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持打磨工具振动大,存在多个振动峰,且不同工况振动峰对应的频率不同.动力吸振器是控制窄带振动峰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弹簧—质量"形式动力吸振器频率不易调节,且不能同时对多个频率进行动力吸振.为适应实际工程应用,以频率可调、可多频减振为目标,首先从结构阻抗角度阐述动力吸振器减振原理,然后设计一种适用于手持打磨工具的频率可调...  相似文献   

2.
将悬臂梁作为动力吸振器附加在振动主结构上来达到振动抑制的目的,数值计算分析表明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具有多频减振特性。按照模态理论建立基于悬臂梁的具有集中参数的等效复式动力吸振器模型,悬臂梁的每一阶模态作为一个自由度的弹簧质量系统,把悬臂梁每阶模态的有效模态质量和等效模态刚度作为每一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的集中质量和刚度。用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的附加动刚度验证等效复式动力吸振器模型的正确性。将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附加在主梁末端,调谐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的前4阶模态达到对主悬臂梁的多频减振效果,证实了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多频减振特性。  相似文献   

3.
众多学者对端部具有集中质量的悬臂结构提出过设计方法,但对于悬臂式动力吸振器而言,质量块并不满足质点假设。为了提出具有更高精度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悬臂式吸振器的结构特点,提出Euler-Bernoulli梁假设、刚体假设、动/静挠度近似一致三条假设。在此基础上,使用能量法推导悬臂式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质量块结构参数,简洁明了,便于工程应用。针对常见的圆形和矩形截面悬臂式吸振器,设计五组参数进行充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质量块和悬臂梁不同的长度、不同的截面,所提设计方法均有很高的精度,最大误差小于3%。对于其他横截面形状的吸振器,差别仅在于截面惯性矩的计算方法不同。因此,所提设计方法具有简明、精度高,通用性好的特点,为悬臂式吸振器设计方法的实用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多重动力吸振器用于连续体主振系统减振时,其参数需要经过优化设计才能获得最优的减振效果,目前,参数优化设计方法还有待完善。研究平板结构动力吸振器减振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将平板-多重动力吸振器系统运动方程化简,推导得到优化的目标函数——动力放大系数函数,采用一种基于偏导数的优化方法得到多重动力吸振器的最优设计参数。通过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验证所设计吸振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吸振器对平板振动有明显抑制效果,且在振子总质量比相等的条件下,振子数越多,吸振器的减振效果越好,减振频带越宽。  相似文献   

5.
汽车动力吸振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推导单动力吸振器和双动力吸振器解析解,建立吸振器数学模型;其二,建立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作为动力吸振器参数设计选用之依据。另一方面,根据吸振器数学模型,编写吸振器设计工具,并对吸振器质量、刚度和阻尼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根据设计结果,试做汽车半轴合适之吸振器,并以实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安装试制吸振器后,实车振动噪声皆有显著改善。实用表明,利用吸振器解析解可快速对吸振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避免传统吸振器数值仿真之繁复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螺旋桨飞机舱室减振降噪的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及形式及设计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动力吸振器的各种设计参数进行讨论,在文献「3」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对结构声有很好的抑制效益,对抑制声透射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7.
一、组合型动力吸振器的理论分析和参数优化提高减振装置的效率是减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例如,将若干个动力吸振器并联使用[1,2].本文提出一种组合型动力吸振器,其特点是,在使主系统达到一定减振要求的前提下,减振器的质量比其他同类减振装置的小,结构更紧凑.组合型动力吸振器的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M、K、C表示主系统质量、刚度和阻尼,吸振器部分由两个弹簧K_(d1)、K_(d2),阻尼器C_d,吸振质量m_d组成.其中弹簧K_(d1)和阻尼器C_d  相似文献   

8.
阻尼动力吸振器减振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有阻尼单自由度主系统、多自由度主系统可通过安装单个或多个吸振器来抑制其振动,为使系统指定点处的最大响应在某一频带内处于某一预先指定的范围,本文提出了决定吸振器质量比、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悬臂梁动力吸振器的理论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经典质量-弹簧系统吸振器动力参数固定不可变的局限性,设计一种由连续梁及质量块组成的新型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建立吸振系统理论模型,确定质量块在悬臂梁不同位置时的吸振频率,并且基于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分析吸振器的吸振性能,最后实验验证悬臂梁式吸振器良好的吸振效果。结果表明,悬臂梁式吸振器动力吸振可行有效,吸振参数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10.
研制一种双自由度自调谐吸振器,可在竖直平动和横向摆动两个方向上调节自身的固有频率,实现两个方向的吸振。首先建立该吸振器的力学模型,对其移频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在两个方向上的移频特性曲线。其次建立多模态减振系统,对不同安装位置和不同激励频率条件下吸振器的吸振效果进行仿真研究,并与相同条件下的单自由度吸振器的吸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自由度吸振器具有较大的移频范围,当安装在激励同侧时更有利于发挥其吸振效果,且其吸振效果优于单自由度吸振器。  相似文献   

