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比较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中三维路图和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引导门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连续121例接受TIPS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导引方式分为三维路图组(研究组,n=42)、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组(对照组,n=79)。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两组患者间技术/血流动力学成功率,门静脉穿刺次数、穿刺时间、X线透视剂量,成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图像质量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技术成功率和血流动力学成功率均为100%。 两组门静脉穿刺针数、穿刺时间、透视剂量、穿刺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0.61、0.55、1.00)。研究组门静脉成像辐射剂量(63.1±23.3) Gy/cm2低于对照组(209.9±49.5) Gy/cm2(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研究组(tau-b=0.79,P<0.01)、对照组(tau-b=0.71,P<0.01)图像质量,均与门静脉穿刺导引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对照组图像质量与穿刺透视剂量呈负相关(tau-b=-0.2,P=0.02)。结论 三维路图和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均能成功导引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但三维路图导引辐射剂量更低,可有效减少患者所受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采用Fluency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治疗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肾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抽取其中成功行TIPS手术的48例作为治疗组,药物及内镜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20 d、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的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患者3年内的生存率,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结果 术后第3年,对照组天冬氨酸转氨酶中位数为108.7 U/L,明显高于治疗组的70.8 U/L;对照组总胆红素中位数为76.2 μmol/L,治疗组为51.2 μmol/L,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58和-2.004,P值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第3年肌酐为(9928.2±2363.8) μmol/L,治疗组为(7742.1±2845.6)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2、3年的尿素氮分别为(2.0±1.1)、(2.3±1.5)和(2.5±1.3) mmol/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1.1)、(3.8±1.2)、(5.4±1.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2、-3.940和-6.110,P值均<0.05).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得出的Kaplan-Meier曲线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46.2%,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1,P<0.05).结论 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相比,以Fluency全覆膜支架行TIPS手术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生存率,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内皮祖细胞(EPC)种植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IPS)家猪动物模型中减少分流道再狭窄的疗效.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家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并构建内皮祖细胞种植支架.15头家猪行TIPS介入手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EPC种植支架组9头(实验组),裸支架组6头(对照组).术后14 d行直接门静脉造影,然后处死动物,作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记录分流道狭窄及阻塞率,并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TIPS分流道假性内膜厚度及面积.计数资料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行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5头猪TIPS手术均成功.实验组分流道通畅5头,狭窄2头(狭窄率50%、70%),阻塞2头(共9头).对照组狭窄1头(狭窄率80%),阻塞5头(共6头).2组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实验组假性内膜增生的厚度(肝静脉、肝实质、门静脉段)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0 ±0.6)、(0.9±0.5)、(1.0±0.4)mm和(1.2±0.4)、(1.3±0.5)、(1.5±0.4)mm,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中通畅的分流道有完整的内皮形成;再狭窄分流道的假性内膜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而通畅分流道的假性内膜主要由细胞成分组成.结论 体外构建EPC种植支架是可行的,置入后促进了家猪模型TIPS分流道内皮化形成,可以提高分流道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肝脏及相关脏器时间-密度曲线(TDC)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方法 对拟行TIPS的20例肝硬化患者于术前2~3天、术后1周分别行肝脏灌注扫描.记录并观察第一肝门下方(TIPS支架下端)门静脉主干层面门静脉、肝实质、脾实质等3个感兴趣区的TDC形态、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V)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TIPS术前比较,术后门静脉、肝脏、脾脏TTP提前(t/Z=3.322、2.242、-2.298,P=0.004、0.037、0.022)和门静脉PV增高(t=-2.613,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实质PV降低(t=1.137,P=0.270),脾脏PV升高(t=1.137,P=0.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脏TDC由术前的速升缓降型、缓升平台型、持续缓升型转变为术后速升缓降型.结论 门静脉、肝实质、脾实质TDC变化可直观地反映TIPS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影像导引下预穿刺塑形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接受TIPS术治疗的56例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借助术前CT影像显示的肝静脉和门静脉,设计肝静脉穿刺点(A点)、穿刺角度和方向、预期穿刺的门静脉靶点(B点),精确测量A、B点三维距离,并对穿刺针进行塑形。记录术中门静脉穿刺次数,观察术中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穿刺次数为(1.68±1.32)次。