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细胞钙离子浓度([Ca2 ]i)的变化,探讨胆固醇结石形成与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受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每组20只。后三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养肝柔肝中药组、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实验,连续用药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大体情况、胆结石生成情况以及胆囊细胞[Ca2 ]i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动物胆囊细胞[Ca2 ]i明显降低,养肝柔肝中药不仅能明显改善豚鼠行为学体征,降低胆结石的成石率,而且可提高胆囊细胞[Ca2 ]i。结论:胆囊细胞[Ca2 ]i降低是导致胆囊的收缩功能降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提高胆囊细胞[Ca2 ]i,增强胆囊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减轻胆汁淤滞,可能是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研究结石形成机理和研制溶解人类结石的制剂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100 只一级雌性豚鼠随机分成4 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颗粒饲料,实验1 ~3 组分别饲喂含不同致石剂的普通颗粒饲料。饲养80 天后取血清及胆汁分别作生化测定,肉眼及光镜下观察胆汁中结石形成情况。结果:实验1~3 组豚鼠胆固醇结石形成率、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及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结论:胆固醇,蔗糖和鱼肝油均为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良好诱发因素,而维生素C可降低其结石形成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结石形成早期血浆MOT、5-HT、血清NO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成年豚鼠45只,随机分3组:A组,喂普通饲料2周;B组,喂1%胆固醇饲料2周;C组,喂1%胆固醇饲料4周。分别应用放免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硝酸酶还原法检测血浆MOT、5-HT及血清NO浓度。【结果】B组喂食高胆固醇饲料2周后,豚鼠血浆MOT、5-HT水平升高(P〈0.01);C组喂食高胆固醇饲料4周后,豚鼠血浆MOT、5.HT水平较A组升高(P〈0.01),较B组也升高(P〈0.05)。B组喂食高胆固醇饲料2周后,血清NO水平降低(P〈0.01);C组喂食高胆固醇饲料4周后,血清NO水平较A组降低(P〈0.01);较B组也降低(P〈0.05)。【结论】胆结石形成早期,豚鼠血浆MOT水平增高,血浆5-HT水平升高,血清NO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陈哲  邹尤宝 《广西医学》2002,24(9):1388-1389
胃粘膜脱垂症 (GM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 ,国外 ,胃肠X线钡剂检查 ,发病率为 1 3%~ 14 % ,国内为 1 0 5 %~ 2 0 3% 〔1〕,消化道内镜检查 ,发病率4 5 2 % 〔2〕,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是临床医师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胃粘膜脱垂症的诊疗现状作一简要综述。1 GMP的诊断1 1 X线钡剂造影诊断GMP : 以往胃粘膜脱垂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发现典型的征象 ,如幽门扩大 ,粗大粘膜皱襞通过幽门管、十二指肠蕈状充盈缺损等方能确诊〔3〕,然而 ,这些改变常不恒定或是一次性出现 ,有的因体位不准确或观察时间过短而致阳性率低 ,故有…  相似文献   

5.
姚丽梅 《广西医学》2003,25(3):384-385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为 0 4 %~ 2 0 % ,老年人房颤的发生率较高 ,6 0岁以上人群为 2 %~ 4 % ,75岁以上人群 >10 % 〔1〕。老年人房颤的年发病率可达5 4 % 〔2〕,且随着年龄增加 ,房颤的发病率增加〔3〕。年龄每增加 10岁 ,发病率增加 1 4倍 ,7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约占房颤总数的一半〔4〕。栓塞性脑卒中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老年房颤栓塞并发症的抗凝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综述老年人房颤的抗凝治疗。1 老年人房颤发生栓塞的可能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已表明 ,房…  相似文献   

6.
胆道结石是外科常见的疾病,我国发病率较高。胆道结石含有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铜、锌、铁和锰等,测定这些微量元素含量将有助对胆结石分类及胆结石形成机理的研究。对胆结石成分的分析,过去常用化学常规分析法,〔1~3〕该法操作繁琐,且准确度、精密度也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胆道结石中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与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疗效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惠英  李科  陈基运  吕文虔 《广西医学》2004,26(7):1015-1016
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性致死与严重致残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高脂血症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也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调脂治疗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1〕。在调脂治疗中,近几年来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已经得到临床的充分肯定,并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本文拟通过对98例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及洛伐他汀治疗,观察和比较它们的降脂疗效和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于2 0 0 0年6月至2 0 0 3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低蛋白饮食建立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 ,从实验动物胆石成石率、肝胆病理学改变、血清及胆汁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体外溶石实验等方面探讨溶石灵对防治胆石形成的作用机理。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 健康豚鼠 5 0只 ,体重 2 5 0~ 30 0g ,购自吉林大学动物室。1 2 分组  5 0只豚鼠随机分为 5组 :对照组、成石组、溶石 1组、 2组和利胆排石组 ,每组 10只。1 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 ,成石组给予致石饲料 ,其它 3组分别给予致石饲料及不同剂量的药物。动物喂养 3个月后 ,心脏取血 ,剖腹取出肝胆组织切片 ,肉眼观察成石情况 ,并对取出的…  相似文献   