11.
动力吸振器作为一种振动控制的主要手段,很少被用于铁道车辆车体结构的振动控制。通过仿真分析发现车辆在33.6 Hz处存在地板局部振动放大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建立地板-多重动力吸振器系统运动方程,推导得到动力放大系数函数,并提出一种基于偏导数的数值搜索方法,计算多重动力吸振器的最优参数。利用仿真方法提取地板目标模态的振型函数,并计算模态质量,最终得到地板最优多重动力吸振器参数。将动力吸振器建入车体仿真模型对其振动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目标频率33.6 Hz处的地板振动加速度峰值下降23.98%,且33.6 Hz附近的振动传递率也有所下降,所设计的地板多重动力吸振器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安装在周期性有限长多自由度系统上动力吸振器的优化问题。动力吸振器安装在系统自由端的惯性元件上,根据传递矩阵法推导了系统中力传递率的理论公式,并在数值求解的基础上,讨论了动力吸振器各结构参数对多自由度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小步长搜索法确定了动力吸振器的最优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3.
悬臂式动力吸振器的质量块难以满足质点假设的问题,在考虑了悬臂式动力吸振器质量块和悬臂梁的质量分布特性后,分析了质量块对悬臂梁刚度的影响,得到一种计算动力吸振器特性的分布质量模型。由工程中动力吸振器的设计约束,对所提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简化,避免求解超越方程,由吸振器设计目标反向确定设计参数。数值算例表明,所提模型的精度较集中质量模型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动力吸振器在动力总成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轻型客车动力总成振动过大的问题,对其进行了试验测试与局部结构模态分析。分析得到,发动机激励与动力总成的托臂及其悬置组成的刚体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接近,引起了系统共振;同时,探讨了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相应的阻尼式动力吸振器,并将其应用于该车动力总成中。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吸振器能够有效地控制动力总成的振动。理论分析及试验方法对同类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设计短、长两种钢轨试验模型,采用力锤锤击激励方式,对比测试了吸振器安装前、后钢轨振动量级及钢轨振动衰减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调频式动力吸振器在设计调谐频率附近(100~600 Hz)可有效地降低结构振动水平,原点垂向及横向主要响应峰值衰减均可达到3 dB以上。另外,吸振器可有效阻断振动能量沿轨面传递,在0.1~1 kHz的全频段内,钢轨振动衰减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宽带波导动力吸振器的吸振效果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并将几种方法作比较,进而通过测量安装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和安装与动力吸振器同样质量的质量块的结构振动情况对比,证明:螺旋曲梁宽带动力吸振器的吸振效果良好,附加质量对吸振的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弹性结构宽频带吸振的均直梁式动力吸振器,研究了梁板耦合结构的功率流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控制频率范围内输入主振系的净功率流最大值为控制目标的梁式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梁的损耗因子对系统功率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梁式动力吸振器不但结构简单,质量比小,安装方便,而且吸振频带宽,吸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船舶轴系纵向振动控制展开研究。结合智能材料磁流变弹性体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动力吸振器结构--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MRE-DVA)—的思想,通过利用磁流变弹性体的刚度可调特性设计一种新型的宽频吸振器,实现变转速工况下对船舶轴系纵向振动的有效控制。加工相应的轴系半主动控制吸振器,并进行移频效应测试试验,验证利用磁流变弹性体流变特性设计动力吸振器的构想,从而为推进轴系的纵向振动控制提供理论和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振动敏感型通信器件的低频减振问题,研究一种多孔流体阻尼式动力吸振器。通过建立吸振器动力学模型,确定动力吸振器刚度和阻尼的最优参数,分析阻尼孔参数对沿程阻尼力和局部阻尼力的影响规律,给出吸振器阻尼的设计方法。在介质分别为水和硅油的情况下,对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动力吸振器的吸振频率在1.6 Hz~2 Hz之间,随流体粘度增加,减振效果降低。主振质量吸振后的振动传递率最大可衰减53%左右,表明多孔流体阻尼动力吸振器对于低频振动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动力吸振器在改善系统振动与噪声方面应用广泛,优化动力吸振器的参数是提高动力吸振器性能的关键。设计动力吸振器多参数优化目标函数,研究人群搜索算法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中的应用,并运用人群搜索算法、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仿真计算,对比三种算法对动力吸振器进行参数优化时的稳定性、计算速度、计算精度。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人群搜索算法的优化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计算精度,但计算速度稍慢于另外两种算法。工程实例证明,基于人群搜索算法优化后的动力吸振器对于改善汽车部件共振、降低车内噪声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