穿刺1次成功40例(71.4%),2次成功8例(14.3%),4次成功2例(3.6%),4次仍未成功6例(10.7%),其中4例联合门静脉间接造影后穿刺成功,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结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并置入定位导管后穿刺成功。5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49例(87.5%)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经肝右静脉穿刺50例(89.3%),经肝中静脉穿刺6例(10.7%);穿刺门静脉右支47例(83.9%),穿刺门静脉左支9例(16.1%)。门静脉压由术前(39.46±7.09)cmH_(2)O(1 cmH_(2)O=0.098 kPa)改善至术后(24.95±3.41)cmH_(2)O(t=17.726,P<0.01);门体静脉压差由术前(28.25±5.50)cmH_(2)O改善至术后(16.13±4.32)cmH_(2)O(t=20.017,P<0.01)。未发生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借助CT影像对TIPS穿刺针进行预穿刺塑形,穿刺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肝癌伴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6例肝癌伴门静脉高压EGVB的患者施行TIPS联合TACE治疗,男11例,女5例,年龄49~74岁,平均(59.5±8.4)岁。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上腹部增强CT进行随访。TACE术后1个月采用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肝癌疗效。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存活率。结果 16例患者TIPS技术成功率100%,门静脉压力梯度(PPG)由术前平均(36.5±4.9)mmHg降至术后平均(8.2±2.5)mmHg(t=18.595,P<0.01)。16例患者共施行36次TACE,术后出现肝脓肿1例,经穿刺引流脓腔消失。16例患者随访3~122个月,平均(34.9±34.3)个月。TIPS联合TACE治疗术后1个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分别为6、5、2、3例。TIPS术后24个月支架内再狭窄1例,经再次球囊扩张后通畅。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双支架植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对常规TIPS穿刺技术进行改良,采用覆膜支架和裸支架建立分流道,测量TIPS术前后门静脉主干压力。术后3、6、12、24、36个月进行规律随访,复查超声或CT,了解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92例患者完成TIPS术(常规TIPS 22例,改良TIPS 70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门静脉主干压力由术前(44.1±6.8)cmH2O降低为术后(23.0±3.4)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随访(21.4±7.9)个月(3~43个月),85例支架内血流通畅,4例分别于术后10、13、24、33个月出现分流道闭塞,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血流恢复通畅,3例分别于术后4、18、30个月死于多脏器衰竭或消化道出血。术后1年、2年、3年累计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8.9%、...  相似文献   

8.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疗效。方法本组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BCS,因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严重门脉高压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或广泛肝静脉闭塞而行TIPS术治疗。其中混合型8例,肝静脉型5例,肝静脉广泛闭塞型1例。TIPS术中对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7例从肝静脉开口处行门静脉穿刺,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4例从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3例经皮穿刺开通肝右静脉后再经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术后对分流道支架开通情况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4.9±1.4)kPa,降至术后(3.2±1.5)kPa,术后随访5~64个月,2例因支架狭窄分别于术后13、24个月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分流道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TIPS适用BCS合并有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对于已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成形术后再发或加重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亦为适应证,但手术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广泛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为广泛肝静脉闭塞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彩色超声和MRA或腹部增强CT明确诊断为广泛肝静脉闭塞型BCS,并接受改良TIPS治疗。记录腹水消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肝、肾功能情况。术后彩色超声或CTA随访,观察分流道通畅情况。结果28例患者改良TIPS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前门静脉压力为(33.69±5.95)mmHg(1 mmHg=0.133 kPa),术后为(19.08±3.5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3~35个月,中位时间为16.6个月。术后3、6、12个月腹水完全消退率分别为25%(7/28)、75%(21/28)、92.8%(26/28)。术后3个月肝肾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术后3个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为10.92±2.50,低于术前的15.42±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血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例(7.1%)出现轻度肝性脑病。术后1年、2年分流道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28/28)、89.3%(25/28),二期通畅率皆为100%。结论改良TIPS术治疗广泛肝静脉闭塞型BCS患者安全有效,可取得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新西兰白兔肥胖模型经导管胃左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术后胃及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方法成功建立新西兰白兔肥胖模型20只, 分层随机分成2组, 实验组经导管明胶海绵颗粒(350~560 μm)栓塞新西兰兔胃左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 对照组经导管生理盐水(5 ml)灌注胃左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 术后4周处死动物行胃及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Western Blot检测, 测量产胃饥饿素细胞密度及胃饥饿素蛋白条带灰度比值,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体病理检查提示1只实验组新西兰白兔胃体部前壁出现溃疡, 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3只实验组新西兰白兔胃体部黏膜溃疡,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实验组胃基底部及十二指肠产胃饥饿素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胃基底部分别为10.0±5.1、27.7±3.4, t=12.35, P<0.05;十二指肠分别为5.6±2.6、12.3±2.1, t=4.73, P<0.05)。