9.
建立顺铂诱发豚鼠耳聋实验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顺铂诱发豚鼠耳聋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成三组:1组动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d。2组腹腔注射顺铂2mg/kg·d ;3组腹腔注射顺铂4mg/kg·d。用耳廓反射(P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动物听觉反应阈为指标,以动物听觉反应阈上升1 0dB以上者定为听力减退。结果 1组PR和BAEP反应阈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3组动物,用药第6天2 0只豚鼠PR及BAEP反应阈均升高,死亡4只,死亡率占2 0 %,耳聋动物1 6只;2组动物,用药第6天2 0只豚鼠PR及BAEP反应阈升高幅度明显低于3组的动物(P <0 . 0 1 ) ,死亡3只,死亡率占1 5 %。两组间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 0 5 )。结论 建立顺铂诱发豚鼠耳聋模型以4mg/kg·d为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10.
动物致眼外伤在眼外伤中所占比例较少 ,闫蕊等〔1〕报告 69例儿童角膜穿通伤中牲畜致伤只占 2 .9%。王素英等〔2〕报道 66例儿童眼外伤 ,动物致伤只占 1例 (1.5 % )。本文将 1981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诊治的动物致眼外伤 12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 5 2岁 ,其中 12岁以下儿童 8名 ;右眼7例 ,左眼 5例。均为单眼受伤。农村(包括农场 )城市之比为 6∶1。1 .1 动物致眼外伤以 7~ 9岁儿童多发。成人均与职业有关 ,儿童则与玩耍惹怒动物有关。1.2 狗、猫蹄爪抓伤 ,表现为角膜擦伤 ,结膜撕裂。尖嘴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共4组。用高脂高胆固醇饲养法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治疗组灌服养肝利胆颗粒,西药组灌服熊去氧胆酸。造模第49天每组各取8只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于实验期间测定葡萄糖输注率。实验结束处死豚鼠取材,观察胆结石成石率。结果:经胆结石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豚鼠胆囊结石均为胆固醇结石。模型组成石率为83.25%。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中模型组豚鼠葡萄糖输注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养肝利胆组与熊去氧胆酸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升高,且养肝利胆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养肝利胆颗粒可以明显升高葡萄糖输注率,改善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2.
涂晓宁 《广西医学》2004,26(5):742-743
颌骨中央性血管瘤(centralhemangimaofthejowe)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发生于颌骨内的血管病变,是一种以异常血管增殖为特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1〕。多见于1 0~1 9岁年龄段,约2 / 3发生于下颌骨,男∶女比例约为1∶2 〔2〕。我科自1 993~2 0 0 3年收治的肿瘤病人共2 72例,其中颌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胆结石的发病率和机理,本文将我院1994~1998年3月收治的729例,分析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1.1病例:729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皆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拟订的诊断标准。对照组:1200名,为同期体检正常或非肝硬化患者。1.2胆结石检查皆采用B超扫描诊断。1.3结果:见附表。表中说明:①肝硬化组胆结石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②肝硬化组并发胆结石发病率无性别差异,而对照组性别有显著差异。③两组胆结石发病率皆随年龄增长而增高。2讨论;本组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胆结石发病率为ZI.2…  相似文献   

14.
胃癌雄激素受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诱发胃癌的动物实验证实,雄激素有促进胃癌发生的作用〔1,2〕。胃癌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3〕。胃癌性激素受体(AR)方面的研究以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4~6〕。本文研究胃癌发展与雄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以便全面地了解性激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低体重问题〔1〕。而普通人群中体重正在不断上升〔2〕,已有多项研究表明 ,低营养、低体重与透析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相关。而此类人群中体重的升高能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1~ 5〕。本文以体重指数作为衡量体重的指标 ,观察其与透析患者两年生存率、住院时间长短等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 1 998年 1月~2 0 0 0年 1月期间血液透析 1 5 0次以上患者 6 2例。年龄 2 0~ 78(5 4.1± 1 3.5 )岁 ,其中男性2 5例 ,女性患者 37例。肾衰原发病慢性肾炎2 8例 ;高血压 9例 ;糖尿病 1 0例 ;痛风 5例 ;慢性…  相似文献   

