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冰  彭博文  李东华  李海燕 《农药》2023,(7):542-546
[目的]开发环保、高效的天然除草剂。[方法]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液态发酵,经二氯甲烷对发酵液进行萃取,旋转蒸发后得到二氯甲烷粗提物。以双子叶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为靶标,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试验筛选目标菌株。对目标菌株发酵液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并检测其除草活性。[结果]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高粱靶斑病菌(Bipolaris sorghicola)发酵液二氯甲烷粗提物对靶标杂草种子萌发、胚根及胚芽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从中分离鉴定出bis (2-ethylhexyl) terephthalate、ditryptophenaline和3-[(1H-indol-3-yl)methyl]-6-benzyl-1-methylpiperazine-2,5-dione 3个化合物。其中3-[(1H-indol-3-yl)methyl]-6-benzyl-1-methylpiperazine-2,5-dione抑制反枝苋胚根、胚芽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185.49、215.81 mg/L,对胚根的抑制效果优于药...  相似文献   

2.
《农药》2021,60(7):489-492
[目的]分离塔宾曲霉L-27菌株发酵液中抑制植物幼苗生长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弱碱性阴离子树脂D301富集、0.1 mol/L HCl乙醇溶液解吸、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分离,~1H NMR和~(13)C NMR鉴定。[结果]追踪分离得到对称二乙酯柠檬酸(1)、柠檬酸-1-乙酯(2)、柠檬酸(3)。在1250 mg/L,3个化合物对小麦幼苗根(茎)抑制率分别为100.0%(67.5%)、100.0%(59.7%)、100.0%(55.7%)。利用化合物3标准品测定生物活性,对小麦幼苗根(茎)抑制的EC_(50)值为465.1 mg/L(1043.4 mg/L);对反枝苋和马齿苋幼苗全株高的抑制EC_(50)值分别为486.9、652.2 mg/L。[结论]柠檬酸、柠檬酸-1-乙酯和对称二乙酯柠檬酸具有衍化开发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除草剂减量用药对不同生长期反枝苋的防除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春新  倪汉文 《农药》2013,(7):525-526
[目的]比较5种除草剂对不同时期反枝苋的防除效果,评价减量用药可行性。[方法]在反枝苋不同生长期喷施除草剂,15 d后测定杂草干重。[结果]反枝苋2叶期时,使用溴苯腈、麦草畏防治,可降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厂家推荐剂量甲基磺草酮/特丁津混剂也可有效防治,而特丁津、磺草酮防效不佳。在2叶期喷施5种除草剂,防效均优于4叶期。[结论]在反枝苋2叶期喷施合适除草剂,即使减量用药也能有效防治反枝苋。  相似文献   

4.
2,5-二甲酰基呋喃(DFF)和2,5-呋喃二甲酸(FDCA)是2种重要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替代某些石油基单体.其制备方法通常由5-羟甲基糠醛(HMF)选择性氧化,但HMF性质不稳定,价格昂贵.而碳水化合物价格远低于HMF,由碳水化合物直接制备DFF或FDCA,避免了中间产物HMF的分离和纯...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除草活性的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7个全新的N-[5-(3-甲基-2,6-二氧-4-三氟甲基-2,3-二氢嘧啶-1(6H)-基)苯基]N',N'-二取代脲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 NMR、LC/MS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如4c-4f在75g a.i./hm2剂量下,茎叶处理对苘麻、刺苋、藜、马唐、稗草、狗尾草等杂草的抑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李定邦  李鑫  丁彦丽  沙静  李萍  王欢欢  潘乐  金鹿  周蓉 《农药》2023,(3):163-166+172
[目的]Ni催化偶联关环获得23个2-芳基苯(吡啶)并呋喃类化合物,考察其离体杀菌活性。[方法]通过1H NMR和13C NMR谱确认了目标化合物结构,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茄交链孢、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链格孢菌4种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活性。[结果]化合物对供试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l和5s对链格孢的抑制作用显著,处理后96 h抑制率均在94%以上(50 mg/L)。[结论]化合物上取代基R1和R2对抑菌活性有较大影响,吡啶环的引入使得抑菌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郑玉国 《精细化工》2012,29(3):285-289,307
以取代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含苯并噻唑基双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进行化合物抑制PC3、BGC-823癌细胞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地抑制癌细胞活性,其中化合物N-[2-(6-甲基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4-氯苯甲酰胺(Ⅳa)和N-[2-(4-甲基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甲酰胺(Ⅳe)在10μmol/L浓度下对PC3的抑制率为70.8%和68.4%,N-[2-(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甲酰胺(Ⅳd)在10μmol/L浓度下对BGC-823的抑制率为65.9%。  相似文献   

8.