Western Blot检测提示实验组胃基底部及十二指肠胃饥饿素蛋白条带灰度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胃基底部分别为0.65±0.05、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灌注量在评估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11例接受TIPS且在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灌注量,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判断性别、年龄、术前门静脉灌注量、术后门静脉灌注量等与TIPS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筛选出相关因素,然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患者TIPS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而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灌注量在评估TIPS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中是否有应用价值。结果 111例行TIPS患者中,82例(73.9%)发生术后肝脏凝血功能障碍。卡方检验表明既往出血次数、术前凝血功能障碍、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术前门静脉灌注量、分流的门静脉选择、术后门静脉灌注量与TIPS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TIPS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概率(P)的方程:p=exp(9.541-0.007a-0.30b)/1+exp(9.541-0.007a-0.30b),公式中a为术后门静脉灌注量, b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结论 TIPS术后门静脉灌注量是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TIPS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灌注量在评估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前检查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对59例拟行TIPS治疗的患者行术前MRA检查,观察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肝静脉及门静脉形态、走行,并测量穿刺点处血管管径。结果肝硬化49例、肝硬化合并肝癌4例、门静脉血栓3例、脾静脉狭窄1例、布-加综合征2例;肝静脉分型:三支型占24.6%、两支型占68.4%、一支型占7.0%。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穿刺点管径符合率分别为91.2%、70.1%、49.1%;门静脉右支和左支安全穿刺点分别位于(14.7±4.2)mm、(12.4±5.3)mm以远。结论动态增强MRA(DCEMRA)是一种有价值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对TIPS术前疾病诊断及血管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PHES)量表的饮食护理策略在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拟行TIPS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TIPS术后给予基于PHES评分的个体化的饮食护理,对照组TIPS术后给予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Fluency覆膜支架在经颈静脉门腔分流术(TIP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21例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随访时间2.0~24.0个月,平均(10.1±4.6)个月;均为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中原发性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伴大出血1例,布加综合征1例.分析患者术后支架开通情况,门静脉压力及肝功能变化情况.对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1例患者共放支架25枚,均成功放置,支架直径10 mm 2枚、8 mm为23枚;覆膜支架长度6~8 cm.所有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停止;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25.4±3.5)mm Hg(1mm Hg=0.133 kPa)降为(15.4±2.8)mm Hg,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5,P<0.01).随访期间,1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于术后4个月死亡,1例随访期间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术后24个月死亡,1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于术后2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肝静脉端狭窄,行第2枚支架治疗效果良好,余17例随访7~17个月支架无狭窄.患者死亡前1周复查超声示支架均通畅.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肝性脑病前驱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存活6个月以上的19例患者,术前Child肝功能评分(6.3±1.4)分,术后6个月评分(6.4±1.9)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5,P>0.05).结论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术,能明显提高TIPS术后开通率,但长期效果及肝性脑病的评价尚需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TFE覆膜支架TIPS术治疗的10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20例,年龄16 ~ 73岁,平均(53±13)岁.术前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83例)或顽固性腹水(19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5.0 ~10.0分,平均(6.7±1.7)分.患者均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和肝功能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寿命表法绘制术后6、12、24、36、48个月的分流道开通率、术后生存率、术后肝性脑病(HE)的发生率曲线.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成功建立肝内门腔覆膜支架分流道,共置入支架128枚.支架直径6.0~10.0mm,平均(8.1 ±0.9)mm.其中PTFE覆膜支架104枚,裸支架24枚.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术前平均(28.5±5.3)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8.0±4.5)mm Hg,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P<0.01).3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腹腔出血、1例支架周围感染.术后随访0 ~58个月,平均(20±13)个月.术后3个月肝功能Child-Pugh评分(6.5±1.6)分,与术前相比[(6.7±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P>0.05).