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俊杰 《石化技术》2023,(4):238-240
信息技术水平与企业管理要求不断发展,各个企业纷纷应用信息系统。为了实现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搭建了合理安全的信息系统,推动系统运维体系得到完善,主要围绕着信息系统运维来展开,基于炼化企业,探究系统运维出现的问题,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运维体系,提升炼化企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地震处理解释数据中心集群、存储、网络及配套机房场地设备规模越来越大。针对传统人工运维工作强度高、效率低及故障精确定位困难等问题,开发了一体化的综合运维平台。在阐述运维平台开发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实现。运维平台系统后端系统使用Spring和Hibernate框架进行开发,前端主要使用jQuery、Bootstrap和Highcharts开发框架开发。运维平台由业务拓扑子系统、故障分析子系统、监控中心子系统和场景管理子系统四个功能模块组成。综合运维平台提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为石油石化行业大规模数据中心从传统运维走向智能化运维提供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大量依靠人工处理,因此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应用知识图谱、智能问答等相关技术可以大幅提升业务效率。本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现实背景与业务需求,结合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业务数据,建立系统运维知识图谱,并由此建立系统运维智能问答系统。该系统提高了系统运维业务的效率与准确性,进一步推动了销售公司深入挖掘并创造新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侧重于提高地震资料的高频成分,但拓展地震资料高频端的能力几乎已经到达了极限。通过对宽频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在传统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基于震源信号低频补偿等为特色的宽频配套处理技术。该宽频配套处理技术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支撑业务运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与成熟度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深入,建成并投用了大量的软硬件系统,系统的复杂度及重要性对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促使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范信息技术服务的管理。论述了某单位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较好地支持了各项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规范运维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Qt的共聚焦点技术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软件编程的角度分析了共聚焦点(CFP)技术,重点总结了成像技术和成像算法步骤,给出了基于CFP技术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在充分利用Linux操作系统环境的稳定、高效特性的基础上,结合跨平台的C++图形用户界面库Qt,使用C/C++和Fortran语言混合编程、多线程和面向对象等技术,开发了基于CFP技术的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的研发为其它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的研发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油气生产系统具有运维风险高、事故影响大的特点。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油气生产系统发展成互联互通、多领域交互的信息物理智能系统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选择。因此,为了避免或者减少油气生产过程中复杂多样、潜在未知的安全风险,提高油气生产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提升生产效率,针对油气生产系统智能化过程中呈现出的安全问题,在智能安全运维技术关键要素基础上,结合油气生产行业典型生产场景,从运维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和体系构建。研究结果表明:(1)明确了智能安全运维技术的内涵,分析了智能安全运维技术的关键要素以及存在问题与挑战,构建了“1-2-3-4-5-6”油气生产系统智能安全运维技术体系,将6大关键技术赋能油气生产关键要素,实现了油气生产系统本质安全;(2)智能安全运维技术在油气生产上、中、下游的钻井开采、储存运输、炼油化工等典型生产场景中积极推进状态监测、健康管理、风险评估、智能预警等技术的应用实施;(3)针对数字化转型下油气生产系统特点,提出了未来将打造智能决策、主动预防、全面安全的智能安全运维技术,助力油气生产领域安全建设,推动了油气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结论认为,开展油气生产系统智能安全运...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低信噪比的特点和地震资料存在的问题,着重对静校正技术、叠前去噪技术、深层叠加成像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较好的解决了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问题,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该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经对该区顺南、顺北、塔中等区块地震资料处理的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大规模PC集群已取代传统并行机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针对PC集群存储的I/O瓶颈问题,对近年来在PC集群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常用的存储技术进行了研究,在辽河新扩充的PC集群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采用具有全局共享文件系统SAN、高速磁盘阵列及条带化文件系统等技术,较好地解决了PC集群中容易产生的I/O瓶颈,为叠前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计算环境。  相似文献   

10.