2,5-呋喃二甲酸(2,5-FDC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基聚酯单体。针对己糖二酸脱水环合制备2,5-FDCA中存在反应时间长的问题,在传统加热与微波加热的对比实验基础上,开展了HBr-MgBr2催化下微波强化己糖二酸脱水环合制备2,5-FDCA的工艺研究。实验结果证实了微波的引入可在保证2,5-FDCA高收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己糖二酸脱水环合制备2,5-FDCA的反应速率,大大缩短反应时间。通过工艺优化,得到较佳的工艺条件:温度为110℃、催化剂质量分数w(HBr)=3%、w(MgBr2)=3%、微波强化反应15 min,2,5-FDCA收率可达75.0%。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己糖二酸原料对微波强化脱水环合制备2,5-FDCA的影响,2,5-FDCA收率从高到低的次序为:葡萄糖二酸单钾盐>葡萄糖二酸钙>半乳糖二酸。研究工作将为己糖二酸路线制备2,5-FDCA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模式体系Maillard反应肉类(牛肉)香精的挥发性成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同时蒸馏萃取(SDE),对模式体系Maillard反应肉类 (牛肉 )香精的挥发性成份进行分离,然后应用GC MS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 98种挥发性化合物,尤其是分离鉴定出吡嗪、2,6- 二甲基吡嗪、2- 呋喃甲硫醇、2- 甲基 3 -呋喃硫醇、甲基(2 -甲基 3- 呋喃基)二硫醚、双(2- 糠基)二硫醚、双 (2 -甲基 3 -呋喃基 )二硫醚、4 -甲基噻唑、2- 甲基 2 -环戊烯 -1 酮与 -3-甲基- 2 -噻吩基甲醛等关键性肉香(牛肉)化合物等肉香或特征性牛肉风味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合成了9个N-(7-氟-3-氧-3,4-二氢-2H-苯并[b][1,4]噁嗪-6-基-)-N′,N′-二取代脲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NMR、LC/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当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75g a.i./hm2时,化合物(4)e和(4)h对双子叶杂草刺苋的抑制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9个N-[2,4-二取代-5-(3-甲基-2,6-二氧-4-三氟甲基-2,3-二氢嘧啶-1(6H)-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 NMR、LC-MASS、IR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标题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如在有效成分75 g/hm2剂量下,采取茎叶处理,化合物8b、8c对双子叶杂草苘麻、刺苋和藜的抑制率均不低于90%。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合成了9个N-(7-氟-3-氧-3,4-二氢-2H-苯并[b][1,4]噁嗪-6-基-)-N',N'-二取代脲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NMR、LC/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当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75g a.i./hm2时,化合物4e和4h对双子叶杂草刺苋的抑制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螺虫乙酯关键中间体2,5-二甲基苯乙酸进行合成及对其合成过程中的相关杂质进行分离、鉴定。[方法]以对二甲苯为起始原料,经Blanc氯甲基化反应制得中间体2,5-二甲基苄氯,再与CO发生羰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2,5-二甲基苯乙酸。[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H RMS、FT-IR确证,收率为46.84%(以对二甲苯为基准)。反应过程中分离得到的6个杂质结构经~1H NMR、~(13)C NMR、HSQC、H RMS、FT-IR进行结构确证,其中1,3-双(2,5-二甲基苯基)丙-2-酮和2,5-二甲基苄基正丁基醚为首次分离鉴定。[结论]此路线所用原料简单易得、条件温和、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符合绿色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塑料》2014,(1)
研究了新型生物基聚酯的原料——2,5-呋喃二甲酸的制备。以生物基的5-羟甲基糠醛(HMF)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法制备2,5-呋喃二甲酸(FDCA)。经过系统地反应条件对比实验,得到的反应条件优化结果为:NaOH溶液浓度为1.7 mol/L,n(高锰酸钾):n(5-羟甲基糠醛)=2.4:1,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25℃,可使2,5-呋喃二甲酸的收率达到54.65%,纯度达99.5%。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合成了9个N(7-氟-3-氧-3,4-二氢-2H苯并[b][1,4]噁嗪-6-基-)-N',N'-二取代脲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NMR、LCV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定的除草活性,当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75ga.i/hm^2时,化合物4e和4h对双子叶杂草刺苋的抑制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生物基芳香平台化合物2,5-呋喃二甲酸(2,5-FDCA)有望替代现有的石油基单体对苯二甲酸用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如何通过高效、廉价的路线制备2,5-FDCA已经成为近几十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从5-羟甲基糠醛(HMF)、糠酸、呋喃、二甘醇酸或己糖二酸制备2,5-FDCA的各种方法,并重点介绍了HMF的直接氧化法、贵金属氧化法、非贵金属氧化法和生物酶氧化法合成2,5-FDCA。