患者术后6、12、24、36、48个月的覆膜支架分流道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是96%、91%、82%、82%、82%,随访期间10例患者出现覆膜支架分流道再狭窄,总体一期再狭窄率为9.8%;27例出现术后HE,发生率26.5%,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21%、34%、46%、66%;16例出现死亡,病死率为15.7%,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5%、83%、76%、76%、76%.结论 与裸支架相比,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可以明显提高TIPS术后分流道通畅率,但如何改善术后HE及生存率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Viatorr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符合TIPS治疗指征,均接受Viatorr支架行TIPS术治疗。术中检测门静脉压力梯度(PPG)。术后1、3、6、12个月,之后每年随访超声或增强CT检查,评价分流道通畅情况,并通过电子病历、临床或电话随访患者肝功能、凝血4项、再出血、肝性脑病发生和生存时间。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术后PPG、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变化,Kaplan-Meier法分析分流道通畅率和生存率。结果 42例均成功施行TIPS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直径8 mm Viatorr支架42枚。PPG均值由术前(26.85±6.00) mmHg(1 mmHg=0.133 kPa)降低为(11.62±4.54) mmHg(t=11.359,P<0.05),平均降低(55.63±16.77)%。与术前相比,术后3 d总胆红素浓度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术后1个月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与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随访14.5(2~39)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为9.5%(4/42),其中1例接受分流道再通;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9.1%(8/42)。术后1、2、3年分流道通畅率分别为91.9%、83.9%、77.4%,生存率分别为94.7%、89.4%、82.0%。肝硬化相关死亡率为9.5%(4/42),均于术后2~30个月死于终末期肝病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Viatorr支架行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术后分流道通畅率高,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磁共振波谱(MRS)成像监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脑代谢改变,分析与TIPS术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发生有关的因素及其对术后脑代谢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5例拟行TIPS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病例组,12名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均行MRS检查.病例组在TIPS术前及术后1周予以MRS、肝肾及凝血功能、血氨及彩色多普勒监测,并监测TIPS术中及术后1周的门体压力梯度(PSG).MRS定位右侧基底节,以肌酸(Cr)为参照计算各代谢物相对浓度.所有研究对象在MRS检查后行数字连接试验-A(NCT-A)和数字符号试验(DST).结果 15例患者TIPS术后有3例出现HE症状(Ⅰ~Ⅱ期,17~45天).术前病例组较对照组的NCT-A及谷氨酸盐复合物(Glx)/Cr升高,DST、胆碱(Cho)/Cr及肌醇(mI)/Cr降低.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较A、B级患者在术后的Glx/Cr升高、mI/Cr降低.术后HE患者较非HE患者的mI/Cr降低,Glx/Cr升高.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术后PSG降幅及分流道流速与TIPS术后HE发生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PSG降幅与术后脑代谢中Glx/Cr呈正相关(r=0.693,P=0.004).结论 术前肝功能状态对TIPS术后脑代谢改变有明显影响.TIPS术后PSG降幅过大,与术后HE发生及脑代谢改变均具有相关性.MRS对确定TIPS术后PSG降幅的合理阈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专用覆膜支架(Viatorr支架)在TI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在美国俄勒冈州健康生命科技大学Dotter介入放射学研究所采用Viatorr支架行TIPS治疗的患者资料,随访时间为(15.2±9.3)个月(3-42个月).TIPS指征包括门静脉高压相关性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经药物及内镜治疗无效者17例;顽固性肝源性胸、腹水18例,Budd-Chiari综合征2例.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门腔静脉压力差(PSG)的变化,以Kaplan-Meier曲线分析支架开通率.结果 37例共置入41枚Viatorr支架,其中3枚直径为8 mm,38枚为10 mm,支架带膜长度为4~8 cm,无相关手术并发症.PSG由术前的(22.4±8.4)mm Hg(1 mm Hg=0.133 kPa)降为(8.1±3.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54,P<0.01).17例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均停止,1例于术后17个月复发.18例严重顽固性腹水及肝性胸水患者中,4例术后腹水不消退,其余14例随访期间有2例腹水复发.2例(5.4%)发生分流道阻塞,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年的开通率为97.0%.术后1个月内无病死患者,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15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晚期病死率为5.4%,死亡前1周内复查支架均通畅.肝移植患者5例(13.5%).结论 Viatorr支架能明显提高TIPS术后开通率,选择合适的支架,采用正确的释放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但长期效果评价尚需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Fluency自膨胀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资料与方法 对20例患者采用Fluency自膨胀覆膜支架行TIPS及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18例成功建立分流道,2例因严重并发症未成功.结果 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术前平均门静脉压梯度(27.11±4.86)cm H2O,术后平均门静脉压梯度(17.13±3.81)cm H2O,控制出血近期有效率为100%,再出血率为16.7%.术后血像明显改善,上消化道出血停止,腹水吸收明显.结论 采用Fluency自膨胀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漆琳  胡鸿  钟立明  魏欣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11):1111-1115
【摘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实施难点在于通过肝静脉成功穿刺门静脉。为了更好地显示门静脉及其分支,确定适当的穿刺点,减少穿刺次数,目前已报道多种提高术中门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如影像融合技术、二氧化碳楔入肝静脉造影、超声引导等。该文将对这些提高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导引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