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理解课文,感受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正>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读,它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精髓,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阅读策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法宝,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阅读与鉴赏”栏目中都提出了明确的朗读要求。例如,第一学段的朗读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在如今的校园里,已经很少能听到书声琅琅,很少能看到学生捧着书朗读的靓丽风景,朗读有渐行渐远、被逐渐边缘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朗读不在应试范畴内,中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前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对朗读缺乏方法上的指导,朗读教学只停留在教师或媒体范读及学生自由练习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缓慢。《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写道:"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与做作。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这里,我想说一说我在朗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要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训练,诸如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基调,指导朗读的方法,进行课外朗读训练等。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一、强化语音、发音训练 ,使学生读得入格所谓“入格” ,是指朗读要正确、流利,达到最起码的技术要求 ,其训练重点是语音和发音。首先要严格正字正音。发音正确、吐字清楚是朗读的基本条件。所以 ,在教学各环节中 ,教师都要注意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 ,随时严格地加以纠正。特别是形似字、多音字和一些变调、轻声、儿化韵、语气助词“啊”的变化等词。第二 ,不唱读。过多的集体朗读是造成唱读的原因之一 ,教师要多用指名读的方法 ,以便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指导。二、强化朗读技巧指导 ,使学生读得入情所谓“入情”是表情朗读 ,要求朗读…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耐心和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朗读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相似文献   

9.
听广播、看电视,以及看一些现场表演,我们往往会被节目中朗读者深情的朗读所感染而陶醉。我们在赞叹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朗读者声情并茂地朗读背后.为理解作品所下的功夫。没有对作品精准地理解.就不可能把握作品的含义、精神、作者的感情.就不可能通过声音把作品的内涵全部表达出来。因此,好的朗读首先应来自于对作品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0.
11.
正朗读,就是出声地、响亮地读,讲究眼到、口到、心到。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然而,就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来看,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声音小、语调拖拉、不够流利、感情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教师引起重视,改善教学方法。因此,我将从现状分析、解决方  相似文献   

12.
13.
在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基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主动朗读方法的指导,通过科学的方式,让学生可以"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此,笔者主要对提升农村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方式与手段进行简单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诵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曾让学生多次朗读不必说……一段。有的学生一边读一边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15.
朗读教学策略的优劣影响着课程优化实施的效果,在朗读中获得整体感知、受到情感熏陶,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创设情境、诱发想象、自主探究、明确内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有利于农村小学生朗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陈国鸣 《亚太教育》2019,(12):66-6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可以将一篇文章完美地、投入情感地朗诵出来是一个很美的体验,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更能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文章的魅力,并从中得到自己的心得体会。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为载体,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对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朗读一直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感,正因为朗读教学的特殊功用,新课标在每个学段提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明确朗读目标,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制定科学的朗读规划,在朗读的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就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而言,传统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中占主流、不注重朗读方法指导、朗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非常严重。笔者正是从这一现实问题出发,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学生的朗读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课改后的每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中都有提到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20.
郭娟 《学周刊C版》2019,(24):141-141
阅读是小学生开拓视野、了解语文知识、掌握读书方法、丰富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多方面努力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