在比较了现有各种路线优缺点的基础上,认为HMF路线是2,5-FDCA规模化制备最有希望的路线,长远发展应朝着以纤维素为起始原料的方向,打通纤维素到糖的关键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方法]脲嘧啶类化合物和苯氧羧酸类化合物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除草活性化合物,以2,4-二氯苯胺和3-氨基-4,4,4-三氟甲基丁烯酸乙酯为原料,经关环、氮甲基化、硝化、还原得到中间体3-(5-胺基-2,4-二氯苯基)-6-(三氟甲基)-1-甲基嘧啶-2,4(1H,3H)-二酮,其与芳氧乙(丙)酰氯反应,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4氯-2-取代-5(3-甲基-2,6-二氧-4-三氟甲基-2,3-二氢嘧啶-1(6H)-基)苯基]-N-取代苯氧乙(丙)酰胺类化合物(31,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 NMR、IR、LC/MS确认.[结果]在75 g a.i./hm2剂量下芽后茎叶处理,化合物3d、3f、3i化合物对刺苋、藜双子叶杂草的抑制率达9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3d、3f对苘麻的抑制率分别达80%、90%,但是大部分化合物无活性.[结论]将具有不同除草机理除草活性的脲嘧啶结构与苯氧羧酸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从生物活性来看,初步设计的化合物不是很成功,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8.
以天然可再生资源樟脑磺酸为原料制备了10-碘代樟脑,10-碘代樟脑再经过季铵化反应、离子交换后得到16个樟脑基咪唑盐。通过HRMS、1HNMR、13CNMR和19FNMR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它们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灰葡萄球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3种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于灰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显著,3-(7,7-二甲基-2-氧代双环[2.2.1]庚-1-基)甲基-1-(2,4,6-三甲基)苯基-1H-咪唑-3-鎓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Ⅲd)、1-(4-氯苯基)-3-(7,7-二甲基-2-氧代双环[2.2.1]庚-1-基)甲基-1H-咪唑-3-鎓碘盐(Ⅴa)抑制率可达100%,效果优于阳性药百菌清;化合物Ⅲd、Ⅳa〔1-(2,6-二异丙基)苯基-3-(7,7-二甲基-2-氧代双环[2.2.1]庚-1-基)甲基-1H-咪唑-3-鎓碘盐〕对层出镰刀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可达为66.2%、70.4%,效果与阳性药百菌清相近;目标化合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整体不及百菌清。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除草活性的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7个全新的N-15-(3-甲基-2,6-二氧-4-三氟甲基-2,3-二氢嘧啶-1(6H)-基)苯基]-N',N'-二取代脲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 NMR、LC/MS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如4c-4f在75g a.i./hm^2剂量下,茎叶处理对苘麻、刺苋、藜、马唐、稗草、狗尾草等杂草的抑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天然可再生资源樟脑磺酸为原料制备了10-碘代樟脑,10-碘代樟脑再经季铵化反应、离子交换后得到16个樟脑基咪唑盐。通过HRMS、~1HNMR、~(13)CNMR和19FNMR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它们对立枯丝核菌、层出镰刀菌和灰葡萄球菌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3种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灰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显著,3-(7,7-二甲基-2-氧代双环[2.2.1]庚-1-基)甲基-1-(2,4,6-三甲基)苯基-咪唑-3-鎓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Ⅲd)、1-(4-氯苯基)-3-(7,7-二甲基-2-氧代双环[2.2.1]庚-1-基)甲基-咪唑-3-鎓碘盐(Ⅴa)抑制率可达100%,效果优于阳性药百菌清;化合物Ⅲd、Ⅳa〔1-(2,6-二异丙基)苯基-3-(7,7-二甲基-2-氧代双环[2.2.1]庚-1-基)甲基-咪唑-3-鎓碘盐〕对层出镰刀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可达为66.2%、70.4%,效果与阳性药百菌清相近;目标化合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整体不及百菌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