16.
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雌性Wistar大鼠,6~8周龄,购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动物中心。分为口服组15只,对照组15只,正常组6只。EAE模型的制备大鼠四足垫皮内注射豚鼠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乳剂,共0.4ml,同时后足跖背面皮内注射百日咳疫苗0.05ml。EAE临床评级参照Kono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h1型调宁蛋白mRNA表达变化对胆道动力学改变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妊娠胆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等分为未孕组、孕30d组和孕60d组3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豚鼠按雌雄4:1比例搭配同笼喂养交配,建立豚鼠妊娠胆结石模型。动物剖腹后穿刺胆囊收集胆汁;采集门静脉血,分离血清;取除胆囊及Oddi括约肌。分别测定胆汁中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浓度,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g)含量,应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胆囊平滑肌和Oddi括约肌中h1型调宁蛋白(h1-Calponin)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妊娠豚鼠胆汁呈成石性胆汁生化改变。孕60d组胆汁TC、TbiL较非孕组明显增高(P〈0.05),TBA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清E2、Pg含量较非孕组明显升高(P〈0.001);孕60d组豚鼠胆囊平滑肌中h1-calponin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非孕组(P〈0.001),而Oddi括约肌中h1-calponin mRNA表达量较非孕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妊娠豚鼠h1-calponin mRNA表达在胆囊平滑肌中增高,在Oddi括约肌中下降,导致胆道运动功能紊乱和胆汁淤滞,可能是妊娠胆囊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丹 《广西医学》2003,25(11):2190-219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内异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此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 ,以 2 5~ 4 5岁妇女居多。内异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目前临床治疗效果尚不满意 ,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现将其诊疗近况综述如下。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进展1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流行病学 :关于流行病学特点 :内异症好发于 2 5~ 4 5岁妇女 ,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可能与医生及患者对内异症的认识提高 ,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有很大关系〔2〕。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 ,内异症有其独特…  相似文献   

19.
张筠婷  王绿娅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8):2136-2141
目的 应用改良连锁分析方法对2个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系进行候选基因初筛,为后期测序明确方向,早期发现致病基因。方法 2010年6月和201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2例FH先证者,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家系成员的其他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家族史及治疗情况)。选择新的微卫星位点和毛细管电泳仪进行连锁分析初筛,高度连锁者进一步测序明确致病基因。结果 先症者1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先症者2心电图大致正常。先证者1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反流;先证者2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室瓣反流。先证者1颈动脉超声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内斑块形成;先证者2颈动脉超声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家系1中胆固醇增高者总胆固醇(TC)水平〔(6.98±1.99)mmol/L〕高于血脂正常者〔(3.20±1.02)mmol/L〕(t=7.023,P<0.001);胆固醇增高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02±2.26)mmol/L〕高于血脂正常者〔(1.98±0.93)mmol/L〕(t=3.497,P=0.004)。家系2中胆固醇增高者TC水平〔(8.12±3.65)mmol/L〕高于血脂正常者〔(4.37±1.01)mmol/L〕(t=4.355,P=0.001);胆固醇增高者LDL-C水平〔(5.72±3.92)mmol/L〕高于血脂正常者〔(2.72±0.62)mmol/L〕(t=3.293,P=0.005)。改良连锁分析发现先症者1的致病基因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高度连锁,进一步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该患者LDL-R突变是中国罕见致病突变。先证者2的致病基因与已知致病基因均不连锁,推测可能存在第4种新的未知致病基因。结论 FH应用改良连锁分析方法成功发现1例中国罕见突变,推测可能还有新的未知致病基因存在。  相似文献   

20.
节外恶性淋巴瘤中原发于胃肠道的并不少见 ,其中又以小肠为多见〔1〕: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 ,为全身恶性肿瘤的 0 2~ 0 3% 〔2〕,其中以恶性淋巴瘤为多见〔1〕。其临床表现复杂 ,术前难以确诊 ,1987年 1月至 1994年 12月我们共遇到手术切除标本 3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材料来自 198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本院的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按《肿瘤病理学》有关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标准〔3〕经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组织学分型标准采用 1985年全国淋巴瘤协作组成都会议修订的分类。1.1 性别与年龄 :男性 2 2例 ,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