显著提高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氟西汀对肿瘤并发抑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肿瘤并发抑郁患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自评表测定34例肿瘤并发抑郁患的抑郁程度。根据抑郁评分应用氟西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改变,包括T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治疗前肿瘤患的CD3,CD4,CD4/CD8比值、免疫球蛋白及NK细胞均明显下降,CD8增加。治疗4周后显示CD3,CD4,CD4/CD8比值,免疫球蛋白水平及NK细胞显升高。结论:提示氟西汀对改变肿瘤并发抑郁患机体免疫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认知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住院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有才  饶志华 《现代康复》1998,2(11):1181-1182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抑郁性神经症的近、远期疗效和预防作用。方法:将42例抑郁性神经症病人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独药物治疗)。进行为期12周治疗.并对其12个月疗效的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应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前、12周、12个月的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联合疗法,无论是短期(12周积极治疗)或长期(1年随访结束)的疗效优于单独药物治疗。结论: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有效好的近、远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B)并抑郁性神经症中医辨证论治之规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62例HB并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全部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其中肝胃不和型20例,肝郁脾虚型23例,气滞血瘀5例,肝肾阴虚型8例,气阴两虚型6例,结果:治愈30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80.6%,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HBeAg阴转21例,阴转率51.2%。结论:辨证论治符合本病治疗规律,是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