深海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琼东南深海地震资料为例,在深入分析深海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深海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智能面元均化、有源干扰去除、深海多次波去除、按水深切除及深水资料成像等多项处理技术,形成了深海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系列。将深海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后,信噪比和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今后深海地震资料处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2):F0002-F0002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震资料处理中心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心,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软硬件先进、处理技术一流、一体化优势明显的国际知名地震资料处理中心。在国内设有北京、库尔勒、乌鲁木齐、敦煌和任丘等多个分部。通过多年来对国内外各种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资料的处理,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地震资料处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阳凹陷复杂断块群的特点和地震资料存在的问题,着重对高精度噪音衰减技术、同相叠加技术和复杂断块的偏移成像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该区复杂断块群地震资料的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经对南阳凹陷地震资料大面积处理应用,得到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尚新民 《石油物探》2014,(2):188-195
地震资料保幅处理是指在保持原始地震资料有效反射地震信息不发生相对畸变的前提下,采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手段来提升地震资料品质的过程,保幅性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体现在对反射子波波形特征和反射系数特征的相对保持上。基于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分析,确定了5大类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保幅性评价准则,利用模型数据及实际地震资料对多种保幅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包括残差分析法、时频分析法、振幅曲线对比法、振幅比计算法、子波一致性分析法、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法、AVO属性分析法、切片分析法、合成记录对比法等9种方法,明确了这些评价方法的地球物理意义及适用性,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震资料处理保幅性评价系统,为地震资料处理中选择保幅处理模块、构建保幅处理流程、评价处理成果的保幅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上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长期存在着用纵波地震勘探难以解决的地震模糊带和岩性假亮点等问题。近几年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我国近海相继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二维、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研制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商业化海上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系统OMS,并对南海两次采集的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其结果表明:这套自主研发的海上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比较成熟,转换波处理效果很好。此后,在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又自主开发了部分三维转换波处理功能,并对渤海采集的部分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试验性处理。目前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比较多,三维转换波处理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为此,提出了下一步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Ĵ������������̽��״��ǰ��չ��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四川油气地震勘探在已走过45年的历程。通过对四川地震勘探发展现状,主要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详细的介绍,向读者展现了四川地球物理工作者,为攻克“大山区,陡构造,石灰岩”三大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它们可归纳为: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高陡复杂构造资料处理技术,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和山地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四川地震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勘探成本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成立于200佯1月,是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科研生产单位,承担着油田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勘探开发研究以及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工作,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研院所之一,也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最大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7.
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综合利用纵波和横波信号进行勘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以弹性波理论为基础,依据资料处理流程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类:①基于标量波波场理论的波场分离多分量处理技术,该技术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处理流程并进入实用阶段,其中主要包括波场分离、横波静校正、转换横波速度分析及转换横波偏移成像等核心技术.②基于矢量波波场理论的多波联合处理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好地保持地震数据的原始信息,但目前尚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与其相配套的相关技术仍不完善,对于多分量地震实际资料的处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处理流程.多波多分量技术是解决目前复杂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手段,是地震勘探发展的必然趋势.参67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GRISYS-V5.0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在辽河油田的开发使用情况,详细介绍了该套处理系统的软件性能和不足。通过大量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处理系统已经是一套比较完善的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不仅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面,而且对于各种复杂的地震资料,如高分辨率、山地、低信噪比等地震资料,在处理方法和处理手段上与其它处理系统相比,矣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红南-连木沁地区重点区块精细勘探工作的进行,对地震资料处理要求提高,地震资料处理难度增大,仅靠单一的处理系统很难获的高品质的地震剖面。在这种情况下,综合FOCUS、CGG、GRISYS软件优势,结合自主开发模块,发挥其联合处理优势,形成了一套新的处理思路和方法,解决了红南-连木沁地区资料处理的难点问题,获得了该区域高品质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20.
井间地震单一技术解决问题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对井间地震资料频谱随偏移距变化、不同波场处理过程后频谱变化、反射波成像过程后频谱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与对应的地面地震剖面频谱及子波频谱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分辨率与频谱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技术和处理成果是可靠的,与地面地震在同一尺度上的性质一致,且存在叠合频带;井间地震资料频谱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作用及形成AVA道集时的空间转换和叠加作用;主频、高截频、频宽是实际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主要表征参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低频信息比低分辨率的少。井间地震资料和地面地震资料的联合应用有其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现基础,并有多种方式,对于提高对地质目标的分辨能力和分辨可靠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